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专业资料
微信QQ群
考生网QQ群

群号:517231281

扫码加群
点击二维码加群

考生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zikaosw

课程试听
最新资讯

手机端访问

1、直接输入www.zikaosw.cn
2、扫描左侧二维码

登录 | 注册
登录/注册后,可享受
  • 课程免费试听
  • 试做在线题库
  • 学习提升指导
自考生网
当前位置 自学考试 > 自考考试大纲 > 文章详情

2020年北京01204电视纪录片创作自考考试大纲

来源:自考生网 时间:2020-02-13 09:26:34 编辑:fyt68
免费试听

《自考视频辅导课程》轻松易懂,助你拿证!点击试听,综合优惠低至69元/科!

自考生网为考生们整理提供了“2020年北京01204电视纪录片创作自考考试大纲”内容,更多专业考试大纲内容可点击查看我办“自考考试大纲”栏目。

点击查看:北京自考真题、资料、教材》》》

 

本大纲对应教材版本:《纪录片创作完全手册》(美)迈克尔·拉毕格著 何苏六等译 2005年,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点击购买>>>北京自考01204电视纪录片创作教材

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电视纪录片创作     

课程代码:01204

课程说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关于纪录片的基础知识、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创作的基本技能,能恰当的运用视听语言为创作服务,从而使学生掌握纪录片的基本创作方法。课程具体包括:题材的寻找与确定,不同拍摄流程的选择,采访对象的确定,纪录片正式拍摄,纪实风格的意义,影像的后期制作等。本课程当然也会涉及到纪录片创作的其它有关领域,包括音乐及文字的有效搭配及整体视觉效果的制作。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纪录片创作”是新闻学科专业的一门层次较高、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该课程的设置目的是通过让学生了解纪录片创作的各种观念,学会分析作品进而启发纪录片创作的思路,掌握纪录片创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提高纪录片创作的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对纪录片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能简单分析不同时期不同特征的成因,并通过大量观摩各种风格的作品,归纳出纪录片创作需要遵循的规律。同时,要求学生结合各类作品的解读和创作实践,启发出创作环节中的种种思路,并规避其间应注意的种种问题。

 

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与考试目标

 

第一部分   序言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部分主要介绍纪录片的一些相关情况,包括纪录片的基础性概念、纪录片与之相关的理论,它的内涵与外延,纪录片视野当中的对象,它的社会责任等等。通过概要性描述,让学生对于当前的纪录片行业状况有一个轮廓性认识。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  导演的角色

一、什么是纪录片?

纪录片之父约翰-格里尔逊(后面将详述)将纪录片定义为“真实的创造性处理” 。

    这一定义简洁,但并不很严密,因为它几乎包括所有非虚构形式,像自然风光片、科技片、旅行纪录片、工业片、教育片,甚至包括广告宣传片。

二、客观性与公正性

人们通常认为纪录片是客观的,因为事实上电视倾向于平衡各种对立观点。这被认为保证了对于事件和受到质疑的人格持公正无偏的观点。 在怀疑中保持个性,这是对新闻事业策略的继承 ,因为它使对新闻制度的挑战和责任降到最小。与此同时,纪录片人在充满矛盾的世界中担负着维护正义的责任。

三、导演的旅程

像许多匠人一样,大多数电影导演从一种本能的认识开始进入状态,这是一个逻辑内化的过程。与有意识的推理相比,他们更多的采用反射的方法工作,他们知道什么在起作用以及怎样做将是最有效的。

四、与观众的契约

一个电影制作者和观众的关系通常决定于一些深奥难以证明的猜测,这些猜测包括究竟“别人”是谁及电影制作者和他们的关系。这些猜测来自于每个人长期形成的电影观念,但是,你的决定首先将影响你对电影语言的选择,并且最终决定影片表达你的见解和观点的程度。由于有很多种方式使观众接受或理解,你选择哪一种电影语言将成为传者和受众之间隐含的“契约”的一部分。那种语言取决于你向观众呈现的证据和你如何将你的观点暗示给观众。

五、导演与媒体

今天,电视播出方式日趋多样化,可通过有线网、卫星、互联网和录像设备等多种方式播出。器材变得更轻便、更优质、更廉价,这就使原本昂贵而困难的影像制作变得并非遥不可及。

六、拍摄影片还是录影带

    拍摄载体的选择,对于作品来说还是有影响的。这种影响不只在影像的呈现方面,还会波及到后期的制作等等环节。当然,这种差别对于纪录片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

 

第二章 纪录片简史及功能

 

一、获得影片

作者对于在教材中提及,用来做案例分析的作品,进行了一些分类。同时为阅读者指明了获得这些影片的渠道:包括到相关大学或者是到因特网上搜索等等。

二、真实的素材和发展的作者论

胶片出现之后,人类积累下大量的新闻素材。但坦率地说,它们只能算做纪录片的素材,因为它们是零散无序的,缺少一部真正纪录片的特质。这些新闻素材以事件作为中心,而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意义却不明确。而作者的观点的渗透,是作品超越风光片成为纪录片的一个分水岭。

三、纪录电影的诞生

    通过对弗拉哈迪、格里尔逊、维尔托夫、爱森斯坦等人及其作品的回顾,简单梳理了纪录电影整个的发展过程。同时作品中对于德国导演里芬斯塔尔进行了批判性认识。作者提出如果纪录片艺术站在天使一边,那么真实需要充满智慧,并且负责的诠释。

四、加拿大电影局

    1939年,加拿大邀请约翰格里尔逊成为加拿大的第一位电影专员,并且建立加拿大电影局,使它成为“加拿大的眼睛”。和许多受强大的邻居威胁的国家一样,加拿大的爱国信念使得国家电影局的成长摆脱了规定和保护,对自身个性的进行规划。

五、新技术和形式上的变革

50年代,同步录音尚未出现,对于纪录片的创作形成限制。而此后隐藏摄影机又在创作领域带来突破,为相应产生了不少优秀的作品。

1963年,法国的伊克莱尔发明了无杂音摄影机,它使手执拍摄成为可能,它同时装配可迅速更换的软片盒。最终,摄像机的“眼镜”和“耳朵”都可以自由的移动。摄像机成为一个主动的观察者,这种新的电影形式改变了以往的编排和被操控,以一种直接而不可预知的方式呈现在屏幕上。

六、直接电影与真实电影

新发明使摄影机可自如移动,随即大西洋沿岸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理论,它们都关注摄影机与被拍摄对象的关系。在北美,梅索斯兄弟、怀斯曼、艾伦-金和其他电影人支持直接电影理论。他们用观察的方法尽量不去干扰被摄对象,以捕捉生活中自然、不被压抑的真实片段。他们强调拍摄前无须刻意准备,不特别打光及等待重大事件发生等做法。

另一种理论是真实电影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在拍摄的过程中,积极的刺激参与者能够促进他们对于中心问题的思考。真实电影是由法国的让-鲁什首创的。他在非洲做民族学志工作的经验使它认识到,拍摄一种生活方式本身就是一种与参与者的重要的关系。让-鲁什发现被拍摄者、电影制作者应共同分享作者的身份,如同弗拉哈迪与纳努克的关系那样。真实电影(“真实电影”这一名称来自于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允许甚至鼓励导演与被拍摄主体的互动,以此使摄影机的出现趋于合理,并使导演成为触媒。最重要的是真实电影认为导演有权去推动某些事件的发生,可挖掘事件中“特殊时刻”,而不是被动地等待这些时刻的到来。

七、呼唤真实

只有观众及其对生活的理解,能决定一部影片是否真实。这是主观的并需要情感和经验判断,没有其它独立的仲裁人。

八、戏剧化的演进

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作者提出了戏剧冲突对于纪录片同样有借鉴意义。

九、纪录片与电视

纪录片转移到电视,不仅使传播渠道有了变化,同时也对整个传播方式产生了影响。

十、生活中的即兴之作

对于20世纪六十、七十年代作品的一个简单回顾。

十一、1980年以后的纪录片

对于1980年以后的纪录片进行了盘点。这些作品不仅连接起了一个时代,同时也隐含了背后关于创作观念的变化。

十二、逾越障碍

    随着时间的流逝,纪录片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现在,使用不算昂贵的高品质录影机和器材,很少的人和不用太专业化的知识就能得到职业级作品,我们已经回到了纪录片开始时的那种简单和个人化的关系当中。这比其他任何时候都能证明,纪录片这一片种是个人和忠诚声音的媒介,同时虚构片也能从纪录片中借鉴有利因素,求得自己的发展和进步。

十三、纪录片的未来

高清电视、数字技术等等对于纪录片来说不仅是画质上的变化,对于创作理念必定产生深远地影响。

十四、职责

    作为一个纪录片人所应保有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十五、二十部经典的纪录片

三、考核知识点

第一章 导演的角色

什么是纪录片

客观性与公正性

第二章 纪录片简史及功能

真实电影与直接电影

四、考核要求

(一)第一章 导演的角色

识记:纪录片的简单定义。

领会:在认识纪录片定义的基础上,领会纪录片的客观性与公正性

 

(二)第二章 纪录片简史及功能

识记:真实电影的基本知识

直接电影的基本知识

 

第二部分   美学与作者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对于纪录片的相关理论的总结和呈现,同时对于纪录片的语言包括声音和画面都有一个汇总,同时对纪录片的证据与视点,纪录片时间、发展的结构等进行了梳理;同时阐明了作者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于重新搬演、再现与纪实风格影片进行了讨论,也涉及纪录片理论与表述问题。最后的作业是完成一份评论性写作。

二、课程内容

 

第三章 纪录片元素

一、电影语言

纪录片与电影可以说是同根同源。作为语言,纪录片在创作中使用的还是电影的一套语言规范。认识电影语言,对于纪录片的创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判断内容

通过对画面与声音的细分,让学生能更加详细的了解语言在创作中的具体形式,能够更加清楚的予以掌握。

三、纪录片的形态

对于纪录片形态的划分,也是有助于学生能够更加清晰的对于纪录片进行俯瞰式的了解和贴近。正如作者所说,四种形态的划分是不具有排它性的。也就是说,影片中任何一组连续镜头都有可能包含上面的一种或是几种形态。

第四章  纪录片的证据与观点

   本章作者突破常规性思维,用审讯的形态与纪录片创作进行类比,试图让纪录片创作者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整个创作的过程,以及在纪录片创作中如何寻找观点和质询。本章作为课外的阅读参考,不记入考试范围。

 

第五章 时间、发展与结构

三幕式结构

第一幕 确立结构(建立起人物关系、所处形势以及中心人物(或多个人物)面临的要问题)

第二幕 复杂的人物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中心人物为解决他(或她)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困难做斗争

第三幕 强化故事中的出现的状况,使之达到一个高潮点或是形成一种对抗的局面,中心人物用通常是戏剧化的方式把问题解决,最终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二、时间

在决定如何结构自己拍摄的影片时有许多因素会对创作者产生影响,怎样处理好时间是其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作者提供了两种方式:一种按年代的先后顺序安排事件,另一种则是因某些特别的需要对时间碎片进行重新安排。同时,在书中还相应的列举了一些案例,对于作者的划分进行再细划。

 

第六章 作者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本章关注的是作者在处理影片的形式、控制以及特征等问题时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内容包括了影片题材与所选择形式之间的关系、相关的伦理学问题以及传播机构如何处理独立制作人的观点等等。我们将本章作为课外的阅读参考,不记入考试范围。

 

第七章 重新搬演、再现与纪实风格影片

本章试图从道德和伦理的角度看待以下问题:重新搬演和对真实的表述(truth claims)、再现或者特别场景、再现的主观性、作为批评工具的伪纪录片(Fake documentary)等等。对于纪录片的边界进行扫描。我们将本章作为课外的阅读参考,不记入考试范围。

 

第八章 纪录片理论与表述问题

本章关注纪录片发展创作中的一些讨论。它主要检视以下问题:纪录片与权力的运用、理论与历史方面的资源以及纪录片中尚在讨论的问题,包括公正、诚实、政治、控制、形式、制度等等。我们将本章作为课外的阅读参考,不记入考试范围。

 

第九章 作业:评论性写作

分析一部纪录片并把你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会让你更近距离的关注它的每一部分是怎样发挥作用的。写作并不是简单介绍自己从影片中了解了什么,而是通过它去发现那些你还不知道的东西。评论式或分析式写作应该遵循以下的学术规范,也就是应该首先从影片或文章中找出详细的例子来阐明你的观点,但不要期望读者能够了解影片中的所有细节。同时,从其他评论家的观点中寻求支持,但应在有歧异的地方坚持自己的观点。第三,对于你引用的观点或任何复制的引述,都应用脚注或者尾注的方式加以注明

三、考核知识点

第三章 纪录片的元素

电影语言与纪录片语言的关系

纪录片的四种形态

第五章 时间、发展与结构

传统三幕式戏剧结构

处理纪录片创作中的时间的两种方式。

四、考核要求

第三章 纪录片的元素

识记:电影语言与纪录片语言的关系

纪录片的四种形态

第五章 时间、发展与结构

识记:传统三幕式戏剧结构

领会:三幕式戏剧结构在纪录片中的借鉴

简单应用:处理纪录片创作中的时间的两种方式

 

第三部分   本体论和作者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在这一部分里,主要讲述内部的驱动力如何影响到创作者做的每一个重要的选择,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那些运用屏幕讲故事的有用方法。这要求学生进行自省,像艺术家一样通过自省对可能具有的创造力进行描述。

二、课程内容

 

第十章 认识你的艺术创造力

作者设计了一系列的作业,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作业完成的方式来开发自己的艺术创作力。能够唤起你强烈感情的所有东西,都来自于吸引着你的生活印记。这些你携带的生活印记,以及它们所带有的故事,是稀有的和个人化的。

作业10-1自我清点

作业10-2从梦中寻找偏爱

作业10-3改变自我

作业10-4家庭戏剧是什么

作业10-5提炼主题

作业10-6目标概述

该章节需要学生自行阅读,不做考试的要求。

 

第十一章 酝酿你的故事

这一章涵盖以下内容:观察你身边发生的事情,并且将它们分类;将传统的故事作为一个灵感的来源;口述的掌故是家庭故事的另一个来源;测试一下你对某一个题材的研究;最大限度的利用媒介,并且使你的故事更加紧凑。

一、收集原始素材

寻找素材的人要在生活中许多不可理解的线索、暗示和细节中寻找意义。具体途径包括:

期刊

报纸和杂志

历史

神话和传说

家庭故事

童年趣事

社会科学和社会历史

小说

二、测试主题

测试主题的目的是通过做些研究并反问自己来对于自己的选题进行重新思考,有助于我们在选题的确定方面更加精确。教材中设计了一些问题,供初学者在测试时参考。

三、找到故事的张力并且“使危险升级”

在收集原始素材和测试主题之后,作者借鉴了戏剧中冲突逐渐升级的概念,让创作者在题材的选择和规划时,甚至是后期的编辑时要遵循戏剧的这种原则。

四、运用媒介激发感情

原作者提出:纪录片应该打动我们的心,而不仅仅是作用于我们的头脑。它存在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告知我们发生了什么事,也在于改变我们对事物的认识。这些需要创作者通过媒介来激发出观者的感情。

五、主题驱动电影和角色驱动电影

六、需避免的主题

作者列举了几种不是很好操作或者说可行性不强的主题,对于初学者来说,也又相当的参考价值。

七、展示和变换

八、进一步阅读

原作者推荐了两本迈克尔·拉毕格的书《拓展故事创意》、《影视导演的技术与美学方法》,对于初学者可以做拓展性阅读。

三、考核知识点

第十一章  酝酿你的故事

收集原始素材的具体途径包括

测试主题

找到故事的张力并且“使危险升级”

四、考核要求

第十一章  酝酿你的故事

识记:收集原始素材的具体途径包括哪些。

领会:测试主题的目的。

简单应用:找到故事的张力并且“使危险升级”。

 

第四部分   银幕语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这个部分处理银幕语言中难解的问题,并讨论电影语言来源于关于人类感觉的不断进化的观念。拍摄工作得益于又意识第观察每天的生活,思考怎样把这些转化为电影语言。这些的前提就是学习一系列分析摄影的课题,并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常常练习可以帮助创作者积累经验。

二、课程内容

第十二章 银幕语法

所有的语言,包括电影语言,都有他们的语法和传统。电影语言有一系列集中在一起的惯例,它可以使我们通过时间内影像、动作、声音和话语的和谐的结合告诉对方一个故事。

一、镜头

一个镜头是认为这里有含意的某人记录下来的有框架的影像。镜头应该算是创作者的一种银幕语言单位。而观众所得到的意义,不仅是镜头中所包含的事物,那些镜头中不包含的事物,往往也传递出了一些含义。

二、镜头的内涵和外延

    如果认识了一个镜头的内容,就会知道这个镜头的含意。但是抓住它的内涵,意味着超越表面,解释怎样和为什么它可以用来表示比画面更多的含义。思索交替推动观者去思考关于制作背后的内心想法。内涵是一个文化的行为,依靠创作者能带领观众在形而上学联系的道路上走更远。

三、并置的镜头

当两个镜头并列在一起,或者剪辑在一起,我们可以从两个镜头联系中寻找意义。

四、轴线

    场景轴线,是真正的主体到主体的轴线。每个场景还有一个观察者到主体的轴线,这叫摄影机轴线或摄影机到主体的轴线。

五、演员及其表现

这里根据心理学上的一些基本现象解释作为观察者的摄影机如何确立轴线和组织镜头。

六、潜台词

    发现一个动作线索并去解开隐藏的动机和角色内心的世界,我们称为情景的文本的表面下,隐藏着情景的潜台词。

七、空间中水平运动

当摄影机在空间水平移动时,移镜头、推拉摄影、跟镜头用来形容这些运动。

八、空间中的垂直运动

升起和降下是垂直上、下的运动,并要有类似的动机。

九、银幕方向与改变

银幕方向是来描述一个主体在一个画框或顺序中的方向或运动的一个术语,但是为了视觉上的流畅,银幕上主体的运动方向往往可以改变。相应的又一些方式。

十、同一活动的不同角度

    在文学中,多重视点不仅揭示场所的物理变化,而且暗示心理和感情的视点变化。在单一场景变换视点,对应着一个观察者的关注的变化的程度。

十二、抽象

细节经常抓住你的眼光,从而有象征意义,或一个部分象征着整体。这个经常使用的原则在电影中叫做隐喻法。我们的眼睛经常看到有象征意义的东西,即,常见的有代表性的东西。

十三、主观性与客观性

    我们经历一个充满二元性、相对性和讽刺的对比的世界。人们的注意力往往经历从主观的转移到客观的过程,银幕语言存在于复原每个观察者注意力的每个方面。

十四、持续时间、节奏和注意力

    十五、次序

在纪录片中,创作者只表现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是有顺序的展现最重要的部分。

十六、转场和转场策略

 

第十三章 作业:影像分析

一、作业13-1 构图分析

目的是去研究眼睛对于静止画面构图的反应、眼睛对于动态画面构图的反应以及讨论用视觉元素构图如何完成更多想法。教材中有一系列的方式。

二、作业13-2剪接分析

目的是学习电影语言的习俗,以便使用更得心应手;运用标准的词汇与专有名词缩写、分析一个影片的结构、把影片的声音也看作构成元素。

三、作业13-3灯光分析

该作业的目的是对剧情片与非剧情片中的一般打光状况作基本分析,同时了解灯光气氛是怎么造成的。

本章需要学生自行阅读,不做考试的要求。

 

第十四章 作业:基础摄影

 

一、声音理论

纪录片方向的学生往往有种忽视声音的倾向,不协调、不合适的收音很少是设备的过失,而是使用设备的方法的过失。该部分试图通过对于声音理论的梳理,让学生对于声音的处理更加专业。

1、作业14-1室内收人声的试验

2、作业14-2室外收人声的试验

二、掌控摄影机课题

纪录片的摄影手法可区分为两类,上脚架和手持摄影机,它们都有不同的目的。  

3、作业14-3上脚架:采访一个人

4、作业14-4手持摄影机跟拍静物的练习

5、作业14-5手持摄影机向前跟拍动态对象的练习

5、作业14-5手持摄影机向前跟拍动态对象的练习

6、作业14-6手持摄影机后退跟拍动态对象的练习

   本章需要学生自行阅读,不做考试的要求。

三、考核知识点

第十二章  银幕语法

镜头

镜头的内涵

四、考核要求

第十二章  银幕语法

识记:镜头的基本含义。

领会:在认识镜头基本含义的基础上,领会镜头的内涵。

 

第五部分 拍摄前的准备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这里所涉及的问题,是创作者在有最初的拍摄构想后以及在拍摄前,应该做的重要准备。它包括最初的调查研究,形成工作前提或对纪录片的预测,落实研究去寻找可能要拍摄的人物和地点,以及写一份计划。

这个计划既能使创作者(特别是独立制片的作品)在寻求资金或其它支持时,可以传达影片要表达的意图,又是计划按照它的正确方向发展的形状。写计划可以使创作者的想法接受严格的逻辑和表达上的测试。它会促使你回顾、复查你最初的设想,发展想象中的多种可变性。并且你可找到在文体或结构上的其它可能性,而它们通常是不经准备就直接去拍摄时会错过的。

选择的工作团队以及预先建立的信任和了解对拍摄都是至关重要的。当决定纪录片的拍摄对象、内容、时间、地点、原因和方式时,这个前期准备阶段相当于在拍摄了。

二、课程内容

第十五章 初期研究和计划

本章旨在通过对于纪录片创作中前期准备工作的梳理,让学员对于该阶段的各种工序有感性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在实践中能够结合实际情况,指导具体的拍摄任务。

一、拍摄前的工作

任何影片拍摄前的准备工作都包含了拍摄前所有的决定和安排。对一部纪录片而言,它包括了题材的选择、调查研究、组成制作小组、选择所需的器材、决定采用什么方式与细节以及确定拍摄的进度。

二、研究与检查

调研的目的是:收集背景和基本的事实信息以便逐渐了解整个情节,这样就可以将情节聚焦到最有意义的部分,同时使可能的被摄者熟悉并信任你。调研还可以传达你拍摄这部影片的动机和目的、观察大量的有个性的行为进而使创作者更明白什么是常态和非常态,也更明确人物所代表的意义,以做出代表性的选择;通过调研观察谁是好的被摄制者,谁不适合,从而形成计划,在计划中表明想表达的意图、主题和风格,这样就能由他人来验证创作者的想法,并且寻求资金或其它支持。调研可以决定拍摄这部影片应该具有的根本目的,还可以帮助收集所有的你在拍摄中所需的人、事方面的资料。

教材中有以系列的步骤帮助初学者来展开调研。

三、纪录片的计划

    计划是传达制作者意图的必要手段。尤其是在创作之前需要寻求赞助时。创作者要向赞助商陈述自己的影片,即通过一份影片的文字叙述版本来寻求支持。应该尝试把计划做得更清楚、更有说服力,由此才可以提出所需的人力及预算。

教材中提供了一份可供参考的计划书。

四、计划

一份完整的计划除了关于拍摄的部分,还应该包括不少细节,甚至是封面也需要注意,这在国外的创作者来看非常正常。教材中也涉及了这个部分,可以给初学者作参考。

五、拍摄大纲

一份计划由一系列项目构成,而拍摄大纲则是一份拍片意图的文字叙述版本。对于那些创作者正想说服的人,比如赞助商等,拍摄大纲将成为他们判定影片好坏的一个根据。

六、预算计划表

也是帮助创作者对于自己的拍摄各阶段、各环节需要用到的资金的一个分析列表,同时也帮助赞助者在提供资金前对各项明细有更清楚的了解。

教材中提供了几种表格,帮助初学者来核算。

七、内容简介

是对所有以上部分的汇总,还包括样片等。这份文件包对于你在推广自己的作品很有帮助。当然,在拍摄初期就要搜集资料,以便于洋片完成后的文件包制作。

 

第十六章 拍摄前的调研

一、研究中的同伴关系

纪录片的拍摄往往是团队行为,在团队中处理好同伴的关系,不仅仅可以使得拍摄顺利,还可以帮助集思广益,对于创作有非常大的帮助。

二、范例讨论

    在选题确定之后、正式开拍前,需要对拍摄的地点及人物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也是对于主题的深入挖掘和细化。

研究关系

对于拍摄对象中的各种关系进行梳理。作为创作者,要了解拍摄对象中的人物,同时也要让对方了解你。这样才能在拍摄中建立起信任。

两个研究策略

在前期的调研中,要避免承诺别人一定会拍摄对方,因为话题的不确定。另一个原则是:不要承诺把粗剪完的作品给对方看,这样也是避免了不必要的参与和评判。

决定动作并选出拍摄对象

动作的概念来自戏剧,这里是要求创作者在了解拍摄对象日程安排的前提下,去寻找到有事件性元素的场景,同时在这些场景中确定拍摄对象。

隐喻性角色的价值

纪录片像镜子一样,单纯呈现真实是不够的,创作者应当发掘出比题材本身更多且超出观众预料的东西。而人物的选择部分应该在角色上具有传达更深意义的功能。

预访及人们在镜头前的变卦

在确定了主要拍摄的人物之后,还应该对这些人物进行一次预访,这样对于了解那些对象比较善谈,哪些比较害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确定人物的主次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发展影片的主题性结构

纪录片工作者的职责是洞查表像和揭示真相,在这个阶段也可以通过调研确定主题性的结构,借此可以吸引大众注意到隐伏在社会结构底层且不为人知的部分。

复查

    在前期研究阶段,创作者要尽可能与更多的人交谈,收集大量不同的观点。但同时要通过复查,对于相左的观点进行重新的确认,并回归到自我的认知上。

发现细节和发现工作前提

一部够格称得上纪录片的影片必须对社会的某些层面持批评性的态度。大部分有意义的人或事件,在于其中有某种冲突正在发生。寻找到冲突,还在于寻找到表现冲突的细节。

工作前提的必要

在纪录片创作中,用任何一种即使是带着偏见的假设性想法来开始,都要比用一种缺乏情感的空洞的科学方式好。

三、将研究提炼成计划

1、发展、矛盾和冲突的必要

任何纪录片都有一个不可缺少的元素,那就是主要人物或主要情节的发展和改变。许多纪录片的失败,是因为它们一直都处于一个静态的情境中。找出改变在哪一点发生,是确保影片情节有发展的最好办法。一旦你确定乐队这部影片的冲突,你得把它转化成银幕上可见的实际行动呈现出来,否则它只是个抽象的概念。

2、戏剧曲线。戏剧曲线的概念源于希腊戏剧,它代表大多数故事叙述问题的方式。它主张故事的发展,应通过不断增加的冲突和紧张的场面来体现,直到主要冲突达到高潮或“危机”,之后因为逆转而得到解决。

3、最好的情节如同微型戏剧

4、寻找冲击点和戏剧单元

一段情节中可能有一个或几个戏剧单元。

5、说明、事实与解说

在开始正式拍摄之前,你可以预先想到一些解说,一方面使片子得以进行下去,另一方面便于联结各个大段落。一味依赖解说当然不好,但为了使观众了解片子的内容,不断提供诸如名字、地点、年龄、日期、时间、主要事件的段落及关系等事实的资料十分重要。

 

第十七章 使命和许可

 

一、接近被摄者

用一种什么样的姿态接近被拍摄对象,以及用什么样的方式与之沟通,都是在拍摄前需要协调的。

二、拍摄过程是如何改变事件的

纪录片仅仅将被摄者展现在他们自己和别人的仔细审查下,通常就会改变他们的生活。所以我们在介入别人的生活时需要以一种负责的态度进行。

三、被摄者和影片共生

在拍摄前要跟被拍摄者进行深入的沟通,确定对方对于拍摄中的行为都认可,包括一些具有危险性的行为。同时也要让对方明确的知道,这种拍摄有可能是带有影响性的。影片某种程度上成为对方生活的一个部分。

四、根深蒂固的价值观

    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很容易在一般人的价值观中出现,它会令人惊讶地轻易地出现在你的影片中。问题的重点不是学会在政治上的正确,那是正统的另一种表现;而是防止养成无论什么都认为是正常的习惯,因为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五、付出和收获

    拍摄纪录片不仅是得到什么,它也是一种付出。

六、关于真实的声称

    纪录片摄制者通常会坚持他们用二选一的方式作为真实记录的效力。制作影片的传统途径是忠实你的最好的感觉,而且相信观众能够推断出影片的真实性。自觉或不自觉地,观众都是根据他们自己的直觉和生活经验去判断任何一部影片。

七、代言人:为别人说话

    为他人利益说话,在纪录片工作者中已经是一个弊病。

八、证据和准绳

    证据是比观点或传说更有说服力。如果纪录片的论点和看法是从没有展开的生活情态本身浮现出来的,则它总是比那种削弱真实、选择性地去解释论点的纪录片更加有说服力。

九、你相信什么

    透明式的和反射式的两种拍摄方式,被描述成在观察世界时的两种选择。前者用摄影机去观察外在世界,而后者将世界作为一面镜子,以此去审视这个世界及自我的各个方面。

十、作为生活揭示者的纪录片

通过勇于深入生活的一些领域和与结果共生,纪录片得到创造。

十一、使命和身份

    拍摄纪录片是让你的信仰接受考验的一种方式。

十二、对拍摄的预测

查看拍摄地

后勤和进度

个人受访拍摄同意书

地点、设备的拍摄许可

 

第十八章 培养制作小组

 

一、用有经验的人

成功的取景、构图、摄影机运动速度及麦克风的位置,统统需要靠在彼此同意及妥协下才能完成,这只有在工作人员愿花心思去了解彼此的手势及词汇才办得到。在试拍时,创作者可能发现各人有各人不同的品位及技巧层次,而他们的反应,技术词汇及对标准行话的解释也大不相同。用有经验的人,能帮助拍摄更加顺利。

二、组建自己的工作小组

自己的工作小组,是对于将来拍摄工作的一个合作伙伴。在价值观上应该要有相当的默契和相互理解。

三、工作成员的性情很重要

    一个纪律片工作小组人很少,三到六人就可了。一组好的工作人员不仅有助于拍摄的案子,对于摄影机前的人——通常都是第一次面对镜头的人,也能给予帮助。小组成员的兴趣与支持对于导演是一种力量的补充。

四、明确划分责任

    没有明确的角色和责任,小组就无法有效工作。

五、工作人员的角色和职责

1、制片人:任何一个制作人应该集售货员、生产经理和会计师于一身。

2、导演:导演的职责就是要对影片最后成品的品质与意义负责。他(她)必须指导或者监督前期的研究,组成工作小组、决定内容、排出拍摄进度、领导工作人员、在拍摄期间引导被拍摄者、监督编辑以及完成整个片子。

3、摄影师:摄影师负责调配摄影设备与录影机,他需要调试,并且完全精通各种设备的原理。摄影师也负责思考打光、勘景、确保供电和监督灯具的架设。他也负责操作,掌控诸如横摇、上下摇摄、变焦镜头及推镜等机器运动的速度。

4、灯光师:灯光师是装配与保养灯光器材的专家,他也懂得如何分散供电负载,不致使家用电负担过大而造成火灾,或者导致跳电使整条街陷入黑暗一片。

5、剧务:剧务的职责就是拿(送)东西。

6、录音师:录音的艺术与录音设备关联不大,而与听出不同麦克风的选择兴趣的位置相关。敏锐的听力是无可估量的,但只有靠对音乐兴趣及音乐的训练似乎才能提升这个吹毛求疵的器官。

 

第十九章 拍摄前的会议

一、故障检修

    任何人有需要解决的问题都应该在这个会议上提出来。现在是协调每个人的努力的时候,也是纠正或改变某些被忽略的事情或需要调整时间进度的时候。

二、进度草案

    最初的预算将建立在可行的最快的进度上。

三、预算草案

当每件事在谈到成本时都必须做最后的检查,因此这个会议应该包括一个建立在已知进度、拍摄地、设备、成员和艺术家等基础上的大致预算

四、制定设备清单

胶片的准备

摄象机的准备

录音

后期制作

五、设备清单

    在制作会议上,每个人都有可能一时忘记他们所需的东西。因此列一份清单,而且不要忘记基本的维修和保养工具。

六、制作宣传照和剧照

    剧组应该拍摄宣传照,以此反映整个拍摄中出现的亮点。

七、安排进度。需要考虑到以下的问题:

拍摄地的顺序

天气和其他偶然情况

分配拍摄时间

进度提前或延时

八、预算和进度间的协调

在会议结束时,每个人都应该满意对设备和进度的安排。制片人能制订一份详细的预算并准备拍摄日程表。日程表是为了确保每个人在适当的工作日,在适当的时间,带着适当的设备到适当的地点。

九、警告

需要注意的一些特别情况。

三、考核知识点

第十五章 初期研究和计划

拍摄前的工作

研究与检查

第十八章  培养制作小组

工作人员的角色和职责

第十九章  拍摄前的会议

安排进度

四、考核要求

第十五章 初期研究和计划

识记:拍摄前的工作包括哪些。

领会:在拍摄前为什么要进行研究与检查,调研的目的。

第十八章  培养制作小组

识记:工作人员的角色分工包括哪些。

领会:导演在所有工作人员中的具体职责是什么。

第十九章  拍摄前的会议

简单应用:在拍摄前安排进度时需要考虑到的问题有哪些。

 

第六部分 制作阶段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部分主要在于讨论在纪录片摄制过程中会遇到的诸多问题以及应对这些问题的方式,教材中对于拍摄中各个环节的注意事项都有涉及,并且也根据实践情况进行了针对性的策略,对于实际的操作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二、课程内容

第二十章 摄影器材和拍摄程序

一、摄影器材

摄影机身

镜头

曝光控制

色彩控制、画面增感与自动控制

供电系统

摄影机支撑系统

监视器

二、拍摄程序

拍摄认证

安装及号码记录

三、拍摄场记

摄影场记这项工作由摄助来完成。表格包括拍摄内容、时间刻度等。每个新的拍摄点都需要一个新的时间刻度。

双声道系统

单声道系统

活动场记表

四、拍摄倒计时

五、没有响板的开始

六、团队礼节

七、还有谁可以叫停

八、补充拍摄

在常规的上脚架拍摄中,景别和角度可以是全景、中景、近景、过肩等等。每一个景别和角度都需要调整机位。每调整一次都需要做新的记载,这样可能导致画面背景和灯光的不符合要求。需要记住的是,主光必须来自同一方向,一旦发生变化,你便需要进行补充拍摄。

九、空音

十、获取签字证书

十一、拍摄完成

 

第二十一章 关于灯光

一、什么时候以及为什么需要灯光

二、避免背景光过强

三、反差问题

由于影片及录影带的限制,通常减少明暗区域的对比是必要的。

四、色温问题

五、硬件设施

灯光器材:很好的一些室内景打光,其实很多情况下用750瓦的柔光灯就够了。

电源要求

六、基本用光方法

底光与主光的运用

要什么样的影子:强光或柔光

主光及背向光

测试

七、灯光:反应及影响

 

第二十二章 现场声

一、摄像、放像机与音效

二、话筒

各种话筒装置对于拍摄非常有帮助。

三、录音要求

直接和反射声

声源与话筒的距离

录音师与摄影机的关系

四、消除噪音

外界的声音及空音

外界的声音引起的问题

设备的声音

五、声音的重构

有效音和外音

声场循环

对话自动复位

六、声音的审美学

声场

声音的设计

应该的和不应该的

 

第二十三章 如何避免问题

一、场记表和预算控制

二、录影带的特性

三、拍摄比例

拍摄比例(shooting ratio)是用来呈现拍摄下来的材料用在最后成品的比例。

四、器材故障

五、人的问题

六、多准备几种选择,保持积极的态度

 

第二十四章 采访

采访是纪录片制作的核心。

采访就是要面对另一个人,也就是去质问、去倾听,以便更深入问题去回应并对于一种生命的表达有所助益。预访是一次广泛互信的建立,在绝大部分纪录片中,它实在是不折不扣的基础。

一、采访前的考虑

⑴谁去采访。在有些采访中,导演让记者或者研究员出任采访者,需要考虑到这些人的心态,他们的采访态势。

⑵面对不同的环境。对于任何地点都可以进行采访,不过重要的是要想想不同环境对受访者可能造成的影响。有些地点受访者可以感到比较放松,比如家里、工作地点或是朋友家。采访不见得因此非要是一对一,一对夫妇分开也许因为害羞变得欲言又止,在一起互相刺激反而使得内容精彩。采访不过是一种引导人说出他们想法与感觉的方法,如果对话可以在受访者之间展开,放弃你的采访者角色,加入到谈话当中。

⑶准备与基本技巧。采访者必须充分准备,掌握尽可能多的东西,以确保在采访时提出正确的问题。

二、机位和导演的考虑

采访者和摄影机的位置。轴线上采访与轴线外采访。

观众的参与性。

省略拍摄。

多元化拍摄。多元化的拍摄,可以使多元且相互冲突的观点可以被唤起,素材也能较有重点地组合进有限的片长中。

摄影机操作小结。标准通常会像这样:发问时拍广角、当回答开始进行时用中景、在特殊紧张时刻或是揭露某事时,再用特写。

三、采访进程

让受访者放轻松。对采访谈话的领域作出限制,一个方法是让你的第一个问题精彩且使人放松。

让自己放松。

设计问题。避免闭合式提问。闭合式的提问把采访对象引向了“是”或“否”,“黑”或“白”的选择性回答。开放式的问题才能使采访对象作出更自由的回答。同时,指明你的兴趣所在领域。在采访之前,演练你的问题;设计问题的重点;目光的交流,视觉的回应;用特别的提问引出故事。

剪掉采访者声音的准备。

深度采访。对于采访有一个相当管用的通则:先从与事实相关的问题开始,把比较私密或感情性的材料留到后面再问,因为届时受访者对于情况已经不那么紧张了。

简洁。

得寸进尺。在采访中如何让受访者说得更多。

问题的正确次序。对采访者而言,唯一合理的次序是受访者觉得合理就是合理,开始时,先问点实际的事实是合适的,因为表达意见或情感需要更多的信任。心情上也需要更放松。到了后面受访者已经习惯这种状况甚至有点投入了,你再开始问些难度高一点的问题。

特别的时刻。

10、相信自己的权威。相信自己的判断,在拍摄或采访过程中要对自己有信心。

11、你得到的同时也要付出。

12、结束采访。给予受访者最后的回答机会,同时在结束后要记得道谢。

四、概要:有效采访所需原则

 

第二十五章 指导被拍摄者

一、安排进度及沟通

    每个工作日的导演方法应该从一份固定格式的进度表开始,而这份表格也应跟着最新变化重新打字并分发给工作人员,表中包含去的方向及外景当地的紧急联络电话。一旦到达当地,你应预先对任何合格的工作人员下达指示,并重复说明在这个特殊的地点什么是特别重要的。

二、保持沟通

    一部影片的导演等于一家企业的领导人,如果导演想在漫长而艰苦的工作中避免与疲惫交战,那作为创作者核心的他,对每个工作成员都应负有特殊的责任。

三、监看及指示

在正式拍摄时的注意事项。

四、专业上的负面印象

五、工作气氛

拍摄工作应该尽可能在一个气氛上安静的地方进行,如果工作人员中有人有不同意见或是不合,应谨慎地把他们与拍摄对象隔开,对被拍摄者而言,平静而相互尊重的气愤是必要的。转化拍摄中的兴奋及张力应加以隐藏,取而代之,把前面几段严肃且注意力的焦点集中的场次延长。

六、拥有权威的问题

    权威不是可以继承的东西,尤其在有敌意的眼光注视下。因此导演必须慎选工作伙伴,而且一旦有了合作的关系就得努力减低彼此误解的可能与隔阂。

 

 

第二十七章 作者论

一、剧本

因为很多基于事实的影片(factual film)存在是为了传达知识,所以剧本就会有用并且节省时间。对于新闻、科学、企业、工厂及教育的影片赞助者而言,有这样的剧本更受欢迎,因为他们想要的影片与风格强烈个人及艺术性的过程没有太多关联,因此剧本给这些影片最后的样子与丰富的细节,而且不致误导观众。

二、实践你的目标

在拍摄中对导演难度最高的要求便是要知道自己是否已经完成了心理的目标。

三、测量过程

清楚保持你的意图,并把他们列成表格带在身边,以便随手查阅,可以写在纸上的就要再记在脑中。

四、探究表象底下

要在每个不同的状况中找寻“内在意义”那种潜伏在表面下、无法随便看看就发现的意义。

五、多做几种方法关照重要的方面

如果创作者有重要的观点要呈现,最好多用几种方法来做,才能选出最好的。

六、强化矛盾,确保观点的碰撞

七、精神之旅

    “作者论”指的也是在适当时机放掉对某些杂乱、有力“真实”的控制,这个过程在剪接时尤其真切。剪接好的段落会开始坚持它自己的需求,并对你——这个段落的创造者——颐指气使地要求变成自己所想要的最后形式。

 

第二十八章 作业:高级制作

 

一、 作者的原意

并不是所有的实践作业都能反映出作者的目的,但是绝大多数是可以的,所以请专心运用它们并更好地反映作业的原意。让每一次作业都反映出你所关注的生活的某一方面,哪怕是很小的事件。让它们反映一些事情,说明一些事情,让反映和说明的事情打动观众。

二、否定式学习

在影片制作过程中,大多数的学习是通过否定来实现的。

三、作业概要

四、制作阶段作业

三、考核知识点

第二十章  摄影器材和拍摄程序

摄影器材

拍摄场记

补充拍摄

第二十四章 采访

采访进程

四、考核要求

第二十章  摄影器材和拍摄程序

识记:摄影器材包括哪些部分。

领会:拍摄过程中,场记由谁来完成,场记的作用是什么。

应用:补充拍摄应注意些什么。

第二十四章  采访

识记:采访前的准备主要是包括哪些内容。

领会:为何要在采访中避免闭合式的提问。

应用:深度采访如何展开。

 

第七部分  后期制作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旨在通过对纪录片创作的后期流程进行梳理,帮助学员建立起整体印象,在实践中能按照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进行创作实践。本章所描述的大部分操作都是剪辑师的职责所在,但是导演为了在剪辑阶段得到最好的影片必须知道后期制作的过程。剪辑与其说是根据方案做的装配,不如说是从有缺陷不完全的作曲家乐谱中诱导出的一次成功演出。

二、课程内容

第二十九章 开始后期制作

 

一、剪辑:地位和职责

    不管作品是大作品还是小作品,后期制作步骤的量和复杂程度都使剪辑在一部纪录片无论技术上和创意上通向成功显得重要。

1、艺术创新贡献。剪辑师的工作远不止于组装的体力工作,好的剪辑师——真的是那种能根据所给的素材工作、毫无疑问具有作者才干的人——对素材的可能性有高度的认识。剪辑师必须能够做出可靠的主观判断。剪辑远不只是按指导做。剪辑应该能给素材以更加宽广的阐释可能性。

2、团队合作。通常地导演和剪辑师讨论全面的意图和影片合适的结构,然后剪辑师开始组合的工作。这将会是影片的初步粗剪版本。

导演兼剪辑师。在经济条件制约下,导演常常也担当剪辑师。

二、剪辑:方法和过程

数字技术为剪辑提供了更大的便捷。

后期制作总述

日常同步

三、观看

1、成员观看日积素材的讨论。在拍摄完成后,尽管每天的素材已经零碎地看过,全体成员还是有必要完整地看他们的全部工作。

2、剪辑师和导演的观影时间。剪辑师和导演应该一起观看日积起来的素材。马拉松式的观看揭示出素材的大体要害和你把素材当作整体所面对的问题。

3、把感觉到的实质挖掘出来。记下任何未预料到的情绪或感受。任何你记下的本能的感受将在你因为太熟悉素材而灵感迟钝时很有用。

4、做笔记。

5、反应。当全体成员或者其他人在看各天的素材时,就影片的效果、意义或者不同方面的重要很可能会发生争论。从他们的想法、感受、观察中总还是有很多值得学习之处。

6、唯一的电影存在于每天的积累当中。

四、整理胶片

登记素材

制作文本和一份工作区解决方案

为第一次组合选择文本段落

 

第三十章 纸上剪辑:设计一个结构

 

一、为什么结构如此重要

创作者需要一个叙述性和主题性的结构,不管正在制作的是哪种类型纪录片。

二、时间和可选择性结构

    为所拍摄的胶片确定一个结构,意味着首先决定如何处理时间,因为在时间中发展是任何叙事的非常重要的组织特点。

三、发展一个结构

1、寻找到一个由动作决定的结构。用影像和动作开始,然后再诉诸于对话和理性的信息是一种高级的工作方式,因为它是从视觉的电影的观点而不是从一个更文学和更意识形态的观点开始的。

2、寻找一个语言推动的结构。当影片所选素材主要是说话的人,创作者能预剪文本并且进行被称为纸上剪辑的步骤。

3、组合纸上剪辑。首先应该按时间顺序审看行为或者动作的素材,使叙述的可能性在你脑海里能牢固建立起来。然后你可以继续构思一个可靠的线性的版本,从包含讲话的纸上剪辑开始着手。

第三十一章 剪辑,最初的组合

 

一、观看第一次组合,回归到无意识

不拘泥于细节首先形成一个整体影片的松散版本。如果此时不知道影片的整个特性和目的不要做出修改。素材的顺序和并置有非常有力的结果。回到影片当中,让它告诉你有哪些需要做的。

二、第一次看片,找出理想的长度

课堂教学用的影片通常在十到二十分钟长,但是在电视上使用三十、四十(在欧洲)、六十以及九十分钟的长度。不过无论在什么地方,讲述内容丰富的短片,都会有更好的机会让人接受。

三、诊断质疑

对于自己的影片提出一些质疑,对于进一步修改很有帮助。

四、处理不发挥作用的素材

五、纪录片制作者如同编剧

透过感受素材的戏剧性结果来挖掘出自己的直觉。

六、取悦你的观众

纪录片延续了口语的传统,如同历史被每个人所感觉和传续一样。如果要获得成功,就必须与当代观众的感性的充满想象力的生活发生联系。作为一个纪录片工作者,你要关心的不只是自我表现,那只是意识或情感方面自恋的体现,而要关心愉悦他人,进而服务于社会。

七、潜台词

要让观众意识到比摄像机前表面的物质性的所更深入的东西实在很难。文学的问题在于要使重要的以某种方式看见,但是影片却常常试着去使得所见变得重要”。

当尘埃落定,接下来该怎么办

 

第三十二章 剪辑,精炼的过程

 

一、达到流动感的难题

   当把第一次大块组合的影片看过两到三次之后,会越来越感觉它们就像是一块块由乏味材料串起来的东西,极度缺乏影像上的流动性。

二、剪辑如何模拟知觉

在日程生活的交流中,我们也在模拟一种剪辑。

三、观察与审视

    影片将传递出三个不同的视点(POV):被摄的谈话双方的各方,第三个代表旁观者的视点。旁观者的视点处在两位谈话者构筑的意识之外,倾向于站在一个更分离的、作者优势上来观察他们。而观众就是根据剪辑中做出的选择来决定他们认同两个人中的哪一个,或是去认同那个远远的看不见的旁观者——通常也就是影片中的故事讲述者。

四、剪辑的节奏——与音乐类比

五、实践中的对位

用“并置”(juxtaposition)的方法剪辑这些素材。

六、观众作为主动的参与者

观众与影片之间的契约已不再是吸收与被引导,取而代之的是对所见所闻作诠释与评估的邀约。

七、重叠式剪辑:对话场景

另一种对位剪辑的设计,对于隐藏讲故事时镜头之间的缝隙是很有用处的,称为重叠式剪辑(overlap cut,也称为lap cut或者L cut)。重叠式剪辑使声音提前于画面或是画面提前于声音,从而避免了车厢式剪辑带来的不顺畅的剪辑。

有效的剪辑总是复制一个投入进去的观察者的需求和反应,就好像我们身临其境。在倾听一名说话者时,我们常在他做结论时看听话人的反应。这种剪辑方式使得观众不仅能够参与倾听和观看每个人说话的情形(有可能是很无趣的),而且还可以透过那些关键的动作片段、反应,或者主观视角来阐释每个主人公身上正在发生什么。用戏剧词汇来说,就是寻找潜在意义,寻找表面下正在进行的事情。

八、重叠式剪辑:场景转换

齐平的剪辑(level cut)可能会模仿出一个快速戏剧性场景变换。通过运用重叠式剪辑,我们不仅可以使不同场景间的转换变的顺畅,还可以通过暗示中心人物的内心思想揭示影片的潜在意义和视点。

救命!我弄不明白

 

第三十三章  解说

 

一、解说能够解决的问题

解说可能是唯一提供缺失了的简洁话语的方法。

二、解说的缺点和联想

观众把解说者的声音作为电影自身的声音。他们关于影片的信息和偏见做出的判断不仅基于解说的阐述,而且也基于声音的品质和联想。

三、解说的积极面

除了解说词不利的联想之外,它需要既不谦逊又不突兀。解说可以成为救生员,迅速有效地介绍新的角色,概括介于其间的发展或者简要提供一些重大事实。

四、创作解说的两种方法

任何影片的原始写作,不管是纪录片的解说还是演员的对话,必须使用每天讲话的直接的清晰的语言,否则注定要失败。

五、写稿式解说

1、写作。一个解说者必须有一份好的文本。准备开始写并修改超过二十份的草稿。任何写作质量的检验,尤其是解说,就是你大声朗读给一群听众时是否有效。

2、尝试。当你开始写解说,要仔细审看影片各部分,写下你认为有必要的话。然后对照影片各部分进行朗读。你的解说应该有节奏地配合那些离去和进来的镜头。当涉及到老的还是新的扬声器(如果有的话),你所写的必须听上去恰当,而且必须有合适的长度,使得你不需要加快或者放慢语速来填满空间。场景的开头和结尾有时需要调整来配合解说。

3、调整句法以适应荧幕逻辑。颠倒句法来对应一个场景和镜头带给观众的感知顺序。

4、为音效保留空间。音效常常会创造出强烈的氛围同时推动叙事向前,所以不要用谈话把它们掩盖过去。

5、每个镜头第一个词语的力量。落在每个画面上的第一个词语对于观众阐释整个镜头会产生主要的影响。

6、最重要的词语。不需要理解语言,当它传递情感时你就把它当作人类谱写的音乐那样倾听。你开始听到的是升调和降调的变化,在持续的音节中节奏风格类似打击乐器,以及响亮和轻柔间的动态变化。所有这些就发生在一个单一的句子里,一旦你对这个音乐变得敏感,你的剪辑、镜头选择、布局就会在一个音乐结构内部发生,形成一种新的更大的结构。这点影片、音乐以及舞蹈是一致的。

7、补充:不要重复。解说应该是对画面的补充,千万不要通过描述画面的内容来重复。

8、尝试:试录。一旦把解说写完,用身边的人或自己的声音来试录(快速的试验性的)一段解说,然后冷静地看个三、四遍。遣词造句的改进版本就会跳入脑海,然后会容易设想到哪种嗓音是所需要的。行之有效的语速和感情色彩也会变得明显。

9、为解说者准备的手稿。给解说者准备的手稿应该是一份简单的、双倍行距的打印稿,只要包括解说者需要朗读的。解说的各段需要分页并编号方便寻找。尽量不要把一段分印在两页上,因为在录音过程中解说者翻页可能被听到。

六、解说:试音和录制

    良好的写作是一门艺术,寻找一个人有效地表达同样也是门艺术。

嗓音的试听。

录音以及知道解说者。

七、创作即兴式解说

一种自发的非正式的解说听上去象一对一谈话,很难通过写作创作出的,但通过访谈却很容易获得。在这些环境下讲话者的思维很自然地集中于寻找话语来回应采访者,这是一种能可靠激发起正常讲话的熟悉的情境。教材提供了几种方法创作即兴式解说。

八、摘要

九、录制现场音

    不管你是录制写稿式还是即兴式解说,你都需要录制一些录音室或者外景环境的现场音。

十、配上解说

仔细地对照画面配上解说,使得最重要的词与每个新画面碰撞产生出最大的效果。

 

第三十四章  剪辑:最后的技巧

 

一、诊断:画一张流程图

一张结构图能够给你的工作带来一种新鲜的更客观的视角。

二、第一次放映

三、经受住你所请评论家的批评以及利用他们所说的

四、难以决定的剪辑实践问题

五、公开放映

六、拖延方法的使用

七、试、再试

 

第三十五章  使用音乐及与一个作曲家工作

 

一、使用音乐

二、版权

三、与一个音乐家工作

1、当作曲家开始着手工作

2、当有一条指导轨的时候

3、什么时候用到音乐,什么时候不该用。音乐作为一种转场手段或者一种填充亦或设置一种情绪得到最普遍的使用,仍然存在其他方式来使用它。试着不用它来加强在屏幕上已经能看到的。好一些的建议是用在不能看见的事物上,诸如人物的期望、内部情绪或者强忍着的感情。当音乐的工作是营造一种情绪,音乐应该发挥作用,摆脱反应和后面评论的方式。

4、调性、有源声音和无源声音

5、冲突和根据同步点作曲

6、音乐需要占用多少时间?一部90分钟的故事片配上15分钟的音乐。

四、现场音乐阶段

五、后期制作

1、配乐。在录音阶段结束以后,剪辑师配上各个音乐段落并且进行必要的镜头调整。如果音乐适合,电影就会在效果上向前产生大的飞跃。

2、混音。曲家可能希望在影响到其所作音乐的功能性的混音的各阶段都在场。

 

第三十六章  从精剪到混音

 

一、精剪

典型的告诫,电影制作者把剪辑过程最后的结果称为精剪而不是终剪,因为可能仍然存在微小的变化和调整。

二、最终检查所有来源素材

    剪辑师应试着回顾所有镜头素材,确保有用的镜头没有被忽略。

三、声音

1、声音设计的讨论。任何一个好的声音剪辑师将会告诉你不是靠声音的量和复杂来做出好的音轨,而是在你观看影片时声音引领所依靠的心理旅程。。

2、后期同步对话。后期同步对话在纪录片中很少,意味着把参与者转变成为演员那样必须伴随已有画面嘴唇的同步建立新的讲话音轨。

3、福利录音室(THE FOLEY STUDIO)和重建同步音效

4、用滥的声音

5、混音能做什么

6、混音准备

7、解说或画外音

8、对话音轨和前后不一致的问题

9、铺音乐轨

10、现场音效

11、氛围音和背景音

12、传统混音表

四、混音策略

预混。一部长篇纪录片的一个场景可能就由四十条或者更多的音轨组成。

剪裁。许多音轨,如果就是按照铺的时候那样放,进入和退出将会显得很突兀,给听众留下不愉快的音质粗糙的印象。

接近级别:选择谨慎的做法

排练,然后录音

五、电影混音和电视传输

六、制作人名单和致谢

在成片之后,应该对字幕进行核对,如果有特殊设计的字幕包括起结构影片作用的字幕更需要注意。让屏幕上的字幕长度简短而美好,但要包括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名字。

七、作业:后期制作

三、考核知识点

第二十九章  开始后期制作

剪辑:地位和职责

第三十章  纸上剪辑:设计一个结构

为何结构如此重要

时间和可选择性结构

发展一个结构

四、考核要求

第二十九章  开始后期制作

识记:剪辑的地位和职责

第三十章  纸上剪辑:设计一个结构

识记:为何结构在剪辑中如此重要

领会:剪辑时,时间与纪录片可选择性结构的关系

应用:发展一个纪录片结构的方法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为了使本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执行,现对有关问题做出说明,并提出具体要求。

一、关于考核目标的说明:

本大纲的考核目标,按识记、领会和应用三个层次规定所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其中,应用层次还可分为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两个层次。各能力层次的含义为:

1、识记:能了解有关的名词、概念和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

2、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掌握有关原理、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3、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其中,简单应用是指在领会的基础上,能用所学的一两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简单的问题;综合应用是指在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能用所学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

 

二、关于自学教材

《纪录片创作完全手册》(美)迈克尔·拉毕格著 何苏六等译 2005年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三、自学方法指导

1、认真阅读与钻研大纲与教材。

该教材的实践性较强,需要学员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力求能深入理解书中的各种方法和技巧。此外,由于教材在翻译中保留了原著的章节结构,与中国教材的书写方式略有不同,各章节更注重思维的发散性。这种结构方式有利于学员在实践中的各阶段各环节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对于基础的概念则需要在深入了解的情况下,加深自己的体会和认识,并有适当的总结和梳理。

2、系统学习和重点学习相结合。

自学考试者应在全面学习教材的基础上,对重点章节进行深入学习,并在学习中深入实践,来体验你掌握的理论与技术知识能否在实践中发挥最大作用。学习一些概念切不要停留在教材上,书本上。而要不断进行实践并深入行业中去体验纪录片创作的各个环节,这样的学习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践中不断对所学知识进行检验、加深理解,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员应通读教材,同时结合考试大纲,对有知识点的地方仔细阅读,在了解的基础上,注意掌握各章节之间的联系,才能真正掌握书中的知识。

四、对社会助学者的要求

1、社会助学者应该明确本课程的性质与设置要求,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把握指定教材的基本内容,对自学应考者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实践方法。

2、正确处理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同应用能力的关系。努力引导自学应考者将基础理论和知识转化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正确处理重点内容与一般内容的关系。本课程理论性与操作性都很强,内容广泛,学科跨度大;自学考试命题的跨度大、范围广、考题的灵活性强。指导自学应考者应全面系统地学习教材,掌握全部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在全面辅导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突出理解力。努力提高自学应考者的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命题考试,应根据本大纲所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试目标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考核要求,不要任意扩大或缩小考试范围,提高或降低考核要求。考试命题要覆盖到各章,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体现本课程的内容重点。

2、试题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为:识记占40%;领会占40%;应用占20%。

3、试题难易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试卷中,不同难易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为:易占30%;较易占30%;较难占30%;难占10%。

4、本课程试卷采用的题型包括: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各种题型的具体形式见题型举例。

六、题型举例

(一)选择题

1、是谁最早对纪录片进行了定义?

A、格里尔逊  B、爱森斯坦  C、弗拉哈迪  D、维尔托夫

2、下列关于真实电影的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A、法国的让-鲁什首创  B、北美怀斯曼等支持  C、俄国维尔托夫提出  D、法国的伊克莱尔提出

(二)词解释题

1、直接电影

(三)简答题

1、关于纪录片客观性与公正性的描述。

2、电影语言与纪录片语言的关系。

(四)论述题

1、采访前的准备主要是包括哪些内容?

2、发展一个纪录片结构的方法。

 

以上“2020年北京01204电视纪录片创作自考考试大纲”内容由自考生网www.zikaosw.cn收集、整理。如有疑问,欢迎咨询

 

温馨提示: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参考,考试政策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更多优惠课程课程推荐
资料套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