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包括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发展开放性,具体如下:
科学性:马克思主义以事实为依据,从事实中总结规律,以实践作为检验标准,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它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一个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
人民性:马克思主义是为人类求解放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它的人民性以阶级性为基础,无产阶级的解放和全人类的解放是一致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实践性: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为改造旧世界的实践而产生的,强调“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它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不断发展。
发展开放性: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它的理论体系是开放的,不断吸取人类文明最新成果来充实和发展自己,如***思想、***理论等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
27,如何理解真理和谬误的关系?
参考答案: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论中的一对范畴,它们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具体如下:
对立性: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对于确定的对象,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则是歪曲反映,二者界限分明,不能混淆。比如,在平面几何中,“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是真理,若说“三角形内角和不等于180度”就是谬误。
统一性: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各以对方为自己的存在前提。没有真理,就无所谓谬误;没有谬误,也无所谓真理。同时,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真理都是具体的,适用于一定的条件和范围,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反之,只要原来的条件和范围得到恢复,谬误回到原来的条件和范围之内,它又会变成真理。此外,错误是正确的先导,人们在失败中善于分析犯错误的原因,总结教训,就能使谬误转化为真理。
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我们要坚持和发展真理,敢于和善于同谬误作斗争。
28.简述产业资本的运动中,实现资本顺利循环须具备的两个基本前提条件。
参考答案:产业资本运动中,实现资本顺利循环须具备的两个基本前提条件是: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同时并存,以及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相互继起。以下是具体解释:
空间上的并存性:全部资本必须按一定比例分成三个部分,同时存在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上。如果全部资本都处在生产资本形态上,流通进程就会中断;如果全部资本都处在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形态上,生产过程就会中断。无论流通过程还是生产过程的中断,都会造成资本运动过程的中断,而运动一停止,也就停止了价值的增值。
时间上的继起性:分别处在每种职能形式上的资本,都必须相继进行转化,依次从一个阶段转向下一个阶段,从一种职能形式转向下一种职能形式,经过循环回到它原来的出发点,连续不断地运动。即货币资本要不断转化为生产资本,再转化为商品资本,最后回到货币资本形式上;生产资本要不断转化为商品资本,再转化为货币资本,最后又回到生产资本形式上;商品资本要不断转化为货币资本,再转化为生产资本,最后又回到商品资本形式上来。
资本在空间上并存与时间上继起是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的,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产业资本才能实现连续不断的循环。
29.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和主要表现是什么?
参考答案: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的过程。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如下:
生产全球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与协作不断深化、加强,各国的生产活动成为世界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和销售,带动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形成和发展。
贸易全球化: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品种日益丰富,各国之间的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建立和发展,推动了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促进了贸易全球化的发展。
金融全球化:国际金融市场迅速发展,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跨国界延伸,各国的金融市场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国际资本流动规模不断扩大,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金融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
企业经营全球化: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和推手,它们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生产经营和市场拓展,实施全球化的经营战略。
30.简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
参考答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马克思恩格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运用科学方法,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他们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客观规律,如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社会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社会,从而为正确展望未来社会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通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深入剖析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特别是经济形态,揭示其弊端及根源,发现资本主义矛盾运动中孕育的新社会因素,以此预见未来新世界的特点。他们强调不是从抽象观念出发描绘未来社会,而是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
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展望未来社会时,只限于指出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原则和基本特征,把具体情形留给后来的实践去回答。他们认为在新社会缺乏实践经验的情况下,详细设计未来蓝图会陷入纯粹的幻想,未来社会的具体问题应由未来的人们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31.试述予盾的普遍性,予盾的特殊性的含义以及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意义。
答:
(1)二者是辩证统一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2)二者的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各国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取得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指引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伟大胜利,同时又用中国经验和理论创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32、什么是社会意识?如何理解社会意识相独立性的含义及表现。
答:(1)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2)含义:指社会意识在从根本上受到社会存在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特有的发展形和发展规律。
表现: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
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存在相互影响且各自具有历史继承性。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33、试述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答:(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
(2)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
(4)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全专业电子资料、题库、学位、网课
最高直省2344元
上千+科次精品网课
买网课即送全真模考题库
五千+科次教材资料
电子资料满三件9折
五千+科次在线题库
全真呈现历年考试试题
自考生题库
专业智能,巩固提分
历年真题
真题全景再现
进入做题
模拟考场
海量题随机做
进入做题
考前点题
部分科目押题
进入做题
章节练习
章节专项突破
进入做题
错题收纳
试题收藏复习
进入做题
易错题
高频易错习题
进入做题
微信公众号
网课试听
教材大全
做题闯关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资料大全
免费题库
无需下载

扫描小程序码 领免费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