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专业资料
微信QQ群
考生网QQ群

群号:517231281

扫码加群
点击二维码加群

考生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zikaosw

课程试听
最新资讯

手机端访问

1、直接输入www.zikaosw.cn
2、扫描左侧二维码

登录 | 注册
登录/注册后,可享受
  • 课程免费试听
  • 试做在线题库
  • 学习提升指导
自考生网
当前位置 自学考试 > 自考复习资料 > 传播学概论自考复习资料 > 文章详情

自考考前押题00642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1)

来源:自考生网 时间:2023-09-23 14:31:32 编辑:sun

自考考前押题00642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1)由自考生网为考生们整理、提供,自考教材每隔几年都会更新、变动,但相关知识大体不变,考生们抓住考点进行复习即可。

点此查看:最新00642传播学概论自考押题

第一章 传播概述

1.“传播”概念(单选)★

“传播”一词至少在1400年前就已出现,最早出现在《北史·突厥传》

2.“传播”的特性(单选、多选)★★

1)形态多样性: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图像传播-根据符号不同

2)时空遍布性: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3)行为伴随性:有意、无意

4)极端重要性:人类一切行为离不开传播

3.“传播”的定义(单选、多选、名词解释)★★

1)“共享”说:传者和受者对信息的分享;

2)“影响”说:传者意图对受者施加影响、改变对方的过程;

3)“仪式”说:传者与受者之间开展的仪式;

4)“符号”说:符号的流动。

4.“信息”与“传播”(单选)★

1)“传播”=“信息”的运动;“信息”=“传播”的材料;

2信息即事物物质和能量的存在方式运动状态及对这种方式状态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述

3信息传受的第一个层次是感知第二个层次是表述

4信息与物质和能量并列,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侧重表明信息的意义和地位

5.“传播”的分类(单选、多选)★

1)二分法:亲身传播(以人体自身为中介或媒体,以语言为主要手段,表情和动作为辅助手段的传播方式)、大众传播(以机械化、电子化的大众媒介如报刊、广播电视为手段的传播方式)——按传播的技术、手段

2)四分法:自我传播(规模最小的传播类型,是以思考为核心的内向型传播,构成一切外向型传播的前提和基础);人际传播(即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播活动。规模扩大为至少两人以上,下限明确,但上限模糊);组织(团体)传播和大众传播(规模最大的一种传播,以机械化、电子化的大众媒介如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为手段的传播方式)

6.各类传播差异(单选)★

1)周期而言:人际传播最偶发、最没有规律;大众传播最有规律

2)角色而言:人际传播传受机会均等

3)反馈而言:人际传播最容易

4)信息而言:人际传播信息表达最不规范,大众传播最为规范

7.“传播”三要素(单选)★

传者、信息、受者(亚里士多德《修辞学》)

8.传播模式(单选、多选)★

1)线性模式、控制论模式和社会系统模式

2)作用:简洁地体现和表述各种理传播论,使人们不陷入纷繁的细节,而能快捷、清晰地观察到传播现象的本质和深层部分

9.线性模式(单选、多选、名词解释、论述)★★★

三功能说5W模式

1)内容:谁(Who)一说什么(sayWhat)-渠道(inwhatChannel)-对谁(to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Whateffects)

2)地位/意义:确立传播学框架的开山之作首次较为详细、科学地分解了传播的过程;首次明确界定了传播学研究领域:控制(传者)分析、内容(讯息)分析、媒介(渠道)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

3)贡献:一是将“信息”(内容)改为“讯息”,二是增加了“媒介”和“效果”

4)问题:把传播过程视为一种单向传送信息的过程,忽视了反馈;忽视了传播过程与社会的联系;没有指出讯息在传播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化;没有指出传播可能是有效的,也可能是无效的

5)布雷多克模式在拉斯韦尔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环节,一是动机why),二是情景where)


申农-韦弗的通信模式

1)噪音环节注意到了传播与环境的关系;

2)该模式的缺陷:没从根本上克服线性模式的局限,依然忽视反馈和社会过程对传播过程的制约

10.控制论模式(单选)★

1)德弗勒的控制论模式最重要的修正是加入并突出反馈”的功能;

2德弗勒模式属于传播过程的控制论模式。控制论模式的不足:首先,容易使人产生一种错觉,以为各个“传播单位”之间的传、受机会均等其次,循环性的表述,也容易引起误解,以为传播经过一个完全的循环,不折不扣地回到它原来的出发点最后,未清楚地显示传播结构、过程与社会结构、过程的紧密联系


奥斯古德施拉姆的控制论模式任何传播活动的参加者,无论个人或团体,都可视作“传播单位”,兼有两重身份“传者”和“受者”。具有传送、接受、编码、译码的功能


日本学者竹内郁郎“传播单位”模式传播结构中6个要素包括发信方、符号化方、受信方、符号读解方、讯息(或信息)、媒介(或渠道)反馈(包括效果)


丹斯“螺旋式上升”模式:传播未必会经历一个完全的循环

11.社会系统模式(单选、多选)★

社会系统模式:研究传播外部结构即处理传播过程与社会过程关系的传播模式,主要包括:赖利夫妇的社会系统模式和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1)赖利夫妇的社会系统模式:此模式中,有四个重要的概念。一是“基本群体”,也叫“初级群体”“首属群体”,指家庭、邻里、亲密伙伴等;二是“更大的社会结构”,指关系比较松散的“次属群体”,如工作单位、学校、社团等;三是“社会总系统”,指民族、国家乃至世界等“隶属群体”;四是“参照群体”,指的是个人未必置身于其中,但以其为参照系而建立或改变自己信念、态度和行为的群体

2)马莱茨克大众传播过程模式:马莱茨克是提出者,其模式不仅深化了对“社会过程”的认识,还深化了对“心理过程”的认识。他提出的大众传播模式中有两个“压力”,一是“讯息的压力”,二是“媒介的压力”

12.“传播”的功能(单选、多选、名词解释、简答)★★

1)二功能说工具性传播(实用性传播,E.托尔曼为代表,传播的个人功能有很多是属于工具性的行为,即使是最明显的自我意识的传播也往往具有作为工具使用的目的)和消遣性传播(娱乐性传播,W.斯蒂芬森为代表)

2)三功能(层次)说:个人层次(工具性上看,了解环境变动,学习知识;消遣性传播看,调节身心);组织层次(工具性上看,为决策提供依据,协调组织成员思想和行动;消遣性上看,调节成员情绪);社会层次(工具性上看,监测环境,协调社会各部分关系,传承社会文化遗产;消遣性上看,娱乐或者调节大众情绪)

3)四功能说监测环境(新闻)、协调社会各个部分(宣传)、传承社会遗产(教育)、调节身心(娱乐)。拉斯韦尔在《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中提到前三种,赖特加上最后一种。

13.“传播”的相对性和双向性(单选)★

1)相对性:传播的功能与内容是对应关系,不是绝对的。消息有劝服功能,言论有新闻功能,知识有娱乐功能,文艺有教育功能

2)双向性:传播是双向的

14.“传播”的正功能和负功能(单选、多选、名词解释、论述)★★★

1)负功能。大众传播有以下三种功能,授予地位(无论个人、组织、事件,一旦被传媒报道,即名扬天下)、促进社会规范的实行(凡违背社会规范,且坚持不改的“越轨”行为,一旦被媒介曝光,则可望迅速有效得到制止)和麻醉精神(与大众媒介接触,耗费了现代人大量时间,使他们越来越疏于行动,却以为自己在参与社会实践过程)。其中,前两种是正功能,后一种是负功能

2)“两个环境”理论。把握李普曼“公众舆论”核心思想的重要概念是拟态环境、我们头脑中的世界李普曼认为,人类生活在两个环境里:一是现实环境,一是虚拟环境,指被人意识的主观世界,是被人意识和体验的主观世界。大众传播在人类认识和体验世界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现代社会,“虚拟环境”的比重越来越大。产生的问题:随着大众传播的普及、信息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人的认识能力使“虚拟环境”大大扩张,但与此同时,现代人对这种“虚拟环境”的验证能力则相对大大缩小了。由此产生了两个问题:当媒介有意无意地歪曲环境时,人们往往无法或者难以验证;不仅如此,人们还将之视为“现实环境”而展开现实的行动。

3)“托马斯公理”。美国社会学家W.托马斯认为,“如果人将某状况作为现实把握,那状况作为结果就是现实。”

4)“自我达成的预言”。美国社会学家默顿认为,如果个人根据对状况的错误理解而开展行动,结果就可能使这一错误理解成为现实

5)充分发挥大众传播的正功能并克服其负功能的手段首先,从受者的角度来说,一是不可轻信大众媒介的信息,要认识到它是一种“虚拟环境”,二是应尽可能多地接触各种媒介(包括人际信息来源),在比较、鉴别、思考中,接近事实的真相。其次,从传者的角度来说,应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担负着引导社会、书写历史的重大责任,要慎之又慎地防止对环境作歪曲的反映。最后,从学者的角度来说,应进一步加强对这一重大课题的研究,并以此贡献于社会,切实地帮助大众传播媒介改进实际工作

以上为“自考考前押题00642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1)”内容,更多自考00642传播学概论押题资料点此查看:完整版00642传播学概论自考押题

温馨提示: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参考,考试政策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更多优惠课程课程推荐
资料套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