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专业资料
微信QQ群
考生网QQ群

群号:517231281

扫码加群
点击二维码加群

考生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zikaosw

课程试听
最新资讯

手机端访问

1、直接输入www.zikaosw.cn
2、扫描左侧二维码

登录 | 注册
登录/注册后,可享受
  • 课程免费试听
  • 试做在线题库
  • 学习提升指导
自考生网
当前位置 自学考试 > 自考模拟试题 > 文学概论(一)自考模拟试题 > 文章详情

2019年00529文学概论自考练习题(11)

来源:自考生网 时间:2019-07-09 10:25:05 编辑:铭

自考生网为考生收集整理了“2019年00529文学概论自考练习题(11)”

注:不同省份、不同专业的自考本科模拟试题,只要课程代码和课程名称相同,都可参考使用。

更多自考00529文学概论模拟试题可查看“自考00529文学概论模拟试题”栏目。

请点击:自考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购买

2019年00529文学概论自考练习题(11)

第十一章叙事性作品

概念:

1.叙事学:指20世纪以来由俄国形式主义与法国结构主义等形成的叙事理论。它不像传统叙事理论那样关注具体作品中叙事内容的特点,而是关注不同作品共有的叙事形式方面的特点,包括叙事方式、叙事视角、叙事节奏、叙述者的声音特点、叙述者与接受者的关系等。它发展了传统的叙事理论,但忽视了具体作品的特殊性,太重形式,因而不无偏颇。

2.事件:事件指相对完整的叙述单位,由人物行为及其后果构成。如孙悟空大闹天宫、宝玉挨打、鲁智深拳打镇关西等都是事件。不同的事件作为叙述单位在故事中具有不同的功能。可分三类。一类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另一类是显示人物性格。第三类“一身兼二职”,既推动情节,又显示性格。2.情节;是按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用以表现人物行为的矛盾冲突,揭示人物命运的变化过程,展示人物的性格。

3.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这是作品结构的两个层次。表层结构:指事件之间的关系(故事单元之间的关系),这是历时性向度的结构。深层结构:指故事各要素与故事之外的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这是共时性向度的结构。它植根于一定文化的深层社会心理,因而往往呈现为多义的状态,造成释解的困难和歧义。(深层结构已经不是形式意义的结构,而是内容意义的结构)

4.行动元与角色:这是叙事作品中人物的二重特性,即从不同角度看人物的结果。行动元指人物作为一个发出动作的单元(行动“元”),在“做什么”,从而构成矛盾的一方,起推动整个事件发展的作用。如《西厢记》等才子佳人小说,总由几个相似的行动元构成:张生一类故事结局的追求者;莺莺一类被追求的对象;红娘一类帮忙者;老夫人一类有权势的反对者;郑恒一类的小人、破坏者。角色指人物特征的各方面统一而成的独立的性格,即在故事中“怎么做”。成功的角色既具有鲜明的个性,又具有普遍的共性,并能揭示出社会的某种本质。(“角色”就是常说的“形象”,成功的角色即“典型人物”)人物具有“行动元”与“角色”二重特性,但二者不总是重合的。有时一个行动元由几个角色担任。如《西游记》中,许多妖魔,角色、性格不同,但同属一个行动元,即取经的阻碍者,而唐僧师徒四人构成一个行动元,即“取经者”。反之,一个角色也可能包括几个行动元,如猪八戒、白马等,都先是取经的阻碍者,后来又变成取经者。

5.本文时间与故事时间: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构成叙事作品中时间的二元性。故事时间即在故事中虚构的时间,指生活中那个故事展开原本所用的时间;本文时间指作者叙述这个故事所用的时间,略等于阅读所用时间。这两种时间有时可以重合,但总体而言,二者的性质、长短、顺序往往不同。

6.一般行动逻辑的基本序列是三段式:首先是行动的可能性,指一个行动将要发生。其次是变为现实或走向相反,这是故事内容的主要部分。最后是取得成功或失败。(实质是常说的开端、过程、结果)

7.视角:即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视角由叙述人称决定,常用的有第三人称视角(叙述),第一人称视角(叙述)两种,另外,也有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交替变换的叙述。第二人称叙述较为罕见,它其实是第三人称的变体。

8.叙述者声音:指叙述者隐藏在故事后面说话或者有时站出来说话的方式,前者叫隐蔽的叙述声音,后者叫凸显的叙述声音、戏剧化的叙述声音。叙述声音是叙述动作的主要组成部分。叙述声音的本来功能是传达内容。在一般的作品中,叙述声音隐藏在叙述内容后面,不大引起读者的注意。这种隐蔽的叙述声音可造成客观逼真的叙述风格。在有些作品中,叙述者在叙事中突然从幕后站到前台议论几句,如某些古典小说中,叙述者突然说:“看官,你……”这就突显了叙述声音,使叙述者也成为读者欣赏的对象,客观上突出了“讲”的动作,从而瓦解了一般叙事所创造的客观逼真的幻觉,造成另类叙述风格。这种叙述者站到台前横插议论的方式可称为“叙述声音的戏剧化”。因此,不同的叙述声音可造成不同的叙述风格与效果:隐蔽的叙述声音可造成客观逼真的叙述风格。凸显的戏剧化叙述声音可造成另类叙述风格。

9.叙述接受者:又称隐含的读者,即作者创作时心目中写给的读者。只有这些读者才有可能成为作者的知音,真正领会作品。实际的读者一般难以完全符合隐含的读者的标准,因而导致对作品的误读。读者应尽可能向作品隐含的读者靠拢,才有可能更好地理解作品。

问题:

1.如何理解叙事的特征?

叙事的特征有二:其一,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过程,即人的社会行为及其结果。其二,叙事是话语的虚构,只要符合生活与情感的逻辑就行,无须到生活中去求证,但却可能在更深刻的层次上揭示人生与现实社会的本质。

2.情节与事件的关系如何?

事件由所叙述的人物行为及其后果构成,一个事件就是一个叙述单位;情节是按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用以表现人物的行为冲突,揭示人物命运的变化过程和性格。可见,其一,事件是情节的单位,而情节是事件的组合。其二,讲述的目的不同,有的事件“重事”,有的事件重“人”,即显示人的命运性格,而情节的讲述目的只是揭示人物的命运与性格,所以,情节不仅是按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事件,而且要求事件的展开要能表现人物的性格与命运。

3.试分析一篇叙事作品的行动序列。

行动序列一般包括三段:故事行动的可能性;变成现实(或没有变为现实);取得结果(成功或失败)。(实质是开端、过程、结果)例如《西厢记》,开始是“可能性”,即张生倾慕崔莺莺。其次是变成现实,即孙飞虎兵围普救寺,张生搬兵解围后,经过“酬笺”、“赖笺”等情节,二人的婚姻逐步变为现实。最后是取得结果,即老夫人答应,二人拜堂成亲,取得了圆满的结果。

4.试述叙事节奏与时间的关系。

叙事节奏由叙事方法引起的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的矛盾构成。同样是故事时长不变,当采用描写、详叙方法时,文本时间拉得很长和较长,叙述速度缓慢和较缓;当采用概括叙述和省方法时,文本时间缩短和最短,叙述速度显快和最快;上述几种不同的叙述速度交替在文本中出现,构成快慢有变的叙事节奏。(文本时间即叙述故事所用的时间)

5.叙述角度的变换对于阅读有何意义?

叙述角度的变换指叙述中人称发生变换,比如,本来是以第三人称叙述,突然一个情景却以主人公即第一人称的角度叙述。这种角度的变换,可以改变故事氛围和人物情绪,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

6.叙述视角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叙述视角有三种:(1)第三人称视角,又称全知型视角。其特点是叙述者从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角度叙述,无视角限制,即叙述者对所叙之事与人无所不知,包括人物的行为、心理、过去、现在、未来。这种叙述视角作者获得了充分的自由,但容易出现作者对人物的任意摆布,未给读者留下探索的余地。(2)第一人称视角,又称“内在式焦点叙述”。其特点一是文中的‘我’既是叙述者,又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具有双重身份,叙述显得更真实;二是叙述者的视角受到限制,不能叙述角色所不知的内容。但这种限制造成了叙述的主观性,可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感。(3)第二人称视角,实质是第三人称叙述的变体,这类作品极少。(4)也有叙述视角与人称变换的。比如,作品本来用第三人称叙述,可是突然有一节转为作品中人物的第一人称视角,这样可以引起故事氛围与情绪的变化。

7.试分析一篇叙事作品中叙述者声音的特点。

叙述声音就是叙述者用什么口气与态度叙述,不同的叙述声音可以造成不同的叙述风格。比如话本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主要用第三人称叙述杜十娘的遭遇,但讲到关键处,作者时不时用第一人称的口气发表几句议论,表明自己的态度。这就把叙述者从故事的幕后推到了幕前,使叙述人也成为读者欣赏的对象,换言之,叙述者通过叙述声音所显示的个人魅力也成为作品艺术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2019年00529文学概论自考练习题(11)”由自考生网www.zikaosw.cn收集、提供。更多模拟试题资料可查看本站“模拟试题”栏目。
小编推荐:2019年00529文学概论自考练习题汇总

温馨提示: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参考,考试政策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更多优惠课程课程推荐
资料套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