整专业资料
微信QQ群
考生网QQ群

群号:517231281

扫码加群
点击二维码加群

考生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zikaosw

课程试听
最新资讯

手机端访问

1、直接输入www.zikaosw.cn
2、扫描左侧二维码

登录 | 注册
登录/注册后,可享受
  • 课程免费试听
  • 试做在线题库
  • 学习提升指导
自考生网
当前位置 自学考试 > 自考复习资料 > 动物微生物自考复习资料 > 文章详情

自考动物微生物06495复习资料(4)

来源:自考生网 时间:2022-08-30 09:00:00 编辑:xy

自考06495动物微生物考试资料:

以下为“自考动物微生物06495复习资料(4)”由自考生网为考生们整理、提供。更多自考动物微生物06495复习资料可查看“自考动物微生物06495复习资料”栏目。

自考动物微生物复习资料购买请点击这里》》》

第三章

一、细菌的分类原则

1、形态学特征:包括细菌的形状、大小、排列、结构、染色特性与培养特性等。

2、生态学特性:细菌的需氧要求、自主生活、共生、寄生以及其致病性等也可作为分类依据。

3、生理生化特性:包括化学组成、营养类型、营养需求、繁殖方式、生长条件、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对温度、PH与渗透压的适应性,对抗生素及其他化学物质的敏感性等。

4、血清学试验:不同种细菌的抗原结构不同,赋予他们不同的抗原特征,由于抗原抗体反应——血清学试验具有高度特异性,所以在细菌分类鉴定上,常用来对未知菌进行分型鉴定和抗原组成分析。

5、噬菌体分型:噬菌体对某种细菌的寄生有专一性,而且对同种不同型的细菌也有特异性,可用噬菌体进行菌种鉴定和分型。

6、核酸的碱基组成与核酸分子杂交:比较DNA的碱基组成和进行核酸分子杂交,是目前通过直接比较基因组进行生物分类最常用的两种方法。

7、16SrDNA寡核苷酸序列分析:16SrDNA寡核苷酸序列分析的原理是分析比较细菌株的16SrDNA寡核苷酸序列,据此确定其分类地位。

二、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生物在一定演化阶段,具有相对稳定的一定形状特征的菌株群;凡属同种的生物,均具有共同的基本性状特征。

第四章

一、无菌动物(GF):是指不携带任何微生物的动物。

无特定病原性动物(SPF):是指不存在某些特定的具有病原性或潜在病原性微生物的动物。

二、水的微生物学检查:测定水被粪便污染的程度,最好的指标是测定大肠杆菌数,通常以大肠杆菌指数和大肠杆菌价表示。每1000毫升水中的大肠杆菌数,称为大肠杆菌指数。大肠杆菌价即含有1个大肠杆菌的最小水量。大肠菌群是指一群在37℃培养24h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这一群细菌包括大肠杆菌、肠杆菌属、克雷伯氏菌属中的一部分,还包括其他属,甚至肠杆菌科以外的符合上述特性的细菌。目前我国规定:生活饮用水的标准为1ml水中细菌总数不超过100个,大肠杆菌指数不超过3,大肠杆菌价不低于300,每1000ml水中大肠杆菌群数不超过3.

第五章

一、1、灭菌: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物体上的所有微生物,称为灭菌。

2、消毒: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仅能杀灭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而对非病原微生物及芽孢和孢子不一定完全杀死,称为消毒。

3、防腐: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

4、无菌:指没有活的微生物状态。

5、巴氏消毒法:是以较低温度杀灭液体食品及物体内的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而又不破坏其营养成分及有效成分的消毒方法。分为低温长时间(63-65℃30min)、高温段时间巴氏消毒法(71-72℃15min)、超高温瞬时消毒法(132℃1-2s)

二、1、(大题)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效力高的原因:①、在有水情况下蛋白质容易凝固,蛋白质的含水量与蛋白质凝固所需的温度成正比。②、热蒸汽的穿透性大。

2、(大题)化学消毒剂的作用原理:a、破坏微生物细胞蛋白b、破坏微生物的酶系统c、改变微生物细胞膜的通透性

3、常用消毒剂的分类:酸类(苯甲酸、丙酸、水杨酸、醋酸)、碱类(石灰水、NaOH)、盐类,氧化剂及醇、酚、醛。

4、(大题)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a、消毒剂的性质、浓度和作用时间,各种消毒剂对微生物的作用方式均不同b、微生物的种类及特性,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不同消毒剂的敏感性不同c、温度,一般消毒剂温度高时杀毒能力强d、有机物的存在,消毒剂与环境中的有机物结合会严重降低消毒剂的杀菌效果e、PH、PH改变引起菌体电荷的改变,碱性溶液中负电荷多,故阳离子去污能力大;酸性溶液中阴离子杀菌较强。

三、1、寄生: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中获取营养赖以为生,并往往对后者呈现有害作用,此现象称为寄生。

2、共生:两种或多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并不相互损害而是互相依赖,互相有利,此现象称为共生。

3、拮抗:当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种生物产生对另一种生物呈现毒害作用的物质,从而抑制或杀死另一种生物的现象。

4、协同:两种或多种生物在同一生活环境中,互相协助,共同完成某种作用,称为协同。

第六章

一、(大题)微生物的变异现象:a、形态结构的变异:

①、形态变异,细菌在发育过程中可以发生形态、大小等方面的改变,变成与标准菌株有差异的菌株。

②、荚膜变异,有荚膜的细菌在特定条件下,可失去形成荚膜的能力。

③、鞭毛变异,有鞭毛的细菌培养环境改变导致鞭毛不能产生。

④、芽孢变异,改变芽孢菌的生存环境使之失去产生芽孢的能力

b、毒力的变异:长期在人工培养基或加入化学物质和抗菌素及反复通过非易感动物,其往往失去或减弱产生毒力的作用,反之则加强。

c、培养性状的变异:培养基中加入异常化学成分使培养性状发生改变。如产生光滑型或粗造型菌落

d、生化特性和对药物敏感性的变异:环境改变使微生物合成自身物质能力改变,微生物自发突变和耐药遗传因子使其对药物敏感性改变

二、1、转化: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的游离DNA片段,并将它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从而获得了供体菌部分遗传性状的过程。

2、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菌中的DNA片段携带到受体菌中,从而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的部分遗传性状的过程。

3、溶源性转换:温和噬菌体的DNA侵入宿主细菌后,整合于宿主菌的染色体上,它与宿主细胞的染色体同时复制,这个过程称为溶源性。被感染的细菌叫做溶源性细菌。细菌被溶源后,因噬菌体基因加入寄主菌基因组,而使寄主菌获得的一些新形状。

4、结合:供体菌与受体菌直接接触或经性菌毛的介导,使供体菌的大段DNA(包括质粒)进入受体菌,而使受体菌的基因重组的过程。

温馨提示: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参考,考试政策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更多优惠课程课程推荐
资料套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