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专业资料
微信QQ群
考生网QQ群

群号:517231281

扫码加群
点击二维码加群

考生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zikaosw

课程试听
最新资讯

手机端访问

1、直接输入www.zikaosw.cn
2、扫描左侧二维码

登录 | 注册
登录/注册后,可享受
  • 课程免费试听
  • 试做在线题库
  • 学习提升指导
自考生网
当前位置 自学考试 > 自考毕业论文 > 汉语言文学自考毕业论文 > 文章详情

自考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才是”语法化的条件和动因

来源:自考生网 时间:2019-06-21 09:30:20 编辑:铭
免费试听

《自考视频辅导课程》轻松易懂,助你拿证!点击试听,综合优惠低至69元/科!

自考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才是”语法化的条件和动因由自考生网为考生收集整理,以下毕业论文仅供参考。

更多汉语言文学专业相关论文,可查看我办“自考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栏目。

如有论文需求,请点击这里》》》

“才是”语法化的条件和动因

摘要:本文通过语料库对“才是”进行穷尽性搜索,归纳出“才是”所出现的几种语言环境,将其整合分类为非粘合型、半粘合型、准粘合型、纯粘合型几类,并探讨了每种类型的“才是”之间的内在关系及演化过程。揭示“才是”虚化的动因及条件。

关键词:才是;语法化;粘合;

一、引言

“才是”是由副词“才”与“是”构成的。学界对于“才”的研究较多。邵敬敏(1997)[1]指出,“才”字句具有一个基本的句法结构框架:(X1)+S+(X2)+才+S2,这里S为主语,X1为前项。X2为后项,X1可以出现在S的前后均可,也可以不出现,但是X2必须出现。王楠(2003)[2]进一步修正了邵的观点,认为S也常常可以省略并对不同语域下“才”的语义进行了层次划分。金立鑫(2014)[3]对“才”与“就”的主观量进行了对比研究。左双菊(2015)[4]讨论了语气词“才是”的句法特点并着重分析了语气词“才是”的情态义。纵观前人研究,发现学界对于“才”以及“就”与“才”的对比关注较多,而对于“才是”的研究较少,且对句中“才是”与句末“才是”没有做出明确的区分。例如(1):

(1)就是说到了周朝,这个礼乐才是粲然明备。

(2)段永基有句话说得特别好,他说成功经验的总结多数是扭曲的,失败教训的总结才是正确的。

(3)这个人正在得势,我看今后我们都得对他多加提防才是。

(4)思成告诉智宽:“这是全北平惟一的一处唐代布局的寺院,应当提请游人注意,妥善加以保护才是。”

例(1)与(2)中的“才是”不能去掉,而(3)(4)中的“才是”表示强调,可以去掉,去掉“才是”句子结构完整且语义不变。

《现代汉语八百词》[5]《现代汉语词典》[6]等均未收录“才是”一词,且据词典相关词条的解释均将“才是”归为短语。我们认为“才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情况不同。“才是”在不断的使用中进行着演变,演变过程中伴随着语法化。而这个语法化的过程主要是指构词语法化,即句法到词法的语法化,在语言的使用中,短语或者句法构造可能会逐渐缩减固化为一个词或惯用表达。如汉语中的“上山下乡”“吃饭”等词原来都是动宾词组后来固化成为一个名词。英语中的“hearsay”是从短语“hear somebody say”中演化而来的。(2)本文研究的“才是”也正是经历了这样的语法化,其从由副词修饰谓语动词的状中结构变为句末语气副词“才是”。下文将就“才是”构词语法化的过程及动因作详细探讨。

二、“才是”的分类

(一)非粘合型“才是”

非粘合型是指“才”与“是”没有粘合在一起,具有相对独立性,“才是”划分为“才”+“是”。“才”与“是”可不共现,即使在句中共现也可随时删去,“才”只起到强调的作用,去掉“才”句法仍完整,不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非粘合型的“才是”多见于固定搭配的关联词“只有……才是……”,这里实际上是“只”和“才”的固定搭配,所以去掉二者句子仍然成立。如下例:

(5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付诸实践,才是最切合实际的。

(6a)因后者则认为期待可能性判断标准只能是人,因为只有人才是期待可能性的判断客体。

(7a)在这些公民看来,好像只有如此“四逢”才是顺应历史潮流,才是把中国往幸福的大道上引领。

此类句子中的“才是”只是形式上的结合,“是”作句中谓语,“才”修饰“是”作句中的状语,与“只有……才……”固定搭配,构成关联词,对“只有”后的成分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上述句子均可改写成:

(5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付诸实践是最切合实际的。

(6b)因后者则认为期待可能性判断标准只能是人,因为人是期待可能性的判断客体。

(7b)在这些公民看来,好像如此“四逢”是顺应历史潮流,是把中国往幸福的大道上引领。

“才”与“是”不具有粘合性,去掉“只有……才是……”句子依然成立,只是表达效果有所欠缺,主观性减弱,缺乏情感色彩。这充分说明“才”与“是”的独立关系,可分割,不具有黏着性。

(二)半粘合型“才是”

半粘合型的句子指的是“才是”有融合的趋势,如果去掉“才”句子勉强成立,句子不流畅,给人造成语义不完整的感觉,一般不这样使用。这一类的“才是”属于半粘合型,通过考察语料发现半粘合型的句子通常有几种固定类型:

1.只……才……

(8a)选举权只有和罢免权结合一起,才是完整意义上的选举权。

2.对称性的句子

(9a)准时只是下限,早到才是守时。

改写后的句子如下:

(8b)选举权只有和罢免权结合在一起,是完整意义上的选举权。

(9b)准时只是下限,早到是守时。

虽然两句中的“才”所作的语法成分仍然是状语,修饰句中谓语“是”,“才”从句法层面来讲是可以删除的,但是在删除过后我们发现:其出现了语义不完整的感觉,这样的说法在实际生活中很少出现。这是“才是”的一种元语增量的用法,除掉“才”改写的句子是在客观的陈述一个命题,而加上“才”则是对所陈述的命题表明说话人的主观态度。语境命题信息量不足,主表命题才提供足量的信息。将这类“才是”归为“才”与“是”的半粘合型。

3.表示极性程度的句子

半粘合型的“才是”出现的语言环境还有一类句子:表示极性程度的句子中,极性程度的词语包括“最根本”“最好”“最高明”“最大”“最后”“最有效”等。多用“才”,如果去掉“才”仅仅保留“是”的话,语句不通顺,情感表达不到位。

(10)管理要懂得尊重、包容、平等、立场互换,要让人心甘情愿,给人信心,让人欢喜跟随,这才是最高明的人事管理。

(11)笑到最后那才是真正的笑。

(12a)其次,在我们治理“不作为”公务员的同时,更应治理那些“过度作为”者,他们浪费了人民钱财为自己立传,才是危害最大。

如例(12a)中,将“才”去掉,变为(12b)

(12b)其次,在我们治理“不作为”公务员的同时,更应治理那些“过度作为”者,他们浪费了人民钱财为自己立传,是危害最大。

当主语过于冗长,且主语是一个结构完整的小句时,去掉“才”后句子不通顺且缺失了对比强调的效果,一般不这样说。

4.出乎意料类

半粘合型“才是”的另一类句子表“出乎意料”类的,大多必须用“才”与“是”结合,此处的“才”已有与“是”的粘合趋势,因为两词共现的频率在不断地升高。

(13)当达尔文提出他的进化理论时,魏斯曼才是一个20多岁的年青人。

上述句子表达出乎意料的心理感受,此处的“才是”有“仅仅是”的意思,即形成了“当p,x才是q”的形式,p为条件,“x才是q”为表义的重点,通过“才”与“是”的粘合使用使“惊讶”的强调义与“是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的肯定义融合后表达出来,而且在慢慢的固化。若将“才”去掉,那么前后两个分句隔离开来,条件p与其导致的结果毫无关联,缺乏紧密度。

5.语义相异类

半粘合型“才是”的另一类句子是后一小句与前文所述语义相反,为进一步突出后半句,必须用“才”以与前者做出区分。

(14)在共在存在论中,存在不构成问题,共在才是问题。

(15)你儒家掌握的道是片面的,我掌握的才是一个整体的道。

(三)准粘合型

“准粘合型”是指“才是”已经完成了语法化过程中句法位置的移动,为其成为“纯粘合型”奠定了基础。此处准粘合型的句子一般是省略句,用“才是”代替前文省略的内容。

(16a)姚希说她是我的绯闻女友,其实连线的人都知道,柴静才是呀。

这句话实际上是一个省略句,省略了后文,完整的句子应该是:

(16b)姚希说她是我的绯闻女友,其实连线的人都知道,柴静才是我的绯闻女友呀。

准粘合型“才是”在不同语域下可以替代不同的语义,似乎是万能的,然而这是以语义的虚化为代价的。此时的“才是”正在经历着虚化,这种虚化的结果促使了“纯粘合型”的产生。

(四)纯粘合型

纯粘合型“才是”指的是“才是”已经虚化为一个语气副词,“才”与“是”完全粘合在一起,不得分开使用。左双菊(2015)[4]将这类“才是”归为语气词,本文将其视为语气副词,主要有两点理由。其一,“才是”附着在句子的末尾,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其二,最典型的语气词是“吗、吧、啊、嘛、啦……”表虚化且轻读,而“才是”虽然具有语气词的功能,但是在语音上并未弱化,不读轻声。所以将此处的“才是”归为语气副词。如下例:

(17)正因为此,“我”这个第一人称,有无穷的魅力,当教师的得好好开发、利用才是。

(18)如果我过度疲倦,就容易出差错,刚才就差一点露了马脚,必须小心才是。

(19)她至少也该注意点边幅,保持整洁才是。

这类“才是”无一例外地出现在句子的末尾。“才”与“是”完全粘合为一个整体,表强调的语气。如例(19)句尾“才是”强调了“注意点边幅和保持整洁”的必要性和需要达到的最低标准,位于量级的最低端。这时“才是”的功能相当于语气词,在句中不做成分,去掉或者删去不影响句子结构。

三、“才是”语法化的条件和动因

Sweet(1990)[7]认为语法化就是从实意词项状态变为语法词素状态,是语义向更加抽象方向变化的一种常见结果。此处“才是”的语法化也是语义由实变虚的过程,从副词加动词的语法结构变为了语法意义不显着的语气副词“才是”。语法化主要研究原来可以自由运用的词素,后来却在构词或句法中作不可独立使用的语法标记的过程。“才是”正是由两个可以完全拆分的语素逐渐凝固为一个整体的过程。语法化是一个单向性斜坡:实义词>语法词>附着词>曲折词缀>(零形式)(韩启振2011)[8]。“才是”由具体变为抽象,实际变为虚化,符合语法化过程中存在的普遍规律,即实词虚化。下面就每一步语法化的过程分别进行动因的探究。

(一)非粘合型到半粘合型的演变条件

由非粘合型“才是”到半粘合型“才是”语法化过程的动因主要是主语的冗长、语境吸收、句式的制约等。

1.主语的冗长

如例(5a)中的“才是”属于非粘合型,而在上文的分析中例(8a)却为半粘合型。这两个句子的内部关系本是相同的,均为“只有……才是……”,是表示条件的复句,例(5a)中,以“是”为核心的谓语动词其主语应为“付诸实践”,而例(8a)中的主语是“选举权和罢免权结合在一起”,例(8a)中的主语过于冗长,而且主语中又插入了“只有”,双重作用下,谓语部分“是”前加入“才”,此时的“才”通常被定义为副词,但是已比例(5a)中的“才”与“是”结合得紧密,过渡到了半粘合型“才是”,这主要得益于主语的冗长。

2.句式的对称

这一类属于半粘合型中的第2类:对称性的句子。如例(9a)中前面的短句和后面的短句为了保持格式的一致,后半句中只能用“才是”,不用“是”。这一过程中也伴随着重新分析。Langacker(1997)[9]认W为重新分析是没有改变表层表达形式的结构变化。一个可以分析为(A,B),C结构,经过重新分析后,变成了A,(B,C)。双音节化导致的重新分析:[才+是X]重新分析为[才是+X]。“才”和“是”都是单音节词,在句子的构成中是不稳定的单音步,汉语中的双音步才是较稳定的。由于“才”与“是”经常共现在一个句中且相对位置十分固定,即相邻,为其发展为双音节词提供了优势条件。

3.语境吸收

由该动因导致的语法化,主要是半粘合型中的三类:表示极性程度的句子、出乎意料类、语义相异类。表示极性程度的句子前文多有“最”“极”等表示程度的词,这为后文营造了表示某事物极端程度及强调的语境,后文多用“才是”而非“是”。表示出乎意料的一类如例(13),此处的“才是”出现在数字前面,强调突出魏斯曼的年纪小。表示语义相异的一类其实质是:A不对,B才是对的。这一类“才是”在对比的语境中表示强调,一般否定A,肯定B。如例(14)中,“存在”被否定,“共在”被肯定,在肯定后者的同时用“才是”表示强调“共在”的重要性。

(二)半粘合型到准粘合型的演变条件

这一步主要是经济性原则在起作用。如上述例(14)中的这个半粘合型的句子去掉“问题”就变为准粘合型的句子,且无违和感。大部分半粘合型句子都可以变换为准粘合型的句子。这种变换主要是经济性原则在起作用,在言语交流中说话人通常希望用最省力的表达传递更足量的信息,因此这样的用法很容易被说话人选择并逐渐发展为固化的准粘合型,此时“才是”已基本凝固。

就多数情况而言,词汇的语法化首先是由某一实词句法位置改变而诱发的,“才是”由句中变到句尾。此时,充当谓语成分的“是”变成了“才是”的一个状中结构。此时,“是”由句中的惟一动词变成了主要动词,句法位置改变的同时动词性也随之减弱。这些都是在经济性原则的驱动下产生的附属变化。

(三)准粘合型到纯粘合型的演变条件

当某一可以单独使用的实义性词语逐步被抽象化后,和原来的实在意义会越来越远。纯粘合型“才是”正如此,其由准粘合型演变而成,离原来的语义越来越远。但与准粘合型相同的是其句法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仍在句尾。这一步语法化过程的动因是类推机制,句尾位置的固定为类推创造了条件。学界将这一类“才是”定义为语气词,主要在句中表示一定的情态义,一般表示“强调”“埋怨”“确认”等情态义。如例(18),强调“小心”的重要性,句尾“才是”增强了肯定的语义。

四、结语

本文主要根据“才是”出现的环境将其划分为四类,同时分析了每一步语法化的动因。分别是:主语的冗长、句式的对称、语境吸收、语法位置的改变、经济原则、类推机制等。以上对“才是”的分类和对其生成的探究有助于后续对“才是”在不同语域中表达的说话者的主观化进行研究,希望为后来的学者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邵敬敏.从“才”看语义与句法的相互制约关系[J].汉语学习,1997,(03):3-7.

[2]王楠.“才”字句的句法语义分析[J].中文信息学报,2003,(01):38-45.

[3]金立鑫,杜家俊.“就”与“才”主观量对比研究[J].语言科学,2014,13(02):140-153.

[4]左双菊.语气词“才是”的情态义[J].汉语学报,2015,(01):89-94.

[5]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6]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7]Sweet,Henry.The History of Language[M].London:J.M.Dent;New York:Macmillan.

[8]韩启振.“说不准”的语法化[J].汉语学习,2 011,(04):68-74.

[9]Langacker.Mechanism of Syntactic Change[M].Austin: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注释:

1本文的语料均来源于CCL语料库。

2文中关于英语中的“hearsay”是从短语“hear somebody say”中演化而来的,该处参考百度文库。

以上为“自考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才是”语法化的条件和动因”,更多论文请查看本站自考生网www.zikaosw.cn“毕业论文”栏目。

温馨提示: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参考,考试政策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更多优惠课程课程推荐
资料套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