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专业资料
微信QQ群
考生网QQ群

群号:517231281

扫码加群
点击二维码加群

考生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zikaosw

课程试听
最新资讯

手机端访问

1、直接输入www.zikaosw.cn
2、扫描左侧二维码

登录 | 注册
登录/注册后,可享受
  • 课程免费试听
  • 试做在线题库
  • 学习提升指导
自考生网
当前位置 自学考试 > 自考复习资料 > 动物微生物自考复习资料 > 文章详情

自考动物微生物06495复习资料(5)

来源:自考生网 时间:2022-08-30 09:00:00 编辑:xy

自考06495动物微生物考试资料:

以下为“自考动物微生物06495复习资料(5)”由自考生网为考生们整理、提供。更多自考动物微生物06495复习资料可查看“自考动物微生物06495复习资料”栏目。

自考动物微生物复习资料购买请点击这里》》》

第七章

侵袭力:是指病原性细菌突破机体的防卫屏障,在体内生长繁殖、扩散的能力。

毒素:是细菌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对动物机体具有毒性作用的特殊物质。

外毒素:有某些病原菌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并分泌到菌体外环境中的一类毒性代谢产物。

内毒素:这是一类由革兰氏阴性菌在正常代谢过程中产生,在细菌生活状态下不释放或不分泌到外界环境中,只有菌体细胞自溶、死亡崩解,或人工方法破坏其细胞的完整性时才释放出来的毒素。

传染:是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在一定条件下与机体相互作用呈现出一系列病理变化的过程。

病原菌引起传染的条件:1.病原菌的独立和数量;病原菌毒力的强弱决定了它们能否突破机体防御屏障深入扩散生长繁殖。病原菌若没有相当强的毒力,就不能引起传染;侵入动物机体内的病原菌还必须有足够的数量,少量的病原菌侵入体内后很可能被机体的免疫防御系统消灭而不能引起传染。2.传入门户:机体中各种组织器官内环境的不同,病原菌本身的生物学特性亦不同,某种病原菌在一种组织器官中,可能要比它侵入另一种组织、脏器更适宜其生长繁殖。所以对具有感受性的机体而言,病原菌必须经由适当途径侵入一定部位才能生长繁殖引起传染,若未经过适当侵入门户一般不能引起传染。3.易感动物:传染时病原菌与机体这一对矛盾相互斗争的过程,被感染者在这个矛盾过程中必须有感受性,出现一系列明显的或不明显的病理变化方能构成传染。4.环境条件:是引起传染的非常重要的诱因,环境条件的改变一方面可能增强某些病原体的生理活性、毒力以及接触或侵入动物体的可能性,降低动物机体抵抗力,促进传染的发生;另一方面也可能抑制某些病原体的活性,增强动物机体抵抗力抑制传染。

显性传染:侵入动物机体的病原菌毒力强数量多,机体免疫防御功能相对较弱,病原菌在体内生长繁殖、产生毒性物质,导致机体的严重病理损伤,呈现出明显临床症状的传染过程。

菌血症:病原菌自局部病灶不断侵入血液,但不能在其中生长繁殖,可通过血流转移到其它组织、器官,在血流中呈一过性存在。

败血症:病原菌自局部侵入血流,并在其中生长繁殖,造成机体全身性中毒或严重损害,如炭疽病等。

脓毒败血症:化脓性病原菌侵入血流,不仅在其中生长繁殖,而且还沿着血流转移到其他脏器形成化脓性病灶。

毒血症:病原菌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流引起的全身中毒性疾病,如破伤风毒血症等。

隐性传染:侵入动物机体的病原菌毒力较弱、数量少,机体免疫防御功能较强,病原菌只能在体内有限生长繁殖、造成轻微的病理损伤,不出现或仅出现轻微临床症状的传染过程。隐形传染也叫亚临床传染。

第八章

一、中枢免疫器官:又称一级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腔上囊等。

外周免疫器官:又称二级淋巴器官,是T细胞和B细胞等定居、增值和对抗原刺激进行免疫应答的场所,主要是淋巴结和脾脏。

二、构成抗原的基本条件:抗原必须具备异物性、大分子胶体性、结构复杂性和完整性。

三、抗体:是机体在抗原物质刺激下产生的一类具有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存在于动物的血液、淋巴液、黏膜分泌物和组织液中,是构成机体体液免疫的主要物质。

四、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点

1、免疫球蛋白M(IgM):由于它在血液中出现最早,含量少、消失快,在抗感染早期起着“先锋免疫”作用。在临床上通过检查IgM型抗体,可以作为某些传染病早期诊断或近期感染的指征。IgM具有沉淀、凝集、补体结合及中和病毒等多种功能也参与Ⅱ型及Ⅲ型变态反应。

2、免疫球蛋白G(IgG):IgG虽然在血液中出现稍迟,但含量高,维持时间长,具有抗菌、抗病毒和抗外毒素等多种活性,故有“主力免疫”作用,具有沉淀、凝集、补体结合、中和病毒和毒素等多种功能,参与Ⅰ、Ⅱ、Ⅲ型变态反应。

3、免疫球蛋白A(IgA):主要单、双提两种形式。血清型IgA具有IgG和IgM的某些功能。能在补体或溶菌酶参与下,产生溶菌作用,但在血清中并不显示重要的免疫功能。

4、免疫球蛋白D(IgD)很少分泌,IgD主要作为B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是B细胞成熟的标志。

5,免疫球蛋白E(IgE)

五、抗原抗体反应的一般规律:一、具有高度特异性。二、具有可逆性。三、需要合适的浓度比。四、分两阶段进行。

凝集反应: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相遇后,在电解质参与下出现肉眼可见凝集物的现象,称为凝集反应。反应中的抗原称为凝集原,抗体称为凝集素。

沉淀反应:可溶性抗原(细菌培养物滤液、细胞或组织浸出液、血清蛋白等)与相应抗体在一定条件下,出现沉淀物的现象称为沉淀反应。

补体反应:凡是有补体参与的反应称为补体反应。

免疫标记技术:是指荧光素、酶、放射性同位素或电子致密物质等标记抗体或抗原所进行的反应。

中和反应:抗体使相应抗原(毒素或病毒)的毒性或传染性丧失的反应。

1、补体及性质:补体是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中含有的非特异性杀菌物质。补体性质不稳定,对温度敏感,在0-1℃其活性保持3-4天,室温下24小时被破坏。

2、特异性免疫应答:是动物机体在生活过程中受到抗原刺激而产生的具有专一性作用的免疫力。其特点是:不能遗传,作用专一。

3、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过程:感应、反应、效应三个阶段。

4、特异性体液免疫:是指有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反应。

5、抗体形成的一般规律:a、初次反应,b、再次反应c、回忆反应。

6、特异性细胞免疫:是指由T细胞介导的免疫。

7、生物制品的应用及注意事项:1、使用对象和时机治疗用生物制品应于感染后及早应用,愈早愈好。2、剂量、次数和间隔时间,活疫苗应剂量小,次数少,间隔期较长,死疫苗接种量大,分2-3次。3、接种途径,死疫苗多采用皮下、肌肉注射,活疫苗可采用滴鼻、点眼、气雾、口服、注射等法。

1.天然自动免疫:是动物自然感染了某种传染病痊愈后,获得对该疾病的免疫能力,持续时间长,强度大。

2.人工自动免疫:动物由于被接种了某种疫苗或类病毒后所产生的免疫能力,持续时间因疫苗的性质、机体的反应性等因素而不同.

3.天然被动免疫:是动物在胚胎发育期通过胎盘、卵黄或出生后通过初乳,有免疫的母体被动的获得母源抗体而形成的免疫力。

4.人工被动免疫:指机体在注射了高免疫血清或康复动物的血清后所获得的免疫,产生迅速,持续时间较短。

温馨提示: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参考,考试政策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更多优惠课程课程推荐
资料套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