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专业资料
微信QQ群
考生网QQ群

群号:517231281

扫码加群
点击二维码加群

考生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zikaosw

课程试听
最新资讯

手机端访问

1、直接输入www.zikaosw.cn
2、扫描左侧二维码

登录 | 注册
登录/注册后,可享受
  • 课程免费试听
  • 试做在线题库
  • 学习提升指导
自考生网
当前位置 自学考试 > 自考复习资料 > 小学语文教学论自考复习资料 > 文章详情

自考00410小学语文教学论复习资料(四)

来源:自考生网 时间:2019-04-02 10:44:31 编辑:铭

自考00410小学语文教学论复习资料(四)由自考生网为考生们整理、提供。

注:由于各省教材每年都有更新、变动,自考复习资料并不一定出于同一自考教材版本,但考生们仍可参考使用。

更多小学语文教学论复习资料可查看“自考小学语文教学论复习资料”栏目。

自考资料及真题购买请点击这里》》》

(四)

重点难点问题目录

1.1.我国小学语文课程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1.2.试论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1.3.试述教学大纲的含义和功能。

1.4.1956年、1963年及1978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各有哪些特点?

1.5.试分析《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的特点。

1.6.试比较我国几部具有代表性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方面的异同,并谈谈这种变化给我们哪些启示。

1.7.试比较我国不同时期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并谈谈对我们有何启示。

1.8.试述建国后我国小学语文大纲中教学思想的演变。

1.9.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2.1.什么是小学语文教材?它有什么作用?

2.2.简述我国古代的主要蒙学读本及其特点。

2.3.简述清末民初的主要国文教科书及其特点。

2.4.简述1920年~1927年间国语教科书的优缺点。

2.5.1927年~1937年间苏区政府小学国语教科书有什么特点?

2.6.1937年~1949年间两类国语教科书各有哪些特点?

2.7.1963年《全日制十二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语文》有哪些主要特点?

2.8.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语文》在教材编排上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2.9.举例说明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特点。

2.10.小学语文教材编排应遵循哪些原则?

2.11.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怎样才能符合时代的需要?

2.12.举例说明怎样做到教材体系和编排的科学合理、安排有序。

2.13.联系小学语文课本实际,说明教材是怎样为发展学生智能素质、培养自学能力创造条件的。

2.14.小学语文教材怎样做到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

2.15.建国以来,我国的小学语文教材建设有哪些值得肯定的经验?

2.16.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有哪些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3.1.小学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为什么?

3.2.小学语文教学怎样体现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导思想?

3.3.什么是小学语文基本功?为什么说语文基本功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特征?

3.4.怎样理解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的综合性?

3.5.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应怎样认识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阶段性。

3.6.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7.怎样理解和贯彻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统一的原则?

3.8.试述语言文字与思想教育相统一原则的含义和贯彻要求。

3.9.举例说明语文知识教学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关系。

3.10.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发展学生智力?

3.11.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3.12.怎样贯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统一的原则?

3.13.怎样认识和处理课内外语文教育的关系?

4.1.怎样认识识字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4.2.确定小学生识字数量的依据是什么?

4.3.1987年以前的教学大纲提出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重点,依据是什么?

4.4.现行大纲安排三年完成大部分识字任务,试分析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4.5.识字质量的标准是什么?怎样理解各项标准?

4.6.教材中的一类字、二类字有何区别?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4.7.怎样理解识字教学的原则?

4.8.当前识字形式有哪几种?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4.9.当前小学识字教学为什么多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

4.10.识字能力结构中的两个方面各是什么?如何理解?

4.11.为什么要注重对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

4.12.如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4.13.怎样确定识字教学重点?

4.14.选用识字的教学方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4.15.在识字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目的是什么?应注意哪些问题?

4.16.如何做好识字的巩固和应用?

4.17.写字教学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4.18.怎样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5.1.阅读及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5.2.为什么说小学阅读教学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

5.3.指导学生阅读与普通的阅读所经历的过程有何不同?

5.4.小学阅读教学是怎样体现“从感性到理性,再到实践”的认识过程的?

5.5.怎样理解教学大纲所说“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

5.6.为什么阅读教学要以学生的独立思考为基础?

5.7.怎样认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关系?

5.8.怎样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进行思想教育?

5.9.阅读教学为什么要与听话、说话、作文教学相结合?

5.10.阅读教学怎样与听说教学相结合?

5.11.阅读教学怎样与作文教学相结合?

5.12.为什么要重视阅读教学改革?改革阅读教学需要着重解决哪些问题?

5.13.明确教学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5.14.对小学阅读教学来说,明确教学目标的意义何在?

5.15.为什么提出“教学目标要全面”?

5.16.对于“理解课文是为了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应当怎样认识?

5.17.阅读理解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5.18.怎样指导学生掌握读书方法?

5.19.为什么说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要靠训练?

5.20.对于教师增强训练意识和服务意识,应怎样理解?

5.21.教师在教学中增强集体意识的意义何在?怎样利用学生群体的优势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5.22.为什么说优化教学结构是阅读教学改革的需要?

5.23.优化阅读教学结构的要求是什么?

5.24.破除阅读教学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的必要性何在?

5.25.研究、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结构应注意什么问题?

5.26.优化阅读教学结构应注意哪些问题?

5.27.怎样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5.28.课外阅读的意义何在?

5.29.怎样进行课外阅读指导?

6.1.小学生作文的源泉是什么?为什么?

6.2.怎样指导学生做好作文的积蓄?

6.3.小学作文教学为什么要引导学生写真实的生活?

6.4.如何全面理解阅读对作文的促进作用?

6.5.应当怎样指导学生从读学写?

6.6.读和写之间有哪些共同点?

6.7.为什么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

6.8.在教学中怎样体现指导学生作文从内容入手?

6.9.从读学写为什么不能机械模仿?

6.10.小学生作文能力的结构是怎样的?

6.11.应该怎样准确地把握小学作文教学的目标?

6.12.作文教学为什么要重视培养两种能力?

6.13.怎样准确把握对小学生作文的要求?

6.14.在作文教学中,怎样才能有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意思?

6.15.为什么要重视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

6.16.怎样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

6.17.小学生作文怎样与日常应用适当联系?

6.18.怎样为作文练习开辟更广阔的天地?

7.1.简述听话、说话教学的意义。

7.2.怎样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对语文教师的要求是什么?

7.3.听说和读写的关系是什么?

7.4.在语文教学中,为什么“听说读写宜并重”?

7.5.在语文教学中,怎样贯彻落实“听说读写宜并重”的原则?

7.6.听说教学与发展思维的关系是什么?

7.7.听话能力包括哪些要素?

7.8.怎样培养学生的听话能力?

7.9.说话能力包括哪些要素?

7.10.怎样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7.11.近年来听说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改革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主要经验有哪些?

7.12。《义务教育大纲》对小学阶段听话、说话训练提出的总要求是什么?

7.13.你怎样理解“听说读写要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8.1.什么是小学语文教学评估?

8.2.小学语文教学评估有哪些功能?

8.3.怎样做才能使小学语文教学评估具有科学性?

8.4.怎样才能使小学语文教学的评估具有全面性?

8.5.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的评估内容有哪些?

8.6.听课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8.7.听课要注意哪些基本要求?

8.8.怎样评价一节语文课的质量?

8.9.小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估包括哪些内容?

8.10.怎样进行小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平时考察?

8.11.语文考试命题的要求是什么?

8.12.试述语文试卷的编制过程。

8.13.简要分析小学语文考试常用的形式。

8.14.语文学习成绩评定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8.15.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估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9.1.什么是师德?

9.2.什么是继续教育?

9.3.小学语文教师为什么要认真学习***教育理论?

9.4.师德修养与政治思想的关系如何体现?

9.5.师德修养包括哪些内容?

9.6.小学语文教师为什么要扩充科学知识?

9.7.小学语文教师为什么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的基本理论?

9.8.小学语文教师应从哪些方面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9.9.对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有哪些?

9.10.小学语文教师怎样提高教学研究能力?

9.11.小学语文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意义何在?

9.12.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9.13.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有哪些特点?

9.14.简述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途径。

9.15.简述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办学模式、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

9.16.小学新教师试用期培训的重点是什么?

9.17.当前,小学教师的职务培训为什么要着重进行教学基本功的培训?

9.18.简述骨干教师培训的基本要求。

9.19.小学教师参加高一层次的学历培训有何要求?

9.20.小学语文教师认识继续教育的目标、特点、途径、内容和形式等的意义何在?

重点难点问题解答

1.1.我国小学语文课程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课程是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育内容的总和,我国小学语文课程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清末小学开设国文科。我国古代没有专门的语文课程,但有漫长的儿童识字、语句训练和习作八股文的历史。19世纪初,随着清末“废科举、兴学校”运动的兴起,以分科形式存在的小学语文课程已初见端倪。1907年公布的《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里规定的教授科目中出现国文科,这标志着学科意义上的语文教学开始进入小学学校课程。1913年,中华民国政府颁布的《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中将清末以来的“中国文字”和“中国文学”统称为“国文”科,表明了小学语文学科的确定。(2)五四以后“国文”改为“国语”。受“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影响,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布国民学校令,将“国文”科改为“国语”科,并逐步将小学各科教材改为语体文。“国文”改“国语”表明小学语文开始学习白话文,训练标准的国语,实现“言文一致”。1923年,全国教育联合会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制定的《小学国语课程纲要》规定,国语教学内容包括语言、读文、作文、写字四项,强调培养听、说、读、作、写五种语文能力。后虽经民国政府多次修改,但框架体系上没有质的改变。同时,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共产党领导中央苏区、边区和解放区国语课程建设也卓有成效。(3)建国之初“国语”改为“语文”。新中国成立后,新组建的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以华北解放区的国语课本为蓝本进行修订,编写全国通用教材。并改“国语”为“语文”,从而避免了“国语”只指口头语言,“国文”只指书面语言,甚至只指文言文的误解,使课程名称更加科学规范。它体现了听说读写并重的语文教学思想,该课程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建国以来半个世纪的小学语文发展历程,又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建国初期学习苏联,突出语言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50年代末语文课程政治化;60年代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培养读写能力;***时期否定语文课程;改革开放以来,语文课程开始朝着全面培养语文能力,注重提高素质的方向稳步前进。

1.2.试论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在建国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对小学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及教学实践存在的片面性不能辩证地认识和处理内容与形式、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关系。经过长期摸索和反复实践,特别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逐步对小学语文的课程性质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小学语文是基础工具,是表情达意的基础工具,是有很强的思想性的基础工具。(1)小学语文是基础工具。语言文字都是进行交际、交流思想的工具。所以,教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语文课程也必然应该是工具课。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实践证明,对此问题的认识程度直接影响着小学语文教学乃至整个小学教育的质量。语文学得好,有利于其他课程的学习。语文是学习各门课程的基础工具,也是今后继续学习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2)小学语文是表情达意的基础工具。语文是人们表达思想、情感的手段。语文学科重在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并在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发展思维,陶情怡性。离开交际功能,抽去情和意,语文的工具性也就不存在了。因此,语文是以思维为核心的表情达意的工具。故而语文课程要重视在发展语言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要充分体现披文人情,作文达意的学科特点。(3)小学语文是具有很强思想性的基础工具。文以载道,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形式共生共存、相辅相成,这决定了语文课程文道统一的特点。语文课程能够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深刻久远的影响。语文课程的这种较强的思想性决定了语文课程具有育人的功能。同时,这种育人应体现语文课程的特点,注重潜移默化,防止脱离语言文字的训练来进行思想教育。因此,可以认为,语文课程“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语文课程的基础工具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小学语文是核心课程,它在各科教学中处于基础地位,它的授课时数是最多的。

以上“自考00410小学语文教学论复习资料(四)”由自考生网www.zikaosw.cn收集、提供。更多自考复习资料可查看我办“复习资料”栏目。

温馨提示: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参考,考试政策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更多优惠课程课程推荐
资料套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