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名称 | 课程代码 | 学分 | 大纲名称 | 教材/推荐用书名称 | 主编 | 出版社 | 版次 |
| 古代汉语 | 00536 | 8 | 古代汉语自学考试大纲 | 古代汉语 | 王 宁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09年版 |
1.上表课程学分含实践性环节学分。
《古代汉语》考试大纲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本课程的考试要求为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汉语课程本科的结业水平。古代汉语课程的自学内容和考核目标是根据本课程的性质、学习目的以及自学考试特点编制而成的。自学内容共分两大部分,即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和古文阅读实践。基础知识方面包括绪论、文字、词汇、语法、古代文献阅读的基本知识等部分,古文阅读实践方面包括古文阅读、古文句读、古文今译、古文背诵等部分。除绪论部分外,其他各部分均一一列出知识点,并提出具体的考核要求。其中,凡要求“识记”的内容,应考者应能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识记。凡要求“理解”的内容,所涉及的知识和理论都与考核点直接相关,应考者应熟知其概念和有关知识,理解其原理,并能在语言环境中予以辨认。凡要求“应用”的内容,必须做到在了解有关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使之转换为能力,即能运用有关知识和理论来分析解决古代汉语书面语中的相关问题,并指导对古书的阅读。
壹基础知识及其应用
基本要求:能较系统地掌握大纲所列出的各种基础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说明同文字、词汇、语法等内容有关的语言现象。
一、文字部分
(一)基本要求
了解汉字的结构类型和字体演变常识。重点掌握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汉字结构的特点,并能通过结构分析辨认或理解常用汉字的本义。理解并掌握古书用字中字与字关系的各种常见现象。
(二)考核目标和考核要求
1.汉字的形体结构
(1)识记:许慎提出的“六书”中象形、指意、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概念。
(2)理解:象形、指意、会意、形声四种汉字结构的特点。
(3)应用:掌握指定教材中分析过的所有例字的形态结构类型,并能举一反三,对与教材所举例字形体结构相似的汉子予以正确分析。
(4)应用:了解义符、声符等概念,并能分析它们的相互关系。
2.汉字本义与形体结构的关系
(1)理解:指定教材分析过的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本义及其同形体结构的关系。
(2)应用:掌握形声字的本义同义符的关系。
3.古书用字中字与字关系的情况
(1)理解:了解通假字、异体字、分化字等概念,并能分辨这三种用字现象的区别。
(2)应用:了解本字、后出本字、通假字、本义与假借义等概念,对于指定教材中所举的通假字例及文选中曾注明的常见通假字能够正确辨识。
(3)应用:了解分化字的类型,对于指定教材中所举的分化字例及文选中已注明的分化字能够正确辨识。
(4)应用:了解异体字的类型,对于指定教材中所举的异体字例及文选中已注明的异体字能够正确辨识。
二、词汇部分
(一)基本要求
了解古代汉语词汇的特点。了解古今词义的差异与沟通情况。掌握多义词的义项分析方法及句中词义的辨认方法。识记指定教材中通论和文选注释部分所举的词例。
(二)考核目标和考核要求
1.古代汉语词汇的构词特点
(1)理解:理解单音词、复音词、联绵词、单纯词、复合词等概念,并能指出它们的区别。
(2)应用:能辨认古代汉语文句中的单纯词、复合词、词组,准确理解文意。
2.古今词义的变化
(1)应用:了解古今词义差异的几种情况:古代汉语词汇义项的消失、古今义项的意义微殊。
(2)应用:掌握指定教材中所涉及的古今词义有差异的常用诗词词例,能说出它们在古书中的意义和用法。
(3)应用:掌握古今词义的沟通。
3.一词多义现象
(1)识记:古代汉语多义词及义项的概念。
(2)理解:多义词中本义、引申义、假借义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3)应用:对于指定教材中所举的探求本义的例字和分析引申义的例字能够正确分析。
(4)应用:能辨认常用多义词在具体文句中用的是本义、引申义还是假借义。
4.同义词及其辨析
(1)理解:古代汉语同义词的特点及其辨析方法。
(2)应用:掌握指定教材同义词分析举例中所涉及的同义词,能简要说明其意义的异同,并能在具体文句中区分其用法。
5.应用:对于指定教材中提示的单音词在古书中的常用意义、古今意义的差别及其在现代汉语中存留的情况能够正确辨识。
三、语法部分
(一)基本要求
在系统掌握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的基础上,比较全面地了解古代汉语的语法规则,重点掌握古代汉语比较特殊的语法现象和语法规则。
(二)考核目标和考核要求
1.古代汉语实词的语法特点
(1)理解:古代汉语实词的分类。
(2)理解:什么是词类活用,以及词类活用和词的兼类的差异。
(3)动词、形容词、名词
①应用:掌握形容词、名词用作一般动词的用法,能结合具体语境予以准确辨认,并能够说明其语法特点及意义。
②应用:掌握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能结合具体语境予以辨认,并能够说明其语法特点及意义。
③应用:掌握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能结合具体语境予以准确辨认,并能够说明其语法特点及意义。
④应用:掌握名词充当状态语的各种类型及其作用,能在具体语境中予以辨认,并能够说明其语法作用及意义。
⑤应用:掌握古代汉语动宾关系的意义类型及双宾语,并能够结合具体语境予以准确辨认。
(4)副词
①理解:副词的类型。
②应用:掌握指定教材中所举的词例,能在古文阅读中准确辨认并说明其意义和用法。
(5)代词
①应用:掌握人称代词“吾”“我”“余”“予”“女(汝)”“尔”“若”“而”“乃”“之”“其”“厥”所指代的人称及其语法功能,能在具体语境中予以辨认并准确释义。掌握用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代词后的“侪”“属”“曹”等词的意义并能准确翻译。
②应用:掌握指示代词“是”“此”“斯”“兹”“之”“其”“彼”“夫”“焉”“诸”的语法功能和意义,能在古文阅读中准确辨认并说明其意义和用法。
③应用:掌握疑问代词“谁”“孰”“何”“曷”“奚”“胡”“安”“焉”的语法功能和意义,能在古文阅读中准确辨认并说明其意义和用法。
④应用:掌握无定代词“或”“莫”的语法功能和意义,能在古文阅读中准确辨认并说明其意义和用法。
⑤应用:掌握特殊代词“者”“所”的语法功能和意义,能在古文阅读中准确辨认并说明其意义和用法。
(6)数词
①理解:古代汉语称数法的特点。
②应用:掌握名量和动量的特殊表示法以及约数的特殊表示法,能在古文阅读中理解有关称数的内容并作准确翻译。
2.常用文言虚词及其语法功能
(1)介词
应用:掌握介词“于(於、乎)”“以”“为”“与”的语法功能和意义,能在古文阅读中准确辨认并说明其意义和用法。
(2)连词
应用:掌握连词“而”“以”“与”“则”“之”“雖然、然而、然則”的语法功能和意义,能在古文阅读中准确辨认并说明其意义和用法。
(3)语气词
应用:掌握语气词“也”“矣”“焉”“耳”“尔”“乎”“与(欤)”“邪(耶)”“哉”“夫”“惟(維、唯)”“蓋”“其”“也”的语法功能和意义,能在古文阅读中准确辨认并说明其意义和用法。
上述常用文言虚词,要求掌握它们各自的用法和特点,在古文阅读中能根据语境予以辨认,并说明其词性及意义(或语法作用)。此外,上述虚词有的用字还兼表实词,对此也应能加以分辨。
3.语序和省略
(1)应用:掌握古代汉语宾语前置的各种格式及前置的条件: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时前置;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宾语时前置;宾语用代词“之”“是”复指而前置;介词“以”的宾语前置等。在古文阅读时能利用语境的提示作用,辨认前置宾语,并能准确翻译。
(2)应用:了解古代汉语句子省略句子成分的特点(主语的省略,动词宾语的省略,介词宾语的省略,等等,)在阅读古文时,能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补出省略的成分,以准确地理解和翻译有关文句。
4.古代汉语特殊句式的特点及常见格式
(1)判断句的特点及常见格式
①理解:古代汉语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词而用名词性谓语直接表示判断的特点。
②应用:在古文阅读中能准确辨认各种形式的判断句,尤其是省略主语的判断句、“是”充当主语的判断句等。
③应用:掌握古代汉语肯定和否定判断句的表达功能,能正确理解和翻译有关文句。
(2)被动表示法的特点及常见格式
①应用:了解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没有表示被动的形式标志而仅通过主语同谓语动词的施受关系表示的被动句(语义上表示被动的句子);具有表示被动关系的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式。
②应用:能指出被动句式的几种类型:在谓语动词后用介词“于”引进行为主动者的被动句式;在谓语动词前用介词“为”引进行为主动者的被动句式和“为……所……”句式;在谓语动词前出现被动的助动词“见”的被动句式和“见……于……”句式;“被”放在谓语动词前构成的被动句式和用介词“被”引进行为主动者构成的被动句式。能分析说明以上被动句式的构成特点,在古文阅读中能准确辨认和翻译。
四、古代文献阅读的基本知识部分
(一)基本要求
了解古书旧注的类型、古注于今注的不同以及古代的注音方法。在阅读带旧注的古文时,能读懂注文,并根据注文理解相关的语言想象和文意。了解与阅读古书直接相关的几种特殊表达方式的主要特点,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
(二)考核目标和考核要求
1.识记:古书旧注的类型
2.应用:掌握古书的注音方法:读若、譬况、直音和反切,在阅读带旧注的古书或查阅传统语文工具书时,能利用这些知识读懂古书。
3.应用:了解古代汉语行文中各种特殊表达方式:婉曲、互文、变文、连类而及、用典,以便准确理解文章。
贰古文阅读
古文阅读旨在考核自学应考者全面系统地运用所学古代汉语基础知识、阅读和理解一般文言文的能力。一般文言文难易度跟《论语》《孟子》中比较浅近的篇章相当的文言文散文。
基本要求:在熟读或背诵指定教材文选获得一定语感的基础上,运用所学古代汉语各方面的基础知识正确地理解一般文言文。
一、语言现象的分析解释
(一)基本要求
不论是整篇整段的语言材料,还是单个句子的语言材料,凡文言材料中出现的关系到理解文章的各种语言现象,包括文字、词汇、语法等,都要求能运用已学过的各方面基础知识予以正确的理解和解释。所谓已经学过的各种基础知识,指的是指定教材的常识和词义分析举例中已阐述过的各种知识,以及文选注释中所涉及的基础知识。
(二)考核目标和考核要求
1.应用:能认识文言材料中的所有已学过的繁体字及其异体字,能准确辨别异体字对应的正体字,并能解释其意义。
2.应用:能辨识文言材料中已学过的分化字和通假字,正确地写出与源字相对应的分化字和通假字相对应的本字,能根据语言环境确定其读音(用汉语拼音标出读音),并能解释其意义。
3.应用:对于文言材料中已学过的一般实词(重点是古今意义不同的常用词),能了解其古义,并根据语言环境确定其义项。对于指定教材中作过辨析的常见同义词,能根据语言环境辨析它们的细微差别或不同用法。
4.应用:对于文言材料中出现的双音节词语形式(重点是与现代汉语双音词字面形式相同而实际结构并不相同或意义并不相同的词语形式),能辨析其性质是单纯词还是复合词或词组,并能解释其意义。
5.应用:对于文言材料中出现的词类活用现象(如:名词或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或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名词或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等)、动词的使动用法以及名词充当状语等现象,均能加以分析,并能把有关句子正确地译成现代文。
6.应用:能辨认文言材料中出现的各类代词,包括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无定代词和其他一些较特殊的代词,正确说明其意义和语法功能,并能把有关句子正确地译成现代文。
7.应用:能辨认文言材料中出现的各种称数法,尤其是:“三”“九”一类非实指的称数法,并能把有关句子正确地译成现代文。
8.应用:能辨认文言材料中出现的各类副词,包括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副词、否定副词、情态副词、谦敬副词、正确说明其意义和语法功能,并能把有关句子正确地译成现代文。
9.应用:对于文言材料中出现的各类常用虚词,包括介词、连词、语气词等,能根据语言环境说明其语法功能,并能把有关句子正确地译成现代文。
10.应用:能辨认和分析文言材料中与现代汉语语序不同的常见结构(如宾语前置结构等)以及一些特殊词组结构(如“所”字结构、“者”字结构等)和一些特殊的习惯格式(如“唯……是(之)……”“何以……为”“何……为”“无乃……乎”“得无(毋、微)……乎”“不亦……乎”等,并能把有关句子正确地译成现代文。
11.应用:能辨认和分析文言材料中的常见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等,并能把有关句子正确地译成现代文。
12.应用:对于附有古注的文言材料,能理解已经学过的注音术语(如“音”“如字”“读如”“读若”“……反”“……切”等),并能通过注文的帮助读懂正文。
13.应用:能理解文言材料中出现的已学过的常见特殊表达方式,如婉曲、互文、变文、连类而及、用典等,并能正确地反映在译文中。
二、文选背诵
(一)基本要求
在熟读指定教材的基础上,背诵其中的指定段落。
(二)考核目标和考核要求
1.识记:能够背诵指定教材中指定要求背诵的段落。
2.识记:能够用繁体字默写段落。
3.应用:对指定教材中指定要求背诵的文章或段落,能够运用已学的基础知识予以正确的分析和解释。
三、古文标点
(一)基本要求
掌握有关古文句读的常识和方法,对一般的文言书面语,能够在理解其整体意思的基础上正确地加上现代标点符号。
(二)考核目标和考核要求
1.应用:能正确地断句,根据句子内容和语气正确使用句末标点符号(句号、问句、叹号)。
2.应用:能正确地使用句中标点符号(顿号、逗号、冒号)。
3.应用:能够正确辨别引用语和对话的起始,并能正确地使用引号。
4.应用:能正确地辨认出书名、篇名,并能正确地使用书名号。
四、古文今译
(一)基本要求
在正确理解一般文言文的基础上,能将文言文材料的指定句子、段落乃至篇章正确地译成通顺规范的现代文。
(二)考核目标和考核要求
1.应用:每句文言材料中的各个字词的意义都必须在译文中得到落实。
2.应用:每句文言材料的语气如疑问、反问、感叹、委婉、推测、祈使等,都必须在译文中得到反映。
3.应用:凡古今不同的表达方式,如古代汉语中的使动、意动、名词作状语、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等等,在译文中都必须转换为恰当的现代汉语表达方式。
4.应用:对于文言材料中被省略的成分如主语(尤其是转移了的主语)、介词宾语等,在译文中必须按现代汉语的习惯适当补出,并用括号把补出的成分括上。
5.应用:对于文言材料中的某些修辞表达方式,如婉曲、用典等,在译文中必须作尽可能保留原意的表述。
6.应用:对于文言材料中出现的后世被当作成语的句子或词组(如《论语》中的“如切如磋”,《庄子》中的“运斤成风”,《列子》中的“余音绕梁”等),译文中通常应按其固有意义译成白话。
7.应用:译文必须在整体上准确地表达文言材料的原意。在无法直译的情况下,应能进行意译。
8.应用:准确翻译文言材料中的一些专用语,如人名、地名、国名、谥号、庙号、职官、时间表述法、度量表述法等等,不能随意用现代说法加以曲解。
9.应用:译文必须用规范汉字正确书写,不得使用不规范的俗字,更不能出现错别字。
10.应用:译文必须语句通顺,符合现代汉语规范。
全专业电子资料、题库、学位、网课
最高直省2344元
上千+科次精品网课
买网课即送全真模考题库
五千+科次教材资料
电子资料满三件9折
五千+科次在线题库
全真呈现历年考试试题
自考生题库
专业智能,巩固提分
历年真题
真题全景再现
进入做题
模拟考场
海量题随机做
进入做题
考前点题
部分科目押题
进入做题
章节练习
章节专项突破
进入做题
错题收纳
试题收藏复习
进入做题
易错题
高频易错习题
进入做题
微信公众号
网课试听
教材大全
做题闯关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资料大全
免费题库
无需下载

扫描小程序码 领免费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