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专业资料
微信QQ群
考生网QQ群

群号:517231281

扫码加群
点击二维码加群

考生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zikaosw

课程试听
最新资讯

手机端访问

1、直接输入www.zikaosw.cn
2、扫描左侧二维码

登录 | 注册
登录/注册后,可享受
  • 课程免费试听
  • 试做在线题库
  • 学习提升指导
自考生网
当前位置 自学考试 > 自考复习资料 > 环境生态学自考复习资料 > 文章详情

02471环境生态学自考重点:绪论

来源:自考生网 时间:2024-01-25 09:18:45 编辑:紫薇

自考生网为考生收集整理了“02471环境生态学自考重点:绪论“以供考生们复习使用。自考教材每隔几年都会更新、变动,但相关知识大体不变,考生们抓住考点进行复习即可。

更多资料可查看:境生态学考试题库自考教材(相同课程各省教材不一定相同,请按省搜索)。

绪论

1.生态学。

(1)生态学定义:研究生物与周围环境(生物、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研究对象:生物个体、种群(Population)、群落(Community)、生态系统(Ecosystem)、生物圈(Biosphere)。

2.环境生态学

定义: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是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交叉学科。

3.环境科学的研究内容

①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基本关系。

②污染物在自然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循环和积累的过程及规律。

③环境污染的危害。④环境污染的控制与防治。

⑤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合理使用。⑥环境质量的调查、评价和预测。

⑦环境质量的监测、分析技术和预报。⑧环境规划。⑨环境管理。

生物与环境

1.物种(种)的概念

(1)概念:形态相似的个体之集合。(2)内在因素:生殖、遗传、生理、生态、行为。

2.生物协同进化

(1)概念:一个物种的进化必然会改变作用于其他生物的选择压力,引起其他生物也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反过来又会引起相关物种的进一步变化。(捕食者和猎物之间)

3.环境科学和生态学中“环境”的概念。

(1)环境科学的“环境”:以人为主体,其他的生命物质和非生命物质都被视为环境要素。

(2)生态学的“环境”:以生物为主体,生物体以外的所有自然条件称为环境。

4.环境因子与生态因子的区别点

(1)环境因子:指人之外的所有环境要素。(环境因子=环境要素,如水、大气、土壤、声)

(2)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起作用的环境因子。

5.生态因子空间分布特征。

(1)纬度地带性(2)垂直地带性(海拔)(3)经度地带性

6.相关概念

(1)生境:生物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

(2)生态幅:每种生物对一种生态因子都有耐受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其范围即生态幅或生态价。

(3)光补偿点: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当处的光强度为光补偿点。

(4)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水平后,光合产物不再增加或增加得很少,该处的光强度即为光饱和点。

光合作用率在光补偿点附近与光强度成正比,但达到光饱和点后,不再随光强增加。

(5)Liebig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低量的营养元素,这些处于最低量的营养元素称最小因子。

(6)Shelford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7)限制因子(limiting factors):在众多生态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的因子,称限制因子。

7、生物对生态因子耐受限度的调整――内稳态

生物系统通过内在的调节机制(通过形态、行为和生理适应实现)使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

大多数内稳态机制依赖于负反馈过程。

8.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只是可见光区

(1)生理有效辐射

红、橙光主要被叶绿素吸收,对叶绿素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蓝紫光也能被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所吸收。

(2)生理无效辐射:绿光则很少被吸收利用。

9.光周期现象(photoperiodism)

Garner等人(1920)发现明暗交替与长短对植物的开花结实有很大的影响。这种植物对自然界昼夜长短规律性变化的反应,称光周期现象。

(1)日照超过一定数值才开花的植物称长日照植物;(小麦、油菜,起源于北方)

(2)日照短于一定数值才开花的植物称短日照植物,一般需要较长的黑暗才能开花。(苍耳、水稻,起源于南方)。

10.酶的三基点温度:最低、最适和最高温度

生长在低纬度的生物高温阈值偏高,生长在高纬度的生物低温阈值偏低。

外温的季节性变化引起植物和变温动物生长加速和减弱的交替,如形成年轮。

11.有效积温法则

(1)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各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称总积温或有效积温K。

K=N(T-C)

N为发育历期,即生长发育所需时间,T为发育期间的平均温度,

C是发育起点温度,又称生物学零度。

(2)有效积温意义:预测生物发生的世代数;预测生物地理分布的北界;预测害虫来年的发生程历;制定农业气候区划,合理安排作物;应用积温预报农时。

12.土壤是由固体(占85%以上)、液体和气体组成的三相系统

(1)根据土粒的直径大小:粗砂、细砂、粉砂和粘粒

(2)土粒类型组合百分比称土壤质地:砂土、壤土和粘土。

更多复习资料可查看“自考重点资料”栏目。

温馨提示: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参考,考试政策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更多优惠课程课程推荐
资料套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