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专业资料
微信QQ群
考生网QQ群

群号:517231281

扫码加群
点击二维码加群

考生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zikaosw

课程试听
最新资讯

手机端访问

1、直接输入www.zikaosw.cn
2、扫描左侧二维码

登录 | 注册
登录/注册后,可享受
  • 课程免费试听
  • 试做在线题库
  • 学习提升指导
自考生网
当前位置 自学考试 > 自考复习资料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复习资料 > 文章详情

自考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题题库

来源:自考生网 时间:2019-01-27 10:22:38 编辑:怡

1、简述中国资产阶级的双重特点和性格。

答: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大都拥有规模较大的企业,经济力量企业比较雄厚,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联系比较密切;中下层所办企业一般规模较小,资金较少,经营状况远不如上层所办的企业,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联系较少,且矛盾较大。民族资产阶级在其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或在斗争中保持中立;另一方面因其力量薄弱,又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斗争中缺乏彻底的革命性。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重性和双重性格,决定它不可能引导中国的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2、简述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

答:中国工人阶级具有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优点,又有其特点:第一,它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和剥削,劳动条件差,劳动时间长,工资待遇低,又毫无政治权利。其革命性最强。第二,它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从地区上讲主要集中在上海、广州、武汉、天津等大城市,从行业上讲主要集中于防止、面粉、采矿、铁路等行业,便于形成革命的力量和传播先进的思想。第三,它主要是由破产农民和家庭手工业者转化而来的,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因此,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中国社会中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力量的阶级。

3、简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答: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其区别在于,二者的主体、内容是不一样的。前者要改变民族遭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是要从根本上推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况,是要充分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解决生产力问题。其联系在于,只有完成第一大任务,才能为第二大任务的完成创造条件。一方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只有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废除列强同中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才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改变买办的和封建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开辟走向现代化的道路。另一方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走向现代化,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4.试述列国列强是如何侵略中国的?

答:

(1)军事侵略。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通过不平等条约,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侵占中国领土。外国列强还在中国设立租借,成为国中之国和列强侵略中国的大本营;强占租借地,使其成了列强侵华的基地;划分势力范围,则使中国面临着“瓜分豆剖”的局面;在一些地区取得驻兵权,随时可以以武力要挟中国封建政权。这些都是对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严重破坏。通过不平等条约,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勒索巨额赔款。战争赔款,是外国列强对中国人民进行的分开掠夺。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在战争中屠杀中国人民。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在侵华战争中,还公开抢劫中国财富,肆意破坏中国的文物和古迹,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造成空前浩劫。

(2)政治控制。资本—帝国主义列强还通过军事侵略和不平等条约,控制中国内政和外交,把持中国海关,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

(3)经济掠夺。外国列强控制中国通商口岸、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对华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并逐渐操纵中国经济命脉。控制中国通商口岸。

(4)文化渗透。外国列强利用宗教进行侵略活动,鼓吹侵略有功论、“种族优劣论”,为侵华制造舆论。

5、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答: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英国与其他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与之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政府割地、赔款,攫取一系列经济。政治和文化特权,中国的主权独立受到侵犯,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逐渐沦入了国家政权形式上仍然存在,而主权受制于外国列强的半殖民地社会。与此同时,鸦片战争后,随着五口通商和西方商品在中国的倾销,一方面,促进中国传统的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的农业经济业日益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并成为其市场体系中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发展造成了某些客观条件,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再是完全意义上的封建社会,而是一个半封建社会了。

6、简述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的内容和意义

答:论战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 第一,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这是论战的焦点。 第二,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这场大论战,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实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参加到革命的行列。第二,论战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三民主义思想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促进了革命力量的壮大。这个胜利,为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斗争奠定了思想基础。

7、简述革命派对中国民主革命认识的阶级和历史局限性

答:第一,革命派未能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不仅不敢旗帜鲜明地提出反帝口号,反而希望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第二,革命派停留在对民主制度的形势理解上,缺乏对民主建政的深入认识,其方案也不十分具体和具有可操作性。第三,革命派未能把土地制度改革和反对封建主义联系起来,从而无法真正解决农民土地问题。这些阶级和历史的局限不可避免地会影响辛亥革命的进程和结局。

8、试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答: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是:第一,资本——帝国主义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第四,中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但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蹦过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外国列强的斗争和间接统治中,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是极不平衡的。第六,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的极端贫困化。

9、试述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及其之间的关系?

答: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这两对主要矛盾相互交织在一起,贯穿了整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两对主要矛盾之间的关系,一是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而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二是当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尤其是封建地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特别残酷时,中国人民往往用战争的形式反对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三是国内战争发展到直接威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以及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时,外国列强甚至直接出兵,镇压中国人民,援助中国反动派,这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公开站在一条战线上。

10、试述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斗争屡遭失败的原因?

答:自1840年至1919年,中国人民为反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斗争,但都失败了,究其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而前者是最根本的原因。

11、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前夕先进中国人是如何探寻救国救民真理的?

答:(1)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封建统治者“天朝上国”的迷梦,先进的中国人也开始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2)“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编纂了《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国家富强来抵御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19世纪70年代以后,马建忠、王韬等人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也要吸纳某些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3)救亡图存与振兴中华。1895年,严复在《救亡决论》一文中响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号。此后翻译了《天演论》。他用“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激发人民的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4)民族危机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救亡图存成了时代的旋律。1894年11月,孙中山创立了革命团体——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12、简述《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及其评价。

答:(1)《天朝田亩制度》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田地分为9等,好坏搭配,不论男女老幼按人口平均分配,16岁以上分一整份,16岁一下分一半。2)《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代表了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反映了农民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普遍要求。与以往农民起义提出的“均贫富,等贵贱”和“迎闯王,不纳粮”等相比,《天朝田亩制度》有更完备的内容和更触及封建社会矛盾核心的深度。应该说这个纲领比历代农民起义所提出口号的思想内涵更为深刻。这个纲领,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它所追求的理想天国,是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是一种小自耕农心目中的没有商品流通、商品交换和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所以,这种社会理想,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它表明,即使是像太平天国这样的农民起义,尽管给腐朽的封建制度以严重的冲击,却难以建立起足以替代腐朽制度的新的社会制度。

13、简述《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

答:《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是:在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学习西方,制定法律、制度。在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金融等事业;吸取外国的科学技术,奖励科技发明和机械制造;提出“准富者请人雇工”,即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在思想文化方面,提出设新闻官、设“暗柜”,用以监督官员,改革弊政;主张革除缠足、溺婴等社会陋习;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在外交方面,主张同世界各国交往、通商;强调允许外国人为天国献策,但不得毁谤国法。

14、简述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答: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带有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既不能提出完整、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无法制止统治集团内部的腐化现象的滋生。 太平天国的失败还在于没有科学理论的知道,太平天国是以拜上帝教来发动、组织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教义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也无法维持内部长久的团结,给农民战争带来危害。正是由于没有科学理论的知道,太平天国也不能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此外,太平天国领导人笼统地把信奉上帝的西方人都视为“洋兄弟”,说明他们对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侵华野心的警惕性非常不够,缺乏理论的认识。 太平天国起义的发生和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力量,但它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争取胜利的重任。

15、简述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包括哪些方面。

答:(1)兴办近代企业。洋务派最早兴办的是军用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洋务派除了继续办军事工业以外,还打着“求富”的招牌举办民用企业。 (2)建立新式海陆军。八旗军和各地方武装成立洋枪队,装备洋枪洋炮。1874年起兴起海防之议,到19世纪90年代建成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 (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兴办洋务,需要懂得西方先进技术的技术人才,为此,洋务派兴办了一些文化教育事业。创办了翻译学堂、工艺学堂和军事学堂。还派遣官费留学生到英、法、德等国学习。

16、简述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答:第一,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二,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为了培养新式外交、军事、科技人才,洋务派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第三,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第四,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17、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围绕着哪些方面展开?它的实质是什么?

答:维新派和守旧派之间的论战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 第一, 要不要变法。守旧势力坚持“祖宗之法不能变”,否则就是“违背天理”。维新派指出,时务的进化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法则,世间的万事万物“无时不变,无事不变”,“祖宗之法”必须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中国面临被瓜分的严重危机,“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不变乃亡”。只有维新变法,才能挽救危亡。 第二, 要不要兴起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守旧派认为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维新派运用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批判,认为只有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才是当时中国理想的政治方案。 第三, 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守旧势力认为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是不可改变的。维新派痛斥科举制度是统治者“牢笼天下”的愚民政策,要求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

18、简述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答: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第四,戊戌维新运动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19、试述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答:洋务运动自身的缺陷限制了它的发展,最终以失败而告结束。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在封建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维护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学习西方发展一些近代企业,目的是要维持即将毁灭的清朝封建统治。然而新的生产力与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是不能相容的,洋务派只注重西法练兵和办企业,而不去改变落后的政治制度,只是在封建制度的母体上,嫁接西方近代生产技术的枝芽,其结果只能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第二,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西方列强表面上积极扶植洋务派,实际上是要以此为手段,巩固并扩大其在华特权,达到控制和操纵清廷的目的.面对西方列强的政治、经济压力,洋务派多是在“以夷制夷”的幌子下妥协退让。第三,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派所办的新式企业在管理方面仍采取封建衙门式的管理方法,使洋务企业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企业内部官僚化、贪污中饱、挥霍浪费等现象十分严重。此外,清朝统治集团中的顽固势力又多方阻挠。

20、为什么在近代中国改良道路行不通?答:1)维新派进行的改良运动“百日维新”失败了,主要原因在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2)维新派有其自身的弱点和局限:第一,不敢否定封建主义。第二,对帝国主义保有幻想。而帝国主义列强决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第三,脱离人民群众。3)戊戌维新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显示了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政治朝气,表达了这一新兴阶级的政治追求。戊戌维新以悲剧性的失败而告终,不仅暴露出这个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进行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21、简述清末 “新政”的目的和内容?

答:清王朝为取得外国列强的信任,平息国内日益高涨的民怨,安抚统治阶级内部各派,拉拢民族资产阶级改良派,于1901年4月宣布实行“新政”。一是改革官制,整顿吏治,1901年7月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等中央部门;二是改革兵制,训练新军,各省筹建武备学堂,裁汰绿营和防勇;三是改革学制,提倡新学,从1906年起废除科举考试;四是奖励工商,兴办实业,颁布《商律》,对兴办实业有贡献者进行奖励。

22、简述清末民族危机加深和社会矛盾激化的主要表现?

答:清末,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1)外国列强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民族危机加深。《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政治控制,竭力扩展在华经济势力。外国在华投资规模急速扩张,铁路、矿山的利权成为列强掠夺的重要目标。 (2)社会矛盾激化,民变四起。清政府为支付对外赔款和对内搞“新政”,1901年至1911年10年间财政开支激增4倍,人民负担加重,激起了民众的普遍反抗。人民群众的反洋教斗争,少数民族与会党的起事等层出不穷。

23、简述清末预备立宪失败的原因简述清末预备立宪失败的原因。

答:预备立宪并没有能够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清政府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延续其反动政治。清政府又迟迟不答应资产阶级立宪派提出的关于速开国会的要求,还镇压了立宪派的国会请愿运动,并借立宪之名加强皇权。这不仅引起立宪派不满,而且加剧了统治集团内部汉族官僚同满族官僚的矛盾。清政府陷入了无法照旧统治下去的境地。

24、简述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和局限?

答:三民主义包括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二是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但是,民族主义没有明确的反帝主张,也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从而给了这部分人后来从内部和外部破坏革命以可乘之机。 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民权主义的提出,为资产阶级革命提出了一套建国方案,在理论上解决了当时民主革命迫切需要解决的革命目的问题。但是,民权主义没有明确广大劳动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也难以保障人民的真正权利。 民生主义的内容为“平均地权”。基本方案是: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公,按价收买。但是,民生主义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难以发动群众的理论武器。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提出了一个一套在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的革命纲领。它的提出,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推动了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运动的发展。

25、为什么说南京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它的局限性在哪里?

答:(1)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第一,在人员构成上,资产阶级革命派控制着这个政权。第二,在实行的各项政策措施上,集中体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也一定程度上符合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 但南京临时政府也有局限性。一是企图用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定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所欠的一切外债,来换取列强承认中华民国。二是没有提出满族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反而以保护私有财产为借口,维护封建土地制度以及官僚、地主所占有的土地和财产。

26、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及其意义?

答: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主体,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设国务总理,作为政府首脑;内阁为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设法院,行使司法权;参议院为立法机关,行使立法权,参议院有弹劾大总统和国务员的权利;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临时约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27、试述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答:(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一方面,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民族危机加深。另一方面,社会矛盾激化,民变四起。 (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1901年4月设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并没有能够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3)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20世纪初获得了一定的发展。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相联系的社会力量也有了较大的力量。为了冲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桎梏,发展资本主义,民族资产阶级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经济利益的维护者。这正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深感到民族危难的加深,在群众斗争的推动下,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新道路。

28、国民党是如何实行一党专政的军事独裁统治的? 、

答:(1)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军队。广大人民被置于国民党武装的严密控制和监视之下。(2)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还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中统军统),反对共产党,破坏革命运动,绑架或暗杀革命者和异己分子。 (3)为了控制人民,禁止革命活动,国民党还大力推行保甲制度。将广大人民被禁锢在保甲制度之内。(4)为了控制舆论,剥夺人民的言论和出版自由,国民党还厉行文化专制主义。国民党政府主要就是通过这些方法,来维护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利益,巩固自身统治的。

29、试述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答: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一个里程碑,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的统治。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中国再也不能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统治,从而为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第二,辛亥革命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和民国的建立。它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 第三,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辛亥革命开启了思想进步和民族觉醒的大门。 第四,辛亥革命促进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它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风气的改变和人们的精神解放。 第五,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亚洲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提供了范例,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30、试述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及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

答:由于这场革命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自身的软弱性,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仅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甚至幻想以妥协退让来换取帝国主义的承认和支持。并把政权交给了同样是封建势力代表的袁世凯。 第二,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甚至压制人民的革命行动。正因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农民没有被动员起来,这个革命的根基就显得相当单薄。 第三,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发挥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作用。同盟会的组织松懈,派系纷杂,缺乏一个统一和稳定的领导核心。 中共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以及由此而来的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使辛亥革命难以摆脱失败的命运。辛亥革命只推翻了清朝政府,而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31、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民主革命成果,反对北洋军阀进行了怎样的斗争?

答:(1)发动“二次革命”。为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1913年7月,李烈钧.黄兴宣布讨袁。 (2)组织中华革命党。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逃亡日本。1914年7月,孙中山在东京正式成立中华革命党。(3)发动护国战争。为反对袁世凯称帝,蔡锷宣布云南独立,护国运动爆发。迫使袁世凯取消了帝制,并在人民的唾骂声中死去。(4)发动第一次护法运动。1917年7月中旬,孙中山率领部分国会议员南下广州,发动了第一次护法运动。(5)发动第二次护法运动。1919年10月,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20年11月,孙中山重返广东,恢复军政府,领导第二次护法战争。第二次护法战争的失败,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32、简述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答:(1)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没有揭示封建专制主义得以存在的社会根源;把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失败的根本原因归之于思想文化,是错误的。他们呢提倡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并有效地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 (2)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地位,但是又脱离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没有把运动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其目标就难以实现。(3)他们中不少人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形式主义偏向。这种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方法,影响了这个运动后来的发展。

33、简述五四运动爆发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

答:(1)新的时代条件。它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所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2)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短暂而又迅速的发展。中国的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也进一步壮大起来。 (3)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基础和骨干力量。(4)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34、简述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历史特点

答:(1)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 (2)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3)来时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35、简述中共一大的内容?

答: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举行。(1)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共产国际等;规定了党员条件和党的纪律等;规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开展工人运动,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工人。 (2) 大会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三人组成的中央局作为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担任中央书记。(3) 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36、简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

答:(1)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破产之后,得到了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代表的指导和帮助,以俄国布尔什维克为榜样,是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它所接受的是没有被修正主义阉割的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列宁主义,是在斗争中同各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划清了界限的科学社会主义。 (2)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基础上产生的。中国工人阶级具有坚强的革命性,在这个阶级中不存在欧洲那种工人贵族阶层,没有社会改良主义的基础。 所以,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的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37、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答: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光明与希望,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1) 它标志着中国革命终于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它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可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使中国工人阶级有了自己的司令部。 (2) 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观察和分析中国的问题,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革命的前途和走向胜利的道路。(3)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把中华民族的解放运动同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相联结并成为其中一部分,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前途。总之,正如***指出,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38、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

内容: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总: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1)经过激烈的争论,多数人同意***为代表的正确意见,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错误。(2)会议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后不久,成立了由***、***、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

意义: (1)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开始确立了以***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2)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具有自我净化(具有自身纠错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的,通过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误的教训,不断地把党及党所领导的革命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

39、简述中共二大规定的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及其意义?

答:(1)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当前阶段也就是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不可超越的一个阶段。 (2)中共二大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历史证明,只有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才能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打倒列强、除军阀”逐渐成为广大群众的共同呼声。

40、试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答:(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猛烈抨击封建纲常礼教,大力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新文化运动还对妇女解放、家庭问题、婚姻恋爱等进行了热烈讨论,宣传男女平等和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新文化运动还提倡白话文、新文学,发对文言文、旧文学,主张文学革命。 (2)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由民主主义知识分子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思想启蒙运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第一,它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同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以磅礴的气势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主义。第二,它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启发了人们的理智和民主主义觉悟,将人们从封建专制所造成的蒙昧中解放出来,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第三,它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适宜的土壤,为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思想文化上的条件。

41、试述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答:五四运动是在新的时代和新的社会条件下发生的,具有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备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1)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把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线上.(2) 五四运动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了群众,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3)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4)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中国革命逐渐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42、试述国民大革命的历史意义以及失败的原因。

答:(1)国民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一, 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势力,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实际上是迎接未来革命胜利的一次伟大的演习。 第二, 它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的政治影响,宣传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使党经受了一次大革命的洗礼,积累了初步的经验。(2)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客观上,一是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的联合力量大大超过刚刚兴起的革命联合力量,敌我力量悬殊;二是革命统一战线内部出现剧烈分化,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分裂统一战线,制造***政变,使革命力量遭到严重损失。 主观上,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斗争的领导权。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缺乏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深刻认识,缺乏革命经验尤其是处理同资产阶级的复杂关系的经验,还不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 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对酿成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有直接影响。

43、中国的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有哪些?

答:第一,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第二,良好的群众基础,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必备客观条件。第三,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客观条件。第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必要主观条件。第五,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关键性的主观条件。

44、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党内连续出现“左”倾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答: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中共党内先后出现了“左”倾盲动主义、“左”倾冒险主义和“左”教条主义错误,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浓厚的近乎拼命的冲动,始终没有能够从指导思想上得到认真的清理。(2)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还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王明又时时搬出马克思主义的词句来吓唬人,容易使一些干部受到蒙骗。 (3)共产国际的干预以及对王明的全力支持,更使许多人失去了识别和抵制能力。

45、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1)它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消灭革命力量的企图,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2)通过长征,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了西北,这为迎接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新高潮准备了条件。 (3)长征保存并锤炼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尽管经过长征,革命的力量遭受严重损失,但是,这些保存下来的、经历了千锤百炼的骨干,是党和红军极为宝贵的精华。(4)长征播撒了革命的火种。它向沿途的人民群众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各族人民才能翻身得解放。 (5)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46、简述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答: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其中,反对主观主义是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 整风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在全党范围确立起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47、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

答:第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抗战胜利的力量源泉.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这是抗日战争得以坚持和胜利的重要的思想保证。抗日战争大大丰富和升华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第三,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不惧怕战争。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是为了捍卫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人民进步事业的重大贡献。

48、试述敌后战场游击战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答:在战略防御阶段,从全局看,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正规战是主要的,敌后的游击战是辅助的。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到1940年底,人民抗日武装部队发展到50多万人,还建立了大量的地方武装和民兵;在华北、华中、华南创建了16块根据地。游击战还为人民军队进行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敌后军民的大反攻,就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

49、简述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国内的三种建国方案?

答:

(1)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这个建国方案维护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它与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背道而驰,因而最终遭到了中国人民的唾弃。

(2)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这个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3)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这三个阶级的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

50、中共在统一战线上是怎样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其目的和实质又是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强调,必须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既统一,又独立。为此,共产党必须保持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必须坚持对人民军队的绝对的领导,冲破国民党的限制和束缚,努力发展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必须对国民党采取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其目的就是动员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持并发展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已经取得的阵地;其实质就是力争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使自己成为团结全民族抗战中的中坚力量。这是把抗日战争引向胜利的中心一环。

51、试述中国共产党如何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答:为了坚持、扩大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 进步势力主要是指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抗日战争的主要依靠力量。在全国发展共产党的组织,发展全国民众的抗日运动。这是整个策略的中心环节。 中间势力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争取中间势力是党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十分重要的任务。 顽固势力是指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即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共产党必须以革命的两面政策来对付他们,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才能达到以斗争求团结的目的。 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顽固派斗争时,紧紧抓住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即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把统一战线中的摩擦和斗争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和程度内,始终坚持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52、试述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及原因。

答:(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②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巨大影响,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势力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①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②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抗日战争唤起了全民族的危机意识和使命意识。 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十分不开的。

53、试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答: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不仅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伟大贡献,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战场大量牵制了日军。 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不仅遏制了日本的“北进”计划,迟滞了日本的“南进”步伐,而且大大减轻了其他战场的压力,为同盟国军队完成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转折和实施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作为亚洲太平洋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后方基地,还为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中国军队出国作战,不仅打击了日军,还对盟军给予了实际支援。

54、简述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的原因?

答:(1)帝国主义不容许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2)民族资产阶级在经纪上、政治上的软弱性,使得它们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55、简述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的主要内容

答: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通过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这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要实现的基本目标。这一方案是引导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从而实现国家富强开辟道路的科学的建国方案。

56、简述经过土地改革运动解放区出现的新面貌解?

答:(1)广大农民对中国共产党更加信任和拥护,工农联盟以及解放区的人民民主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2)广大农民从封建的生产关系中解放出来,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解放区农村的经济面貌得到明显改观;(3)大批青壮年农民踊跃参军,配合解放军作战,人民解放战争有了巩固的后方和最基本的人力和物力保证。

57、简述***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系统阐明的中国共产关于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党的新中国的主张?

答:1949年6月30日,***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系统地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主张;(1)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2)在上述联盟中,主要是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联盟,。(3)为建立新中国,必须利用一切于国计民生有利而不是有害的城乡资本主义因素,团结民族资产阶级。但是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充当革命的领导者,也不应当在国家政权中占主要的地位。(4)***指出: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个专政必须和国际革命力量团结一致。

58、为什么说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答:(1)中国革命的胜利,首先是由于有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2)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它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因此,中国共产党能够制定出适合中国情况的、符合中国人民利益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为中国人民的斗争指明正确的方向。(3)中国共产党人以行动表明了自己是最有远见,最富有牺牲精神,最坚定,而又最能虚心体察民情并依靠群众的坚强的革命者,从而赢得了广大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

59、试述抗日战争后的国际格局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答:(1)抗日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出现了新的重大变化,它突出地体现在: 一是帝国主义受到削弱,人民民主力量明显增长。二是逐步打破了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政治格局,形成了美苏两极的政治格局。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分别以美、苏为首的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阵营的对立。 (2)上述国际格局对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中国产生重大影响。战后不久,美国拟定了一个准备称霸世界的所谓“全球战略计划”。为实现此计划,美国在“遏制”苏联势力的旗号下积极向全球扩张,并把夺取中国,以巩固它在亚洲的地位作为重要的战略部署。为此,美国继续采取自中国抗战后期就已确立的扶蒋***政策。这一政策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形势对国民党不利时,力促国共两党进行和平谈判,以期用和平手段诱骗中共向国民党投降,使美国不战而控制全中国;另一方面,从各个方面大力加强国民党的力量,一旦和谈目的不能实现时,便帮助国民党与中共决战,以期用武力打败中共,使中国成为美国的附庸。无论美国采取何种手法扶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都将面临两种命运、两个前途决战的严峻考验。

60、试述抗日战争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而做的努力及其结果与意义?

答:(1)中共的努力:提出“和平、民主、团结”口号,同意和平谈判,避免内战,实现和平建国;***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参加政治协商会议。(2)结果: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在政协会议上,推动政协会议达成五项协议,实际上否定了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及其奉行的内战政策,再一次确认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领导了国统区的民主运动,配合了人民解放军的军事斗争。 (3)尽管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最终未能阻止全面内战的爆发。但是,中国共产党为此所作的真诚努力,对于巩固和发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成果,对于推迟全面内战的爆发,并保证党和人民军队在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胜利地以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国民党竭力把发动内战的责任嫁祸于中国共产党,并对国统区的进步民主力量采取血腥镇压的手段,其结果反到造成了政治上的自我孤立。

61、试述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的原因?

答:(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把接受变成“劫收”,大发“胜利财”,从而使更多的民众期望破灭。(2)国民党统治集团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实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 (3)为了支持反人民的内战,国民党政府从多方面加剧对广大人民的疯狂掠夺。国民党统治集团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发动的反人民的内战,将全国各阶层人民置于饥饿和死亡线上,迫使全国各阶级人民团结起来,同国民党政府作你死我活的斗争,除此之外,再无出路 (4)中国共产党制定和实行了推翻国民党黑暗统治的正确的政策和策略,不仅成功地领导了解放区军民在第一条战线的革命斗争,而且成功地领导了国统区人民在第二条战线的革命斗争。

62、试述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

答:

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奋斗,并在实践中不断进步,是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各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的主要方面。它们与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合作主要表现为:

第一、重庆国共谈判和政协会议期间,各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面”,主要同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共同努力。

第二、在国民党当局撕毁政协协议、发动全面内战时,民主党派中的大多数同共产党保持一致,拒绝参加国民党一手包办的“国民大会”、反对国民党炮制的“宪法”。

第三、民主党派的许多成员积极参加和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有的为此流血牺牲,如民盟中央委员李公朴、闻一多,民盟中央常委兼西北总支部主任委员杜斌丞。

第四、在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并且取得节节胜利的形势下,1948年初,各民主党派都公开宣言,站在人民革命一边,同共产党一道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

63、试述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

答:(1)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坚持和发展革命的政治基础。统一战线中存在着联盟:一个是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这是基本的、主要的;一个是劳动者与非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劳动者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的关键,是坚持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权,率领同盟者向共同的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对被领导者给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对同工人阶级争夺领导权的资产阶级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2)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3)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64、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哪些新的严峻严验?

答:(1)能不能保卫人民胜利的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当时,解放全中国的任务还没有完成。 (2)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3)能不能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不愿意看到的。它们企图通过实行强硬的对华政策,即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的政策,从根本上搞垮新中国。 (4)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65、简述“三反” 、“五反”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答:针对不法资本家行贿党政干部情况的严重发展,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这次运动教育了干部的大多数,挽救了犯错误的同志,清除了党的队伍和国家干部队伍中的腐化分子,有力地抵制了旧社会恶习和资产阶级的腐蚀,对于在执政的条件下保持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促进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廉政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1952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五反”运动历时半年,打击了不法资本家严重的“五毒”行为,在工商业者中普遍进行了一次守法经营的教育,推动了在私营企业中建立工人监督和实行民主改革。

66、简述建国初期国民经济迅速恢复的主要原因。国民经济迅速恢复的原因主要是,第一,中共中央和人民政府紧紧抓住恢复和发展生产力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正确处理恢复国民经济同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第二,从当时的国情出发,制定了“不要四面出击”等正确方针政策,妥善处理公私关系、劳资关系等各种社会关系;第三,刚刚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的建设,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用,及时有力地抵制了资产阶级的腐蚀。

67、简述中国共产党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基本原则和方针。

答:(1)在中国的条件下,可以走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2)充分利用和发挥土改后农民的两种生产积极性,通过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全作社,这种由低到高的互助合作的组织形式,实行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针。 (3)农业互助合作的发展,要坚持自愿和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方法,以展一批,巩固一批。(4)要始终把是否增产作为衡量合作社是否办好的标准。(5)要把社会改造同技术改造相结合。在实现农业合作化以后,国家应努力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发展农业经济。

68、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第一,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百年来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 第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共和国建立起来了。 第三、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到来了。 第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第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它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巩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成果,解放并发展社会生产力,以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这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胜利,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上完成了;这就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即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69、试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赎买政策的意义及特点。

答:(1)经过国家资本主义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意味着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赎买的政策。其特点是,第一,在偿地而不是无偿地,逐步地而不是突然地改变资产阶级的所有制;第三,不剥夺资产阶级的选举权,并且对于他们中间积极拥护社会主义改造而在这个改造事业中有所贡献的代表人物给以恰当的政治安排。(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也有急于求成的特点。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和只有轻微剥削的小业主本来是应当引导他们走合作化道路的,却把他们与资本家一起带进了合营企业;对于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也不很适合。同时,在对公有制实现形式的认识上和对计划经济的理解上也有局限性。尽管如此,从根本上说,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符合于客观需要的,是一件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情。

70、试述社会改造基本完成的深刻历史意义。

答:第一,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国继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以后,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建立起来了。这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最主要的标志。表明,中国已胜利地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得到全面的确立。 第二、社会主义改造是在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一场伟大的变革,这就使社会生产力从旧的生产关系束缚中解放出来,对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起到了促进作用,在全面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经济发展比较快,经济效益比较好,重要经济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比较协调。市场繁荣,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总之,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的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通过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改变,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71、中共八大是如何对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作出分折的?

答: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园。

72、简述陈云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具体内容。

答:“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即: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这个思想为中共八大所采纳,并写入决议,成为突破传统观念、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经济体制的重要举措。

73、中共八大制定的路线及其意义是什么?

答:(1)路线: 大会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意义:中共八大为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制定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新的方针和思想是富于创造精神的。大会集中全党智慧总结提出的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成果,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党的事业的发展有着长远的指导意义。

74、“七千人大会”的内容及其意义是什么?

答:(1)1962年1、2月间,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中央、大区、省市自治区、地区、县五级的党政军领导干部七千余人与会,被称为“七千人大会”。***、***等对前几年的工作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并初步总结了经验。 (2)意义:这次会议对于恢复实事求是、民主精神和自我批评精神起了积极作用,在贯彻落实“八字方针”、推动形势迅速好转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

75、论述:***等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理论贡献。

答:(1)在基本的指导思想方面,论述了必须实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基本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阐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2)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提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阶段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问题上,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采取“两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战略目标,使中国的经济走在世界前列。(4)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观点。如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5)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提出了许多正确的观点。如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6)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7)在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方面,***提出必须加强国防、建设现代化正规化国防军和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的重要指导思想。(8)关于加强共产党自身建设,提出:共产党员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76、***《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是怎样分析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

答:1957年2月,***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在文章中科学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完善,不断地得到解决。这实际上为积极促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石。

77、简述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及其意义。

答:(1)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邀评论员文章,在全国开始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一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自始至终得到***等的全力支持。(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继延安整风之后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实现历史性的转折作了思想理论准备。

78、十三大上提出的“三步走”的战略的部署。

答:(1)部署: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79、1990年***提出的农业改革和发展的“两个飞跃” 思想内容是什么?

答:(1)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是发展集体经济.(2)社会主义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农业最终要以公有制为主体。从长远的观点看,必然产生第二个飞跃,即农村经济最终还是要实现集体化和集约化。

80、***是怎样阐述改革、发展、稳定之间关系的?

答:(1) 稳定是前提,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三者相互促进。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协调统一起,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8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贡献和意义是什么?

答:(1)主要贡献: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第一,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且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第二,全会公报全面分析了当前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指明了改革开放的方向。第三,全会作出了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决定,如决定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应该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等问题。(2)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结束了粉碎“***”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82、十三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答:1987年中共十三大召开,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制定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内容包括:(1)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2)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即不发达、不完善阶段。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初级阶段。(2) 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83、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怎样科学评价***和***思想的历史地位的?

答:(1)***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2)决议对***思想的科学体系和活的灵魂作了概括。指出:***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是贯穿其中的活动灵魂。决议强调:“***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

84、1992年,***发表南方谈话的内容和意义。

答:1992年初,***先后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1)内容:第一,强调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提出 “三个有利于”标准,即判断一切工作和改革开放是非得失的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第二,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第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强调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至少需要100年。(2)意义:小平南方谈话,在重大历史关头,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明确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85、中共十七大对改革开放历程和基本经验做了哪些总结?

答:中共十七大报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改革开放近30年的历程作了回顾,指出:(1)自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以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2)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3)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温馨提示: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参考,考试政策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更多优惠课程课程推荐
资料套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