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名称 | 课程代码 | 学分 | 大纲名称 | 教材/推荐用书名称 | 主编 | 出版社 | 版次 |
| 学前儿童发展 | 12340 | 5 | 学前儿童发展自学考试大纲 | 学前儿童发展 | 洪秀梅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13年版 |
Ⅰ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一、本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的必修课,为专业基础课,是为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一些理论课程(如“学前教育学”)和相关专业课程(如“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等)奠定理论基础和知识基础的课程。
本课程属于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为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紧密联系学前儿童发展特点和学前教育实践活动是本课程的突出特点。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设置的目标是使考生能够:
1.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学前儿童发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2.具有初步运用学前儿童发展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形成正确的儿童观与教育观,学会关注和尊重学前儿童,根据学前儿童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实施教育。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本课程主要研究学前儿童发展的规律与特征问题,涉及学前儿童发展的规律、特点、趋势以及影响学前儿童发展的条件、原因与学前儿童的培养策略,会接触到学前教育专业其他相关课程的讨论对象,但本课程是从发展科学的视角讨论学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其视点与相关的教育课程不同。
考生在学习本课程时应把重点放在两个方面:一是力求准确地理解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观点;二是注意把所学理论与在生活和教育实践工作中所遇到的学前儿童发展表现与教育问题结合起来。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章节为第三章至第十一章,一般重点章节为第一章、第二章、第十二章;难点在于理解并掌握学前儿童各方面发展的规律与特点,以及影响学前儿童发展的背景因素与机制,学会运用学前儿童发展的规律与特点解决现实教育中的问题等。
Ⅱ考核目标
为了使考试内容具体化和考试要求明确化,本大纲在列出考试内容的基础上,对各章规定了考试目标,包括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明确考试目标,可使考生进一步明确考试内容和要求,更有目的地学习教材;使考试命题者能够更加明确命题范围,更准确地安排试题的知识能力层次和难易程度。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四个层次规定考生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四个能力层次是递进关系,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识记:要求考生能够熟记大纲各章中的基本知识点,能够知道本课程中相关的名词、概念、原理、知识的含义,对各章中有关概念,如感觉、知觉、想象、思维、个性、社会性等名词识记,对年龄特征、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再造想象、创造想象等关于学前儿童发展中的各种关键性概念的定义有清晰、准确的记忆和理解,并且能够正确认识和表达。这是低层次的要求。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要求考生全面把握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对学前儿童发展的相关概念、各方面发展的规律与特点等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有正确理解,清楚这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做出正确的表述与解释。例如理解学前儿童直觉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发展的特点;领会再造想象在儿童生活中的地位。这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简单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够运用学前儿童发展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发展特点和基本方法等,对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解决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中的具体实践问题。例如初步学会将感知规律运用于学前教育实践中;分析实际生活中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表现;初步学会培养幼儿良好情绪的方法。
综合应用:在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能够应用学过的本课程规定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例如根据学前儿童创造想象的特点确定培养学前儿童创造想象发展的方法。
Ⅲ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导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学前儿童发展的内容与任务
(二)理解学习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
(三)理解学前儿童发展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
(四)理解研究学前儿童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五)初步学会运用学前儿童发展的研究设计与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学前儿童发展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一)学前儿童发展的概念
(二)学前儿童发展的研究目标
(三)学前儿童发展的研究内容
(四)学习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
第二节学前儿童发展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
(一)生物性与社会性
(二)主动与被动
(三)连续性和阶段性
(四)普遍性和差异性
第三节学前儿童发展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研究学前儿童发展的基本原则
(二)学前儿童发展的基本研究设计
(三)学前儿童发展的基本研究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学前儿童发展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1.识记:发展的含义。
2.领会:(1)学前儿童发展的研究目标;(2)学前儿童发展的研究内容。
3.简单应用:能结合实际分析学习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
(二)学前儿童发展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
1.识记:(1)发展的生物性与社会性;(2)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3)发展的普遍性与差异性;(4)年龄特征;(5)关键期;(6)危机期。
2.领会:(1)生物性与社会性的作用;(2)主动与被动的关系;(3)连续性和阶段性统一;(4)普遍性和差异性的统一;(5)学前儿童发展的共同规律与趋势。
(三)研究学前儿童发展的方法
1.识记:(1)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原则;(2)横断设计;(3)追踪设计;(4)序列设计;(5)观察法;(6)访谈法;(7)问卷法;(8)作品分析法。
2.领会:(1)比较各种研究设计的适用性、优缺点;(2)为什么说观察法是研究学前儿童最基本的方法;(3)观察法的种类与特点;(4)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作品分析法的优缺点。
3.简单应用:在实践中实际运用某一种研究方法,体会这种方法的适用性、优缺点以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4.综合应用:能够根据某个研究问题的需要,综合采取2~3种研究方法开展研究。
第二章学前儿童生理的发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胎儿成长的过程和阶段
(二)理解遗传和环境对儿童成长的影响及其机制
(三)理解学前儿童身体和大脑的发展规律
(四)理解动作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及其发展规律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生命的开始及其影响因素
(一)胎儿的成长
(二)遗传的影响
(三)环境的影响
第二节学前儿童身体与大脑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身体的发展
(二)学前儿童大脑的发育
第三节学前儿童动作的发展
(一)动作的发生
(二)动作发展的规律
(三)动作发展的一般进程
(四)动作对学前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生命的开始及其影响因素
1.识记:(1)胚胎的发展阶段;(2)基因;(3)影响胎内环境的因素。
2.领会:(1)遗传的缺陷对儿童发展的影响;(2)母亲因素对胎儿成长的影响;(3)致畸因素对胎儿发育的影响。
3.简单应用:举例分析某一种致畸因素影响的原理。
(二)学前儿童身体与大脑的发展
1.识记:(1)身体发展的原则;(2)大脑单侧化的概念。
2.领会:(1)学前儿童身体各系统发展的速度;(2)学前儿童大脑机能的发育。
3.简单应用:如何利用大脑的可塑性和修复性提供适宜的早期环境促进大脑的发育。
(三)学前儿童动作的发展
1.识记:(1)新生儿常见的反射活动;(2)动作发展的规律。
2.领会:(1)生存反射和原始反射的作用;(2)学前儿童动作发展的一般进程。
3.简单应用:动作发展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
第三章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一)认识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二)了解研究婴幼儿感知觉的方法
(三)掌握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
(四)掌握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
(五)学会在教育实践中运用感知规律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研究方法
(一)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二)研究婴儿感知觉经验的方法
第二节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
(一)视觉的发展
(二)听觉的发展
(三)触觉的发展
(四)味觉和嗅觉的发展
第三节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
(一)形状知觉
(二)大小知觉
(三)方位知觉
(四)深度知觉
(五)时间知觉
(六)观察
第四节感知规律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运用
(一)感受性变化的规律
(二)知觉的特性
(三)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研究方法
1.识记:(1)感觉;(2)知觉;(3)视觉偏好法;(4)习惯化;(5)去习惯化。
2.领会:(1)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2)习惯化方法在研究感知觉中的独特价值和基本原理。
3.简单应用:比较四种研究感知觉的方法的特点和价值。
(二)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
1.识记:(1)视觉集中;(2)视敏度;(3)颜色视觉;(4)触觉。
2.领会:(1)学前儿童听觉和视觉的协调活动;(2)手的触觉的发展;(3)新生儿味觉和嗅觉的发展。
(三)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
1.识记:(1)空间知觉;(2)知觉大小恒常性;(3)方位知觉;(4)深度知觉;(5)时间知觉;(6)观察。
2.领会:(1)婴儿形状知觉的偏好;(2)学前儿童对左右概念的掌握特点与规律;
(3)学前儿童时间知觉的掌握特点;(4)学前儿童观察发展的表现。
3.简单应用:(1)结合实践分析为什么面向幼儿做示范要注意与幼儿持相反的方向;
(2)结合实例说明如何促进幼儿观察能力的提高。
(四)感知规律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运用
1.识记:(1)对比现象;(2)知觉的选择性;(3)知觉的理解性。
2.领会:(1)感受性变化的规律及启示;(2)知觉的选择性及启示;(3)知觉的理解性及启示;(4)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
3.简单应用:结合实例分析如何将某一种感知规律具体应用于改进学前儿童的活动实践。
第四章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一)理解注意对学前儿童发展的作用
(二)掌握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趋势
(三)理解各年龄阶段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
(四)能够采取有效的方法培养学前儿童注意的品质
(五)分析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原因并有效预防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注意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一)注意有助于儿童选择和调节自己的行为
(二)注意有助于研究和促进儿童感知
(三)注意有助于儿童长时记忆的发展
(四)注意能有效维持儿童的活动坚持性
第二节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趋势
(一)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
(二)无意注意的发生先于有意注意
第三节各年龄阶段儿童注意发展的特点
(一)婴儿注意的发生、发展
(二)3~6岁幼儿注意发展的特征
第四节如何促进学前儿童养成良好的注意品质
(一)注意的规律与幼儿的活动
(二)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原因与对策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注意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1.识记:(1)注意;(2)注意的指向性与集中性特点。
2.领会:注意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二)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趋势
1.识记:(1)定向性注意;(2)选择性注意;(3)无意注意;(4)有意注意。
2.领会:(1)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趋势;(2)选择性注意发展的表现。
(三)各年龄阶段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
1.识记:(1)新生儿注意的偏好与规律;(2)婴儿注意选择性的特点;(3)引起幼儿无意注意的刺激物的物理特性。
2.领会:(1)新生儿注意的发生特点;(2)婴儿注意发展的特点;(3)注意选择性的发展变化过程;(4)3~6岁幼儿注意发展的特征。
3.简单应用:举例说明如何引导和促进幼儿有意注意的发展。
4.综合应用:结合实例分析实践中如何充分利用幼儿的无意注意。
(四)如何促进学前儿童养成良好的注意品质
1.识记:(1)注意的广度;(2)注意的稳定性;(3)注意的分配。
2.领会:(1)幼儿活动中注意的选择性、广度、稳定性、注意分配的特点;(2)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原因。
3.简单应用:促进儿童注意选择性、广度、稳定性以及注意分配发展的策略。
4.综合应用:结合实例分析如何有效防止幼儿注意力分散。
第五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一)理解记忆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二)理解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一般趋势
(三)掌握各年龄阶段儿童记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四)掌握促进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策略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记忆影响学前儿童知觉能力的发展
(二)记忆影响学前儿童想象、思维水平的发展
(三)记忆影响学前儿童言语能力的发展
(四)记忆影响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第二节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一)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
(二)记忆容量增加
(三)记忆内容丰富化
(四)记忆提取方式的发展
(五)元记忆能力的发展
(六)记忆策略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各年龄阶段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一)胎儿和新生儿的记忆
(二)婴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三)3~6岁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四节促进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策略
(一)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
(二)使儿童明确记忆的任务
(三)教儿童学会运用记忆策略
(四)帮助儿童进行合理的复习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I识记:(1)记忆;(2)再认;(3)再现。
2.领会:记忆对学前儿童发展的作用。
(二)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1.识记:(1)短时记忆;(2)长时记忆;(3)记忆广度;(4)记忆范围;(5)工作记忆;(6)运动记忆;(7)情绪记忆;(8)形象记忆;(9)语词记忆;(10)元记忆。
2.领会:(1)影响学前儿童记忆保持时间的因素;(2)学前儿童记忆容量增加的主要体现;(3)学前儿童记忆内容的丰富化;(4)学前儿童记忆提取方式的发展;(5)学前儿童元记忆知识和元记忆监控的发展;(6)学前儿童记忆策略的形成与发展。
3.简单应用: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学前儿童记忆保持时间的因素及其作用。
(三)各年龄阶段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1.识记:(1)延迟模仿;(2)无意记忆;(3)有意记忆;(4)机械记忆;(5)意义记忆;(6)形象记忆;(7)语词记忆。
2.领会:(1)婴儿记忆的特点;(2)3~6岁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3)幼儿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发展特点的表现;(4)幼儿意义记忆的发展表现及产生效果的原因;(5)幼儿的形象记忆优于语词记忆的原因;(6)幼儿元记忆的发展及常见的记忆策略。
3.简单应用:分析影响幼儿无意记忆效果的因素。
(四)促进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策略
1.领会:促进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策略。
2.简单应用:结合实例具体说明如何促进、支持幼儿记忆能力的发展。
第六章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学习目的与要求
(一)理解想象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二)掌握学前儿童想象的发生和发展趋势
(三)理解学前儿童各类型想象的发展特点
(四)把握各年龄阶段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
(五)学习促进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策略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想象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一)想象与学前儿童的认知活动
(二)想象与学前儿童的情绪活动
(三)想象与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和学习活动
第二节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
(一)学前儿童想象的发生
(二)学前儿童想象萌芽的特点
(三)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
第三节学前儿童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无意想象的特点
(二)学前儿童有意想象的萌芽
第四节学前儿童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再造想象的发展
(二)创造想象
(三)学前儿童想象的夸张性
第五节各年龄阶段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
(一)2~3岁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
(二)3~4岁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
(三)4~5岁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
(四)5~6岁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
(五)学前儿童想象的培养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想象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1.识记:(1)想象;(2)想象的种类;(3)想象的基本特点。
2.领会:(1)想象与学前儿童的认知活动;(2)想象与学前儿童的情绪活动;(3)想象与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和学习活动。
(二)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
1.识记:(1)想象发生的年龄;(2)学前儿童想象萌芽的特点;(3)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
2.领会:学前儿童想象发生的条件。
(三)学前儿童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的发展
1.识记:(1)无意想象;(2)有意想象。
2.领会:(1)学前儿童无意想象的特点;(2)学前儿童有意想象萌芽的表现。
(四)学前儿童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的发展
1.识记:(1)再造想象;(2)创造想象;(3)学前儿童再造想象的发展;(4)学前儿童创造想象发展的表现;(5)学前儿童想象夸张性发展的表现。
2.领会:(1)学前儿童再造想象的特点;(2)学前儿童创造想象的特点;(3)学前儿童创造想象发展的表现;(4)学前儿童想象夸张性的原因。
3.简单应用:(1)分析创造想象的不同发展水平;(2)分析学前儿童想象夸张的原因。
4.综合应用:结合实例分析学前儿童再造想象特点的意义及在儿童生活中的地位。
(五)各年龄阶段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
1.领会:学前期各年龄阶段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
2.综合应用:结合实例分析如何培养和促进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第七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一)理解思维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二)掌握学前儿童思维发生与发展的趋势
(三)掌握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四)理解学前儿童思维不同形式的发展规律
(五)掌握学前儿童理解发展的规律与趋势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思维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一)标志着儿童各种认识过程已经齐全
(二)标志着其他认识过程产生质变
(三)使情绪、意志和社会性行为得到发展
(四)标志着儿童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出现
第二节学前儿童思维的发生与发展趋势
(一)学前儿童思维的发生
(二)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第三节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
(二)前运算阶段(2~7岁)
(三)具体运算阶段(7~1 1岁)
(四)形式运算阶段(11或12岁开始)
第四节学前儿童思维基本形式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概念的掌握发展
(二)学前儿童判断的发展
(三)学前儿童推理的发展
第五节学前儿童理解的发展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思维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1.识记:(1)思维;(2)思维的特性;(3)思维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2.领会:(1)思维对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意义;(2)思维对学前儿童情绪、意志、社会性发展的作用;(3)思维对儿童意识和自我意识发展的意义。
(二)学前儿童思维的发生
1.识记:(1)思维发生的时间与标志;(2)直觉行动思维;(3)具体形象思维;(4)抽象逻辑思维。
2.领会:(1)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2)直觉行动思维发展变化的趋势;
(3)具体形象思维的特性及派生的特点;(4)抽象逻辑思维的特点;(5)学前儿童思维工具的变化。
(三)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
1.识记:(1)思维的四个发展阶段的名称;(2)客体永久性;(3)运算;(4)自我中心思维;(5)守恒。
2.领会:学前儿童思维发展各阶段的发展特点与具体表现。
3.简单应用:结合实例分析感知运动阶段和前运算阶段儿童思维发展的具体特点。
(四)学前儿童思维基本形式的发展
1.识记:(1)概念;(2)判断;(3)推理;(4)理解。
2.领会:(1)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2)学前儿童判断的发展特点;(3)学前儿童推理的特点。
(五)学前儿童理解的发展
1.识记:(1)理解;(2)直接理解;(3)间接理解。
2.领会:学前儿童理解的发展特点与趋势。
3.综合应用:结合实例分析幼儿理解的特点,并提出一些教育建议。
第八章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一)理解言语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二)比较分析学前儿童言语获得的理论
(三)了解学前儿童言语的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趋势
(四)掌握学前儿童不同言语内容的发展规律
(五)掌握学前儿童不同言语形式的发展规律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言语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功能
(―)交际功能
(二)概括功能
(三)调节功能
第二节学前儿童言语获得的理论
(一)环境论
(二)先天论
(三)相互作用论
第三节学前儿童言语的发生和发展趋势及阶段
(一)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和发展的趋势
(二)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和发展的阶段
第四节学前儿童言语内容的发展
(一)语音的发展
(二)词汇的发展
(三)语法的掌握
第五节学前儿童言语形式的发展
(一)口头言语
(二)内部言语
(三)书面言语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言语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功能
1.识记:(1)言语;(2)言语的交际功能、概括功能、调节功能。
2.领会:(1)言语和语言的区别;(2)言语概括功能的作用;(3)学前儿童言语调节功能的表现。
(二)学前儿童言语获得的理论
1.领会:(1)环境论的观点;(2)先天论的观点;(3)相互作用论的观点。
2.简单应用:比较和评价三种不同的理论对言语获得的不同观点和解释。
(三)学前儿童言语的发生和发展趋势及阶段
1.识记:(1)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和发展的趋势;(2)前言语阶段;(3)言语发生阶段;(4)基本掌握口语阶段。
2.领会: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各阶段的标志和表现。
(四)学前儿童言语内容的发展
1.识记:(1)积极词汇;(2)消极词汇;(3)单词句;(4)电报句;(5)复合句。
2.领会:(1)学前儿童掌握语音的特点;(2)语音意识发生的表现;(3)学前儿童词汇数量的增加;(4)学前儿童词类的扩大;(5)学前儿童掌握词义的深化;(6)学前儿童句型的发展;(7)学前儿童语法意识的出现。
3.简单应用:(1)分析学前儿童掌握语音的难点;(2)分析实际生活中学前儿童词汇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综合应用:分析实际生活中学前儿童掌握语法的特点和问题。
(五)学前儿童言语形式的发展
1.识记:(1)对话言语;(2)独白言语;(3)情境言语;(4)连贯言语;(5)内部言语;(6)游戏言语;(7)问题言语。
2.领会:(1)学前儿童对话言语的发展和独白言语的发生;(2)学前儿童情境言语的发展和连贯言语的发生;(3)学前儿童口语逻辑性的发展;(4)学前儿童言语表情技巧的掌握;(5)学前儿童自言自语的功能;(6)学前儿童的阅读准备。
3.简单应用:(1)结合实例分析学前儿童情境言语的特点;(2)在教学活动中观察学前儿童内部言语的表现,分析其功能。
4.综合应用:(1)结合实例分析学前儿童口吃的原因,并提出纠正方法;(2)结合实例分析如何促进学前儿童口语的发展。
第九章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
—、学习目的与要求
(一)理解情绪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理解婴儿情绪的发生、发展特点与趋势
(三)理解幼儿情绪的发展特点与趋势
(四)初步领会学前儿童高级情感的发生与发展
(五)体会学前儿童积极情绪培养的方式和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情绪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一)情绪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动机作用
(二)情绪对认知发展的作用
(三)情绪对学前儿童交往发展的作用
(四)情绪对儿童个性形成的作用
第二节婴儿情绪的分化与发展
(一)婴儿情绪的发生
(二)婴儿情绪分化的理论
(三)婴儿基本情绪的发展
第三节幼儿情绪的发展
(一)情绪的社会化
(二)情绪的丰富和深刻化
(三)情绪的自我调节化
第四节学前儿童情绪的培养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
(二)成人的情绪自控
(三)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
(四)帮助孩子控制情绪
(五)教会孩子调节自己的情绪表现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情绪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1.识记:情绪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四方面作用。
2.领会:(1)情绪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动机作用的具体表现;(2)情绪对认知发展的具体表现。
(二)婴儿情绪的分化与发展
1.识记:(1)原始情绪反应的特点;(2)婴儿基本情绪的发展。
2.领会:华生、林传鼎、布里奇斯、伊扎德、孟昭兰等对情绪分化理论的观点。
(三)幼儿情绪的发展
1.识记:(1)情绪的社会性参照;(2)情绪的丰富化;(3)情绪的深刻化;(4)道德感;(5)美感;(6)理智感。
2.领会:(1)情绪社会化的趋势;(2)情绪丰富和深刻化的趋势;(3)情绪的自我调节化;(4)幼儿高级情感的发生与发展。
3.简单应用:根据儿童情绪发展的趋势判断儿童在活动中的情绪表现。
4.综合应用:分析培养学前儿童情绪自我调节能力的策略。
(四)学前儿童情绪的培养策略
1.领会:学前儿童情绪培养策略的措施。
2.简单应用:结合实例分析如何帮助孩子控制情绪,体会每一种方法的适用性和效果。
3.综合应用:结合实例分析幼儿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健康情绪发展的具体措施。
第十章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一)理解学前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特点
(二)理解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和规律
(三)理解学前儿童气质的类型、特点及其意义
(四)理解学前儿童性格的形成及其主要影响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个性的形成及其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一)个性及其内容
(二)个性的初步形成
(三)学前儿童个性形成与发展的意义
第二节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
(二)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形成与发展的阶段
(三)儿童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
第三节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
(一)气质的概念
(二)学前儿童的气质类型
(三)学前儿童气质类型的稳定性和变化性
(四)气质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
第四节学前儿童性格的形成
(一)性格的概念
(二)最初性格的萌芽
(三)学前儿童性格的特点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个性的形成及其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1.识记:(1)个性的概念;(2)个性的特征;(3)个性的结构;(4)个性形成的阶段和标志。
2.领会:(1)学前儿童个性特征的表现;(2)学前儿童个性形成的表现;(3)学前儿童个性形成与发展的意义。
3.简单应用:分析为什么3~6岁是幼儿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
(二)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1.识记:(1)自我意识;(2)自我评价;(3)自我体验;(4)自我控制。
2.领会:(1)自我意识形成与发展的阶段;(2)学前儿童自我评价、自我控制和自我体验的特点。
3.简单应用:分析实际生活中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表现。
4.综合应用:根据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分析成人应如何正确评价幼儿。
(三)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
1.识记:(1)气质及其特点;(2)学前儿童的气质类型。
2.领会:(1)各种气质类型的特点;(2)气质类型的稳定性和变化性;(3)气质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
3.综合应用:如何根据学前儿童气质类型的差异进行合理的早期养育。
(四)学前儿童性格的形成
1.识记:(1)性格;(2)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2.领会:学前儿童性格的特点。
3.简单应用:结合实例分析学前儿童性格的特点与表现。
第十一章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学习目的与要求
(一)理解学前儿童依恋的发展与类型
(二)掌握学前儿童同伴交往的类型与特点
(三)掌握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和攻击性行为的发展特点
(四)理解学前儿童道德的发展阶段与特点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学前儿童依恋的发展
(一)依恋的产生与特点
(二)依恋的发展过程
(三)依恋的类型
(四)早期依恋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五)良好的依恋关系的塑造
第二节学前儿童同伴交往的发展
(一)同伴交往的重要性
(二)学前儿童同伴交往的发展
(三)学前儿童同伴交往的类型与特征
(四)学前儿童同伴交往的影响因素
(五)促进学前儿童良好的同伴交往
第三节学前儿童社会行为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二)学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第四节学前儿童道德的发展
(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
(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学前儿童依恋的发展
1.识记:(1)依恋的内涵;(2)依恋的特征;(3)依恋形成的前提和标志;(4)依恋的发展阶段;(5)依恋的基本类型。
2.领会:(1)依恋的发展过程及各阶段的特征;(2)各种依恋类型的特征。
3.简单应用:结合实例分析依恋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4.综合应用:(1)良好依恋关系的塑造;(2)如何根据不同依恋类型幼儿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入园焦虑问题。
(二)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
1.识记:同伴交往的基本类型。
2.领会:(1)同伴交往的重要性;(2)同伴交往发展的基本阶段及特点;(3)同伴交往的类型及其特征;(4)影响同伴交往的因素。
3.简单应用:分析同伴交往中被拒绝型和被忽视型儿童的表现及其成因,提出教育策略。
4.综合应用:促进学前儿童良好的同伴交往。
(三)学前儿童社会行为的发展
1.识记:(1)亲社会行为;(2)观点采择能力;(3)移情;(4)攻击性行为的概念和分类。
2.领会:(1)亲社会行为和利他行为的区别与联系;(2)亲社会行为发生与发展;
(3)影响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因素;(4)攻击性行为发生与发展的表现;(5)影响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因素。
3.简单应用: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发展的因素及其影响。
4.综合应用: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培养策略。
(四)学前儿童道德的发展
1.识记:(1)他律道德和自律道德;(2)科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的划分。
2.领会:(1)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2)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3.简单应用:结合实例用道德发展理论分析日常生活中儿童的道德水平。
第十二章学前儿童发展的背景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一)理解家庭背景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
(二)理解托幼机构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
(三)理解大众传媒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
(四)理解社会文化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学前儿童发展的家庭背景
(一)家庭的意义与功能
(二)家庭环境与学前儿童的发展
第二节托幼机构与学前儿童发展
(一)托幼机构教育质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二)托幼机构教师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三)托幼机构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大众传媒与学前儿童发展
(一)电视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
(二)网络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
第四节社会文化与学前儿童发展
(一)社会文化的概念
(二)社会文化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学前儿童发展的家庭背景
1.识记:(1)家庭的功能;(2)教养方式的类型。
2.领会:(1)家庭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2)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3.简单应用:选择特定儿童个体,分析家庭对其发展的影响。
(二)托幼机构与学前儿童发展
1.识记:(1)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两个方面;(2)皮格马利翁效应。
2.领会:(1)托幼机构教育质量对学前儿童发展的积极影响;(2)教师期望、评价以及风格对学前儿童产生的影响;(3)托幼机构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3.简单应用:能够认识到教师期望、评价以及风格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并且能在实际教学中采用适宜的措施。
4.综合应用:从儿童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儿童发展阶段等角度分析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
(三)大众传媒与学前儿童发展
1.识记:大众传媒。
2.领会:(1)电视对儿童发展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2)网络对学前儿童发展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3.简单应用:怎样克服电视和网络对学前儿童发展的负面影响。
(四)社会文化与学前儿童发展
1.领会:(1)社会文化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2)社会文化对学前儿童人格和行为方式的影响。
2.简单应用:分析不同社会文化怎样对学前儿童的发展产生影响的。
全专业电子资料、题库、学位、网课
最高直省2344元
上千+科次精品网课
买网课即送全真模考题库
五千+科次教材资料
电子资料满三件9折
五千+科次在线题库
全真呈现历年考试试题
自考生题库
专业智能,巩固提分
历年真题
真题全景再现
进入做题
模拟考场
海量题随机做
进入做题
考前点题
部分科目押题
进入做题
章节练习
章节专项突破
进入做题
错题收纳
试题收藏复习
进入做题
易错题
高频易错习题
进入做题
微信公众号
网课试听
教材大全
做题闯关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资料大全
免费题库
无需下载

扫描小程序码 领免费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