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专业资料
微信QQ群
考生网QQ群

群号:517231281

扫码加群
点击二维码加群

考生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zikaosw

课程试听
最新资讯

手机端访问

1、直接输入www.zikaosw.cn
2、扫描左侧二维码

登录 | 注册
登录/注册后,可享受
  • 课程免费试听
  • 试做在线题库
  • 学习提升指导
自考生网
当前位置 自学考试 > 自考考试大纲 > 文章详情

生理学自考大纲下载_四川自考2023年10月02899教材大纲

来源:自考生网 时间:2023-12-11 11:32:25 编辑:自考生网编辑

2023年10月四川生理学自考大纲在哪里找?四川生理学自学考试教材大纲版本在四川教育考试院官方网站就能找到。为了方便考生们复习,自考生网将四川生理学考试大纲整理如下,不但提供了生理学大纲的完整内容,还提供了大纲下载版,以方便同学们保存使用。

02899生理学自考考试大纲(2013版)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学分

大纲名称

教材/推荐用书名称

主编

出版社

版次

生理学

02899

4

生理学自学考试大纲

生理学

朱大年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3年版

注:本目录内的课程学分含实践性环节学分。

点击下载:02899生理学自考考试大纲

第一章绪论

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生理学及其任务,生理学的研究方法。掌握机体的内环境、稳态、稳态的维持一反馈控制。熟悉人体生理功能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课程内容

第一节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

生理学及其任务:定义和任务,与医学的关系。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生理学研究的3个水平(细胞和分子、系统与器官、整体);实验方法:急性和慢性动物实验,人体实验。

第二节内环境稳态及其维持

机体的内环境:体液的组成,内环境的定义。

稳态:定义和扩展,生理意义。

稳态的维持—反馈控制:负反馈和正反馈。

第三节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神经调节:定义和特点,反射与反射弧。

体液调节:定义和特点,局部体液调节,神经-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定义和特点。

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一、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

1.识记①生理学的定义和任务;②动物和人体实验的方法。

2.领会为何在3个不同水平进行实验研究?

二、内环境稳态及其维持

1.识记①体液的组成;②内环境、稳态、负反馈和正反馈的定义。

2.领会①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②维持稳态的生理意义。

3.应用举例说明负反馈和正反馈控制的生理意义。

三、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1.识记①神经调节、反射、反射弧、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的定义;②反射弧的组成。

2.领会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和差别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掌握物质的跨膜转运。熟悉跨膜信号转导。掌握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熟悉刺激和兴奋的引起,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掌握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熟悉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骨骼肌收缩的分子机制。了解骨骼肌收缩的主要形式和影响因素。

课程内容

第一节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和信号转导

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液态镶嵌模型学说,细胞膜中的脂类、蛋白质和糖类。

物质的跨膜转运: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膜泡转运。

跨膜信号转导:定义,受体,基本过程;主要类型:分别由G蛋白耦联受体、酶耦联受体、通道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第二节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静息电位的定义、特点、产生机制和影响因素,动作电位的定义、电位变化过程、特点和产生机制。

刺激和兴奋的引起:刺激及其阈值,细胞的兴奋性及其周期变化,阈电位和局部兴奋,兴奋的引起。

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局部电流和传导机制,有髓神经纤维的跳跃式传导。

第三节骨骼肌收缩原理

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神经-肌接头的功能结构、传递过程和影响因素。

兴奋-收缩耦联:耦联的结构基础,耦联因子,基本过程。

骨骼肌收缩的分子机制:肌丝的分子结构和功能,骨骼肌收缩的滑行理论。

骨骼肌收缩的主要形式和影响因素:主要收缩形式: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单收缩和强直收缩;影响因素:前负荷、后负荷和肌肉收缩能力。

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一、物质的跨膜转运

1.识记①单纯扩散、经载体易化扩散、经通道易化扩散、原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人胞、出胞、化学门控通道、电压门控通道和机械门控通道的定义;②经载体易化扩散的特点;③转运体及其分类。

2.领会①离子通道的开放受哪些因素的影响?②细胞内、外Na+和K+不均衡分布的原因;③钠栗活动的生理意义;④转运体与载体的关系。

3.应用①举例说明各种跨膜物质转运方式的生理意义;②临床上为何能用小剂量毒毛花苷类药物治疗心衰?

二、跨膜信号转导

1.识记跨膜信号转导、受体、G蛋白、第二信使的定义。

2.领会概括性总结跨膜信号转导的基本过程。

3.应用举例说明主要的信号转导通路。

三、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1.识记①静息电位、K+平衡电位、动作电位(锋电位)、Na+平衡电位、极化、去极化、超射、复极化、超极化的定义;②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特点;③动作电位的电位变化过程。

2.领会①影响静息电位的因素;②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四、刺激、兴奋的引起和传导

1.识记①刺激、阈强度(阈值)、阈刺激、阈下刺激、阈上刺激、兴奋性、兴奋、局部兴奋、阈电位、电紧张传播、总和、再生性循环的定义;②刺激的基本参数;③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④局部兴奋的特点。

2.领会①兴奋和兴奋性的区别;②阈电位和阈值的异同点;③兴奋性和与阈值的关系;④局部兴奋与动作电位的区别;⑤引起兴奋的2条途径;⑥兴奋在同一细胞上传导的机制;⑦动作电位3个特点(全或无、不衰减传导、不发生总和)的产生原因。

五、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1.识记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过程。

2.领会影响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因素。

3.应用有机磷农药中毒对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影响。

六、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和收缩的分子机制

1.识记兴奋-收缩稱联的定义、结构基础和耦联因子。

2.领会①兴奋-收缩耦联的基本过程;②骨骼肌收缩的滑行理论。

3.应用低Ca2+对骨骼肌细胞收缩的影响。

七、骨骼肌收缩的主要形式和影响因素

1.识记等长收缩、等张收缩、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完全强直收缩、前负荷、最适前负荷、初长度、最适初长度、后负荷和肌肉收缩能力的定义。

2.领会前负荷、后负荷和肌肉收缩能力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第三章血液

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血液的组成、血量、血浆渗透压。熟悉血液的酸碱度。了解血液的颜色、比重和黏度。掌握各类血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正常值(包括各类白细胞所占百分比)。熟悉各类血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红细胞的生成及其调节。了解红细胞的破坏,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生成与破坏。熟悉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血液凝固、抗凝和纤维蛋白溶解。掌握血型和红细胞凝集,ABO血型系统。熟悉Rh血型系统。掌握输血原则。

课程内容

序言:血液及其基本功能。

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血液的组成:血细胞的组成和血细胞比容,血浆的组成。

血量:定义和正常值,失血时维持血量相对稳定的调节。

血液的理化特性:血液的颜色、比重、黏度和酸碱度,血浆渗透压。

第二节血细胞生理

红细胞:正常形态和数量(含血红蛋白的正常值)、功能、生理特性、生成和破坏。

白细胞:正常值和各类白细胞百分比,生理特性和各类白细胞的功能,生成和破坏。

血小板:正常形态和数量,生理特性和功能,生成和破坏。

第三节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抗凝和纤维蛋白溶解

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血管收缩、止血栓的形成和血液凝固。

血液凝固和抗凝:凝血因子、血液凝固过程、体内生理性凝血机制、生理性抗凝物质。

纤维蛋白溶解:纤维蛋白溶解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纤维蛋白溶解的过程。

第四节血型

血型和红细胞凝集:血型、红细胞凝集、凝集原和凝集素。

ABO血型系统:分型、抗原、抗体、遗传和鉴定。

Rh血型系统:抗原、抗体和临床意义。

输血原则:一般原则、交叉配血试验、成分输血。

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一、序言

1.识记血液及其基本功能。

2.应用临床上为何常通过血液检查来辅助诊断疾病?

二、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1.识记①血液、血细胞、血浆的组成;②血细胞比容及其正常值;③血浆蛋白的分类和功能;④血量及其正常值;⑤循环血量和储存血量的定义;⑥血浆渗透压(包括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及其正常值;⑦等渗溶液、高渗溶液、低渗溶液、等张溶液的定义;⑧血液酸碱度(pH正常值)和血液中的主要缓冲对。

2.领会①失血时血量维持相对稳定的调节;②血浆晶体渗透压与胶体渗透压的形成及其生理意义。

3.应用①哪些疾病可使血细胞比容发生改变?②临床上有哪些常用的等渗溶液?

三、血细胞生理

1.识记①各种血细胞及血红蛋白的正常值,白细胞分类及其正常百分比;②红细胞沉降率及其正常值;③红细胞生成的部位、原料和成熟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④各类血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⑤正常红细胞的平均寿命,血管外和血管内破坏。

2.领会①为何正常红细胞易通过狭小血窦和衰老红细胞则不能;②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红细胞叠连与血沉有何关系?③等渗溶液和等张溶液有何区别?④红细胞在等渗、等张、高渗和低渗溶液中有何不同表现?

3.应用①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有何危害?为什么?②临床上为何不能用大量蒸馏水进行静脉补液?③消化性溃疡行胃大部切除后可能患哪些类型的贫血,为什么?④临床上为何常以血常规检査判断是否发生感染?⑤血小板减少患者为何常有皮肤瘀点或疲斑?

四、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抗凝和纤维蛋白溶解

1.识记①出血时间、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纤维蛋白溶解的定义;②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③血清与血浆的区别;④主要的凝血因子;⑤血液凝固的基本步骤;⑥主要的抗凝物质;⑦纤维蛋白溶解的过程。

2.领会①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和血液凝固过程中的作用;②内源性与外源性凝血的异同点,2条凝血途径在体内生理性凝血中的不同地位。

3.应用①各型血友病的发病原因;②肝硬化或维生素K缺乏为何可导致凝血功能障碍?③抗凝与促凝在临床上有何应用?④纤溶酶原激活物在临床上有何应用?

五、血型

1.识记①血型、红细胞凝集、凝集原、凝集素的定义;②ABO血型和Rh血型的抗原和抗体;③交叉配血试验。

2.领会①ABO和Rh血型分型依据;②根据遗传规律推测子代的ABO血型;③0型血者为“万能供血者”及AB型血者为“万能受血者”的观点为何错误?

3.应用①ABO血型鉴定和与输血的关系;②Rh血型的临床意义;③交叉配血试验的临床意义;④成分输血的临床意义。

第四章血液循环

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心脏的泵血功能,心音。熟悉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心肌的生理特性。掌握体表心电图。了解血管的功能分类。熟悉血流动力学。掌握动脉血压。熟悉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微循环。掌握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了解淋巴循环。熟悉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了解心血管中枢。掌握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熟悉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了解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掌握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了解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和其他体液因子,自身调节,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掌握冠脉循环。了解肺循环和脑循环。

课程内容

序言:血液循环、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定义,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

第一节心脏生理

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和心率。心脏栗血的过程和机制。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心泵功能的储备。

心音:心音和心音图,第一心音和第—心音。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心肌细胞分类,工作细胞和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心肌的生理特性:兴奋性、自动节律性、传导性、收缩性。

体表心电图:心电图及其导联和描记,正常心电图各波和间期及其意义。

第二节血管生理

血管的功能分类:弹性储器血管、传输血管、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交换血管、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容量血管、短路血管。

血流动力学: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及其相互关系。

动脉:动脉血压及其正常值、形成、影响因素和测量方法。

静脉:中心静脉压和外周静脉压,重力对静脉血压的影响,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

微循环:微循环及其组成、血流通路和调节。

组织液: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原理及其影响因素。

淋巴循环:淋巴循环及促进淋巴生成的因素,淋巴回流的主要功能。

第三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神经调节: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心血管中枢,心血管反射。

体液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其他体液因子。

自身调节:肌源学说和局部代谢产物学说。

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肾-体液控制机制。

第四节器官循环

冠脉循环:冠脉血流量的特点及其调节。

肺循环:肺血流量的特点及其调节。

脑循环:脑血流量的特点及其调节,血-脑脊液屏障和血-脑屏障。

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一、序言.

识记①血液循环、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定义;②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

二、心脏的泵功能

1.识记①心动周期、全心舒张期、心的定律、异长自身调节和等长自身调节的定义;

②心率及其生理变动;③搏出量、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心指数和心脏做功量及其意义。

2.领会①心动周期中心房与心室内压力、容积、瓣膜活动和血流方向的变化;②心房、心室和瓣膜在心脏泵血中的作用;③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④心力储备的意义。

3.应用①心房、心室纤维颤动或房室瓣、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对心脏泵血功能的影响及原因;②如何评价心脏泵血功能。

三、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1.识记心室肌和窦房结P细胞的动作电位。

2.领会心室肌和窦房结P细胞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

四、心肌的生理特性

1.识记①兴奋性周期变化及其特点;②期前收缩、窦性节律、异位起搏点、抢先占领和超速驱动压抑的定义;③心内兴奋传导途径;④心肌收缩特点。

2.领会①影响心肌兴奋性、自律性和传导性的因素;②心肌为何不会发生完全强直收缩;③窦房结为何能成为正常起搏点;④心房肌和心室肌为何能交替收缩,而各自却能同步收缩?

3.应用①早搏是怎么产生的?②在使用起搏器的患者,若需暂停起搏器,为何绝不能骤然停止,而应事先逐渐减慢其起搏频率?③房-室传导阻滞为何比较常见?

五、心音和也、电图

识记①第一和第二心音的听诊部位、特点、成因和意义;②正常心电图各波和间期及其意义。

六、血管生理

1.识记①血流量、血流阻力与血压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②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以及平均动脉压及其正常值;③中心静脉压及其正常值;④微循环及其组成、血流通路和功能;⑤有效滤过压。

2.领会①动脉血压的形成原理和影响因素;②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③微循环的调节;④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原理及其影响因素。

3.应用①为何老年人舒张压增加不如收缩压增加明显?②如何正确测量人体动脉血压?③临床上为何有时监测患者的中心静脉压?④应用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原理分析某些水肿的产生机制。

七、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1.识记①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交感缩血管神经的支配范围、递质和受体、作用和特点;②迷走优势、血管运动、降压反射和心血管中枢的定义;③肾素_血管紧张素系统的组成;④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及其受体;⑤一氧化氮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作用。

2.领会①压力感受性反射的过程、作用特点和意义;②心肺感受器反射的主要作用和意义;③化学感受性反射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④自身调节的肌源学说和局部代谢产物学说;⑤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机制。

3.应用①正常动脉血压如何维持稳定?②临床上为何能用AT:受体拮抗剂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高血压?③为何临床上将肾上腺素用作强心药,而将去甲肾上腺素用作升压药?④临床上为何能用硝酸甘油防治心绞痛和用硝普钠降压?

八、器官循环

识记①冠脉循环、肺循环、脑循环特点及其血流量调节;②血-脑脊液屏障和血-脑屏障及其作用、意义。

第五章呼吸

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呼吸全过程的3个环节(外呼吸、气体的血液运输、内呼吸)。掌握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熟悉基本肺容积和肺容量,肺通气量,呼吸气体交换的原理和过程。掌握影响肺换气的因素。了解影响组织换气的因素。掌握02和C02在血液中的运输。了解呼吸中枢与呼

吸节律的形成。熟悉肺牵张反射。掌握化学感受性反射。了解咳嗽和喷嚏反射。

课程内容

序言:呼吸及其全过程的3个环节,包括外呼吸、气体的血液运输和内呼吸。

第一节肺通气

肺通气的动力:直接动力和原动力,呼吸运动的过程和形式,肺内压和胸膜腔内压。

肺通气的阻力:肺和胸廓的弹性阻力;非弹性阻力(主要是气道阻力)。

基本肺容积和肺容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余气量、深吸气量、功能余气量、肺活量、用力肺活量、用力呼气量和肺总量。

肺通气量:每分通气量、最大通气量、解剖无效腔、肺泡无效腔和肺泡通气量。

第二节呼吸气体的交换

气体交换的原理和过程:气体交换的动力、方式、条件和过程。

影响肺换气的因素:气体分压差和肺泡气更新率,气体扩散系数,呼吸膜的面积和厚度,通气/血流比值。

影响组织换气的因素:与肺换气情况相似。

第三节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氧的运输:运输的形式为物理溶解和氧合血红蛋白;血红蛋白与o2结合的特征,氧解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

二氧化碳的运输:运输的形式为物理溶解,形成碳酸氢盐和氨基甲酰血红蛋白。

第四节呼吸运动的调节

呼吸中枢:脊髓、低位脑干、高位脑。

呼吸节律的形成:神经元网络学说(主要是吸气切断机制)。

呼吸的反射性调节:肺牵张反射,化学感受性反射,咳嗽和喷嚏反射。

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一、序言

识记①呼吸的定义;②呼吸全过程的3个环节:外呼吸、气体的血液运输、内呼吸。

二、肺通气的动力

1.识记①肺通气、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平静呼吸、用力呼吸的定义;②肺通气的直接动力和原动力;③呼吸运动的过程;④肺内压和胸膜腔内压及其在呼吸过程中的周期性变化。

2.领会①肺通气原理;②人工呼吸原理;③胸膜腔内压的形成原理;④保持胸膜腔负压的条件和重要意义。

3.应用①如何检测胸膜腔内压;②发生一侧气胸时,对呼吸和循环功能有何影响?

三、肺通气的阻力

1.识记①肺弹性阻力的来源;②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主要成分、来源、分布和生理作用;③肺顺应性和比顺应性的定义;④非弹性阻力的主要来源;⑤气道阻力的定义。

2.领会①肺顺应性与肺弹性阻力的关系;②肺泡液-气界面存在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意义;③胸廓弹性阻力与肺弹性阻力的异同点;④肺顺应性改变时对肺通气的影响;⑤比顺应性的应用意义;⑥影响气道阻力的因素(包括影响气道口径的因素)。

3.应用①肺实变与肺气肿产生呼吸困难的机制有何不同?②临床上常用拟肾上腺药物缓解呼吸困难的原理。

四、基本肺容积、肺容量和肺通气量

1.识记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余气量、深吸气量、功能余气量、肺活量、

用力肺活量、用力呼气量、肺总量、每分通气量、最大通气量、解剖无效腔、肺泡无效腔与

肺泡通气量的定义。

2.领会①功能余气量的生理意义;②为何用力呼气量能较好反映肺通气功能?③潮气量减半而呼吸频率加倍时,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有何改变?

3.应用①长跑时为何宜作深而慢的呼吸?②为区分限制性和阻塞性呼吸疾病,宜选择检测什么通气指标?为什么?

五、呼吸气体的交换

1.识记①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的定义;②呼吸气体交换的动力、方式和条件;③气体的分压差、气体扩散速率、气体扩散系数、通气/血流比值的定义。

2.领会①影响气体扩散速率的因素;②气体交换的过程和原理;③影响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的因素。

3.应用呼吸系统疾病使肺泡通气量不足或循环系统疾病使肺血流量减少,导致通气/血流比值改变,将对呼吸运动产生什么影响?

六、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1.识记①02与C2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②氧合血红蛋白、去氧血红蛋白、Hb氧容量、Hb氧含量、Hb氧饱和度、发绀、氧解离曲线的定义。

2.领会①发绀与缺氧的关系;②血红蛋白与02结合的特征;③氧解离曲线的特点、生理意义及影响因素。

3.应用在高原、高空或呼吸系统疾病早期为何不易出现低氧血症?

七、呼吸运动的调节

1.识记①产生呼吸节律的基本中枢和呼吸调整中枢;②外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的部

位及其适宜刺激。

2.领会①呼吸节律的形成;②肺牵张反射;③动脉血中P02降低、PC02或H+浓度升高对呼吸的影响;④咳嗽和喷嚏反射及其意义。

3.应用①切除家兔双侧颈迷走神经后对呼吸运动有何影响?②为何对严重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患者宜采取低浓度持续给氧?③正常人为何不能长时间屏住呼吸?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消化和吸收的定义,消化的2种方式(机械性和化学性消化),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消化腺分泌概述。熟悉消化道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胃肠激素,唾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唾液分泌的调节,咀嚼和吞咽。掌握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胃的自身保护作用。熟悉胃液分泌的调节。掌握胃的运动,胰液和胆汁的性质、成分和作用。熟悉胰液和胆汁分泌的调节以及胆汁排出的调节,胆囊的功能。了解小肠液的分泌及其调节。掌握小肠的运动形式。了解小肠运动的调节,回盲括约肌的功能。了解大肠的功能。熟悉吸收的部位(为何主要在小肠)。了解小肠内主要物质的吸收。

课程内容

第一节概述

序言:消化和吸收的定义,消化的两种方式为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一般特性和电生理特性。

消化液分泌概述:每日分泌总量,主要成分和功能。

消化道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外来神经和内在神经丛。

胃肠激素:胃肠激素的定义,主要胃肠激素的分泌细胞和在消化道中的分布,胃肠激素的分泌方式和生理作用。

第二节口腔内消化

唾液的分泌:唾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唾液分泌的调节。

咀嚼和吞咽:咀嚼、吞咽、蠕动和食管下括约肌及其意义。

第三节胃内消化

胃液的分泌: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胃的自身保护作用,胃液分泌的调节。

胃的运动:胃的运动形式,胃排空及其控制,呕吐。

第四节小肠内消化

胰液的分泌:胰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胰液分泌的调节。

胆汁的分泌与排出:胆汁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胆囊的功能。

小肠液的分泌:小肠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小肠液分泌的调节。

小肠的运动:小肠运动的形式、小肠运动的调节、回盲括约肌的功能。

第五节大肠的功能

序言:大肠的主要功能。

大肠液的分泌:分泌物的性质、主要成分和作用,分泌的调节。

大肠的运动:大肠运动的形式,排便。

大肠内细菌的活动:正常菌群的作用和意义。

第六节吸收

吸收的部位:消化道不同部位的吸收能力,小肠为吸收主要部位的原因。

小肠内主要物质的吸收:糖、蛋白质、脂肪、无机盐、水和维生素的吸收。

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一、概述

1.识记①消化、吸收、机械性消化、化学性消化、慢波、内在神经丛、胃肠激素的定义;②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特性和电生理特性;③消化道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④主要胃肠激素的分泌细胞和在消化道中的分布;⑤胃肠激素的分泌方式和生理作用。

2.领会①消化道平滑肌慢波、动作电位和收缩之间的关系;②离体肠段为何在去除外来神经后仍能发生节律性收缩?

二、口腔内消化

1.识记①唾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②唾液分泌的调节及其特点;③咀嚼、吞咽、蠕动、食管下括约肌的定义。

2.领会①咀嚼馒头时为何感到略有甜味?②唾液为何能清洁和保护口腔?

3.应用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异常可导致哪些疾病?

二、胃内消化

1.识记①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②黏液-碳酸氢盐屏障、胃黏膜屏障、迷走反射、胃的容受性舒张、胃排空和肠-胃反射的定义;③乙酰胆碱、促胃液素、组胺和生长抑素对胃液分泌的作用及相互关系;④胃排空的直接动力和原动力。

2.领会①正常情况下,胃液为何不会消化胃黏膜自身?②进食过程中头期、胃期和肠期胃液分泌的特点和调节;③进食过程中胃液分泌的抑制性调节;④胃蠕动的特点和生理意义;⑤为何高脂肪饮食较耐饥?⑥胃排空为何间断进行?其意义何在?⑦呕吐及其意义。

3.应用①为何餐后不宜大量饮清水?②大量饮酒或大量服用吲哚美辛或阿司匹林等药物为何易引起消化性溃瘍?③临床上对消化性溃瘍为何可用奥美拉唑、西咪替丁、抗幽门螺杆菌药物、前列腺素、硫糖铝等药物治疗,或行胃大部切除、迷走神经切断术。

四、小肠内消化

1.识记①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②促胰液素、缩胆囊素的生理作用;③肠激酶的来源和作用;④胆囊的功能;⑤回盲括约肌的功能。

2.领会①胰液为何是最重要的消化液?②正常情况下,胰液为何不会消化胰腺自身?③胆汁中没有消化酶,为何具有消化作用?④胆盐的肠-肝循环及其生理意义;⑤胰液和胆汁分泌的调节;⑥小肠分节运动及其生理意义。

3.应用①为何暴饮暴食易诱发急性胰腺炎?②切除胆囊的人为何不宜高脂肪饮食?

五、大肠的功能

1.识记①大肠的主要功能;②排便反射。

2.领会大肠内正常菌群的作用和意义。

3.应用①产生功能性便秘的原因是什么?该如何对待?②里急后重症状常见于哪些疾病?其生理学基础是什么?

六、吸收

1.识记①消化道不同部位的吸收能力;②糖、蛋白质、脂肪的吸收形式和途径。

2.领会小肠为何是吸收的主要部位?

3.应用根据生理学知识,应如何设法增强钙和铁的吸收?

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

学习目的和要求

熟悉能量代谢的定义。了解机体能量的来源和去路,能量代谢测定的原理和方法。熟悉食物的热价、氧热价和呼吸商,能量代谢的计算方法。掌握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率,体温及其正常变动。熟悉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体温调节。

课程内容

第一节能量代谢

序言:能量代谢的定义。

机体能量的来源和去路:能量的来源、体重指数、能量的去路。

能量代谢的测定:测定原理和方法,食物的热价、氧热价和呼吸商,计算方法。

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肌肉活动、精神活动、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环境温度。

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率及其测定,临床意义。

第二节体温及其调节

体温及其正常变动:体温及其测量,体温的正常变动。

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产热过程、散热过程。

体温调节:温度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机制、发热和中暑。

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一、能量代谢

1.识记能量代谢、体重指数、食物的热价、氧热价、呼吸商、非蛋白呼吸商、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基础代谢率的定义。

2.领会①为何体内主要以糖和脂肪供能,而蛋白质一般不参与供能?②ATP和CP在生物供能中有何作用?③测定能量代谢的原理;④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

3.应用①如何利用体重指数判断超重和肥胖;②能量代谢的测定和计算方法;③测定基础代谢率时的注意事项和临床意义。

二、体温及其调节

1.识记①体温、寒战产热、非寒战产热、解耦联蛋白、不感蒸发、体温调定点学说的定义;②测量体温的常用部位及其正常值;③机体安静时和运动时的主要产热器官;④产热的主要形式;⑤机体主要散热部位和散热方式;⑥汗腺的神经支配和汗液的特点。

2.领会①体温的正常变动;②产热和散热过程的调节;③自主性体温调节机制。

3.应用①哪些物理降温措施可用于高热患者?②夏季为何应慎用阿托品类药物?③人体在高温和寒冷环境中如何保持体温相对恒定?④如何用体温调定点学说解释发热现象?⑤什么情况下易发生中暑?为什么?

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

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肾的功能结构和血液循环特征。熟悉肾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掌握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及其影响因素,肾小球滤过率和滤过分数,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功能及其影响因素。了解尿液的浓缩和稀释。掌握尿生成的调节。了解肾清除率的概念及其测定意义。熟悉尿量和尿的理化性质。了解尿的排放。

课程内容

序言:肾生成尿液的基本过程,排泄的定义和途径。

第一节肾的结构和功能概要

肾的功能结构:肾单位、球旁器。

肾的血液循环特征:肾的血流量及其分布,形成2套毛细血管网,肾血流量的调节。

肾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水、渗透压、电解质、酸碱平衡。

第二节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滤过膜及其通透性:滤过膜的结构,滤过膜的通透性。

有效滤过压:计算式、滤过平衡。

肾小球滤过率和滤过分数:定义、正常值和意义。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滤过膜的通透性和面积,有效滤过压,肾血浆流量。

第三节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转运功能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Na+、Cl-、水、HCO3-、K+、Ca2+、葡萄糖和氨基酸的重吸收。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功能:H+、NH3和NH4+、K+的分泌。

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因素:肾小管溶质浓度、肾小球滤过率。

第四节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肾髓质高渗梯度:形成、维持。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浓缩原理、稀释原理。

第五节尿生成的调节

神经调节:肾交感神经。

体液调节:血管升压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醒固酮系统、心房钠尿肽。

第六节肾清除率

肾清除率:概念。

测定的意义:测定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和肾血流量,推测肾小管的功能。

第七节尿液及其排放

尿液:尿量、尿液的理化性质。

尿的排放:排尿反射。

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一、序言

识记肾生成尿液的基本过程,排泄的定义和途径。

二、肾的结构和功能概要

1.识记①皮质肾单位、近髓肾单位、球旁器、致密斑的定义;②肾的血液供应特点。

2.领会①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何不同?②球旁器结构与功能的联系以及意义;③肾血流量自身调节和神经体液调节的不同生理意义;④肾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

三、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1.识记①肾小球滤过、机械屏障作用、电学屏障作用、肾小球有效滤过压、滤过平衡的定义;②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的计算式;③肾小球滤过率和滤过分数及其正常值。

2.领会①为何原尿中几乎不含蛋白质?②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3.应用大失血、高血压病晚期肾小球病变、尿路阻塞、静脉快速输入生理盐水对肾小球滤过的影响。

四、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转运功能

1.识记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肾糖阈、渗透性利尿、球-管平衡的定义。

2.领会①Na+、Cl-、水、HCO3-、葡萄糖和氨基酸的重吸收及其意义;②肾糖阈的意义;③H+、NH3和NH4+,K+的分泌及其意义;④近端小管和远曲小管、集合管对Na+和水重吸收的异同点。

3.应用①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功能在维持机体水、盐和酸碱平衡中的作用;②呋塞米、利尿酸、乙酰唑胺和噻嗪类药物为何能利尿?③糖尿病患者为何出现糖尿和多尿?

五、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1.识记①肾髓质高渗梯度的定义;②尿液被浓缩和稀释的部位。

2.领会①肾髓质高渗梯度的形成和维持机制;②尿液被浓缩和稀释的原理。

六、尿生成的调节

1.识记肾交感神经、血管升压素、醛固酮和心房钠尿肽对尿生成的调节作用。

2.领会①水利尿的产生机制;②血管升压素、醛固酮和肾素分泌的调节。

3.应用大量出汗、大失血、垂体损伤引起的尿量变化及其产生机制。

七、肾清除率

1.识记清除率的定义。

2.领会测定肾清除率的意义。

八、尿液及其排放

1.识记①正常尿量和尿液的理化性质;②多尿、少尿和无尿的定义;③排尿反射的过程。

2.领会排尿反射中的正反馈控制。

3.应用膀胱炎症、前列腺肥大、胸段或骶段脊髓损伤对排尿功能的影响及其原理。

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

学习目的和要求

熟悉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定义,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掌握眼的折光功能。熟悉视网膜的功能结构。掌握视网膜中的感光换能系统。了解视网膜的感光换能机制。掌握暗适应和明适应,视力,视野。熟悉色觉,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听阈和听域,外耳、中耳和咽鼓管的功能。掌握声波传人内耳的途径。熟悉耳蜗的功能结构。了解耳蜗的感音换能机制。熟悉耳蜗微音器电位。了解耳蜗内电位和听神经动作电位。了解前庭器官的感受细胞。熟悉前庭器官的适宜刺激和生理功能,前庭反应。了解嗅觉器官、味觉器官。

课程内容

第一节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定义,感受器的分类。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适宜刺激、换能作用、编码作用和适应现象。

第二节视觉器官

眼的折光功能:眼的折光和成像、简化眼、眼的调节、折光异常、房水和眼内压。

眼的感光换能功能:视网膜的功能结构、感光换能系统;感光细胞的换能机制。

与视觉有关的生理现象:色觉、暗适应、明适应、视力、视野、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

第三节听觉器官

序言:听阈与听域。

外耳和中耳的传音功能:外耳的功能、中耳的功能;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耳蜗的感音换能功能:耳蜗的功能结构,感音换能机制,耳蜗和听神经的生物电现象。

第四节平衡觉器官

前庭器官的感受细胞:毛细胞及其适宜刺激。

前庭器官的适宜刺激和功能: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

前庭反应:前庭姿势调节反射,前庭自主神经反应,眼震颤。

第五节嗅觉和味觉器官

嗔觉器官:嗅觉感受器及其适宜刺激、适应现象。

味觉器官:味觉感受器及其适宜刺激、适应现象。

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一、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

1.识记感受器、感觉器官、适宜刺激、换能作用、感受器电位、编码作用、适应现象的定义。

2.领会快适应和慢适应感受器的不同生理意义。

二、视觉器官

1.识记①眼的折光媒质和折射面;②简化眼、近点、老视、瞳孔近反射、瞳孔对光反射、辐辏反射(双眼球会聚)、正视眼、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青光眼、生理盲点、视紫红质、色觉、暗适应、明适应、视力、视野、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的定义;③视杆系统和视锥系统及其功能特点;④视杆细胞的光化学反应。

2.领会①眼的折光成像原理;②眼视近物时的调节及意义;③视杆细胞感受器电位的产生机制;④色觉形成的三原色学说。⑤暗适应和明适应的产生机制;⑥正常视野(上下左右视野和颜色视野)的规律;⑦双眼视觉的优点。

3.应用①瞳孔对光反射及其临床意义;②老视、近视、远视、散光的发生原因和矫正;③青光眼的发生原因;④产生夜盲症的原因和防治方法;⑤以色觉的三原色学说分析色

盲和色弱的可能产生机制;⑥国际标准视力表的设计原理;⑦产生复视的生理学基础。

三、听觉器官

1.识记①听阈、最大可听阈、听域、气传导、骨传导、耳蜗内电位、微音器电位和听神经动作电位的定义;②外耳和中耳的传音和增音功能;③咽鼓管的功能;④声波传人内耳的途径。

2.领会①耳蜗的感音换能功能;②耳蜗对声波频率进行初步分析的生理学基础。

四、平衡觉器官

1.识记①半规管、楠圆囊和球囊的适宜剌激;②前庭姿势调节反射、前庭自主神经

2.领会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的生理功能。

3.应用①晕车和晕船的产生机制;②临床上检查眼震颤有何意义?

五、嗅觉器官和味觉器官

识记嗅觉器官和味觉器官的感受器及其适宜刺激。

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学习目的和要求

熟悉神经元。掌握突触传递。熟悉反射活动,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掌握痛觉。熟悉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控制。掌握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熟悉中枢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了解脑电活动,觉醒和睡眠,脑的高级功能。

课程内容

第一节神经活动的一般规律

神经元:神经元的一般结构和功能分区,神经纤维的兴奋传导,轴浆运输,神经的营养性作用。

突触传递:突触及其分类,电突触传递,化学性突触及其传递过程,有关神经递质和受体的一些基本概念。

反射活动:反射的分类、反射的中枢控制、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中枢抑制。

第二节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感觉传人通路:丘脑前的传人系统,丘脑核团及其功能分群,感觉投射系统。

大脑皮质的感觉代表区:体表感觉代表区(第一、第二感觉区)、本体感觉代表区、内脏感觉代表区、视觉代表区、听觉代表区、嗅觉和味觉代表区。

痛觉:躯体痛(体表痛和深部痛),内脏痛(含体腔壁痛和牵涉痛)。

第三节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控制

中枢运动控制系统及其功能概述:中枢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随意运动的谋划和执行,脊髓和脑干运动神经元,高位中枢及其组成。

运动传出的最后公路:运动单位和运动神经元,脊髓的功能。

姿势调节系统的功能:脊髓对姿势的调节、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大脑皮质对姿势的调节。

运动传出系统的功能:大脑皮质运动区、运动传出通路。

小脑和基底神经节的运动调节功能:小脑、基底神经节。

第四节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递质和受体系统,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特征。

中枢对内脏活动的调节:脊髓、低位脑干、下丘脑和大脑皮质。

第五节脑电活动及觉醒和睡眠

脑电活动:自发脑电活动和脑电图,皮质诱发电位。

觉醒和睡眠:觉醒状态的维持,睡眠的时相和产生机制。

第六节脑的高级功能

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形成和消退,人类的条件反射和2种信号系统学说。

学习和记忆:学习和记忆的形式,人类的记忆过程和遗忘。

语言和其他认知功能:大脑皮质的语言活动功能,优势半球和皮质功能的互补性专门化,两侧大脑皮质认知功能的关联。

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一、神经元

1.识记①神经冲动的定义;②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③神经纤维轴桨运输及其分类;④神经的功能性作用和营养性作用。

2.领会①影响神经纤维传导速度的因素;②神经纤维轴浆运输的意义。

3.应用①脱髓鞘疾病主要影响神经元的什么功能?②脊髓灰质炎患者为何出现局部肢体肌肉萎缩?

二、突触传递

1.识记①突触及其分类;②突触传递、非突触性化学传递、EPSP和IPSP、神经递质和调质、递质共存、突触前受体、受体上调和下调的定义;③电突触的结构基础和传递特点;④定向化学性突触的传递过程。

2.领会①影响化学性突触传递的因素;②比较化学性突触传递和电突触传递;③比较非定向突触与定向突触的结构和兴奋传递特点;④EPSP和IPSP的产生机制;⑤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和抑制如何产生?

三、反射活动

1.识记①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单突触反射、多突触反射、辐散式联系、聚合式联系、链锁式联系、环式联系、后发放、中枢延搁、突触后抑制、传人侧支性抑制、回返性抑制、突触前抑制的定义;②反射的中枢控制。

2.领会①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区别和联系;②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及其生理意义;③比较神经纤维兴奋传导和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④比较传入侧支性抑制和回返性抑制;⑤比较突出后抑制和突触前抑制。

四、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1.识记①丘脑前的感觉传人通路及其特点;②丘脑感觉核团的分群;③大脑皮质第一体表感觉区的部位及其投射规律;④大脑皮质第二体表感觉区以及本体感觉、内脏感觉、视觉、听觉、嗔觉和味觉代表区的部位;⑤痛觉、快痛、慢痛、体表痛、深部痛、内脏痛、体腔壁痛和牵涉痛的定义;⑥内脏痛的特点。

2.领会①特异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投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差异及联系;②痛觉为何没有适宜刺激和适应现象?③比较快痛和慢痛;④牵涉痛的产生机制。

3.应用①当脊髓半离断时,深感觉和浅感觉将发生什么障碍?②脊髓空洞症患者可出现什么特殊的感觉障碍?③临床常见的内脏疾患引起牵涉痛的部位。

五、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控制

1.识记①中枢运动控制系统、运动单位、运动传出的最后公路、姿势反射、屈肌反射、对侧伸肌反射、牵张反射、腱反射、肌紧张、巴宾斯基征、小脑共济失调的定义;②运动的分类;③脊休克及其主要表现;④去大脑僵直及其主要表现,与去皮质僵直的表现有何不同;⑤脑干网状结构易化区和抑制区的部位和作用;⑥大脑皮质主要运动区的部位和功能特征;⑦运动传出通路的组成及其功能。

2.领会①谋划和执行随意运动的大致过程;②脊休克的产生和恢复说明什么?③肌梭、γ运动神经元和I类传人纤维在牵张反射中的作用;④比较肌梭和腱器官在牵张反射中的作用和意义;⑤去大脑僵直的产生机制;⑥基底神经节和小脑的运动调节功能。

3.应用①神经科医生为何常检查患者的腱反射?②比较脊髓灰质炎时出现柔软性瘫痪和内囊出血引起中风时出现痉挛性瘫痪的不同表现;③帕金森病和亨廷顿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其简要发病机制;④小脑受损后可出现的症状。

六、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1.识记①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主要递质和受体;②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主要生理功能;③自主神经系统中的胆碱能纤维和肾上腺素能纤维;④胆碱能受体、毒蕈碱受体、烟碱受体、毒蕈碱样作用、烟碱样作用、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定义;⑤生命中枢、摄食中枢、饱中枢、防御反应区、防御反应、奖赏中枢、惩罚中枢、生物节律的定义。

2.领会①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特征;②为何称延髓为生命中枢?③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④发生防御反应时常可伴有哪些心血管活动改变?

3.应用①为何心动过速患者不宜大剂量使用阿托品?②为何普萘洛尔不宜用于伴呼吸系统疾病的心绞痛患者?③为何异丙肾上腺素喷雾剂不宜长期用于缓减哮喘发作?④为何经常处于紧张心理状态的人易患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

七、脑电活动及觉醒和睡眠

1.识记①自发脑电活动、脑电图、皮质诱发电位的定义;②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及其生理功能;③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及其表现。

2.领会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的意义。

3.应用临床上记录脑电波和皮质诱发电位的用途。

八、脑的高级功能

1.识记①操作式条件反射、学习和记忆、遗忘和遗忘症、优势半球的定义;②人类大脑皮质的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③学习和记忆的形式。

2.领会①条件反射的形成和消退;②大脑皮质认知功能的互补性专门化和两侧关联。

3.应用①遗忘症的分类和常见原因;②大脑皮质一定区域损伤引起的各种失语症。

第十一章内分泌

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内分泌和内分泌系统。熟悉激素的化学分类,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了解激素对细胞的作用机制。熟悉下丘脑与腺垂体和神经垂体的功能联系,下丘脑调节肽。掌握生长激素和腺垂体促激素。熟悉血管升压素。了解催乳素、缩宫素和松果体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代谢。掌握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甲状腺功能的调节。熟悉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和维生素K+。掌握糖皮质激素,应激反应和应急反应。了解盐皮质激素、肾上腺雄激素和肾上腺髓质激素。掌握胰岛素。熟悉胰高血糖素。

课程内容

序言: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功能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第一节内分泌和激素

内分泌和内分泌系统:内分泌、激素和内分泌系统的定义,激素分泌发挥作用的方式。

激素的化学分类:胺类激素,肽类和蛋白质类激素,类固醇类激素等。

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特异性、信息传递作用、高效性、相互影响。

激素对细胞的作用机制:细胞膜受体、细胞内受体介导的激素作用机制。

第二节下丘脑和垂体及松果体内分泌

下丘脑-腺垂体系统:下丘脑与腺垂体之间的功能联系,下丘脑调节肽;腺垂体的内分泌:生长激素、催乳素、腺垂体促激素。

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下丘脑与神经垂体之间的功能联系,血管升压素,缩宫素。

松果体:褪黑素、8-精缩宫素。

第三节甲状腺的内分泌

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代谢: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储存、分泌、运输和降解。

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调节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对器官系统功能的作用。

甲状腺功能的调节:下丘脑_腺垂体-甲状腺轴,甲状腺的自身调节,自主神经的调节。

第四节甲状旁腺和甲状腺C>细胞的内分泌

甲状旁腺激素:生理作用与分泌调节。

降钙素:生理作用与分泌调节。

维生素K+:钙三醇的生理作用与生成调节。

第五节肾上腺的内分泌

序言: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对维持生命的重要性。

盐皮质激素:生理作用、醛固酮分泌调节。

糖皮质激素:生理作用与分泌调节。

肾上腺雄激素:雄激素种类、生理作用。

肾上腺髓质:儿茶酚胺激素的生理作用与分泌调节。

第六节胰岛的内分泌

序言:胰岛内主要的内分泌细胞及其所分泌的激素。

胰岛素:生理作用与分泌调节。

胰高血糖素:生理作用与分泌调节。

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一、序目

识记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功能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二、内分泌和激素

1.识记①内分泌、激素、内分泌系统、远距分泌、旁分泌、自分泌、神经内分泌、神经激素、靶器官、靶细胞、激素的协同作用、拮抗作用和允许作用的定义;②激素分泌发挥作用的方式;③激素的化学分类;④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

2.领会由细胞膜受体、细胞内受体介导的激素作用机制。

三、下丘脑和垂体及松果体内分泌

1.识记①垂体门脉系统和下丘脑-垂体束及其功能;②属于下丘脑调节肽的激素及各自的主要作用;③腺垂体和神经垂体的主要激素;④生长激素的生理作用;⑤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其主要作用;⑥催乳素和缩宫素的生理作用;⑦促激素及其生理作用;⑧长反馈、短反馈和超短反馈的定义;⑨褪黑素和8-精缩宫素的主要作用。

2.领会①参与生长发育的主要激素及其主要作用;②生长激素分泌的调节;③促激素分泌的调节。

3.应用生长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疾病及其表现。

四、甲状腺的内分泌

1.识记①甲状腺激素的种类、合成、储存、分泌、运输和降解;②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2.领会甲状腺功能的调节。

3.应用①区别幼年时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疾病。②成年人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疾病及其主要表现;③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发病原因。

五、甲状旁腺和甲状腺C细胞的内分泌

1.识记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和维生素以(钙三醇)的生理作用。

2.领会甲状旁腺激素与降钙素分泌的调节,钙三醇生成的调节。

3.应用①行甲状腺术时若误切除或损伤甲状旁腺可产生什么后果?②长期缺乏维生素D可导致什么疾病?为什么?

六、肾上腺的内分泌

1.识记①肾上腺皮质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分泌的激素及其主要代表;②肾上腺皮质激素对维持生命的重要性;③糖皮质激素、肾上腺雄激素、肾上腺髓质激素的生理作用;④应激反应与应急反应的定义。

2.领会①糖皮质激素的分泌调节;②应激反应与应急反应的产生原因与意义。

3.应用①糖皮质激素分泌异常可引起哪些症状?②临床上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为何不能突然停药?

七、胰岛的内分泌

1.识记①胰岛内主要的内分泌细胞及其所分泌的激素;②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

2.领会①胰岛素分泌的调节;②有哪些激素可调节糖代谢?与胰岛素调节血糖的作用有何区别?

3.应用①糖尿病与胰岛素的关系;②比较糖尿病和尿崩症多尿的不同机制。

第十二章生殖

学习目的和要求

熟悉生殖的定义,男、女两性的主性器官和附性器官以及副性征,睾丸的生精功能,睾丸功能的调节,卵巢的生卵功能。掌握睾丸和卵巢的内分泌功能,月经周期及其发生原理。了解妊娠过程。熟悉胎盘的内分泌。了解分娩和授乳、避孕。

课程内容

序言:生殖的定义,男、女两性的主性器官和附性器官以及副性征。

第一节男性生殖功能

睾丸的功能:生精与内分泌功能。

睾丸功能的调节:下丘脑-腺垂体-睾丸轴,睾丸内局部调节。

第二节女性生殖功能

卵巢的的功能:生卵与内分泌功能。

月经周期及其发生原理:月经周期、月经周期的调节。

第三节妊娠和分娩

妊娠过程:受精、着床、妊娠的维持与胎盘的内分泌。

分娩与授乳:分娩的定义、过程和可能机制;泌乳的调节和射乳反射。

避孕:避孕的定义、方法和原理。

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一、序言

识记①生殖的定义;②男、女两性的主性器官和附性器官以及副性征。

二、男性生殖功能

1.识记①睾丸的生精功能;②血-辜屏障的定义;③人雄激素的主要代表、产生细胞与生理作用。

2.领会睾丸功能的调节。

3.应用隐辜症的发生与危害。

三、女性生殖功能

1.识记①卵巢的生卵功能;②排卵、月经黄体、妊娠黄体、月经、月经周期和月经初潮的定义;③人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主要代表及其生理作用;④月经周期的分期(可根据子宫内膜和卵巢周期性变化分)。

2.领会下丘脑_腺垂体-卵巢轴对卵巢和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的调节。

四、妊娠和分娩以及避孕

1.识记妊娠、受精、精子获能、着床、分娩、射乳反射和避孕的定义。

2.领会①胎盘激素的作用及其生理意义;②为何分娩前不泌乳,分娩后才泌乳?

3.应用①临床上常用什么方法进行早孕诊断?②避孕方法及其生理学原理。

以上“生理学自考大纲下载_四川自考2023年10月02899教材大纲”由自考生网收集整理,以便同学们参考。四川自考考试大纲可点击文章开头的下载链接进行免费下载,可下载在电脑上查看,也可下载至手机中保存。为了更好的复习,建议同学们将四川大纲打印出来,学习教材时同步使用才能有的放矢。更多四川大纲相关内容,可关注“四川自考大纲”专题。如生理学大纲调整、变动,以四川考试院最新公布为准。

温馨提示: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参考,考试政策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更多优惠课程课程推荐
资料套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