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专业资料
微信QQ群
考生网QQ群

群号:517231281

扫码加群
点击二维码加群

考生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zikaosw

课程试听
最新资讯

手机端访问

1、直接输入www.zikaosw.cn
2、扫描左侧二维码

登录 | 注册
登录/注册后,可享受
  • 课程免费试听
  • 试做在线题库
  • 学习提升指导
自考生网
当前位置 自学考试 > 自考复习资料 > 电视艺术片创作自考复习资料 > 文章详情

01184电视艺术片创作自考资料:电视剧的创作

来源:自考生网 时间:2023-11-24 09:47:23 编辑:紫薇
自考生网为考生收集整理了“01184电视艺术片创作自考资料:电视剧的创作“以供考生们复习使用。自考教材每隔几年都会更新、变动,但相关知识大体不变,考生们抓住考点进行复习即可。

更多资料可查看:电视艺术片创作考试题库自考教材(相同课程各省教材不一定相同,请按省搜索)。

电视剧的创作

第一节电视剧观念的变化和演替

一电视剧观念的诞生(1958-1966)(直播电视剧时期)

1958年,我国开始组建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

我国第一个直播“电视小戏”《一口菜饼子》(编剧陈庚,导演胡旭、梅村)

特征:直播电视剧时期,时效性和纪实性是构成电视剧总体观念的基础。

电视剧,是指在演播室里演出的戏剧,经过多机拍摄,镜头分切的艺术处理,运用电子传播手段,通过电视屏幕,传达给观众的特定的艺术样式。主要是以戏剧美学作为支撑点。

二电视剧观念的嬗变(1978-1982)(电视单本剧时期)

此时期电视剧的创作特征:

1由室内走向室外

2由演播室搭景,走向实景拍摄

3由三维空间,走向多维空间

4由时空限制,走向时空自由

5总之,电视剧的制作,走向电影的模式,主要以电影美学作为支撑点。

1978年5月22日,中央电视台播出了第一部电视单本剧----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三家亲》

《新岸》电视单本剧的代表作

三电视剧观念的更新(电视连续剧时期)

此时期电视剧的创作特征:

通过多集电视剧的艺术形态,容纳更广的社会生活,叙说漫长的人物命运,满足观众长期收看的嗜好,跨越了模仿戏剧,模仿电影的阶段,终于发现了自我----电视美学的支撑点。

1980年,我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揭开我国电视连续剧的序幕

代表作《四世同堂》1985年

四电视剧观念的创作(1985年以后)

此时电视剧的特征:

电视剧的题材、样式、风格大大扩展,凡是来自社会生活,构成一定情节,有那么一两个人物的电视文艺节目,统统囊括在“电视剧”这一总体观念中,成为最具大众化的综合艺术形态。体现为诸多美学形态的兼容。

《女记者的画外音》,有意识的追求本体观念,自我价值的电视剧。

《新闻启示录》,更以独立思考,大胆的创新,推动了电视剧观念的发展。

《巴桑和她的姐妹们》,电视剧观念的创新之作。

五电视剧观念的成熟

20世纪90年代初,长篇室内电视连续剧《渴望》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电视剧终于跨入了“电视化”生产的历史新时期。

此时电视剧的创作特征:

室内搭景、多机拍摄、现场录影、当场切换、同步完成。这是遵循电视技术和艺术规律生产的独特屏幕艺术形态。至此,电视剧终于发现了自我、认识了自我,它完善了“自我”的美学体系,构成真正以电视美学为支撑点,充分“电视化”了的电视剧。

第二节电视小品、短剧《多棱镜》

电视小品,是电视屏幕上小小的艺术品(重“意境”)

电视短剧,是屏幕上短小的电视剧(重“情节”)

他们共同的特点是“短小”,是电视剧家族中最短小的艺术样式。

艺术特征:

1短小隽永,言简意赅

2题材广泛,富于哲理

3情节凝练,诗意盎然

创作方式:

1选材,要适当,小中见大

2构思,构思要新颖(选材新、表现新),构思要精巧

3表现,恰当的剪裁,浓郁的情趣,生动的细节,绝妙的结尾(表现手法)

第三节电视单本剧《凡人小事》《新岸》

是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或情节所构成的,有情节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完整脉络,而且是一次将戏演完的电视剧艺术形式。从情节、结构来看,相当于文学作品中的“短篇小说”,戏剧作品中的“独幕剧”。

艺术特征:

1结构完整

2人物集中

3情节紧凑

4风格多样

创作方式:

1取材现实生活

2塑造人物形象

3描绘生活场景

4注重屏幕造型

第四节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渴望》

是分集播出的多部集电视剧,其中主要人物和情节是连贯的,每集只播出整个故事的一部分,但它也可以单独成立,只在结尾时留下悬念,以待下集时人物和情节再继续发展。它类似我国的章回小说和长篇小说,往往说到紧要的高潮处,来一个“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借以引起观众的兴趣,吊住观众的胃口,达到吸引观众收看下集的目的。

艺术特征:

1开放式的艺术结构

2叙事式的表现手法

叙述方式:顺序、倒叙、插叙

叙事线索:单线型、复线型、网状型

3悬念的设置和安排

创作方式:

1书写漫长的命运轨迹

2渲染跌宕的思绪情怀

3适应观众的审美心理

编剧方法:

1构筑典型的生存环境

2编织错综的人物关系

3开拓复杂的情感世界

4展现广阔的社会生活

第五节电视系列剧《编辑部的故事》

是一个分级播出的电视剧,但它与电视连续剧不同。它虽然由几个主要人物贯穿全剧,但故事本身并不连贯。电视系列剧的每一集都是一个新的、完整的故事,但是这一集的故事和下一集的故事没有内容上的联系。也就是说,人物保持着连贯性,而每一集的情节是独立的。观众在观赏电视系列剧时,既可以连续看,也可以断续看,就是偶尔看一集,也能看懂。

艺术特征:

1背景相同

2独立成篇

3情节取胜

创作方式:

1统一的主题

2统一的人物

3同一的风格

第六节通俗电视剧《公关小姐》

以反映大众的世俗生活和情感为主要内容,以一定的程式化和模式化为主要形式,以给大众提供消遣娱乐为主要目的,明白晓畅,浅显易懂,便于接受的大众文化文本。

背景:

1社会开放

2经济搞活

3电子传播

4大众文化

特征:

1世俗化

2技术化

3标准化

4商业化

5娱乐化

历程:

1起步期(1980~1984)《敌营十八年》1980

2探索期(1985~1990)《四世同堂》1985

3发展期(1990~至今)《渴望》

类型:

1伦理剧《渴望》

2言情剧《爱你没商量》

3喜剧《编辑部的故事》

4警匪剧《西部警察》

5怪异剧《西游记》

6武侠剧《海灯法师》

思辨:

1梦幻与现实

2商品与艺术

3娱乐和审美

4俗与雅

第七节电视历史剧《三国演义》

是以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为题材创作的电视剧。创作电视历史剧的目的是为了正确的、客观地认识历史,更好的总结历史经验,吸取历史教训,为今天的社会现实服务。因此,电视历史剧总是以今推古,借古喻今,古为今用。

电视历史剧的创作,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渊博的历史知识和独到的历史眼光

2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高度统一

3细节描写加强生活场面的历史感

艺术特征:《巾帼悲歌》

1深沉的历史把握

2厚重的文化思考

3严峻的自身审视

创作方式:《三国演义》

1浩瀚的历史画卷

2宏观的战争景观

3众多的历史形象

4精美的造型艺术

创作思辨:《三国演义》

1原著与改编

2过程与情节

3形似与神似

4写实与虚幻

第八节纪实性电视剧《赖宁》

以真人真事为基础,遵循戏剧创作的艺术规律,强化戏剧冲突,塑造屏幕形象,注重细节描写的独特电视剧戏剧样式。

艺术特征:《好人燕居谦》

1塑造真实的屏幕形象

2纪实手法的艺术运用

3电视语言的综合运用

创作思辨:

1全是真的

2全是假的

3半真半假

第九节电视剧的地域特色

地域特色的产生缘由

地域特色的文化基础

地域特色的艺术成就

一部成功的具有地域特色的的电视剧,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的独特艺术创造

1独特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

2独特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

3独特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形态

4独特的心理特征和思维方式

5独特的语言构成和行为风范

第十节电视剧的观念创新与理论建设

理论空白期(1958~1980)

理论混沌期(1980~1985)

理论觉醒期(1985~1987)

理论建设期(1987至今)

一理论空白期(1958~1980)

1电视剧尚未造成社会影响

2电视剧尚未形成独立的艺术

3电视剧尚未涌现典范作品

二理论混沌期(1980~1985)

1981年2月,全国电视剧编导经验总结会(电视剧界的第一次理论研讨会)

1982年2月,全国电视剧座谈会

1983年1月,全国电视剧导演艺术理论座谈会

1985年10月,全国提高电视剧质量研讨会

此时期电视剧理论研究的特点:

1电视剧界开始重视理论研究,决心逐步建立中国自己的电视剧艺术理论

2电视界尚无自己的理论工作者,电视界本身,尚未取得一席发言之地

3电视剧编导者的理论阐释,也尚停留在“经验总结”的阶段,尚未提到理论的高度

1983年中国电视剧艺术委员会研究部,开始出版《电视剧艺术资料选编》(双月刊、内部发行)。我国最早的“电视剧理论刊物”,是我国开始有意识地对电视剧给予理论的研究和探讨的重要标志

1亦步亦趋的学习戏剧,特别是电影理论

2充分借鉴国外的理论经验

3电视剧理论初见端倪

《正统正宗名正言顺》王浩,电视剧本体理论意识的觉醒

《电视电视剧》奚里德,对电视剧的“本体特征”做出初步的探讨,从而对日后建立独立的电视剧美学体系,奠定了一块基石。

《电视剧初探》王维超1983,我国第一部有关电视剧的理论专著

《电视文学概论》刘树林1985,较为系统的阐述了电视剧文学剧本的特征和构成

三理论觉醒期(1985~1987)

主要标志:

1“电视理论座谈会”1986年7月,北京广播学院“学报编辑部”和“学院出版社”联合召开

2“中国电视剧发展史学术研讨会”1987年2月,中国电视剧艺术委员会、北京广播学院和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联合召开

3“全国电视剧美学研讨会”1987年3月太原,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和山西电视艺术家协会联合举办

第二个标志,是“纯理论”的电视刊物开始出现

1《电视文学》1987.1河北省广播电视厅

2《电视剧》1987.4陕西电视台

3《当代电视》1987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

4《电视艺术》1986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

5《电视艺术研究参考》1986.12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

第三个标志,有关电视剧的理论专著开始较多的出版

1《电视剧的足迹》丁浪1986.3

2《电视剧创作概论》高鑫1986.1

3《电视剧编剧技巧》陆海波1986.7

电视剧观念上的变化和发展

1电视剧是独立的艺术形态

2电视剧理论本体意识加强

3电视剧理论的多向探索

四理论建设期(1987至今)

深入的专题理论研究

1儿童电视剧的研究

2改革题材电视剧研究

3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研究

4电视剧地域特色研究

5室内电视剧研究

6电视喜剧研究

7行业电视剧研究

8通俗电视剧

涌现的评论及理论文集

电视剧理论专著的出版

更多复习资料可查看“自考复习资料”栏目。

温馨提示: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参考,考试政策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更多优惠课程课程推荐
资料套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