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专业资料
微信QQ群
考生网QQ群

群号:517231281

扫码加群
点击二维码加群

考生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zikaosw

课程试听
最新资讯

手机端访问

1、直接输入www.zikaosw.cn
2、扫描左侧二维码

登录 | 注册
登录/注册后,可享受
  • 课程免费试听
  • 试做在线题库
  • 学习提升指导
自考生网
当前位置 自学考试 > 自考毕业论文 > 汉语言文学自考毕业论文 > 文章详情

自考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浅析古籍句读

来源:自考生网 时间:2019-06-12 09:14:12 编辑:铭
免费试听

《自考视频辅导课程》轻松易懂,助你拿证!点击试听,综合优惠低至69元/科!

自考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浅析古籍句读由自考生网为考生收集整理,以下毕业论文仅供参考。

更多汉语言文学专业相关论文,可查看我办“自考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栏目。

如有论文需求,请点击这里》》》

浅析古籍句读

句读的含义

据考证,我国早在汉以前就已经有了这种符号。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第五篇中有言“:|[zh俪]有所绝止。|而识之也。”清人段玉裁注称“:凡物有分别,事有可不,意所存主,心识其处者皆是,非专谓读书止,辄乙其处也。”|音主,古音与豆同部,即句读[dòu]之读,也就是今天的逗号。段玉裁所称“非专谓读书止,辄乙其处也”的意思是说明|的用途不仅只作逗号,还有其他作用。但这说明汉时至少已用|作读书时的符号了。《说文解字》第十二篇下部说“:[ju佴]钩识也。”段玉裁对此注释说“:钩识者,用钩表识其处也。褚先生补滑稽传:东方朔上书,凡用三千奏牍,人主从上方读之。止,辄乙其处。二月乃尽。此非甲乙字,乃正字也。今人读书有所钩勒即此。”清人王筠在其《说文句读》中认为是分章的标识。音厥,即句读之句,也就是今天的句号。关于句读在不同时期人们赋予不同的称谓。清人梁同书在《日贯斋涂说》中说“:句读,法华经作句逗。马融长笛赋:观法于节奏,察度于句投,音如逗。亦作句度,《唐摭言•切磋》一条:书字未识偏旁,高谈稷契;读书未知句度,下视服郑。又支同诗:驱联以大语,句度实奔放。于此可知度曲度字之义,即俗所谓板眼是也。”古时对文献的标点工作,称为“章句”。所谓章,《说文解字》第三篇音部说:“乐竟为一章”,意思是凡陈义已终,说事已具者皆能称为章。所以章句之义,便是分析古书章节句读的工作,亦即后世的画段分句工作。这种工作,古代是用文字来表明的。如《诗•关雎》篇后题云“:关雎五章,章四句。故言三章,一章章四句,二章章八句。”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解释说“:五章是郑所分。故言以下是毛公本意,后放此。”

不论标章、句或读,都是出自注者之手,可见标段分句乃是整理文献资料的一项工作内容。从这种标段分句工作中也可看到篇、章、句间的关系。古人除了用|、等符号和用文字划分章句外,某些文字实际上也起了句读的作用,如“曰”字,“所谓”字便有引号的作用“;云云”便有删节号的作用。一些语气词也表示语句终了之意。“句读”一词至今依然使用。所谓“句”是语意已完之意,而所谓“读”是口中诵之当停顿而意尚未完者。现代则于加句读的地方分别采用各种新式标点符号即可。

句读的功能

句读之学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读书的基本方法之学。《礼记•学记》中说“: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陈澔注说:“离经,离绝经书之句读也;辨志,辨别趋向之邪正也。”清人黄以周在《离经辨志说》中解释说:“离经,专以析句言;辨志,乃指断章言。志与识通。辨志者辨其章旨而标识之也。”可见,句读之学与读通读懂一书具有紧密的关系。在唐代,“习句读”是蒙学教育的主要内容,韩愈《师说》有言:“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宋代以后,文人学者多以句读之学作为治学的入门。如苏洵在《送石昌言使北行》中说:“吾后稍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声律,未成而废。”欧阳修的《读书》诗中也说“:篇章异句读,解诂及笺传。”清代教育家崔学古更把句读作为初学者的奠基工作。他在《幼训》一书中说:“书有数字一句者,有一字一句者,又有文虽数句而语气作一句读者,须逐字逐句点读明白。”

句读之学之所以被历代学者所重视,这是因为句读的正确与否,常常关乎词意的能否正确理解。如:“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有的标点本和旧读是“约法三章”联成一气,以耳字为读,而中华书局《汉书》标点本则标为:“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后者之意是说高祖入关后,制法不及,遂取秦法中三条,与父老相约遵用,其余秦法全部取消。如依旧读,则是高祖新定三法,下文余字将不知所指。在阅读古文的实践中,这样的实例不胜枚举。句读之学大有学问,即使饱学之士,误断误释,亦在所难免。作为今天的古籍工作者绝不可等闲视之。

如何掌握和运用句读知识

句读知识是古籍整理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对做好古籍工作至关重要,所以我们必须采取审慎的态度加强学习和研究。除了经常点读古籍文献,坚持练习,掌握一些基本技巧外,我们在点读古籍时还应注意一些基本知识,并善于自如运用,或能有益于提高点读古籍文献的能力。

1.注意学习和掌握历史常识

如果忽略了一些历史基本知识,就容易造成误读。《史记•楚世家》记称:“楚熊通怒曰:‘吾先鬻熊,文王之师也,蚤终。成王举我先公,乃以子男田令居楚,蛮夷皆率服,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武王。”按武王为熊通谥号“,乃自立”者,意为“乃自立为王”;“为武王”者乃史家之笔,意即“是为武王”。其中就关涉历史基本知识中的谥法问题。因此,这段话应在“乃自立”下断句,则“为武王”为史家所述甚明。在阅读古籍文献的过程中,需要我们认真了解和把握文献形成的历史背景,需要学习和掌握一些相关的历史基本知识。

2.准确把握和研究古籍文献的体例

古籍文献自有著述体例,只有明确古文献的体例,才有利于句读的准确划分和标点,否则就容易误读或难解。司马迁撰《史记》有自加夹注之例。他为说明上文的某人某事,即随手顺文写出夹注。如《史记•项羽本纪》称:“乃求楚怀王孙心民间,为人牧羊,立以为楚怀王,从民所望也。”这在标点上虽然无误,但语气不够连贯。这是因为“为人牧羊”四字是司马迁说明楚怀王孙心在民间工作的夹注。因此应标下式“:乃求楚怀王孙心民间———为人牧羊———立以为楚怀王,从民所望也。”

3.尊重并稽核史实

有些句读单从文字上看,并无破句讹误之处,但细核史实,则出入颇多。如《史记•陈涉世家》记称“:[陈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这一标法,似葛婴所徇之地即蕲以东的铚、酂、苦、柘、谯诸地,但稽核相关史志文献,其实铚等五地均在蕲之西,与葛婴徇蕲以东无关。因此应在徇蕲以东下作句,意思是:陈涉下蕲后,分兵二路,命葛婴攻蕲以东为一路;而涉则攻蕲以西的铚等五地为另一路。其恰当标法应是“: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4.考量古文的文意文理

句读不但要使本文无误,还要照顾上下文的文意语气,使之文理通顺,方为正确。如《论语•里仁》中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这是一般的标法,但后半段的“得之”、“去也”之间文理关系甚感窒碍。实际上这是个句读问题,近人章秋农曾加标点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这样一点,就怡然理顺而不费解了。

5.精研古代汉语的文法

标点古文献如果不研习和熟练掌握古代汉语的文法,有时貌似正确,却不能传达作者的神态意旨。如《礼记•檀弓》记称“: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曾子吊之,曰‘:吾闻之也,朋友丧明,则哭之。’曾子哭,子夏亦哭,曰‘:天乎!予之无罪也。’曾子怒曰‘:商!女何无罪也?’”这一标法本没有错,但从文法上看则不甚确切。“予之无罪也”一语,是“予无罪也”加上“之”字而被破坏独立性的句子。在这种句子后面,要引起下文来说明“:予之无罪”,但是,由于曾子不同意子夏的辩解,便很急躁地打断了子夏的诉说,而反质问子夏。因此,这段话应标作下式:“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曾子吊之,曰‘:吾闻之也,朋友丧明,则哭之。’曾子哭,子夏亦哭,曰‘:天乎!予之无罪也—’曾子怒曰‘:商!女何无罪也?’”这样一来,当时交谈的情景得以呈现,而曾子的慢怒也有所着落了。

6.关注上下文句的语气

史书中有很多以文字来刻划人物神态的语句,这在司马迁的《史记》中随处可见。如《史记•张苍传》称:“(周)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两个“期期”,都是形容周昌口吃的语气,如在期与期间标省略号,则不仅语意清楚,而口吃者的急迫情态也能生动表现,所以应标作:“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不奉诏。’”

7.尊重传统的习惯读法

有些句读加与不加都无碍词意,而传统习惯上又自有读法,则应遵从传统习惯。中华书局标点本《史记》,其点校后记中即以此作为凡例之一。如《周本纪》称“:尚桓桓如虎如熊如豺如离于商郊。”这段话的虎、熊、豺、离诸字下均可加逗,但一般习惯四字句式,而虎、豺下不逗也无害词意,所以便标作下式:“尚桓桓,如虎如熊、如豺如离,于商郊。”

上述几个方面的内容都是研究古文献句读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但这并不能穷尽古文句读时应注意的所有问题。有许多问题还需在读书过程中认真品味和领会,前人标点古文献的经验和教训非常值得总结和汲取。

结语

有关句读的著述,前人多有零篇,近人杨树达所著《古书句读释例》和吕思勉所著《章句论》二书是专论句读的专著,例证甚多,颇具参考价值。1963年《中华文史论丛》第二辑载有章秋农所写《古书句读数例述辩》一文,系针对当时某些古籍选注本中有关句读的讹误而有所论辩的,对进行实际工作有参考借鉴作用。古籍整理与保护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工程,发掘古典文化的精华,实现古为今用,古籍文献工作者可谓任重道远。作为古籍文献工作者除了掌握古籍分类标引、编目、版本识别以及修复的基础业务知识外,了解并熟练掌握古籍文献的句读知识非常重要。在古籍工作的实践中,广大古籍文献工作者应该从前人点校工作中汲取经验,多读多点,在整理阅读古籍的过程中留意点读,努力培养和磨练自己的古籍文献句读知识和技能。我相信,假以时日,我国一定会涌现出一批熟悉并精通古文句读知识的专门人才,推动我国古籍整理与开发利用工作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本文作者:戴立岩单位:辽宁省图书馆

以上为“自考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浅析古籍句读”,更多论文请查看本站自考生网www.zikaosw.cn“毕业论文”栏目。

温馨提示: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参考,考试政策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更多优惠课程课程推荐
资料套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