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专业资料
微信QQ群
考生网QQ群

群号:517231281

扫码加群
点击二维码加群

考生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zikaosw

课程试听
最新资讯

手机端访问

1、直接输入www.zikaosw.cn
2、扫描左侧二维码

登录 | 注册
登录/注册后,可享受
  • 课程免费试听
  • 试做在线题库
  • 学习提升指导
自考生网
当前位置 自学考试 > 自考考试大纲 > 文章详情

2019年01213汉英语对比自考考试大纲

来源:自考生网 时间:2019-05-27 09:02:26 编辑:fyt68
免费试听

《自考视频辅导课程》轻松易懂,助你拿证!点击试听,综合优惠低至69元/科!

以下为自考生网收集整理的“2019年01213汉英语对比自考考试大纲”课程内容,请考生们备考时以此文件为准。

课程名称:汉英语对比

课程代码:01213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汉英语对比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选考课程。本课程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异同的比较,使考生对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而在英汉互译时能够充分注意到两种语言不同的表达方式,增进考生对英汉互译的初步技巧的掌握,以便为较高级的翻译课程的学习以及有志从事对比语言学研究的同学打下一个较为扎实的基础。同时,该课程也可以帮助考生比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和不同的表达方式,熟悉外语和母语的特点,并加以科学对比,分析其差异的因素,有助于确定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增强语言教学中的预见性和针对性,提高第二语言学习的效果。因此,汉英语对比这门课程具有综合性、应用性特点。综合性特点在于它不仅涉及有关英语和汉语的一些显著特点的比较,同时也涵盖了对比语言中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应用性特点在于以英汉对比为基础,提出了许多操作性强的翻译技巧和第二语言教学方法。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目标是:通过汉英语对比课程的学习,旨在揭示英汉语言的相似和差异,使考生对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主要特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而在英汉互译时能够充分注意到两种语言在表达上的差异,以寻求可用于外语教学与英汉互译等实际问题的原理。具体表现为通过英汉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修辞、语篇等诸方面的对比研究,对两种语言的主要特点从理论上做出解释,为英汉互译技巧和第二语言教学提供系统的理论依据。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包括:了解什么是综合语,什么是分析语,系统地掌握作为综合语的英语和作为分析语的汉语在语法上各自的特点;理解什么是英语的刚性和汉语的柔性,掌握英语的和汉语的句型类型及其各自语法上特点;了解形合与意合,掌握英语句中和汉语句中的连接手段和形式;了解造成英语繁复而汉语简短的原因,掌握英汉句子各自的特点;了解什么是语言中的物称与人称,理解英语中大量出现被动语态的原因;掌握英语的静态与汉语的动态的表现;理解英语的抽象表达和汉语的具体、英语的间接与汉语的直接、英语的替换与汉语的重复;理解思维方式的差异本质上是文化差异的表现;理解中西方形成不同思维方式的原因和中西方不同思维方式之间的特点。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汉英语对比研究是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选考课程。本课程的前修课程是现代汉语、语言学理论。这两门课程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有关语言学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有助于更好的学好本门课程。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上篇

绪论语言与文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形成对英汉语言文化的总体认识,明确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重要性、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英汉文化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英汉文化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了解对比分析在语言研究中的重要性,描述并解释英汉的异同,了解国内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的发展。理解思维方式对语言、文化的影响,以及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英汉文化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次重点)

识记:英汉文化语言学的基础,交际能力概念或内涵

理解:思维与文化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应用:举例说明语言现象与文化现象相互关联的类型

(二)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一般)

识记:英汉语言对比研究概念,重要的人名、书名,国际交往中的突出问题

理解:英汉语言对比研究侧重点,分类,英汉对比分析角度

应用:英汉文化语言学研究的对象

(三)英汉文化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一般)

识记:英汉文化语言学的相关学科或应用学科有哪些

理解:英汉文化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分为哪几类

应用:实用研究的多样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章综合语与分析语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英汉虚词的种类以及英汉语义表达的手段,了解英语语序的倒置现象,理解并掌握作为综合语的英语和作为分析语的汉语各自的特点、异同,能够运用综合语与分析语的特点来举例说明汉语和英语在语法上的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综合语与分析语(重点)

识记:综合语、分析语

理解:综合语和分析语的特点

应用:以汉语和英语为例分析综合语和分析语的特点

(二)形态变化和语序(重点)

识记:形态变化的概念、类型,英语语序的倒置现象

理解:形态变化与语序的关系

应用:英汉语语序的特点与区别,英汉语形态变化的特点与区别

(三)虚词与语调(重点)

识记:英汉语音表意手段类型,英汉各自虚词的种类

理解:英汉虚词使用方法的区别,汉语语音的特点

应用:结合实例说明汉语语音变化对表义的影响以及第二语言习得者语音习得的影响

第二章刚性和柔性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什么是英语的刚性和汉语的柔性,掌握英语作为刚性语言和汉语作为柔性语言在句型类型及其各自语法上的特点,能通过实例掌握英语句子复杂而不流散的原因以及汉语句式“多样化”的表现。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句型(重点)

识记:语法一致,就近原则,意义一致

理解:英汉语语的句式特点,英语句型的类型和汉语句型的划分

应用:结合实例说明英语句子复杂而不流散的原因,以及汉语句式多样化的原因

(二)表现形式(次重点)

识记:英汉语句子表现形式的特点

理解:英语五种基本句型的变式、扩展、组合、省略、倒装的基本内容

应用:结合实例说说汉语的“非逻辑”表达方式及歧义表现

(三)主谓结构(次重点)

识记:刚性,柔性

理解:英语的主谓结构和汉语主谓结构特点,英语的刚性和汉语的柔性的具体特征

应用:通过实例了解英汉语主语和谓语的区别,英语的刚性和汉语的柔性在翻译上的运用

第三章形合与意合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形合与意合的概念,掌握英语句中和汉语句中的连接手段和形式,并能通过实例来说明,以及形合与意合在英汉互译时或者纯文本上的运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句法差异(重点)

识记:形合,意合

理解:英语形合的特点和汉语意合的特点

应用:英汉形合意合特点在翻译和语言习得上的运用

(二)连接手段(次重点)

识记:关联词,连接词,介词等概念及类型

理解:汉语和英语在句子上使用的连接手段

应用:结合实例分析英语和汉语在连接手段上的区别

(三)形合、意合与文体(次重点)

识记:英语形合和汉语意合在文体上的体现

理解:英语形合句多,汉语意合句多的原因

应用:英汉形合意合在译本上的运用

第四章繁复与简短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现代英语最重要的特点,了解造成英语繁复而汉语简短的原因,掌握英汉句子各自的特点,了解英汉语句子的扩展性机制上的差异,掌握英汉句子的差异对英汉互译方法运用的影响。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英汉语句子的特点(重点)

识记:英语和汉语句子的特点

理解:英语和汉语句子繁复或简短的原因

应用:结合实例理解英汉语句子特点上的区别

(二)英汉语句子扩展性机制差异(次重点)

识记:英汉语句子扩展机制上的表现

理解:英汉语句子扩展性机制差异的原因

应用:英汉语句子扩展性机制差异对英汉互译运用上的影响

(三)繁复与简短(次重点)

识记:繁复、简短概念

理解:英语繁复和汉语简短的具体特征

应用:英语繁复和汉语简短的特点对英汉互译方法及语言习得的影响

第五章物称与人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什么是语言中的物称与人称,了解英语的非人称倾向于汉语的人称倾向分别体现的意识,了解英语多用物称和汉语多用人称的特点,英语用非人称做主语句子的分类,掌握英译汉时的非人称主语转换技巧,掌握非人称代词it作主语时的用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意识体现及用法(重点)

识记:人称倾向和非人称倾向体现的意识

理解:英语用非人称做主语句子的分类

应用:结合实例说明非人称代词it作主语时的用法

(二)人称主语与非人称主语(次重点)

识记:物称、人称的概念,人称倾向和非人称倾向体现的意识

理解:英汉语物称和人称的具体表现形式,

应用:英汉互译时物称与人称的转换原则或技巧,英语用非人称做主语句子的分类,非人称代词it作主语时的用法

(三)人称表达倾向(一般)

识记:英汉语常用的人称表达方式

理解:英汉语用非人称表达法和汉语人称表达法的体现

应用:通过实例理解汉语表达被动式的方法

第六章被动与主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英语中大量使用被动语态的原因以及汉语中被动语态使用的条件,理解英语中大量使用被动语态的原因,掌握英汉在被动语态这一句式上的差异并能够在英汉互译时灵活转换句式。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被动式(重点)

识记:英语中被动语态的标记、汉语中被动语态的标记

理解:英语多用被动主要原因及其具体的表现形式

应用:结合实例说明英语的被动形式类型

(二)主动式(重点)

识记:汉语多用主动式的具体的表现形式

理解:汉语多用主动的主要原因

应用:结合实例说明汉语表达被动式的方法

(三)被动式使用差异(次重点)

识记:英语和汉语在被动式运用上体现的意识

理解:汉语和英语在被动式上使用差异的表现及原因

应用:在深刻理解英语和汉语中被动语态的差异的基础上,在进行英汉互译时能更好地,更准确地实现句式间的转换

第七章静态与动态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英语倾向于多用名词,汉语中倾向于多用动词这一显著的特点。掌握英语中常常通过动词的派生、转化、弱化和虚化等手段,采用非动词形式表达动词的意义。掌握汉语中的连动式、兼语式句子,以及动词短语充当句子中的各种成分,动词常常重叠等语法特点。在进行英汉互译时要充分考虑到两种语言之间在语法上静态与动态的差异。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静态倾向与动态倾向(重点)

识记:名词化,了解英语倾向于多用名词,汉语中倾向于多用动词这一的特点

理解:英语静态倾向的具体表现,汉语动态倾向的具体表现

应用:结合实例掌握英汉互译时动态、静态相互转换技巧

(二)表达动词意义的手段(重点)

识记:英汉语常见现象,如:名词化,动词连用

理解:英语中表达动词的意义的手段,汉语中表达动词的意义的手段。如:虚化,弱化

应用:从深层次的角度理解英语和汉语在叙述上体现出静态和动态的原因

(三)表达法的作用或影响(次重点)

识记:介词优势,动词的重叠现象

理解:英语名词化表达法和汉语动词表达的作用或影响

应用:表达法在东西方哲学上的体现

第八章抽象与具体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抽象表达法在英语里普遍使用的原因理解汉语擅长具体而形象的表达法的原因,掌握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法上的区别,在进行英汉之间的对译时能化英语表达的抽象为汉语表达的具体,化汉语表达的具体为英语的抽象。掌握这种“化实为虚”的翻译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抽象化与具体化表手段(重点)

识记:虚化词缀,抽象词尾,范畴词

理解:英语中丰富的词义虚化手段、汉语采用表达英语中的抽象词义的手段

应用:通过实例了解英汉互译时抽象与具体互换的作用

(二)表达法(次重点)

识记:了解中西方思维在表达法上的表现

理解:抽象词语的具体作用及滥用的影响

应用: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化虚为实”的翻译方法

(三)抽象化与具体化原因(次重点)

识记:抽象名词、词化

理解:抽象表达法在英语里普遍使用的原因理解汉语擅长具体而形象的表达法的原因

英语:英汉互译时抽象与具体的转换

第九章间接与直接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英语和汉语在表达上差异,了解英语表达的间接,委婉等特点及主要的表现形式,汉语表达的直接,明快等特点及主要表现形式。理解英语的迂回说法与英语的名词化和抽象化密切相关。理解并掌握汉语中的敬词和谦辞、汉语的婉言和委婉语。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委婉、含蓄、迂回(重点)

识记:低调陈述、间接肯定、委婉否定

理解:英语中表达委婉否定的方法,迂回与名词化抽象化的联系

应用:通过句子了解委婉、含蓄、迂回等表达在文体上的作用

(二)汉语的敬、谦词,婉言,委婉语(重点)

识记:敬词、谦辞

理解:汉语中主要的敬、谦词,婉言,委婉语

应用:通过实例了解汉译英时敬、谦等词的翻译方法

(三)英汉语的表达倾向(次重点)

识记:委婉、含蓄、迂回概念

理解:英语表达倾向间接委婉,汉语表达倾向直接明快的主要表现形式

应用:英汉语的表达倾向在英汉互译上的体现

第十章替换与重复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英语在表达上以多种表达方式尽量避免重复的特点和主要表现形式,汉语表达中多用重复的特点及其主要表现形式。理解英语和汉语在表达上出现这样不同倾向的原因。掌握英语中常用的避免的重复的语法手段,掌握汉语和英语在重复这一表达方式上的差异。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英语避免重复(重点)

识记:替代、省略、变换等基本的概念

理解:英语中常用的避免重复的手段及其主要表现形式

应用:结合具体的实例掌握英语中避免重复的这一特点

(二)汉语多重复现象(重点)

识记:重叠、重复、对偶、排比等基本概念

理解:汉语句子中常用的重复的手段及其主要表现形式

应用:结合具体的实例掌握汉语句子中常重复的这一特点

(三)表达倾向原因(次重点)

识记:英汉互译时基于重复和替换表达法的翻译方法

理解:英语和汉语在表达上出现这样不同倾向的原因及其主要表现形式

应用:在掌握英语和汉语在表达上分别为替换与重复这一特点的基础上,在进行英语或汉语的表达时要符合英语和汉语的表达习惯

下篇

绪论思维方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形成对思维方式总体认识,理解思维方式的差异本质上是文化差异的表现。理解中西方形成不同思维方式的原因和中西方不同思维方式之间的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思维方式与语言文化(一般)

识记:思维方式概念

理解:思维方式在民族文化中的体现,思维方式的差异本质

应用:思维方式与文化、语言的密切关系

(二)思维方式与精神产品(一般)

识记: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

理解:思维方式在精神产品中的体现

应用:思维方式与精神产品的密切联系

(三)思维文化与历史(一般)

识记:生活在不同社会、地区的人有不同的思维方式这一特点

理解:思维文化与历史的关系,及思维文化在历史中的体现

应用:中西方形成不同思维方式的原因及中西方不同思维方式之间的特点

第一章伦理型与认知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中国和西方在思维方式上呈现出伦理型和认知型的差异,理解并掌握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以及伦理型和认知型思维方式各自的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思维差异(重点)

识记:人文精神与人文主义的基本概念

理解:中西方形成不同思维方式的原因

应用:结合实例说明中西方的思维方式差异的具体体现

(二)伦理型思维方式(次重点)

认知:中国的地理环境特点及主要哲学观点

理解:伦理型思维方式的特点

应用:结合实例了解造成中国形成伦理型思维方式的原因

(三)认知型思维方式(次重点)

认知:西方的地理环境特点及主要的哲学观点

理解:认知型思维方式的特点

应用:结合实例了解造成西方形成伦理型思维方式的原因

第二章整体性与分析性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形成对整体性思维和分析性思维的认知,理解中国社会形成整体性思维的原因,理解西方形成分析性思维的原因。掌握整体性和辩证性是中国传统思维的一大特征,掌握分析性思维的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整体性思维(次重点)

识记:整体性思维内涵

理解:中国的整体性思维的特点及造成中国形成整体性思维的原因

应用:中国的整体性思维在哲学各个方面的具体体现

(二)分析性思维(次重点)

识记:分析性思维内涵

理解:西方的分析性思维的特点及造成西方形成分析性思维的原因

应用:西方的分析性思维在哲学各个方面的具体体现

(三)思维方式与医学(一般)

识记:中西方思维在医学上体现的思维方式特征

理解:中西方思维方式在医学上的具体体现

应用:运用中国的整体性思维去理解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运用西方的分析性思维去分析西方社会的方方面面

第三章意向性与对象性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对中国人的主体思维是注重意向性,西方人注重对象性。理解中西方哲学对中西方思维的影响。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中国哲学思维(次重点)

识记:意向性思维与判断性思维

理解:中国的主体思维的特点及体现

应用:造成中国注重意向思维的原因

(二)西方哲学思维(次重点)

识记:事物判断型

理解:西方传统思维的特点及体现

应用:造成西方注重对象性的原因

(三)哲学思想与思维(次重点)

识记:中西方传统哲学的内涵及特点

理解:中西方哲学对中西方思维上的影响

第四章直觉性与逻辑性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中国传统思维注重实践经验知识,注重整体思考因而借助直觉体悟。古希腊哲学家“逻辑之父”亚里士多德开创了形式逻辑,创立了演绎推理的三段论以及整个形式逻辑体系,使得逻辑性成为西方思维方式的一大特征。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直觉性(次重点)

识记:直觉思维

理解:中国传统思维特点及优点,直觉性思维的特点

应用:中国直觉性思维在各方面的具体体现

(二)逻辑性(次重点)

识记:逻辑思维,逻辑之父,西方传统思维特点

理解:西方传统思维特点,逻辑性思维特点

应用:西方逻辑性思维在各方面的具体体现

(三)思维形成原因(重点)

识记:形式逻辑内涵,三大基本规律,人类逻辑思维方式类型

理解:中西方分别形成直觉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的原因

应用:能结合具体例子对汉英语的直觉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展开分析

第五章意向性与实证性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古代中国人注重“观物取象”,立象尽意,设象喻理,取象比类。中国传统哲学讲究实用,“重了悟而不重实证”。西方沿演着抽象理性的方向发展,到近代,西方的实验科学迅速发展,与此相适应的思维方式便具有很强的实证性。理解中西分别形成意向性和实证性不同思维方式的原因。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思维体现及原因(重点)

理解:中西分别形成意向性和实证性不同思维方式的原因

应用:结合实例了解意向性思维在哲学与文学方面的体现

(二)意向性思维(次重点)

识记:形象思维,类比思维的概念

理解:中国传统思维的特点或侧重点

应用:基于直观经验的意向性思维有哪些表现

(三)实证性思维(次重点)

识记:西方思维的发展方向

理解:西方传统思维的特点或侧重点

应用:实证性思维在科学上的具体表现

第六章模糊性与精确性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古代思维的共同特征及其在中西方文化思维中的具体表现,理解中国传统思维的模糊性特点及西方近代思维的精确性特点及其表现,理解近代思维方式的特征。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模糊性与精确性(重点)

识记:模糊性与精确性大致概念

理解:中西方形成模糊性与精确性思维方式的原因、表现

应用:结合实例了解模糊性与精确性相融合的体现

(二)古代思维(次重点)

识记:古代思维的共同特征

理解:中西方古代传统思维的特点

应用:中西方传统思维的具体体现

(三)近现代思维(次重点)

识记:近代中西方思维的主要特征

理解:精确性与科学的紧密联系

应用:近代思维特征的具体体现

第七章求同性与求异性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中西方哲学在求同性与求异性方面的区别表现,以及在求同性与求异性方面各自思维方式的特点及原因。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哲学体现(重点)

识记:求同性、求异性基本概念

理解:中西方哲学求同与求异方面的特点

运用:中西方哲学倾向、流派在求同与求异方面的表现

(二)思维方式(次重点)

理解:中西方文化发展在求同与求异方面的表现

理解:中西方思维方式在求同与求异方面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应用:能结合具体例子对汉英语思维方式中的求同性与求异性进行对比

(三)文化发展(次重点)

理解:中西方文化发展在求同与求异方面的特点

应用:中西方文化发展在求同与求异方面有哪些表现

第八章后馈性与前瞻性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后馈性特征,思维方式特点,了解西方思维发展的特点,以及思维方式的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传统思维方式特征(重点)

识记:后馈性、前瞻性等概念

理解:中西方思维方式后馈性与前瞻性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应用:能结合具体例子对汉英语语言中的后馈性与前瞻性进行对比

(二)思维发展(次重点)

识记:人类思维发展倾向

理解:中西方思维方式发展的特点

(三)作用或影响(一般)

理解:地理环境对中西方形成后馈性与前瞻性思维方式的作用

运用:通过实例了解中西方后馈性与前瞻性思维方式对其他方面的影响,如:文化,宗教

第九章内向性与外向性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中西方近现代文化的特征,了解地理环境对中西方思维方式和文化的影响,了解内向性思维与外向性思维在中西方性格上的表现。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思维与文化(重点)

理解:中国内向性思维特点与西方外向性思维特点

应用:通过中西方航海壮举对比内向性与外向性的思维差异

(二)地理环境的内外特点(次重点)

识记:地理环境的内外特点

理解:中西方地理环境的特点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应用:中西方地理环境的特点造就的文化特点

(三)思维与性格(一般)

理解:内向性思维与外向性思维在中西方性格特点

应用:内向性思维与外向性思维在中西方性格的具体表现

第十章归纳型与演绎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中西方科技发展的类型,了解中国古代科技落后的原因,了解中西方思维方式在演绎推理方面各自的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归纳与演绎(重点)

识记:归纳型、演绎型概念

理解:中西方思维方式在演绎推理方面的特点

应用:结合具体实例理解中西方归纳与演绎思维差异的具体体现

(二)归纳与演绎的关系(次重点)

理解:归纳与演绎的关系

应用:具体实例分析归纳与演绎的结合

(三)科技发展(一般)

理解:中西方科技发展的类型

应用:结合演绎与归纳思维方式理解中国古代科技落后,西方科技发展迅速的原因

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语言学习和教学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教材

1.指定教材:

英汉对比研究(增订本),连淑能,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

2.参考教材:

语言与文化——硬汉语言文化对比,邓炎昌、刘润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年版

新编英汉语研究与对比,邵志洪、邵惟韺,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实用英汉对比教程,冒国安、石坚,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英汉概念结构对比,陆国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汉英语对比纲要,潘文国,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4.在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应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自考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宜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6.注意对考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解决问题。

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会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8.助学学时:本课程共6学分,建议总课时108学时,其中助学课时分配如下:

章次内容学时

上篇——绪论语言与文化4

1综合语与分析语6

2刚性与柔性6

3形合与意合6

4繁复与简短6

5物称与人称6

6被动与主动6

7静态与动态10

8抽象与具体8

9间接与直接8

10替换与重复10

下篇——绪论思维方式2

1伦理型与认知型3

2整体性与分析性3

3意向性与对象性3

4直觉性与逻辑性3

5意象性与实证性3

6模糊性与精确性3

7求同性与求异性3

8后馈性与前瞻性3

9内向型与外向型3

10归纳性与演绎性3

合计108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20%、“理解”为40%、“应用”为40%。

3.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较易、较难、难比例为2:3:3:2。

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60%,次重点占30%,一般占10%。

5.试题类型一般分为: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

6.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合格。

六、题型示例(样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上的相应字母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汉语造句主要采用

A.形合法B.意合法C.关系词D.形态变化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1.分析语的特征是不用形态变化而用和虚词来表达语法关系。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1.委婉语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1.汉语和英语在物称与人称表达上有何不同?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1.汉语常用意义被动式,少用结构被动式,为什么?请举例加以说明。

以上“2019年01213汉英语对比自考考试大纲”课程内容为自考生网收集整理,仅供考生参考,如有变动请以教育院通知文件准。

温馨提示: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参考,考试政策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更多优惠课程课程推荐
资料套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