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专业资料
微信QQ群
考生网QQ群

群号:517231281

扫码加群
点击二维码加群

考生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zikaosw

课程试听
最新资讯

手机端访问

1、直接输入www.zikaosw.cn
2、扫描左侧二维码

登录 | 注册
登录/注册后,可享受
  • 课程免费试听
  • 试做在线题库
  • 学习提升指导
自考生网
当前位置 自学考试 > 自考模拟试题 > 推拿手法学自考模拟试题 > 文章详情

2019年06106推拿手法学自考第五章章节试题及答案

来源:自考生网 时间:2019-10-14 16:25:23 编辑:cll

自考06106推拿手法学考试资料:

2019年06106推拿手法学自考第五章章节试题及答案由自考生网为考生们提供整理。

注:不同省份、不同专业的自考模拟试题,只要课程代码和课程名称相同,都可参考使用。

更多推拿手法学模拟试题可查看“自考推拿手法学模拟试题”栏目。

自考模拟试题答案购买请点击这里》》》

第五章 人体各部位常用推拿操作法

一、选择题

【A型题】

1.下列能治疗心悸的手法是

A.按压眉弓法  B.揉眉弓法  C.分抹前额法  D.抹眼球法

E.压三经法

2.下列可治疗眉棱骨痛的手法是

A.推前额法  B.分抹前额法  C.分抹眼眶法  D.揉前额法

E.手背叩前额法

3.下列手法中能治疗牙痛的是

A.勾抹两颞法  B.指揉面穴法  C.揉太阳穴法  D.指振前额法

E.振耳法

4.下列手法中最适合治疗偏头痛的手法是

A.头部对挤法  B.擦头法  C.拿头法  D.推少阳法  E.搔头法

5.下列手法中最适合治疗项韧带劳损的手法是

A.拿揉风池法  B.按揉风池法  C.一指禅推项韧带法  D.拿颈项法

B.一指禅推项肌法

6.下列手法中可治疗高血压的手法是

A.推桥弓法  B.拨颈项法  C.拿颈项法  D.捏项肌法

E.勾揉风池法

7.有整复颈椎小关节紊乱的手法是

A.拨颈项法  B.归挤颈项法  C.提拿肩井法  D.拿颈项法

E.鱼际轮推法

8.适于治疗岔气的手法是

A.摩胸中线法  B.疏胸法  C.梳肋间法  D.横擦胸部法

E.腹部推抹法

9.可治疗胃下垂的手法是

A.提抖腹壁法  B.脐周蝶运法  C.脐周抖法  D.侧掌逆摩法

E.叠掌运颤法

10.可治疗蛔虫性肠梗阻的手法是

A.提抖腹壁法  B.脐周蝶运法  C.脐周抖法  D.侧掌逆摩法

E.叠掌运颤法

11.可治疗痛经的手法是

A.提抖腹壁法  B.脐周抖法  C.掌振小腹法  D.侧掌逆摩法

E.腹部十字弹拍法

12.下列哪个手法可用于治疗胃下垂

A.按揉背四穴法  B.脐周抖法  C.掌振小腹法  D.指插肩胛法

E.腹部十字弹拍法

【B型题】

A.推桥弓法  B.动肘按曲池法  C.理五指法  D.捏项肌法

E.颈部扳法

13.可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手法

14.可用于治疗手指麻木的手法

15.可矫正颈椎小关节紊乱的手法

A.推桥弓法  B.指拨极泉法  C.揉环跳法  D.捏项肌法

E.归挤颈项法

16.可用于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手法

17.可用于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法

18.可用于治疗高血压病的手法

A.提拿肩井法  B.拨颈项法  C.拿颈项法  D.捏项肌法

E.颈部扳法

19.可治疗颈椎病引起的头痛、眩晕、心悸等

20.能治疗高血压

A.分推抹前胸法  B.摩胸中线法  C.横擦胸部法  D.疏胸法

E.梳肋间法

21.能治疗呕吐

22.能治疗胸部迸挫伤

A.双掌摩腹法  B.指分腹阴阳  C.腹部推抹法  D.肋弓下梳法

E.腹部推托法

23.能治疗内脏下垂的手法

24.能治疗呃逆、腹胀的手法

25能治疗胸闷的手法

A.侧掌逆运法  B.脐周蝶运法  C.髂嵴推揉法  D.腹部拢放法

E.掌振小腹法

26.能治疗慢性腹泻的手法

27.能治疗肠扭转的手法

28.能治疗痛经的手法

29.能治疗小便失常的手法

A.后背推摩法  B.振击大椎法  C.推脊柱法  D.横擦背部法

E.按揉夹脊法

30.能治疗感冒畏寒的手法

31.能治疗消化不良的手法

32.能治疗肋间神经痛的手法

A.双手压肩法  B.抹臂法  C.按揉手阳明三穴法  D.拿腋后法

E.掌根对击肩法

33.能治疗冠心病的手法

34.能治疗头枕部疼痛的手法

35.能治疗肩臂僵痛的手法

A.髌下掐法  B.擦膝眼法  C.理腿肌法  D.髌骨拿揉法

E.掌振膝眼法

36.能治疗膝下脂肪垫劳损的手法

37.能治疗髌下滑囊炎的手法

38.能治疗下肢瘫痪的手法

【X型题】

39.下列哪些手法可治疗前头痛

A.推前额法  B.压三经法  C.揉前额法  D.手背叩前额法

E.分抹前额法

40.治疗失眠的手法是

A.推前额法  B.压三经法  C.揉前额法  D.手背叩前额法

E.分抹前额法

41.治疗头皮发麻的手法是

A.提头皮法  B.擦头法  C.头部叩击法  D.搔头法

E.推少阳法

42.可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头项强痛的手法

A.推桥弓法  B.拿揉风池法  C.勾揉风池法  D.按揉风池法

E.归挤颈项法

43.可用于治疗颈椎病的手法

A.推桥弓法  B.一指禅推项肌法  C.拨颈项法  D.捏项肌法

E.归挤颈项法

44.治疗胸痛、胸闷的手法

A.摩胸路线法  B.疏胸法  C.后背推摩法  D.梳肋间法

E.疏理胁肋法

45.用于治疗腹胀、便秘的手法

A.腹部推抹法  B.双掌摩腹法  C.侧掌逆运法  D.脐周蝶运法

E.摩腹法

46.用于治疗肠粘连的手法

A.脐周抖法  B.掌振小腹法  C.腹部振赶法  D.腹部拢放法

E.提抖腹壁法

47.用于治疗肩背部筋膜炎的手法

A.后背推摩法  B.菱形肌弹筋法  C.按揉背四穴法

D.指插肩胛法  E.叩击肩背法

48.用于治疗消化不良的手法

A.按揉夹脊法  B.摩腹法  C.肘压膀胱经法  D.脊柱颤压法

E.击腰骶法

49.用于治疗慢性腰痛的手法

A.擦腰骶法  B.腰部分抹法  C.按揉腰眼法  D.菱形肌弹筋法

E.理腰三击掌法

50.用于治疗肩周炎的手法

A.按揉肩四穴法  B.双手压肩法  C.抖摇上肢法 D.对揉肩法

E.肩部蝴蝶双飞法

51.下列哪些是按揉肩四穴中所指的穴位

A.肩前  B.肩井  C.肩髃  D.臂臑  E.肩中俞

52.下列哪些穴位不是按揉背四穴中所说的穴位

A.肩中俞  B.天宗  C.心俞  D.神堂  E.肩贞

53.可用于治疗髌骨软化症的手法

A.抱膝团揉法  B.髌骨拿揉法  C.搓膝法  D.髌下掐法

E.擦膝眼法

54.可用于治疗盗汗的手法

A.指掐足背法  B.擦足底法  C.捶击足底法  D.按揉涌泉法

E.拿足三阳法

二、名词解释

1.蝴蝶双飞

2.压三经

三、填空题

1.压三经法适应证是   、   、   等。

2.分抹眼眶法适应于   、   、   等证。

3.手背叩前额法的操作是以两手   、以   为着力点叩击前额。

4.指揉面穴法所近揉穴位依次为   、   、   、   、   、  、   、   、   、   等。

5.振耳法的操作方法是,术者用两手分别   或   ,然后作   按抖半分钟。

6.推少阳法主治   、   、   、   等证。

7.项后分推法主治   、   、   、   、   等证。

8.疏胸法主治   、   、   等证。

9.分抹前胸法主治   、   、   、   、   等证。

10.梳肋间法主治   、   、   、   等证。

11.疏理胁肋法主治   、   、   、   等证。

12.指分腹阴阳法适应证为   、   、   、   、   、  等证。

13.双掌摩腹法主治   、   、   、   、   等证。

14.肋弓下梳法主治   、   、   、   、   、   等证。

15.腹部推托法主治   、   、   、   等证。

16.侧掌逆摩法主治   、   、   、   等证。

17.脐周蝶运法主治   、   、   、   、   、   、  等证。

18.提抖腹壁法主治   、   、   、   、   等证。

19.揉拿腹壁法主治   、   、   、   、   、   、  、   等证。

20.脐周抖法主治   、   、   、   、   等证。

21.叠掌运颤法主治   、   、   、   、   、等证。

22.腹部拢放法主治   、   、   、   、   、   等证。

23.掌振小腹法主治   、   、   等证。

24.腹部振赶法主治   、   、   、   等证。

25.髂嵴推揉法主治   、   、   、   、   、   、  、   等证。

26.振击大椎法主治   、   、   、   、   等证。

27.菱形肌弹筋法主治   、   、   、   、   、   等证。

28.按揉背四穴主治   、   、   、   、   、   、  、   、   等证。

29.指插肩胛法主治   等。

30.推脊柱法主治   、   、   、   、   等证。

31.肘压膀胱经法主治   、   、   、   、   、   、  等证。

32.按揉夹脊法主治   、   、   、   、   、   、  、   等证。

33.抱■夹脊法主治   、   、   、   、   、   等证。

34.提拿夹脊法主治   、   、   、   、   、   、  等证。

35.擦腰骶法中横擦法对   、   、   、   、   、   、  、   、   等有较好疗效。

36.按揉腰眼法主治   、   、   、   、   、   等证。

37.脊柱颤压法主治   、   、   、   、   、   等证。

38.理腰三击掌法主治   、   、   等。

39对揉肩法主治   、   、   等。

40.拿腋后法主治   、   、   等证。

41.按揉肩四穴法主治   、   、   、   、   等。

42.指拨极泉法主治   、   、   、   、   等。

43.动肘按曲池法主治   、   、   、   、   等。

44.理五指法主治   、   、   等。

45.掌根击环跳法主治   、   、   、   、   等。

46.拳揣大腿法主治   、   、   、   、   、   、  等。

47.下肢平推法主治   、   、   、   、   、   、  、   等。

48.抱膝团揉法主治   、   等。

49.髌骨拿揉法主治   、   等。

50.掌振膝眼法主治   、   、   、   等。

51.双掌揉小腿后侧法主治   、   等。

52.叩击小腿外侧法主治   、   、   、   、   、   、  等。

53.拿足三阴法主治   、   、   、   、   、   、  等。

54.拿足三阳法主治   、   、   、   、   等。

55.擦足底法主治   、   、   、   、   、   等。

56.按揉涌泉法主治   、   、   、   、   、   等。

57.捶击足底法主治   、   、   、   、   、   等。

四、简答题

1.肩部蝴蝶双飞法的操作。

2.理臂肌法的操作。

3.指拨极泉法的操作。

4.压三经法的操作。

5.指振前额法的操作。

6.勾抹两颞法的操作。

7.拿五经法的操作及适应证。

8.提头皮法的操作及适应证。

9.推桥弓法的操作。

10.推少阳法的操作。

11.鱼际轮推法的操作。

12.疏胸法的操作。

13.指分阴阳法的操作。

14.双掌摩腹法的操作。

15.腹部推托法的操作。

16.叠掌运颤法的操作。

17.腹部十字弹拍法的操作。

18.菱形肌弹筋法的操作。

19.抱■夹脊法的操作。

20.脊柱颤压法的操作及注意事项。

21.抖摇上肢法的操作。

22.拳揣大腿法的操作。

23.扭揉股内侧法的操作。

24.抹眼球法的操作。

25.分抹眼眶法的操作。

26.手背叩前额法操作。

27.指揉面穴法的操作。

28.振耳法的操作。

29.擦头法的操作。

30.头部对压法的操作。

31.勾揉风池法的操作。

32.一指禅推项韧带的操作。

33.拿揉颈项法的操作。

34.捏项肌的操作。

35.归挤颈项法的操作。

36.■颈项法的操作。

37.项后分推法的操作。

38.摩胸中线法操作。

39.梳肋间法操作。

40.腹部推抹法操作。

41.肋下梳法操作。

42.脐周蝶运法操作。

43.提抖腹壁法操作。

44.脐周抖法操作。

45.腹部拢放法操作。

46.腹部振赶法的操作。

47.髂嵴推揉法的操作。

48.后背推摩法的操作。

49.肩背合掌击法的操作。

50.指插肩胛法的操作。

51.肘压膀胱经法的操作。

52.按揉夹脊法的操作。

53.提拿肩胛法的操作。

54.抓揉背肌法的操作。

55.按揉腰眼法的操作。

56.腰部分抹法的操作。

57.理腰三击掌法的操作。

58.对揉肩法的操作。

59.双手压肩法的操作。

60.拿腋后法的操作。

61.指掐足背法的操作。

62.动肘按曲池法的操作。

63.抱膝团揉法的操作。

64.髌骨拿揉法的操作。

65.掌振膝眼法的操作。

66.双掌揉小腿后侧法的操作。

五、论述题

1.试分析手法操作中,造成受术者皮肤损伤的原因?

2.试述在手法操作前,要注意哪些问题?

3.试述“巧力”。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C 3.B 4.D 5.C 6.A 7.B 8.C 9.D 10.C 11.C 12.D 13.B 14.C 15.E 16.C 17.B 18.A 19.B  20.A  21.B  22.A  23.E  24.D  25.B  26.A  27.D  28.E  29.C  30.D  31.E  32.A  33.B  34.D  35.E  36.A  37.E  38.C  39.ABCDE 40.ABCE 41.ABCD 42.BCDE 43.BCDE 44.ABCD 45.ABE 46.ADE 47.ABCE 48.ABC 49.ABCE 50.ACDE 51.ACD 52.AC 53.ABCDE 54.BD

二、名词解释

1.为一指禅推法的双手操作法,由于操作时状似蝴蝶双翅纷飞,故称这为蝴蝶双飞。

2.是术者用双手拇指罗纹面为着力点,从患者印堂穴按压至百会,再从两侧鱼腰穴按压至头维,由于是按压三条线路,故名压三经。

三、填空题

1.前头痛  头昏  眼花

2.眉棱骨痛  假性近视  失眠

3.交叉相合  下方手背

4.睛明  迎香  人中   地仓   承浆  大迎  颊车  下关  听宫  太阳

5.按患者两耳孔  将患者耳廓自后向前压倒堵住耳孔  有节律快速

6.偏头痛  失眠  健忘  头胀

7.头痛  恶心  呕吐  颈椎病  落枕

8.胸痛  胸闷  哮喘

9. 咳嗽  胸痛  胸闷  哮喘  胸部迸伤

10. 胸痛  胸闷  咳嗽  岔气

11. 肋间神经痛  胸胁迸伤  咳嗽  腹胀

12. 腹胀  消化不良  神经衰弱  高血压  胸闷  冠心病

13. 便秘  腹胀  腹泻  消化不良  失眠

14. 上腹隐痛  呃逆  腹胀  食欲不振  失眠  高血压

15. 胃下垂  内脏下垂  腹胀  便秘

16. 胃下垂  腹胀  腹痛  慢性腹泻

17. 便秘  尿潴留  腹痛  慢性腹泻  肠粘连  慢性盆腔炎  痛经

18. 肠粘连  腹胀  便秘  尿潴留  慢性结肠

19. 便秘  腹胀  腹痛  肠粘连  不完全肠梗阻  慢性结肠炎神经衰弱  高血压

20. 蛔虫性肠梗阻  肠粘连  便秘  腹痛  腹胀

21. 腹胀  腹痛  便秘  肠扭转  肠粘连

22. 便秘  腹胀  腹痛  肠粘连  肠扭转  不完全肠梗阻

23. 痛经  月经不调  肠痉挛

24. 胃下垂  虚寒腹痛  慢性腹泻  消化不良

25. 便秘  慢性结肠炎  尿潴留  遗精  遗尿  肾虚腰痛  慢性盆腔炎  月经不调

26. 胸闷  胸痛  神经衰弱  感冒初起  项背酸痛

27. 肩背肌筋膜炎  颈椎病  胸闷  胸痛  腹胀  感冒初起

28. 落枕  肩周炎  肩背肌筋膜炎  颈椎病  感冒  胸痛  哮喘  咳嗽  腹胀

29. 胃下垂

30. 外感发热  阴虚内热  神经衰弱  消化不良  强直性脊柱炎

31. 胸痛  胸闷  腹胀  腰背酸痛  感冒畏寒  失眠  消化不良

32. 强直性脊柱炎  胸痛  胸闷  肋间神经痛  腹胀  腹痛 消化不良  失眠

33. 强直性脊柱炎  颈椎病  腰背部筋膜炎  胸痛  便秘  痛经

34. 腰背肌筋膜炎  胸痛  胸闷  腹痛  腰痛  消化不良  神经衰弱

35. 肾虚腰痛  风湿性腰痛  遗精  阳痿  遗尿  便秘  痛经 月经不调  慢性盆腔炎

36. 风湿性腰痛  坐骨神经痛  腰间盘突出症  腰扭伤  腰臀肌筋膜炎  便秘

37. 强直性脊柱炎  脊柱功能性生理弧度异常  胸痛  胸闷  腰痛  棘上与棘间韧带劳损

38.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肌劳损  腰扭伤

39. 肩周炎急性期  肩峰下滑囊炎  肩关节扭挫伤

40. 肩周炎  胸胁痛  头枕部疼痛

41. 肩关节周围炎  肱二头肌腱炎  冈上肌腱炎  肩臂痛  肩部扭伤

42. 肢瘫痪  麻痛  神经根型颈椎病  头痛  牙痛

43. 肱骨外上髁炎  肘关节劳损及功能受限  牙痛  腹痛  颈肩痛

44. 手指麻木  关节功能障碍  手指逆冷

45. 腰椎间盘突出症  坐骨神经痛  梨状肌综合症  臀肌筋膜炎   下肢屈伸不利

46. 股四头肌劳损  麻痹  风湿症  股神经炎  股外侧肌肉筋膜炎  腰膝酸痛  功能受限

47. 下肢肌肉营养不良  肌肉萎缩  肌肉劳损  腓肠肌痉挛  小便不利  失眠  心悸  腰腿痛

48. 退行性膝关节炎  腰膝冷痛

49. 髌骨软化症  半月板损伤

50. 股四头肌劳损  髌骨下滑囊炎  膝关节风湿症  半月板损伤

51. 腓肠肌痉挛  下肢痿痹

52. 胫腓骨间隔综合症  小腿外侧麻木  酸痛  感觉迟钝  下肢痉挛性瘫痪  腰痛  腹痛

53. 风寒湿痹  下肢瘫痪  腿痛  胸胁胀痛  月经不调  遗精阳痿

54. 腰椎间盘突出症  梨状肌综合征  下肢瘫痪  胸胁胀痛  风寒湿痹等

55. 失眠  高血压  头痛  头昏  虚热盗汗  二便不利

56. 足底痛  失眠  高血压  头痛  便秘  盗汗

57. 骨关节滑囊炎  足底痛  腰痛  失眠  多梦  高血压

四、简答题

1.答:患者取坐位。术者立于患侧,将一脚踏于患者左凳边,使患肢肘部放于抬起的大腿上,然后术者以双手做一指禅法,在患肩前后相对操作2~3分钟。

2.答: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术者位于患侧,一手握患肢腕部,使肘关节微屈,上臂抬高约60°;另一手以拿法手式,将上肢肌肉逐块拿住后,作一捏一松移动操作。可将上肢分为内、外、后三条线,由上而下依序操作。此法也可两手分置上肢内外侧,同时或交替操作。

3.答:患者取坐位或卧位。术者位于患侧,一手拉患肢肘部,另一手以中指或食指罗纹面着力,在掖窝极泉穴作由内向外拨动臂丛神经3~5次。部位选准后,宜用腕力带动手指轻微弹动,忌用手指粗暴勾拉,以免损伤神经血管。拨动准确时应有触电感觉放射到手指。

4.答:患者取仰卧位,术者位于患者头顶方,用双手拇指罗纹面为着力点,先从患者印堂穴密集按压至神庭穴也可按压至百会,再用两手拇指同时从患者两侧鱼腰穴密集按压至头维穴。反复20~50次。

5.答:患者取仰卧位,术者位于患者头右侧,左手掌轻按于患者额部,虎口下方对准印堂穴,并用虎口夹住右手中指末节,中指指峰着力,然后右手中指振动,同时左手缓慢地向前发际移动。反复3~5遍。

6.答:患者取坐位,术者立于其身后,双手张开,拇指在后抵在其枕骨两侧,余四肢自然屈曲,以双手食指桡侧着力,在太阳穴上回旋抹揉3~5次,再逐渐向上方沿少阳经做弧线推抹。

7.答: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取仰卧位时术者位于患者头顶方,取坐位时位于患者后方。术者五指分开五指指腹着力,单手或双手从患者前发际向后拿至后枕部5~8遍。适应症:头痛、头胀、失眠等。

8.答:患者取坐位或卧位,术者掌心向下四指屈曲略分开插入患者发中,以指间隙夹住发根后向上提拉2次,不可过于用力。在两颞部操作时用力要小一些。

适应症:头痛、头昏、失眠、头麻等。

9.答: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取仰卧位时术者位于患者头顶方,取坐位时位于患者后方,用一手固定患者头部,另一手大拇指指腹或大鱼际着力,从翳风穴向下推向缺盆穴,反复10~20遍。

10.答: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术者立于前面或坐于头上方。用双手拇指桡侧面或食、中、环、小指四指指腹着力,从患者两鬓开始沿颞部少阳经向枕后推。反复20~30次。

11.答:患者取坐位,术者立于患者前方。两手自然屈曲,以两手小鱼际分别按在患者两耳根下,然后内旋前臂,转为大鱼际着力向下推至锁骨上窝。反复8~18次。

12.答:患者取仰卧位。术者位于患者右侧,先以右手以全手掌着力轻放于患者胸骨部,四指端朝向天突穴,然后全掌沿胸中线向下作快速左右摆动,至右肋弓下缘改为弧线抹法,势如蛇行;然后,左手紧接右手路线,以四指腹和掌前部着力抹动。以双手做完一次计算,反复20~50次。

13.答:患者取仰卧位。术者位于患者侧方,以双拇指腹着力,自剑突下沿肋弓下缘分抹至腰旁。反复30~50次。

14.答:患者取仰卧位。暴露腹部,或只穿内衣。术者坐于患者右侧,以两手平掌着力,作顺时针方向旋摩。左手始终贴于腹部环转不起手,右手从左手尺侧落下跟随左手环转近一圈时,再从左手桡侧落下去。如反复30~50次。

15.答:患者取仰卧位。术者坐于患者右侧,以右手全掌附着于脐下,但以手掌尺侧面着力为主,四指相并,拇指分开。然后自下而上向左肋弓方向缓慢推托,反复20~30次。

16.答:患者取仰卧位,术者双掌交叉重叠置于腹部,运用内力使双手边运边颤。操作3~5分钟。

17.答:患者取仰卧位,腹部暴露。术者位于患者侧方,以双手中指、无名指、小指指腹为着力点,从患者对侧腹部侧方开始双手交替进行弹拍。动作要轻快。然后再到另一侧作这一侧腹部。每侧操作1~2分钟。

18.答:患者取俯卧位或坐位。术者位于患者侧方或背后。拿左侧菱形肌者,将患者左肩向后扳,使其肩胛骨脊柱肌肉放松,然后术者以右手在局部作弹筋法1~3次。再以同方法操作右侧。

19.答:患者取俯卧位。术者位于患者侧方,两手并列握空拳,并将其中一手拇指被另一手握住,然后以双手抱■操作。在夹脊部自上而下,由内而外操作。遇到痛点或敏感点,适当增加压力。

20.答:患者取俯卧位。术者立于患者侧方,以重叠掌为着力点,上身前俯,两肘挺直,以上身体重加手臂按力,从上到下按压患者脊柱。按压时手臂要做小幅度快速弹性颤压。有胸腔及脊柱器性疾患者,此法忌用或慎用。

21.答: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术者位于患侧,双手握住患肢腕关节上端,双拇指并按于腕上背侧,然后将上肢边抖边摇,环摇幅度由小渐大。反复2~3遍。

22.答:患者取仰卧位。术者位于患侧,以一手拳背的近端指间关节为着力点,作自上而下、由内而外移动按压大腿前侧及外侧,势如揣面。反复5~10遍。若要加强手法强度,可在每一按压点做揉动3次,或另一手重叠加力。

23.答:患者仰卧或患侧卧,患腿半屈,健腿伸直。术者位于患侧,双手并列将患腿股内侧肌肉拿住后,作一手向前推,另一手向后拉的交替性运动,使肌肉呈现S形扭曲移动,上下往返操作5~10遍。

24.答:患者取仰卧位闭目,术者位于患者头顶方用双拇指腹着力,自目内眦经眼睑抹至太阳穴,手法要轻快、柔和。反复30~50次。

25.答:患者取仰卧位,术者位于头顶方,用两手食、中、环指罗纹面或拇指罗纹面着力,分别从睛明穴开始,沿眶上缘分抹至瞳子髎穴并可再做轻轻揉摩反复5~10次,再分别从目内眦开始,沿眶下缘分抹至瞳子髎穴并可再做轻轻揉摩反复5~10次。

26.答:患者取仰卧位,术者位于患者头顶方,两手交叉相合,以下方手背为着力点,叩击时可出清脆响声。反复10~20次。

27.答:患者取仰卧位,术者位于患者头顶方,用拇指或中指罗纹面着力作按揉法操作。依次为:睛明→迎香→人中 →地仓 →承浆→大迎→颊车→下关→听宫→太阳等。每穴操作20秒。反复2~3遍。

28.答: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取仰卧位时术者位于患者头顶方,取坐位时位于患者前方或后方。术者用两手掌根分别按患者两耳孔或将患者耳廓自后向前压倒堵住耳孔,然后作有节律快速按抖半分钟,耳中可感觉嗡鸣声,然后松开。可反复2~3遍。也可用食或中指分别塞入患者耳孔松紧适度,然后作振法1分钟左右,操作完两手快速拔出。可反复2~3遍。

29.答: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取仰卧位时术者位于患者头顶方,取坐位时位于患者前方。术者一手固定患者头部,另一手五指屈曲并自然分开,指腹着力,腕部快速摆动作擦法。也可用大鱼际进行操作。操作3~5分钟。

30.答:患者取坐位,术者位于患者后方两手掌分别按压于患者两颞部,相对按压半分钟,力量不可过大。

31.答:患者取仰卧位,术者位于患者头顶方,用微屈的两手食指或中指指腹着力,按揉风池穴2~3分钟。

32.答:患者取坐位,术者一手固定患者头部,另一手从患者风府穴用一指禅推法向下推至大椎穴,反复5~7遍。

33.答:患者取坐位,术者一手固定患者头部,另一手拇指和食中环指指腹着力,从患者风池穴向下拿揉至项根,反复10~20遍。

34.答:患者取坐位,术者用拇指和其余四指指腹着力,将一侧斜方肌捏起,自风池穴捏至肩中俞,反复5~8遍。

35.答:患者取俯卧位或坐位,术者位于患者前或后方,两手四指交扣夹住颈部肌肉掌根着力,从风池向下合挤至项根3~5遍。亦可用两大拇指从两侧合挤。

36.答:患者取坐位,术者位于患者侧后方,一手扶患者头,另一手用小鱼际■法或掌指关节■法从一侧肩部向上■至风池穴,反复5~8遍。

37.答:术者位于患者后方,双手拇指及大鱼际着力,从颈椎棘突向两侧分推20~30次。

38.答:患者取仰卧位。术者位于患者右侧,以单手掌面横放于患者胸骨柄上部,并以大小鱼际与掌根部着力为主,自上而下旋摩各50~100次。

39.答:患者取仰卧位。术者位于患者右侧,双手五指微屈分开,以十指指腹着力,分置肋间隙自中间向两侧分抹,自第一肋间隙开始依次向下分抹至十二肋间。反复3~5遍。

40.答:患者取仰卧位。术者位于患者侧方,以双拇指及大鱼际着力,双手平掌并列,并以拇指掌面着力为主,自上腹鸠尾穴向下直推至关元穴时,向两边分抹,当拇指达髂前上棘后,再回升至原位,作第二次推摩。反复30~50次。

41.答:患者取仰卧位。术者位于患者侧方,以双拇指腹着力,自剑突下沿肋弓下缘分抹至腰旁。反复30~50次。

42.答:患者取仰卧位。术者坐于患者右侧,双掌重叠着力于患者脐部,并于脐周围作顺时针方向转动,使着力点的掌根、大鱼际、掌前部、小鱼际四点轮序着力,势如碟形。反复30~50次。

43.答:者取仰卧位。术者位于患者右侧,先用两手将患者右腹壁提起。

(1)术者一手做向里拉,另一手做外推动作,使腹壁呈S形扭转,并逐渐向左侧腹壁移动。

(2)揉扭至左侧腹壁时,两手或一手将肌肉提起,作上下方高频率抖动5~10秒钟。然后再以(1)及(2)法返回右侧腹壁操作。反复3~5遍。

44.答:患者取仰卧位,两腿屈曲,使腹壁肌肉放松。术者立于患者侧方,用手将脐周一侧腹壁捏起后,作上下方向高频率抖动5~10秒钟,然后依序在脐周上下左右各抖动2遍,痛处增加2~3次。

45.答:患者取仰卧位,腹部暴露。术者位于患者右侧。

(1)术者以双手四肢分别插入患者两侧腰后,两拇指按于脐旁,先以四指罗纹面着力在腰后横突端揉按几次,再将腰肌向上提托,双手向脐部合拢,两拇指稍加压力按揉脐旁天枢穴5~10次后,双手突然松开,使腹肌归回原位。反复3~5遍。

(2)按上势两手向中央合拢,最后使腹前壁肌肉归拢于右手,左手从剑突下开始向下推抹腹部,当接近右手时,双手突然松开,使腹肌复原。反复2~3遍。

46.答:患者取仰卧位。术者位于患者右侧,右手小指与无名指自然屈曲,其他三指自然伸直,然后以侧掌小鱼际面为着力点,手腕作屈伸式高频率摆动,自脐下开始向左肋弓下缘缓慢移动,一口气施完。反复3~5遍。

47.答:(1)患者取仰卧位。术者位于患者侧方,以双手四指或拇指罗纹面着力,先后从左右侧髂嵴最高点开始,沿其前内缘按揉至腹股沟。反复5~10遍,再改用双拇指重叠推压法反复操作5~10次。此法也可用两手分置两侧同时操作。

(2)患者取侧卧位。术者先用双拇指分法,从髂嵴最高点开始,向其前后缘分别抹至髂前上棘与腰骶角处。反复30~50次,再改用双拇指揉法操作3~5遍。

48.答:患者取俯卧位或坐位。术者位于患者头前方或背后,以双手平掌着力,拇指分别按于第二胸椎棘突两旁,余四指分别附着于肩胛骨上方,操作时以拇指用力为主,向下沿肩胛骨脊柱缘直推至肋角时,两手向外分摩,再沿肩胛骨外缘上升返回原位,作第二次推摩。反复30~50次。若患者坐位,术者位于患者背后操作此法时,术者两手指端朝上作回拉运力。拇指在肩胛骨脊柱缘推动时,应加大压力。

49.答:患者取坐位。术者立于患者后方,双手合十,手腕放松,以双手掌尺侧着力击打肩背部3~5分钟。

50.答:一手扶按受术者肩部,另一手以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四指并拢伸直,由肩胛内下缘向斜上方插入,两手相对用力,使指尖自肩胛与肋骨间插入1~2寸,持续约1分钟,然后将手缓缓收回。可重复操作2~3次,然后插对侧。操作此手法要注意修指甲,勿伤皮肤。

51.答:患者取仰卧位,或面向椅背骑坐,低头弓背。术者立于患者侧方,以右肘尖着力,自上而下推压,左右各3~5遍。推压速度要缓慢,压力不可太重,操作前皮肤要涂以润滑剂。

52.答:患者取俯卧位,术者位于患者侧方,双拇指重叠,以拇指罗纹面为着力点,在操作线上自上而下移动按揉,每一移动点按揉3~5次,痛点处增加力度和次数。每一移动距离等于术者的拇指宽度。用力方向要始终朝向患者脊柱的前内方。两侧路线各操作3~5遍。

53.答:患者取俯卧位。术者位于患者侧方,双手并列,掌心向下,以掌根部与其他四指对挤用力,于患者背腰部自上而下,将皮下组织普遍提捏一遍,或每提一次抖动3次,痛点处适当增加刺激量。重复2~3遍。

54.答:患者取俯卧位或坐位,暴露背腰部。术者位于患者侧方或背后,双手并列,掌心朝下,以十指端着力;或以单手五指端着力;或双手指端重叠着力。在患者背腰部由上而下,从左至右,移动抓揉。每抓住一处皮下组织肌肉后不松手,以前臂及腕部用力为主作旋转或左右晃动3次,痛点处适当增加刺激量。重复2~3遍。

55.答:患者取俯卧位或坐位。术者位于患者侧方或后方,以两拇指罗纹面着力,于患者两侧腰眼处分别深按至第三腰椎横突外端,然后做相对静力挤压和揉动,交替应用3~5分钟。虚症者压力宜轻。

56.答:患者取俯卧位或坐位。术者位于患者侧方或背后,以双手掌根或大鱼际为着力点,分别自腰椎棘突线开始,向两边分抹30~50次。实症者压力宜重,虚症者宜轻。

57.答:患者取俯卧位,术者在其腰部施以松解手法后,以一手掌根部置于四、五腰椎处,做连续的快速推揉,并突然中止,扬掌用力连拍3次,然后再推揉再击,反复3~5次。

58.答:患者暴露患侧肩部,健侧卧位。术者位于患者背后;或患者坐位,术者立于患侧,将一脚踏于患者坐凳边,使患肢肘部放于抬起的大腿上。然后术者以双手法于患者肩关节前后面反复对揉 3~5分钟。

59.答:患者坐位。术者位于患者背后,双手分别按于患者两肩上部,嘱患者做呼吸动作,吸气时患者两肩上耸术者不用力,待患者呼气时做快速下压动作。反复5~10次。

60.答:患者取坐位。术者一手握患前臂并上举,暴露腋部,另一手以拇指置于腋后肩贞穴处,余四指置于腋下,有节奏地拿腋后肌肉2~5分钟。

61.答:患者坐或仰卧位,患腿膝关节半屈,足部稍垫高。术者位于患侧,用双手拇指并列掐法,第一次沿肿胀部位的中线掐过去,将肿胀部位分为两半,中线形成一条凹陷的浅沟,然后再从浅沟的两侧逐渐向两边分掐,直至肿胀的边缘为止。可重复2~3遍。指掐要连续而密集的向前推挤,用力及操作方向要始终由肢体远端掐向近端,并达到踝关节上方。指甲要剪短,用力要适度,以免掐破皮肤。

62.答: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术者位于患侧,一手握患肢肘部,拇指按于曲池穴固定不动;另一手握患肢腕将前臂做连续屈伸10~20次。此法是利用前臂的屈伸动作使曲池穴得到滑动按压,以加强按曲池的得气感应,既省力又可活动肘关节。

63.答:患者取坐位,屈膝。术者以两手掌侧分别置于患侧下肢的膝关节内外侧环抱之,上下进行团揉,持续3~5分钟。

64.答:患者仰卧或坐位,屈健腿伸患腿。术者位于患者侧方,以一手五指拿住患侧髌骨周缘,作顺逆时针方向各环转30~50次。

65.答:患者仰卧。患侧膝关节微屈。术者位于患者侧方,以单手侧掌振法,作屈伸式高频率摆动10~20秒,一口气施完。反复2~3次。

66.答:者俯卧位,两下肢伸直。术者双手掌并置于小腿后部,由上而下进行双掌对揉,至三阴交止。反复操作3~5分钟。

五、论述题

1.答:一是手法不熟练,过于僵硬;二是用力过大,在一个位置停留过长;三是在骨突部等薄弱部位操作等。

2.答:一要注意受术者身体情况、病史,是否有推拿禁忌证;二要问清受术者以前是否经常做推拿;三要注意受术者,年龄、精神状态等。

3.答:所谓巧力是指顺应各关节结构特征和活动范围的手法技巧力,而不是蛮力、浊力,巧力不用很大,但解决问题,恰到好处,蛮力、浊力反而易造成损伤;所谓寸劲是指所施之力快而突发突止,增大的幅度控制在即能达到效果又不过大而损伤。发力的时机准,用力适当也是巧力寸劲的体现。若发力时机过早,关节还有松弛的运动余地,则达不到所需的扳动幅度;若发力时机过迟,关节在极度伸展或屈曲、旋转的状态下停留时间过长,易造成紧张而阻滞扳动操作。若用力过小,则达不到扳法效果,用力过大,则易导致损伤。巧力寸劲出于长期的习练和临床实践。

以上“2019年06106推拿手法学自考第五章章节试题及答案”由自考生网收集整理。距离自考只有五天时间了。全力以赴,备战自考吧。更多优质自考资料及真题请点击》》》

温馨提示: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参考,考试政策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更多优惠课程课程推荐
资料套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