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专业资料
微信QQ群
考生网QQ群

群号:517231281

扫码加群
点击二维码加群

考生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zikaosw

课程试听
最新资讯

手机端访问

1、直接输入www.zikaosw.cn
2、扫描左侧二维码

登录 | 注册
登录/注册后,可享受
  • 课程免费试听
  • 试做在线题库
  • 学习提升指导
自考生网
当前位置 自学考试 > 自考毕业论文 > 日语自考毕业论文 > 文章详情

自考日语毕业论文:日语自动词、他动词典型误用例分析

来源:自考生网 时间:2019-06-26 14:48:25 编辑:铭
免费试听

《自考视频辅导课程》轻松易懂,助你拿证!点击试听,综合优惠低至69元/科!

以下是自考生网为考生整理提供的“自考日语毕业论文:日语自动词、他动词典型误用例分析”,仅供参考。更多自考日语专业毕业论文可查看本站自考日语毕业论文栏目。

如有需求请点击:自考毕业论文

日语自动词、他动词典型误用例分析

引言

由于中日文化背景、思维习惯不同,语言表达也各有特点,所以在进行汉译日时,不能生搬硬套地逐字逐词直译,而应尽量译成符合该语言特点的表达方式或是常用的句式。而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由于受到汉语思维的影响,常常按照母语思维套用到日语。比如说“树枝被台风刮断了”这句话,很多学生都翻译成“枝が台风に折られた”,这样的翻译是错误的,正确的表达应该是自动词句“台风で枝が折れた”。可汉语是被动句,为什么直译成日语的被动句就是错误的呢?因为它不符合日语的语言习惯。

本文从自他动词与被动表现、使役表现、可能表现相关的误用三个方面入手,归纳总结了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常见的自他动词的使用错误,并且探讨产生这些误用的原因,希望通过对自动词、他动词典型误用例的分析,为中国学生避免误用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与被动表现相关的误用

汉语中表示自然现象的被动句,翻译成日语时应该使用自动词句。但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在习得过程中,形成了“一对一原则”的认知模式,以致出现误用。如:

(1)树叶被风吹落。

a.木の叶が风に散らされた。

b.风で木の叶が散った。

(2)房子因失火被烧毁。

a.家が火事に焼かれた。

b.火事で家が焼けた。

(3)道路被大雪封住。

a.道が雪に埋められた。

b.雪で道が埋まった。

学生在把以上汉语的被动句翻译成日语时,往往直接错译成a的他动词被动句,正确的应该是使用b的自动词句。引起误译原因笔者认为是不理解日语的表达特征,受母语思维影响所致。实际上,日语他动词被动句通常表示受到主语有意识行为的影响,强调事物的变化是由人等“有生物”的主观意志引起的[1]。比如说“花子は太郎に殴られた”、“花子”是受动者,“太郎”是施动者,受动者受到了施动者有意识行为的影响。

但是以上例句显然不同,首先都是对自然现象的客观描述;其次主格都是“无生物”;再次引起变化的原因是一些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它们并不具有施动意图,他们只是造成变化结果的原因[2]。例句中“木の叶が散った”“家が焼けた”“道が埋まった”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不是有意识的,而是由非人为的、非意志的“风”“火事”“雪”造成的。也就是说,受事者的不利影响不是由于施事方的有意识行为的直接作用,而多是由于无意识行为的自然现象等的影响所致。在汉语中,无论是“无生物”还是“有生物”都可以做被动句的主格,可以把自然现象作为施动者、加害者使用,而日语却不能把自然现象当做施动者,他只是引起变化的原因,在句中经常用“で”格来表示。

二、与使役表现相关的误用

汉语当中一些表示心理状态的使动句,当使役者是“无生物”时,翻译成日语时用自动词句才自然。但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由于受汉语思维影响,翻译成日语的使役句,也就是说在使役形和自动词关系上有过度使用使役形的倾向。如:

(4)这个消息让我很失望。

a.このニュースは私をがっかりさせた。

b.私はこのニュースにがっかりした。

(5)父亲的死使花子很悲伤。

a.父の死が花子を悲しませた。

b.花子は父の死に悲しんだ。

(6)那部电影使大家很感动。

a.あの映画がみんなを感动させた。

b.みんなはあの映画に感动したa句在语法上说没有错误,“がっかりさせた”是“がっかりした”使役态,起他动词的作用,类似于汉语的使动句,但在日语中却是不自然的表达。

上述例句有个共同特点都是以“无生物”作主语,“有生物”作宾语,这属于拟人化的表达方式。但除特殊场合,日语一般不大习惯于这种拟人化的表达方式。地道的表达应该是b的自动词句。以上误用产生的原因是不理解日语使役句的特征而简单地从字面意思翻译而造成的。日语的使役句表示使役者积极地向被使役者实施作用,引起某种事件,或者允许动作主体依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该动作。

而上述例文可以看出不是有意志的使役者对被使役者实施某种影响力,也不是被使役者以自己本身的意愿来实施某种动作。“这个消息”、“父亲的死”“那部电影”,它们都是没有生命的“物”,“物”是不可能有意识地“让我失望”、“让花子悲伤”、或者“让大家感动”的,“このニュース”“父の死”,“あの映画”,只是“がっかりした”“悲しんだ”、“感动した”的原因,被使役者受某种的感情的影响,心理上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说使役者的影响力使被使役者产生了变化[3],井上(1976)把这类使役文叫做原因使役句。

由于语言习惯的不同,中国人不论使役者是有情物还是无情物,都喜欢使用使役表达,来表示人为的意志、心理活动等,因此中国的日语学习者一看到“使、叫、让、令”就会想到日语的使役句,用“せる、させる”来表达。但是日本人说话时却要尽量注意回避人的主观意志、人为的使役,倾向表达一种自发的状态,尤其当使役者是无情物时,因为它不具有意志性,不能按自己的意志对被使役者施加某种作用,所以这时不用“せる、させる”这种使役句,而经常使用“Xで/ので/にYが/はVする”这样表示原因的自动词句。(X使役者、Y被使役者)[4]。

三、与可能表现相关的误用

中文的可能表现和日语的可能表现也有很大的不同。中文经常把对事物发生的可能性的判断和能力的具有混在一起,都用“能”或“不能”表现。由于受中文的影响,中国的日语学习者经常把中文的“能”不加区别统统译成可能态“られる”或“ことができる”。例如:

(7)行李太重,搬不动。

a.荷物が重くて、动かすことができない。

b.荷物が重くて、动かない。

(8)那辆车因交通事故,已经修不好了。

a.あの车は交通事故でもう直せない。

b.あの车は交通事故でもう直らない。

(9)新干线的窗户是打不开的。

a.新干线の窓は开けることができない。

b.新干线の窓は开かない。

(10)这个操场能容纳下5万人。

a.この运动场は5万人入れられる。

b.この运动场は5万人入る。

这些句子本应用b的自动词来表达,但学习者却误用了a的他动词的可能形。分析一下这些例句,(7)b(8)b的自动词「动く」「直る」,它们表示的是一种事物的状态,跟表示人的行为的他动词「动かす」「直す」不一样,也就是说它不是人想去做这件事而做不了的结果,而是表示根据说话人对事物的认识而做出的推测和判断[5]。(7)b中的「动かない」是看到了行李太重了才做了搬不动这样的判断,在这种情况下所做出的判断应该使用有对自他动词中的自动词。(8)b中的「直らない」是看到了因“损坏很严重”的车,才做出了“没有修好的可能性”的推测,这种情况不能说“直せない”或“直すことができない”。(9)b(10)b中自动词“开かない”“入る”叙述的是某种东西自然形成的某种情况,表示一个客观的可能或不可能。“窓は开かない”是表示新干线列车的窗户是打不开的状态,是一种自然属性。“5万人入る”是“体育场”的自然属性,这种属性是不以人的意志所能改变的,在这种情况下也只能用自动词。总之,在日语中以“无生物”作主语来叙述它的状态或属性时通常也是使用有对自动词中的自动词来描述,也就是侧重于结果可能的表达。

结果可能表现是指从动作的结果这一角度来考察动作人对状态变化能否实现做出判断的表现形式,它的表现方法在日语和汉语中是不同的。在汉语里结果表现用“搬动”“修好”“装下”中的“动”“好”“下”等来表达,而且前面经常加上“能”或“不能”,因此,在翻译成日语时,中国的学习者很容易想到可能态「られる」或「ことができる」。而日语不同,主要用有对自他动词的自动词来表示。这与日语自动词本身特点有很大的关系,日语自动词具有结果性,强调结果,而他动词着眼于动作主体所采取的行为[6]。

四、中日思维习惯的差异

通过以上的误用分析,可以看出日语倾向使用自动词,而汉语倾向使用他动词,这与中日文化差异、语言习惯及文化心理等密切相关。日本人喜欢以自然为中心,对于一件事物,比较喜欢从它的客观的状态、变化的角度加以叙述。在语言表达上偏好使用“状态叙述”型的语言“なる”这一动词,焦点在于“対象がどうなったか/どういう状态にあるか”,不注重过程,强调状态和结果。而汉语强调动作主体,关心“谁が対象を~したか”,译成日文使用“行为叙述”型的语言“する”这一动词[7]。例如:

(11)我们决定结婚了。

a.仆たち、结婚することにしました。

b.仆たち、结婚することになりました。

“我们决定结婚了”这句话从语法构造上看是动宾结构,从要表达的意思上看是他动行为,并且按照中国人的思维,结婚是两个人自愿的事情,因此常常会使用“宾语+他动词”这一动宾结构句和表达主观决定的句型来翻译,翻译成“ことにしました”。但日本人却习惯使用自动词来表述,把这句话表述为“ことになりました”。也就是说他们喜欢站在客观的角度上叙述事情,淡化自我,强调自然形成,强调结果的心理特征,而不是强调人为因素,不重视动作者主体存在。这与日本人内敛,凡事不喜张扬的性情相吻合[7]。

五、结语

笔者在多年的日语教学中,就学生在日语自他动词和语态相关的问题上容易犯的错误作出了分析总结,并从文化背景、思维习惯的角度阐述了误用的原因。我们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那就是在学习容易受母语干扰的自动词、他动词和语态的时候,不是光靠记忆单词和语法就可以防止误用,还必须让学生学习和了解与之相关的日本文化、语言习惯及思维特点等,这样才能使表达更地道。

[参考文献]

[1]高琴.日语有对自动词的误用—基于问卷调查的研究[J].时代教育,2010,(6):169-171.

[2]张晓帆.日语中的自动词意义被动句[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8,(6):25-30.

[3]金秀东.谈日语使役句构成与成立条件[J].长春大学学报,2011,(3):60-62.

[4]李迎春.汉日对译中母语对日语译文的影响[D].长春:吉林大学,2007.

[5]张延凯.有对自他动词中自动词的可能表达[J].日语知识,2009,(8):7-9.

[6]吴君.从日语自动词、他动词的误用探讨母语的干扰[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6,(2):17-20.

[7]李伟,田谧.中日文化在自他动词教学中的应用问题研究[J].日本问题研究,2012,(4):60-64.

 以上“自考日语毕业论文:日语自动词、他动词典型误用例分析”由自考生网提供,更多自考相关毕业论文请查看本站毕业论文栏目。

 小编推荐:自考日语毕业论文:和歌汉译作品特点与翻译标准分析

温馨提示: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参考,考试政策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更多优惠课程课程推荐
资料套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