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专业资料
微信QQ群
考生网QQ群

群号:517231281

扫码加群
点击二维码加群

考生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zikaosw

课程试听
最新资讯

手机端访问

1、直接输入www.zikaosw.cn
2、扫描左侧二维码

登录 | 注册
登录/注册后,可享受
  • 课程免费试听
  • 试做在线题库
  • 学习提升指导
自考生网
当前位置 自学考试 > 自考考试大纲 > 文章详情

浙江自考大纲:07409宋词研究考试大纲

来源:自考生网 时间:2023-09-15 09:00:00 编辑:cll

浙江自考大纲:07409宋词研究考试大纲已经公布,本大纲主要讲解了07409宋词研究自考用书、章节知识点、考试题型等相关信息,详情见下文:

(根据浙江考试院通知:考试大纲中题型举例仅作参考,实际命题时不受此限)

自学用书:《唐宋词史》(《杨海明词学文集》第二册),杨海明著,江苏大学出版社 2010年第 1版

浙江自考大纲:07409宋词研究考试大纲

推荐阅读:2023年10月浙江自考考试大纲汇总

点此查看>>浙江07409宋词研究自考复习资料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宋词研究》是对中国文学史进行断代分体专题研究的课程,现被列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自学考试的选修课之一。

宋词与唐诗、元曲并称。它继唐诗之后代表了我国诗歌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宋代文学的一个杰出成就。千余年来,词与诗并行发展,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两种主要体式。词学也从宋至清,发展为一种独立的、自成体系的专门之学。本课程涵盖从晚唐、五代至南宋末年的词史发展,而以宋词为主要对象,同时也旁及词学研究中的一些相关问题。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自学应考者以现代意识观照历史文化,熟悉词体特征及其发展,掌握唐宋词流变的基本脉络,了解本学科的历史状况和目前进展为,以丰富知识,拓阔视野,提高艺术素养与研究能力。

学习本课程的具体要求是;了解与掌握词的艺术特质,探讨词与诗在内容风格以及艺术手法上的若干重要差异;了解唐宋词的发展过程和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成就;阅读与熟悉宋词中的一些名家名作,并能够进行分析与鉴赏。

本课程以杨海明著《唐宋词史》为主要教材。具体作品可阅读有关宋词选集,如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胡云翼《宋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俞平伯《唐宋词选释》(人民文学出版社)、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江苏古籍出版社)、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唐宋词部分,上海古籍出版社),可择便任选一种。

二、考核目标

第一章 绪论:唐宋词——我国古典诗苑中的秀花奇葩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词体的基本特点。

考核知识点:

从广义上说,词属于诗的一个支派,作为一种新兴文体,词又有自己的特点:与诗相比,词所负载的感情分量与容纳的内容显得轻微、狭细,擅长抒写深微细腻的感情,而不能像诗那样能较为宽广地抒写情志和反映说,其题材相对较为狭窄。

唐宋词中蕴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或情绪,从而使词在整体上呈现出"悲剧性"和"感伤性"的特点定。忧患、悲伤的情绪有消极、低沉的一面,但也包含着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和积极肯定。正是由于词多写忧患意识和感伤情绪,又使其呈现出"真"和"深"的特点。

唐宋词在整体上表现出相当明显的"南方文学"的特点,它所呈现的主体风格是属于柔美类型的。

唐宋词史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宋室南渡前,词多写"少年心"、"风流情",风格偏于嫩、艳、婉;南渡后的词多写人生感慨,风格趋于老成、雅净并部分地转入劲直。

考核要求:

第一节 对唐宋词体的整体观

狭深文体与心绪文学(重点掌握)

忧患意识与感伤色彩(重点掌握)

南方文学和柔美风格(重点掌握)

第二节 唐宋词的发展轨迹

唐宋词史的阶段性及特点(重点掌握)

从"少"到"老"的演进过程(重点掌握)

从"春"到"冬"的发展轨迹(重点掌握)

思考题

1、与诗相比,词体有哪些特点?

2、为什么词多具有感伤色彩?

3、何为词的"南方文学"特性?

第二章 词的原始和朴素形态——唐宋民间词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词的起源、唐宋民间词内容与风格特点。

考核知识点:

中国古代音乐史上存在着三大音乐体系:雅乐、清商乐和燕乐,词诗配合燕乐演唱的新体诗歌。词之前,诗歌与音乐有过两次结合,词则是音乐与诗歌第三次结合的产物,配词的音乐为隋唐时代兴起的燕乐。燕乐不仅赋予词外观上的某些特征,而且为其内在性格的形成提供了必需的养分,但之后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词的发展。

词最初产生于民间,敦煌歌辞里保存了早期的民间词。早期民间词多产生于农村、边塞,题材广泛,叙事充分较浓,言情与写景也有一定发展,风格以质朴、清新为主。宋代民间词依然繁荣,题材内容非常宽广,风格多样,与文人词大异其趣。

考核要求:

第一节 词的起源:诗与音乐"第三次合作"的新产品

诗与音乐的第一次合作(一般掌握)

诗与音乐的第二次合作(一般掌握)

诗与音乐的第三次合作(重点掌握)

第二节 词的原始和朴素形态——唐五代民间词

教坊、太常寺、咏调名(一般掌握)

敦煌曲子词(重点掌握)

第三节 两宋词坛的一股潜流——宋代民间词

宋代民间词繁荣的表现(一般掌握)

宋代民间词题材内容(重点掌握)

宋代民间词风格(重点掌握)

正确认识民间词(一般掌握)

思考题

1、什么是燕乐?词的产生与燕乐有什么关系?

2、词产生于何时?

3、教坊

4、咏调名

5、敦煌曲子词

6、早期民间词的思想内容。

7、为什么说民间词是文人词的"始祖"?

本章必读作品:

《望江南》"莫攀我"

《望江南》"天上月"

《鹊踏枝》"叵耐灵鹊"*

(带*号的作品要求背诵,下同)

第三章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文人词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文人词的产生;早期文人词的特点、代表词人;晚唐、五代词人、词风。

考核知识点:

文人词产生于中唐。早期文人词多是对民歌的模仿,一般篇幅短小,主要作者包括白居易、刘禹锡、王建等,张志和《渔歌子》在词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到了晚唐、五代,词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并形成了"词为艳科"的局面,这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文学内部环境看,晚唐的诗歌、小说创作中言情成为一种趋势,文学理论也出现了"反道缘情"的潮流,为词的言情取向作好了铺垫。再看外部, 城市经济的繁荣、晚唐五代政局的动荡、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怀疑,都对"词为艳科"的出现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赵崇祚所编《花间集》是这一时期的文人词总集,作者包括晚唐词人温庭筠、韦庄及西蜀词人,后蜀词人欧阳炯作有序。《花间集》及序显示了"以艳为美"的词学主张,温庭筠词被视为典范,温庭筠则被称为"花间鼻祖"。

温庭筠的主要贡献在于完成了从《香奁》体诗到《花间》式词的过渡。温词具有以下特点:题材多写艳情,擅长抒情,具有绮丽美感,这些特点为《花间》词的"类型风格"奠定了基石。

除温庭筠外,另一位"花间"词人的领袖人物是韦庄,但其词风与温庭筠并不完全一致。

温、韦奠定了《花间》词风,成为西蜀词人仿效的对象。

除西蜀外,五代词的另一个创作中心是南唐,主要词人为南唐君臣李璟、李煜和冯延巳。南唐词与《花间》词同中有异,在抒写艳情这一点上二者高度相似,除此之外,南唐词更有属于自身的特点:在词中注入了创作主体深广的忧患意识,李煜更是"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在词中抒发个人情怀,直接影响了苏轼、辛弃疾。

考核要求:

第一节 中唐文人词:文人词的尝试、小品阶段

文人词的出现时间(重点掌握)

张志和《渔歌子》(一般掌握)

白居易、刘禹锡、王建词(一般掌握)

第二节 "词为艳科"局面的形成——《花间词》

从《香奁》诗到《花间词》的过渡(一般掌握)

《花间》词的得名、整体风貌、主要题材(重点掌握)

《花间集•序》(重点掌握)

温庭筠、韦庄词特点(重点掌握)

温、韦词异同(重点掌握)

牛峤、牛希济、孙光宪(一般掌握)

第三节 南唐词——忧患意识的潜入和勃发

南唐词是指五代南唐二主和宰相冯延巳所写词作(一般掌握)

"堂庑特大"的冯延巳词:抒写艳情的同时注入了深广的忧患意识(重点掌握)

"感慨遂深"的李煜词:

李煜的人生遭遇(一般掌握)

李煜词的分期(一般掌握)

李煜词的内容、艺术特色(重点掌握)

"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重点掌握)

思考题:

1、《花间集序》主要内容。

2、温庭筠词有哪些特点?

3、温、韦词异同。

4、什么是"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5、李煜词的艺术特色。

本章必读作品:

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

韦庄《女冠子》"四月十七"

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李煜《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李煜《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

第四章 北宋词坛鸟瞰:词的多元化发展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北宋词发生的社会背景;北宋文人特殊的人格和心理;北宋词的多元化发展。

考核知识点:

进入宋代,词的发展进入空前繁荣的局面,在体制、题材、艺术趣味方面都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

宋词的繁荣与宋代社会的特点密不可分。宋代实行重文抑武政策,且城市经济繁荣,为士大夫文人的享乐生活以及上层市民阶层的冶游生活提供了可能。受此影响,词的创作从题材到风格,形成了"雅""俗"共赏的局面,适应着两大不同群体的需要。

宋词的繁荣与宋词面貌的形成还与宋代文人的人格与心理相关。宋代文人在公、私场合的不同表现、对词体功能的特殊认识,都影响到了词的创作。

北宋词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基本与时代发展同步。

考核要求:

第一节 北宋社会的两大侧面和北宋文化的两大层次

"升平时代"的两大侧面:士大夫生活侧面、上层市民生活侧面(一般掌握)

词坛的"富贵气象"(一般掌握)

北宋文学的两大层次:正统文学、市民文学;两者的差异(一般掌握)

北宋词坛的两大"趣味":雅、俗(一般掌握)

第二节 北宋文人的多重人格和复杂心理

北宋文人的多重人格在词中的表现(一般掌握)

"文体分工"观念(重点掌握)

北宋文人的"多情"与"多思"(一般掌握)

第三节 北宋词的多元化发展:词与时代的同步前进

北宋词坛已经初步构成了不同派别(一般掌握)

潘阆、林逋(一般掌握)

北宋词坛的两大阶段(一般掌握)

思考题:

1、什么是宋人的"文体分工"观念?

2、如何理解北宋文人的多重人格与心理?

第五章 五代词风的延伸与提高——北宋小令词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北宋小令词的整体发展情况及代表词人的创作、风格、特点。

考核知识点:

文人作词伊始体制以小令为主,晚唐、五代词人概莫能外,直到柳永出现情况才有所改变。因此,宋初词坛,小令依然是词人、尤其是正统士大夫青睐的对象,同时也呈现出一些新气象。简而言之,宋初小令继承了前代"词为艳科"的基调,但在审美情趣上更注重"文雅"取向。代表词人有晏殊、晏几道父子和欧阳修。

晏殊词具有如下特点:一、富贵闲雅、雍容大方,体现出浓厚的贵族特色。富贵气象和雍容气度是晏殊自觉的追求。二、意境深厚、情中有"思",丰富了词的思想内蕴。三、珠圆玉润、风格俊美。上述特点显然与晏殊特殊的身份有关。词集《珠玉词》

欧阳修的词较为复杂,既有"雅"词,也有"俗"词;既有小令,也有慢词。需要指出的是,欧阳修以名臣文坛领袖身份带头作词,对宋词的发展无疑起到了推动作用。词集《》

晏几道是把令词发展推到新高度的人物。晏几道被称为"古之伤心人",他的人生经历与个性特点极大影响到词的创作,其词的"伤心"效果来源于独特的抒情方式:以"追忆"方式展示内心的创伤;将感情"外射"于物,反照内心的悲感。晏几道词的艺术造诣也达到了新高度:在继承传统令词之外,又吸收了慢词的某些技巧,注意在词势章法上有所改进,使它在匀整的体式中浑涵着一种"顿挫"之美。词集《小山词》

除"二晏"和欧阳修之外,北宋后期的小令词坛还有张舜民、魏夫人、李之仪等词人,其创作各有特色。

考核要求:

第一节 富贵闲雅的晏殊词

晏殊词的特点及含义(重点掌握)

晏殊词与冯延巳词的异同(一般掌握)

第二节 雅俗并存的欧阳修词

欧阳修词的"自家面目":中正和平,优游不迫(一般掌握)

欧阳修词的时代特色:"晴日"的光亮和温煦(一般掌握)

欧阳修词的民歌风味(一般掌握)

欧阳修的雅词、俗词(一般掌握)

第三节 "追逼《花间》"的晏几道词

晏几道的身世与性格(重点掌握)

晏几道词"伤心"的内容特质(重点掌握)

晏几道词抒情特点(重点掌握)

晏几道词的艺术特色(重点掌握)

第四节 北宋后期小令词坛"点将录"(一般掌握)

思考题:

1、晏殊词风格特点。

2、晏几道为什么被称为"古之伤心人"其词有哪些特点?

3、欧阳修词内容、风格特点。

本章必读作品: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欧阳修《采桑子》"春深雨过西湖好"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晏几道《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

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张舜民《卖花声•题岳阳楼》

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第六章 柳永词开启了宋词新天地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北宋慢词的整体发展情况及柳永词的创作、风格、特点、影响。

考核知识点:

晚唐、五代文人词以小令为主,慢词发展相对滞后。入宋之后,慢词长调随着"新声"竞繁以及"盛世"的出现而有了较快发展。柳永是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词人,从词调到作法,都代表了宋词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开启了真正属于"宋词"的新天地。此后文人写作慢词渐成风气。

柳永出身于儒学仕宦家庭,但科场屡屡失利,一生蹭蹬仕途,沉沦下僚。生活经历影响了艺术创作,柳永的词中出现了一种为正统士大夫文人词中少见的特性——"以俗为美"。柳永的创作将词从贵族的"文艺沙龙"引向了市井坊曲,表现市井男女、寻常百姓的相思恋情,呈现出明显的"世俗化"倾向。柳词的"以俗为美"是时代的需要,为宋代词苑带来的市民文学的新气息、新作风。

柳永词的思想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类:描写北宋社会的"承平气象",表现自身的"羁旅行役"之感,书写市井男女的相似恋情。

柳永词的艺术风格:采用适合慢词的赋体的作法,善于铺叙;结构上具有开合起伏的特点;善于组织景语,达到情景交织的效果。由于题材内容的影响,柳词艺术风格也有俗的一面。总体而言,俗不伤雅,雅俗共赏。词集《乐章集》

除柳永外,另一位善写慢词的词人是张先,在当时及词史上颇有影响。

考核要求:

第一节 慢词发展的历史回顾和北宋慢词的蓬勃兴盛

慢词发展的历史回顾(重点掌握)

第二节 以俗为美的柳永慢词

柳永生平(一般掌握)

"以俗为美":世俗化的思想感情和理想愿望;世俗社会的人物形象(重点掌握)

如何评价"以俗为美"?(重点掌握)

柳永词的内容:"承平气象"(一般掌握)、"羁旅行役"(重点掌握)、歌咏爱情(重点掌握)

柳永词的艺术风格:对于传统词风的"放大",对于传统词风的"俗化"。(重点掌握)

思考题:

1、柳永词题材类型。

2、如何评价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

本章必读作品: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柳永《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盛"

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第七章 "新天下耳目"的苏轼词——词的充分"士大夫化"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苏轼词的创作、风格、特点及影响。

考核知识点:

如果说柳永开启了"宋词"新天地,那么苏轼则是"开拓文学"的人物。苏轼的开拓与革新表现在:把词从"应歌"和"艳科"的圈子推向了广阔的社会,完成了词比较充分的"士大夫化"。

苏轼之前,李煜、范仲淹、王安石等人已经为词的"社会化"做过一定贡献,已经出现了咏史、言志、军旅、哲理类题材的作品,为苏轼"新天下耳目"的创作作了铺垫。苏轼对词的改革或创新可以概括为词的"士大夫化",其主要针对的对象是传统的艳词和柳永的"俗词",苏词的"士大夫化"又和苏轼本人的"为人"互为表里。

苏词的"士大夫化"首先表现为塑造了一系列经典的士大夫文人形象:忧国忧民、深有抱负的士大夫文人,热爱生活、感情丰富的士大夫文人,饱经忧患、覃思深虑的士大夫文人,这些人物最终合成了一位前所未有的宋代士大夫文人的完整形象。其次,苏轼又对词风作了相当程度的革新,有两方面特点使人"耳目一新":一、开放性的"自然而然"的新词风;二、对婉约词风的"雅化"。这些变化是题材内容创新带来的必然结果。

苏轼对词的贡献:开拓了词的题材;为词苑提供了新的风格和美感;提高了"词品"、抬高了"词体"。苏轼在词史上的地位是卓特而伟岸的。词集《东坡乐府》。

考核要求:

第一节 苏轼以前词坛上的"社会化"倾向

词的"社会化"(一般掌握)

李煜词中已经出现"社会化"倾向(一般掌握)

范仲淹词的"社会化"倾向进一步发展(一般掌握)

范仲淹之后,词的"社会化"主要体现在四类题材上:吊古咏史、寄怀言志、军旅、哲理(一般掌握)

第二节 苏轼完成了词的比较充分的"士大夫化"

苏轼词的"士大夫化"主要针对的对象是传统的艳词和柳永的"俗词"(一般掌握)

"士大夫化"在思想内容上主要表现为塑造了三类文人形象:

忧国爱民的士大夫文人(重点掌握)

热爱生活的士大夫文人(重点掌握)

饱经忧患的士大夫文人(重点掌握)

第三节 "新天下耳目"的苏轼词风

"自然而工"的新词风:

写景与写情的"不隔"和"自然"(一般掌握)

为词坛开创了豪放与旷放两种词风(一般掌握)

对婉约词风的"雅化"(一般掌握)

第四节 "论功若准则平吴例,合着黄金铸老坡"

苏轼在词史上的地位:

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重点掌握)

为词苑提供了新的风格和美感(重点掌握)

提高了词品,抬高了"词体"(重点掌握)

思考题:

1、苏轼对词有哪些革新?

2、苏轼词的内容。

本章必读作品:

范中淹:《渔家傲》*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

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醉复醒"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

苏轼《沁园春》"孤馆青灯"

第八章 北宋后期的词坛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北宋后期词坛概貌及主要词人的创作、风格、特点及影响。

考核知识点:

晏、欧、柳、苏之后北宋词坛进入繁荣阶段。就体制而言,小令继续沿着《花间》、晏欧的路线前进,慢词则沿着柳、苏的两条轨道各自发展。就审美取向而言,秦观、周邦彦在继承柳永俗词传统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良"和"修正",从而呈现出"雅俗共赏"的面貌。在风格方面,兼具婉约与豪放而以婉约为主,苏词的追随者主要有黄庭坚和晁补之。

黄庭坚词有截然相反的两种面貌,一种极为鄙俗,另一种则是学苏的"士大夫词"。黄庭坚对苏词的继承为苏词的进一步扩大影响发挥了积极作用,又对南宋豪放词起到了启迪作用。

晁补之论词主张"本色"、"当行",但也推崇苏词的"横放杰出"。晁补之的词作兼有婉约与豪放两种风格,后者即是对苏词的学习、继承。晁补之的"隐居"词,在上继东坡、下启稼轩方面,有着某种桥梁作用。

秦观词的特点在于"情韵兼胜",这是一种雅俗共赏、既含蓄又明快的词风,是在融和前代婉约词长处基础上取得的成果。"情韵兼胜"之"情"不仅包括恋情、艳情,更包含他的身世之情,"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是秦观词在感情内容方面胜过前代婉约词的显著特点。"情胜"之外,"韵胜"是秦观词的另一个特点,"体制淡雅"、"最和婉醇正"、"初日芙蓉,晓风杨柳",都是前人对秦词"韵胜"的评价。即便是不以韵味追求为旨趣的慢词,秦观也能写出无穷韵味。一方面,秦观利用小令的文雅来纠正柳词的俚俗,另一方面,他又利用小令的含蓄来弥补柳永慢词的发露,从而使自己的慢词也呈现出中正和婉、雅俗共赏的风格和美感。秦观对于周邦彦影响显著。词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贺铸不仅个性独特,其词也颇有辨识度,兼具豪放与婉约两种风格。贺铸有不少词作近似苏词那种开放型风格,《六州歌头》是这类词的典型代表,不仅曲调悲壮、声情激越,也是宋词中第一首抨击投降派、歌颂杀敌将士的爱国词篇。贺词在上继苏词、下启南宋爱国词方面是有所贡献的。贺铸又是一位具有"极幽闲思怨之情"的词人,创作过《鹧鸪天》"重过阊门万非"这样的悼亡词,堪比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贺铸还将诗歌中的"香草美人"传统引如词中,如其名作《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在写作方法上,贺铸词一个明显特点是爱用典故,或化用前人诗句。词集《东山词》。

周邦彦精于乐律,知音识曲。周词精研词法,讲究布局结构。词集《片玉集》在南宋被奉为典范。周邦彦被称为词的集大成者,对词的贡献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发展词乐,创新词调,提高了词的格律化程度。二、发展了慢词的技巧,特别是章法结构方面,使慢词呈现"整严化"倾向。三、善于融化前人诗语,开创了一种"富艳"、"典丽"的语言风格。婉约词经过周邦彦的努力之后,变得相当"醇雅",周邦彦也堪称南宋"雅词派之开山祖师"。词集《片玉集》、《清真集》。

考核要求:

第一节 黄庭坚、晁补之

黄庭坚对苏轼词的继承(一般掌握)

晁补之对苏轼词的继承(一般掌握)

第二节 秦观

生平(一般掌握)

"情韵兼胜"的含义和表现(重点掌握)

第三节 贺铸

生平(一般掌握)

词风的多样性(重点掌握)

第四节 周邦彦

周邦彦词的成就(重点掌握)

周词在词史上的地位评价(一般掌握)

思考题:

1、什么是秦观词的"情韵兼胜"?

2、分析贺铸的词风。

3、周邦彦词有什么特点?

本章必读作品:

黄庭坚《水调歌头》"瑶草一何碧"

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

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

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贺铸《六州歌头》"少年侠气"

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贺铸《踏莎行》"杨柳回塘"

周邦彦《瑞龙吟》"章台路"

周邦彦《兰陵王•柳》*

周邦彦《六丑•蔷薇谢后作》

第九章 南宋词坛鸟瞰:宋词的"极盛"和"渐衰"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南宋词坛基本面貌。

考核知识点:

南宋词"极盛"的表现:数量多,"品种"多,"质量"高。南宋词"渐衰"的表现:传统词缺乏新意,内容与思想感情渐趋枯竭,唯剩技巧;部分辛派词人忽视了词体本身的艺术特性,词风过于粗放,甚至流于"叫嚣"。南宋词坛情况相当复杂,发展相当不平衡。

词的不平衡发展与南宋政局的复杂斗争有关,主战派与主和派的斗争贯穿始终。词的创作也分为截然不同的类型,有愤怒、哀伤之词,也有阿谀、颂圣之词,更有横亘在两者之间的"雅词"。

南宋"雅词"的特征体现在题材内容与艺术形式两个方面。从题材内容看,一是表现士大夫文人"风雅清脱"的生活情致,二是抒写艳情题材,但去除了浮艳淫靡的成分。在艺术形式方面,通过"用工(功)"而达到"醇雅"的效果。

"雅词"之外,南宋词坛还存在着另一派真情充沛、形式却稍显粗糙的"豪放词",即"辛派词"。

南宋词发展可以分为前、中、末三个阶段

考核要求

第一节 "词家至南宋而极盛,亦至南宋而渐衰"

"极盛"的三个表现(一般掌握)

"渐衰"包含两方面内涵(重点掌握)

第二节 南宋战和交替的政局和词坛上的两股忧国之音

南宋政局与忧国之音产生的背景(一般掌握)

忧国之音的两种类型(重点掌握)

第三节 南宋文人的"雅致"和"雅词"

南宋文人的生活情致(一般掌握)

南宋"雅词"的特征(重点掌握)

第四节 异军特起的"豪气词"

"豪气词"的评价(重点掌握)

南宋词坛的三个阶段(一般掌握)

思考题:

1、如何理解"词家至南宋而极盛,亦至南宋而渐衰"?

本章必读作品:

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第十章 南宋前期(1127-1161)的伤感词、愤慨词、隐逸词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南宋前期词坛三种类型词,即伤感词、愤慨词、隐逸词。

考核知识点:

南渡之初的词风发生了深刻变化。首先是写作总主题的变化,忧国之情代替了艳情。其次是风格的变化,南宋前期大多数词作情真意深,直抒胸臆的词风成为主流。

伤感词是北宋灭亡之后词人们发出的哀伤之音,代表词人是李清照。李清照词以"靖康之变"为界分为前后两期。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宋之际的沧桑巨变,她的前期词以空灵飞动的女性笔触自写闺阁心情,有富贵、文雅的气度,为传统的抒情词吹进了清新的空气;她的后期词则突出抒写苦难的时代中一个饱经忧患者的深沉感受和巨大不幸,这些词就深深地打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在李清照的词中,时代悲剧和她个人的独特感受与艺术独创性完全融合在一起,使传统抒情词又一次得到充实和改造。词集《漱玉词》。

愤慨词表达的是一种愤怒的忧国之音。南宋初期的愤慨词带有复杂的感情色彩,"悲凉"型的美感成为最普遍的特征。主要词人有岳飞、张元干、张孝祥等人。

南宋初期隐逸词颇为流行,代表词人朱敦儒、叶梦得等。隐逸词的流行依然是社会矛盾的反映。

考核要求

南宋初期词风的变化(一般掌握)

第一节 南宋前期词坛的"低音区"——伤感词(李清照)

李清照生平(一般掌握)

李清照词的分期(重点掌握)

李清照前期词(一般掌握)

李清照后期词(重点掌握)

李清照后期诗(一般掌握)

洪皓《江梅引》、曾觌《金人捧玉露》(一般掌握)

第二节 南宋前期词坛的"高音区"——愤慨词

李纲、赵鼎、胡铨(一般掌握)

张元干(重点掌握)

张孝祥(重点掌握)

张孝祥对苏轼的继承(一般掌握)

第三节 南宋前期词坛的"尘外音"——隐逸词

隐逸词广为产生的原因(一般掌握)

朱敦儒(一般掌握)

向子諲、叶梦得、李光(一般掌握)

思考题:

1、李清照前后期有何变化?

本章必读作品: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张元干《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

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朱敦儒《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叶梦得《八声甘州》"古都迷岸草"

第十一章 被时代所召唤回来的"男子汉风格":辛派爱国词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辛弃疾词及辛派词人的创作概况。

考核知识点:

词发展到辛弃疾时期发生巨变,传统词风突然断裂,一种英雄之词、豪杰之词、男子汉士大夫之词出现在大众视野,词风也从传统的"柔美"、"纤美"一变而为"刚美"、"宏美"。

继苏轼之后,辛弃疾是又一位拓宽词的表现领域、提高词品的词人。在辛词中,大至复国大计,小到身边琐事,事无巨细均有表现,在题材的宽广度方面大大超越前人,词的艺术容量和抒情功能在他手中达到了新的高度。

辛弃疾《稼轩长短句》存词620首,是宋代词人中创作数量传世最多的。辛词中蕴含着"狂放精神":首先,表现为"愤世"的态度,显示的是作者爱国的本质。其次,表现为"傲世"的态度,透露出壮志难酬的悲凉。第三,表现为"嘲世"的态度,体现的是作者不合流俗的人生态度。

"以气入词"是辛词的另一特点。稼轩词中到处可见对"气"的赞赏,充满着或磅礴或沉郁的气势。

辛词风格多样,亦刚亦柔,亦庄亦谐,既有统一性又有多样化,辛词的风格主要来源于他的时代和他的思想性格。苏、辛并称,二家词风实有同有异。词集《稼轩长短句》。

辛弃疾词出现之后,词坛上涌现出一个"辛派作家群",阵容甚壮,贯穿于整个南宋时期。它上承苏轼,南渡之初一些"中兴名臣"为之前驱,陆游、陈亮等爱国志士为之羽翼,之后犹不乏有力的后继者,如刘过,刘克庄,等。它的余波,直至宋末元初的刘辰翁等人。

考核要求

第一节 词坛的"巨龙"——辛弃疾

辛弃疾生平(重点掌握)

辛弃疾词的内容(重点掌握)

辛弃疾词的形式(一般掌握)

辛弃疾词风格(重点掌握)

第二节 "辛派爱国词"概述

陆游的爱国词(重点掌握)

陈亮词(一般掌握)

刘过词(重点掌握)

刘克庄词(重点掌握)

陈人杰词(一般掌握)

思考题:

1、列举辛弃疾词的内容。

2、辛弃疾词统一而又多样化的风格。

本章必读作品:

辛弃疾《贺新郎》"绿树听鹈鴂"

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清平乐•村居》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第十二章 "雅词"营垒里的"伤痕文学":姜夔和吴文英词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南宋后期雅词代表作家姜夔、吴文英词。

考核知识点:

南宋后期"雅词"创作再度繁荣,词中带着明显的"伤痕":时代的伤痕、个人身世的伤痕、恋情的伤痕。词人以姜夔、吴文英为其代表。

姜夔从自身的生活情趣和艺术情趣出发,创作性地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婉约词风,以"清空"、"骚雅"的笔调展示着自己的"伤痕",显示出时代特色和个人风格。姜夔词中有《扬州慢》等17首自度曲,旁注音谱,是现存宋人词集中仅有的完整的宋词乐谱,是研究南宋词乐的珍贵艺术文献。词集《白石道人歌曲》。

吴文英所处的时代环境日渐苟安,加上本人的生活经历相当狭窄,故其词对于时代的感伤相对淡化,更多集中于表现个人身世之感和相思恋情带来的感伤情绪。吴文英词承自周邦彦,另创一种"隐秀"风格。吴文英词注重修辞,语言方面偏爱艳丽,注重锻炼词句。他的《梦窗词》以绵密研炼见称。词集《梦窗词》。

考核要求

南宋"雅词"的不足和缺陷(一般掌握)

第一节 "幽韵冷香"白石词

姜夔词多"伤痕"的原因(重点掌握)

姜夔词的三类内容(重点掌握)

姜夔词品(一般掌握)

第二节 "芬菲铿丽"梦窗词

"绵绵长恨"的具体表现(重点掌握)

"变态心理"与美感的关系(一般掌握)

对吴文英词的评价(一般掌握)

思考题:

1、姜夔词的内容与艺术特色。

2、吴文英词"七宝楼台"的评价恰当吗?为什么?。

本章必读作品: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夔《鹧鸪天》"肥水东流无尽期"*

姜夔《暗香》"旧时月色"*

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吴文英《八声甘州》"渺空烟四远"

第十三章 "风雨如晦"、"春去人间"的宋末词坛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南宋末年的词坛概况,"浙派词人"和"江西词人" 。

考核知识点:

南宋末年的词坛主要有两类词人,"雅词"派余绪和"辛派"后继者,共唱着"春去人间"的悲歌。宋亡之后,志士词和遗民词又有不少佳作。文天祥、刘辰翁等发扬苏、辛词风,周密、王沂孙、张炎、蒋捷等谨持周、姜衣钵,宋元之际词坛,主要就是这样两派。前者悲歌慷慨,后者凄断苦咽,这两种音色,虽有高低强弱的不同,但起协奏了宋词的尾声。

考核要求

第一节 "缘事而发"的亡国哀音

宋末的社会情况(一般掌握)

词坛哀音的含义(一般掌握)

第二节 同中有异的"浙派词人"和"江西词人"

以张炎为代表的浙派词人及其词作特点(一般掌握)

两个"江西词派"(一般掌握)

刘辰翁、文天祥(一般掌握)

思考题:

1、"浙派词人"主要包括哪些词人?其词有什么特点?

2、"江西词人"主要包括哪些词人?其词有什么特点?

本章必读作品:

张炎《解连环》"咏孤雁"

文天祥《满江红•代王夫人作》

第十四章 余论:对于唐宋词史的"反思"(一般了解)

三、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

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文人词出现于( )

A.初唐B.盛唐C.中唐D.晚唐

2、被誉为"花间鼻祖"的词人是( )

A.白居易B.温庭筠C.韦庄D.李煜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敦煌曲子词》收录了早期文人词( )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情韵兼胜"是( )词的特点。

2、北宋前期以写"俗词"而著称的词人是( )。

四、列举题(每题4分,共8分)

1、列举下列词人的词集名。

晏殊、柳永、晏几道、周邦彦

五、解释下列句子中下加横线的词语。(每词1分,共10分)

1、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六、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清空骚雅

七、分析下列作品的主题、感情和艺术特色。(每题10分,共20分)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八、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为什么说词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一种文学-文化现象?

附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C 2、B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秦观 2、柳永

四、列举题(每题4分,共8分)

1、《珠玉词》、《乐章集》、《小山词》、《清真词》

五、解释下列句子中下加横线的词语。(每词1分,共10分)

1、怎这样、这般

六、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清空骚雅,是张炎《词源》中称许姜夔词的评语,向来成为姜词主要特色的定评。清空

是指空淡深远的意境和趣味,骚雅是指古雅峭拔、别有怀抱的格调,两者实亦相通。对传统

的靡曼软媚秾丽的词风来说是一个变革。这种主张也成为南宋倡导雅词的词人以至清代浙派

词所追求的目标。

七、分析下列作品的主题、感情和艺术特色。(每题10分,共20分)

1、全词描写了作者有志难酬、报国无门、抑郁悲愤的苦闷心情,抒发了作者抱负无法实现的失意感慨,表现了词人诚挚无私的爱国情怀。本词下半阕连用三典,丰富了词的内涵。(答出要点即可)

八、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词的产生和兴盛不仅需要燕乐风行这种音乐环境,也关涉到当时的社会风习,人们的社交方式,以歌舞伴酒的歌伎制度,以及文人同乐工歌伎之交往中的特殊心态等问题。词的社交功能和娱乐功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同它的抒情功能相伴而行的

温馨提示: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参考,考试政策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更多优惠课程课程推荐
资料套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