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专业资料
微信QQ群
考生网QQ群

群号:517231281

扫码加群
点击二维码加群

考生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zikaosw

课程试听
最新资讯

手机端访问

1、直接输入www.zikaosw.cn
2、扫描左侧二维码

登录 | 注册
登录/注册后,可享受
  • 课程免费试听
  • 试做在线题库
  • 学习提升指导
自考生网
当前位置 自学考试 > 自考考试大纲 > 文章详情

自考《法理学》考试大纲下载_2022年10月西藏05677教材大纲

来源:自考生网 时间:2022-10-05 14:31:17 编辑:自考生网编辑

刚报完名的自考生最常问的问题之一:2022年10月西藏自考法理学考试大纲在哪里找?下面,为考生们提供自考法理学考试教材大纲使用版本,以及法理学自考大纲免费下载链接。西藏自考统考课一般只要教材不变,大纲都不会变动或变动太大。

05677法理学自考考试大纲(2007版)

课程名称课程代码学分大纲名称教材/推荐用书名称主编出版社版次
法理学056777法理学自学考试大纲法理学周旺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注:本目录内的课程学分含实践性环节学分。

点击下载:05677法理学自考考试大纲

《法理学》考试大纲

第一编

第一章法学绪论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是全书的绪论,是纲领性的一章,主要阐述法学学科的最基本的问题,它所包括的原理和原则,对其后各章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本章是重点章。学习本章,应注重理解法学的性质和特征,法学的研究对象、体系和学科划分,法学的专业研究方法和其他研究方法,概括而集中地了解法学是门什么样的学问。

学习内容

第一节法学的性质和特征

一、法学释义

法学的含义和特征法学产生的条件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特色

二、法学是历史的和国情的范畴

各个时代和国情之下的法学的共性和个性西方古今法学及人们对法学的不同认知中国古今法学及人们的认知

三、法学是经世致用的学问

经世致用是法学的特质所在从法学的对象、分科和方法看其经世致用的特质从法学的产生和发展看其经世致用的特质

第二节法学的研究对象

一、法学研究对象的三个要素

法学首先以法为研究对象法学还要研究各种法的现象法学也要研究与法相关的问题

二、西言学派对法学研究对象的不同理解

四种主要观点如何看待这些不同观点

三、不同情境下法学研究对象的不同表现

历史上法学曾和别的学科长期结合在一起19世纪以来法学研究对象的变化

四、消解法学研究对象问题上的认识迷点

苏联的影响从多种角度看法学应当以什么为研究对象

第三节法学体系和法学学科

一、法学体系释义

法学体系的含义和中心问题近代法学体系为什么由分支学科所构成法学体系同法的体系、法学课程体系的关系

二、法学分支学科的划分标准

没有划分标准是法学体系研究的薄弱环节划分法学分支学科应坚持三个结合的标准

三、法学分支学科的具体划分

理论法学应用法学历史法学综合法学

第四节法学的研究方法

一、法学研究方法释义

法学研究方法的三个层次法学研究方法与方法论法学研究方法的意义

二、法学的专业研究方法

法学专业研究方法的含义具有专业研究方法是作为独立学科的重要标识法学的专业研究方法主要是规范分析方法法学的其他专业研究方法

三、法学所摄取的研究方法

社会调查的方法历史考察的方法比较分析的方法经济分析的方法价值分析的方法

四、法学的哲学指导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导方法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方法

五、消弭法学研究方法方面的迷噗

哲学指导方法不能代替法学专业方法法学摄取的方法也不能代替法学专业方法

考核范围

一、法学的性质和特征

二、法学的研究对象

三、法学的体系和法学学科

四、法学的研究方法

考核要求

一、法学的性质和特征

1.识记:(1)法学的含义和特征;(2)法学产生的条件;(3)马克思主义法学不同于其他法学的基本特色。

2.领会:(1)法学是历史的和国情的范畴;(2)法学是经世致用的学问。

二、法学的研究对象

1.识记:(1)法学研究对象的三个要素;(2)西方学派对法学研究对象的不同理解。

2.领会:不同情境下法学研究对象的不同表现。

三、法学的体系和法学学科

1.识记:(1)法学体系的含义和中心问题;(2)法学分支学科划分的标准。

2.领会:(1)近代法学体系为什么由分支学科所构成;(2)法学分支学科的具体划分。

3.应用:举例说明法学体系同法的体系、法学课程体系的关系。

四、法学的研究方法

1.识记:(1)法学研究方法的三个层次;(2)法学研究方法与法学方法论比较;(3)法学专业研究方法的含义;(4)法学所摄取的研究方法。

2.领会:(1)具有专业研究方法是作为独立学科的重要标识;(2)法学专业研究方法主要是规范分析方法;(3)法学的其他专业方法;(4)法学的哲学指导方法;(5)哲学指导方法和法学摄取的方法不能代替法学专业方法。

3.应用:举例说明法学研究方法的意义。

第二章法理学学科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将法理学作为一个专门学科加以经集中阐述,是继上一章之后对全书其他各章也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一章。本章是重点章。学习本章,就注重弄清现代法理学是门什么样的法学分支学科,明了学理学的含义、法理学和法哲学的纠葛、奥斯丁和作为独立学科的法理学之间的关系,尤其要弄懂法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位置、法理学的三大构成要素、法理学渊源中的资源性要素诸问题,为学好期后各章奠定基础。

学习内容

第一节法理学释义

一、法理学的含义

现代意义上的法理学法理学含义的多样化及其历史变迁

二、法理学的冠名

法理学在西方的冠名法理学在中国的冠名

三、法理学和法哲学

法哲学的原初含义和其后的三种含义当代中国学界对法哲学的理解及其误区

第二节作为独立学科的法理学

一、奥斯丁和作为独立学科的法理学

奥斯丁的两个突出贡献作为学科的近代法理学诞生的四个标识奥斯丁的主要观点、研究方法及其影响

二、法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实在法是法理学所需注重研究的对象法理学研究对象和范围的研究性和开放性从不同角度理解法理学研究对象和范围的两重性

三、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位置

法理学是法学的主要理论学科法理学对法学的其他分支学科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第三节法理学的构成要素及构成境况

一、法理学的三大构成要素

法理学的内容、方法和渊源三要素法理学要素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

二、法理学构成的实际境况

国内法理学未能关注渊源性要素西方法理学普遍由内容、方法和渊源三要素构成

第四节法理学渊源中的资源性要素

一、法理学资源性要素的构成

法理学资源性要素主要包括理论学说、流派思潮和人物作品三种法理学理论学说、流派思潮和人物作品三种资源性要素之间有密切关联

二、法理学的理论学说

内容性要素和资源性要素的双重身份理论学说所包括的三方内容不同时代和国情下的理论学说有放多差异

三、法理学的流派思潮

法理学流派思潮的含义研究法理学流派思潮的意义正确理解法理学流派思潮之间的界限和关联法理学流派思潮构成的基本条件近代以来主要的法理救灾流派思潮

四、法理学的人物作品

法理学理论学说、流派思潮和人物作品的关联载入法理学发展史册的人物作品

考核范围

一、法理学释义

二、作为独立学科的法理学

三、法理学的构成要素及构成境况

四、法理救灾渊源中的资源性要素

考核要求

一、法理学释义

1.识记:(1)法理学含义的多样化及其历史变迁;(2)法哲学的原初含义和其后的三种含义。

2.领会:现代意义上的法理法

二、作为独立学科的法理学

1.识记:(1)奥斯丁的两个突出贡献;(2)近代法理救灾诞生的四个标识。

2领会:(1)奥斯丁的主要观点、方法和影响;(2)实在法是法理学所需注重研究的对象;(3)法理学研究对象和范围的确定性和开放性;(4)法理学是法学的主要理论学科。

3.应用:举例说明法理学对法学其他分支学科所具有的普遍指导意义。

三、法理学的构成要素及构成境况

1.识记:(1)法理救灾的内容、方法和渊源三要素;(2)法理学要素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

2.领会:国内法理学未能关注渊源性要素的境况。

四、法理救灾渊源中的资源性要素

1.识记:(1)法理学理信纸学说的是三个方面内容;(2)法理学流派思潮的含义;(3)法理学流派思潮构成的基本条件;(4)近代以来主要的法理救灾流派思潮。

2.领会:(1)法理学资源性三要素及其关联;(2)不同时代和国情下法理学理信纸学说的差异;(3)法理学理论学说、流派思潮和人物作品的关联。

第二编

第三章法的概念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是第二编的总论性一章,所阐述的是法的最基本的问题,即如何从总体上认识汉的问题。正确理解本章所阐发的原理、知识和概念,是掌握法理学中许多原理、知识和概念的重要条件。本章主题重大,因而无疑也是重点章。学习本章,应注重气愤认知法的概念的向种主要的视角和方法,牢牢掌握法的一系列基本特征,透彻地理解的法的本质之所在,还要看重在自学考试试卷中往往有较多题目的法的要素问题,特别是其中的法律规则要素问题。

学习内容

第一节视角和方法

一、法的概念定义

二、理解法的概念的视角和方法

法的概念问题上的纷纭驳杂的观点原因和经验

三、真实的法和理想的法

法是什么和什么是法坚持真实的法和理想的法的统一

四、具体的法和一般的法

三种人眼里的三种不同的法坚持具体的法和一般的法的结合

五、完整的法和局部的法

全面把握法的外延和内涵

六、本质的法和形式的法

第二节法的基本特征

一、法是为主体提供行为标准的社会规范

社会规范、自然法则、技术规范的含义法的这一特征的三个要点

二、法是以国家政权意志形式存在的社会规范

法是同国家政权产生和变动的社会规范法是以国家政权的强制力为后盾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三、法是作为司法机关办案主要依据的社会规范

不能作为司法机关办案依据就是法强调这个特征对中国法律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意义

四、法是普遍的、明确的和肯定的社会规范

法是具有普遍性的社会规范法的形式和分类具有明确性和肯定性

五、法是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规范

法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是由法的性质和功能决定的法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的具体休现

第三节法的本质

一、法的现象和法的本质

法的现象是运河的外部表现和外部联系法的本质是未能的内联系或内在规定性法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的含义

二、关于法的本质的若干论说

神意论正义论理性论自然论权力论规范论历史论社会论

三、法的本质所在

1.识记:(1)法的现象和法的本质的含义;(2)关于法的本质的若干论说。

2.领会:(1)法首先和主要体现执政阶级意志;(2)法最终决定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四、法的要素

1.识记:(1)法的要素的含义;(2)法的要素的四种模式;(3)法律规则、原则、概念的含义。

2.领会:(1)法律规则的分类;(2)法律原则的分类;(3)法律概念的分类。

3.应用:(1)动用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原理和知识分析现行法律的有关规定;(2)运用法律规则分类的原理和知识分析现行法律的有关规定。

第四章法的价值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集中阐发法的价值这一重大主题,其中包括法的价值论题的各个主要侧面。随着法的价值论题为学界所日益看重,本章也自然成为法理学课程的一个重点章。学习本章,既要着眼于理解法的价值释义部分所阐述的诸多法的价值基本理论、知识和概念,更要着重掌握法律秩序、法律利益和法律正义三大法的价值方面的一系列基本理论、知识和概念,如法律秩序的特征,法律秩序价值的地位、类别和实现,法律利益和法律权利,法律利益的成因和实现,作为高层次伦理规范的正义,法律正义和正义,法律正义和法,法律正义的成因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概念。

学习内容

第一节法的价值释义

一、法的价值界说

法的价值的含义正确理解法的价值的有用性法的价值术语的三种用法法的价值同法的功能和法的作用的异同

二、法有哪些价值

国外学者的观点秩序价值、利益价值和正义价值是运河的更基本的价值

三、法的价值的特性

法的价值的客观性和主观性法的价值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第二节法律秩序

一、法律秩序释义

法律秩序的含义法律秩序的特征

二、法律秩序价值的地位

与法律永相伴随的基本价值便是社会秩序法律秩序价值是法的其他价值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法和秩序有天然的联系

三、法律秩序价值的类别和体现

法律秩序价值的类别法律秩序价值的体现

四、法律秩序价值的实现

法律秩序价值的实现与无政府状态和专制状态实现什么样的法律秩序价值实现法律秩序价值的方法

第三节法律利益

一、作为生活资源的利益

关于利益的几种解释利益实际上就是一种资源

二、法律利益和法律权利

法律利益的含义和主要特征什么样的利益可以或应当转化为法律利益为什么利益、法律利益、法律权利之间有密切关联

三、法律利益的成因和实现

法律利益的成因法律利益实现的两种方式

四、法律利益调处的标准和原则

不同学说的不同标准和原则从国情看现时期中国需要确立和实行什么样的调处标准和原则

第四节法律正义

一、作为高层次伦理规范的正义

二、正义的基本属性和本质

正义的基本属性正义的本质

三、法、正义、法律正义辩误

三者既有重合和会通又有个性和差异法既可以体现正义和保障人类进步也可以泯灭正义和阻碍文明进步只有部分正义适合以汉的形式体现出来

四、法律正义和正义

法律正义是正义中的基本正义法律正义是转化为法律规范的正义法律正义是兼有理性强制和国家强制双重强制属性的正义正义转化为法律正义取决于两个因素

五、法律正义和法

法律正义是渊源于高层台次伦理规范的法律规范法律正义是经正义为内核的良规良法法律正义是理想和现实相结合的法律规范

六、法律正义的成因

法需要以正义作为一种基本的价值目标正义可以作为评判法之良恶习优劣的标准正义观念是促进法的进步性变革的经常性力量正义是法之阙失的重要弥补者

考核范围

一、法的价值释义

二、法律秩序

三、法律利益

四、法律正义

考核要求

一、法的价值释义

1.识记:(1)法的价值的含义;(2)正确理解法的价值的有用性;(3)法的价值术语的三种用法;(4)法的价值同法的功能和法的作用的异同。

2.领会:(1)秩序价值、利益价值和正义价值是法的更基本的价值;(2)法的价值的客观性和主观性;(3)法的价值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二、法律秩序

1.识记:(1)法律秩序的含义和特征;(2)法律秩序价值的类别。

2.领会:(1)法律秩序价值的地位;(2)法律秩序价值的实现。

3.应用:通过观察实际生活说明法律秩序价值的体现。

三、法律利益

1.识记:(1)法律利益的含义和主要特征;(2)什么样的利益可以或应当转化为法律利益;(3)法律利益的成因;(4)法律利益实现的两种方式。

2.领会:(1)利益实际上就是一种资源;(2)为什么利益、法律利益、法律权利之问有密切关联。

3.应用:(1)试举例说明不同学说关于法律利益调处的不同标准和原则;(2)根据中国国情说明现时期中国需要确立和实行什么样的调处标准和原则。

四、法律正义

1.识记:(1)作为高层次伦理规范的正义;(2)正义的基本属性和本质;(3)法、正义、法律正义的重合、会通和个性、差异;(4)正义转化为法律正义取决于两个因素;(5)正义可以作为评判法之良恶优劣的标准;(6)法律正义是正义中的基本正义;(7)法律正义是理想和现实相结合的法律规范。

2.领会:(1)法既可以体现正义也可以泯灭正义;(2)只有部分正义适合以法的形式体现出来;(3)法律正义是转化为法律规范的正义;(4)法律正义是兼有理性强制和国家强制双重强制属性的正义;(5)法律正义是渊源于高层次伦理规范的法律规范;(6)法律正义是以正义为内核的良规良法。

3.应用:(1)说明法为什么需要以正义作为一种基本价值目标;(2)根据实际生活说明正义观念是促进法的进步性变革的经常性力量;(3)试举例说明正义是法之阙失的重要弥补者。

第五章法的功能和作用

学习目的和要求

正确理解和有效实现法的功能和作用,对推进法学理论和推动中国当下法治国家建设,都有直接和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本章内容同法的价值、法的概念诸章的内容有较大的关联性。因而本章同样是重点章。学习本章,应理解何谓法的功能和法的作用,明了法的功能和作用的界限和关联,把握法的调整、指引、保障三大功能和法在国家生活、社会生活和公民生活中的重大作用。

学习内容

第一节法的功能和作用释义

一、法的功能释义

法的功能是法所固有的内在属性法的功能是法所固有的稳定属性法的功能是法所固有的应然属性

二、法的作用释义

法的作用是被赋予和设定的法的外在属性法的作用是体现社会变化的法的动态属性法的作用是同社会需求相连的法的实然属性

三、法的功能和作用的界限和关联

法的功能和作用的界限及其启示法的功能和作用的关联

第二节法的基本功能

一、法有哪些功能

认清辨别法的功能的标准法以调整、指引和保障为基本功能

二、法的调整功能

法的调整功能的含义法为什么具有调整功能法的调整方式和范围法的调整类型

三、法的指引功能

法的指引功能的含义法为什么具有指引功能法的指引功能的四项内容确定指引和不确定指引一般指引和个别指引

四、法的保障功能

法的保障功能的含义法为什么具有保障功能法的保障功能的体现法的保障功能并非不分差等地、均衡地施与所有社会主体

第三节法的主要作用

一、正确认知法的重要作用

法的作用的含义和意义法的作用并非都是积极的、让人满意的法并非万能之物而是作用有限度的

二、法的作用何在

众说纷纭的法的作用问题质疑法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的区分法的作用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现代国家的法的三大作用

三、法在国家生活中的作用

法与国家生活的联系国家实际上是个法律实体法的作用在现今国家生活中的突出体现

四、法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法的作用涉及社会生活的各种基本事项法在社会生活中的主要作用法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同法的本质和目的之间的隐蔽联系

五、法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

公民生活主要是同法相关的人的生活法在早先公民生活中的作用法在近代以来公民生活中的作用

考核范围

一、法的功能和作用释义

二、法的基本功能

三、法的主要作用

考核要求

一、法的功能和作用释义

1.识记:(1)法的功能的含义和三种属性;(2)法的作用的含义和三种属性。

2.领会:法的功能和作用的界限和关联。

二、法的基本功能

1.识记:(1)辨别法的功能的标准;(2)法以调整、指引和保障为基本功能;(3)确定指引和不确定指引;(4)一般指引和个别指引。

2.领会:(1)法的调整功能的含义、缘由、方式、范围和类型;(2)法的指引功能的含义、缘由和内容;(3)法的保障功能的含义、缘由和体现。

3.应用:举例说明法的保障功能并非不分差等地、均衡地施与所有社会主体。

三、法的主要作用

1.识记:(1)法的作用的含义和意义;(2)现代国家的法的三大作用;(3)法与国家生活的联系;(4)法的作用涉及社会生活的各种基本事项。

2.领会:(1)法的作用的限度;(2)法的作用受哪些因素的影响;(3)国家实际上是个法律实体;(4)法在社会生活中的主要作用;(5)公民生活主要是同法相关的人的生活。

3.应用:(1)试述法的作用在现今国家生活中的突出体现;(2)举例说明法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同法的本质和目的之间的隐蔽联系;(3)试述法在近代以来公民生活中的作用。

第六章法的起源和发展

学习目的和要求

法的起源和发展问题是法理学的基本问题,理解和掌握这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是深入认识许多法的现象的必要一环。学习本章,应理解有关法的起源观、法的起源的原因和规律、法的历史类型

及其历史发展方面的理论和知识,尤其是要掌握有关民法法系和普通法法系、法的继承和法的移植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概念,以服务中国现时期的法治国家建设。

学习内容

第一节法的起源

一、法的起源观

法有没有起源问题法是如何起源的

二、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和社会规范

没有国家也没有法的原始社会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原始社会的社会规范

三、法的起源的原因和规律

法的起源的根本原因法的起源的一般规律

四、法与原始社会规范的异同

第二节法的历史发展

一、法的历史类型

法的历史类型的概念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规律

二、古代法:奴隶制法和封建制法

奴隶制法封建制法

三、资本主义法

资本主义法的产生资本主义法的本质和特征资本主义法治

第三节民法法系和普通法法系

一、法系的概念

二、民法法系

民法法系的含义、范围和支柱罗马法与民法法系《法国民法典》与民法法系《德国民法典》与民法法系

三、普通法法系

普通法法系的含义、范围和支柱普通法与普通法法系衡平法与普通法法系制定法与普通法法系

四、民法法系和普通法法系的比较

立法权的归属和法的形式的比较法的体系的比较法的分类的比较司法组织的比较诉讼活动的比较

五、民法法系和普通法法系的融合

第四节法的继承和法的移植

一、法的继承

法的继承的含义和理由法的继承的主要内容

二、法的移植

法的移植的含义、理由和类型法的移植的效果

考核范围

一、法的起源

二、法的历史发展

三、民法法系和普通法法系

四、法的继承和法的移植

考核要求

一、法的起源

1.识记:(1)原始社会的社会规范;(2)法的起源的根本原因;(3)法的起源的一般规律;(4)法与原始社会规范的异同。

2.领会:法的起源观。

二、法的历史发展

1.识记:(1)法的历史类型的概念;(2)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规律;(3)奴隶制法和封建制法的特征。

2.领会:(1)资本主义法的产生;(2)资本主义法的本质和特征。

3.应用:试评论资本主义法治。

三、民法法系和普通法法系

1.识记:(1)法系的概念;(2)民法法系的含义、范围和支柱;(3)普通法法系的含义、范围和支柱。

2.领会:(1)民法法系与罗马法、《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的关系;(2)普通法法系与普通法、衡平法、制定法的关系(3)民法法系与普通法法系的融合。

3.应用:试比较民法法系和普通法法系的主要特征。

四、法的继承和法的移植

1.识记:(1)法的继承和法的移植的含义;(2)法的继承的主要内容;(3)法的移植的类型。

2.领会:(1)法的继承和法的移植的理由;(2)法的移植的效果。

第七章法和社会

学习目的和要求

正确认知法和社会的关联,正确处理法和经济及科技、法和政治及国家、法和道德及宗教、法和可持续发展、法和全球化等方面的关系。是成功建设法治国家和推进法理学发展的重大主题。学习本章,要力求掌握法和社会的一般理论,正确认识和把握法和以上种种社会现象的关联,以服务我们的经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其他各项事业。

学习内容

第一节法和社会的一般理论

一、法和社会的一般关系

社会的性质决定法的性质法以社会为基础

二、法对社会的调控

法是社会变迁的推动装置法是调控社会的重要手段法和社会之间存在互动关系

第二节法和经济及科技

一、法和经济关系的历史观察

商品交换的形成和法的产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法的发展

二、法和经济的一般关系

法和经济基础法和社会生产力法对经济的作用机制

三、法和科技

法和科技的必然关联法和科技的相互关系

第三节法和政治及国家

一、法和政治的一般关系

政治对法的影响和制约作用法对政治的确认、调整和影响作

用法和政治的区别

二、法和国家

国家的概念法和国家的相互关系

三、法和政策

政策的含义法和政策的区别

第四节法和道德及宗教

一、道德的含义

二、法和道德

法和道德的一致性法和道德的区别法和道德的相互作用

三、法和宗教

法和宗教的联系和区别法和宗教的相互影响

第五节法和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特征

二、国际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立法进展

立法原则和国家责任可持续发展立法的国际进展

三、可持续发展和中国法制实践

重塑可持续发展法制建设理念建构可持续发展法的体系的基本框架

第六节法和全球化

一、全球化和法律全球化

全球化的含义法律全球化的内涵及表现

二、法律全球化对法制发展的影响

理念层面制度层面

三、积极应对法律全球化

法律全球化和国家主权法律全球化和法律西方化法律全球化和本土化

考核范围

一、法和社会的一般理论

二、法和经济及科技

三、法和政治及国家

四、法和道德及宗教

五、法和可持续发展

六、法和全球化

考核要求

一、法和社会的一般理论

1.识记:法和社会的一般关系。

2.领会:法对社会的调控。

二、法和经济及科技

1.识记:(1)商品交换的形成和法的产生;(2)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法的发展;(3)法和科技的必然关联。

2.领会:(1)法对经济的作用机制;(2)法和科技的相互关系。

三、法和政治及国家

1.识记:(1)法和政治的区别;(2)法和政策的区别。

2.领会:(1)法和政治的相互作用;(2)法和国家的相互关系。

四、法和道德及宗教

1.识记:(1)法和道德的一致性和区别;(2)法和宗教的联系

和区别。

2.领会:法和宗教的相互影响。

3.应用:根据实际生活阐述法和道德的相互作用。

五、法和可持续发展

1.识记:国际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立法进展。

2.领会:重塑可持续发展法制建设理念。

3.应用:建构可持续发展法的体系的基本框架。

六、法和全球化

1.识记:(1)法律全球化的内涵及表现;(2)法律全球化对法制发展的影响;(3)法律全球化和国家主权。

2.领会:法律全球化和法律西方化。

3.应用:试述法律全球化和本土化。

第三编

第八章立法

学习目的和要求

立法是整个法治建设的前提性和基础性环节,也是整个法治系统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因而本章自然成为重点章之一。学习本章,应理解立法的实质、特征和外延,立法体制的含义和构成,立法原则的含义和功能等立法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概念,还应着重把握中国现行立法权限划分体制,中国立法过程和立法程序,中国立法基本原则等重大主题方面的理论和知识。

学习内容

第一节立法释义

一、立法的含义

立法的实质中西古今对立法概念的界说立法概念的定义

二、立法的特征

立法是由特定主体进行的活动立法是依据一定职权进行的活动立法是依据一定程序进行的活动立法是运用一定技术进行的活动立法是制定、认可和变动法的活动样化

三、立法的外延

立法是历史的范畴立法是国情的产物立法的种类具有多

四、立法与法的创制和法的制定

立法与法的创制立法与法的制定

第二节立法体制

一、立法体制的含义和构成

立法体制的含义立法体制的构成要素立法权是立法体制的

核心

二、当今世界主要立法权限划分体制

单一立法体制复合立法体制制衡立法体制

三、中国现行立法权限划分体制

中国现行立法体制不同于大多数国家的立法体制中国现行立法权限划分体制中国现行立法体制的特征和国情根据布法

第三节立法过程和立法程序

一、立法过程

立法准备由法案到法立法完善

二、立法程序

立法程序的含义提出法案审议法案表决和通过法案公布法

第四节立法的基本原则

一、立法原则释义

立法原则的含义和功能立法原则的发展和种类立法原则的客观性

二、中国立法的基本原则

由观念化向法律化和制度化的转变立法的宪法原则立法的法治原则立法的民主原则立法的科学原则

考核范围

一、立法释义

二、立法体制

三、立法过程和立法程序

四、立法的基本原则

考核要求

一、立法释义

1.识记:(1)立法的实质;(2)立法概念的定义;(3)立法的特征。

2.领会:(1)立法是历史的范畴和国情的产物;(2)立法种类的多样化。

3.应用:结合立法实际说明立法与法的创制和法的制定的联系和区别。

二、立法体制

1.识记:(1)立法体制的含义;(2)立法体制的构成要素;(3)立法权是立法体制的核心;(4)单一的、复合的和制衡的立法体制;(5)中国立法体制不同于大多数国家立法体制。

2.领会:(1)中国现行立法权限划分体制;(2)中国现行立法体制的特征。

3.应用:试述中国现行立法权限划分体制的国情根据。

三、立法过程和立法程序

1.识记:(1)立法准备阶段的含义、内容和地位;(2)由法案到法阶段的含义、内容和地位;(3)立法完善阶段的含义、内容和地位;(4)立法程序的含义。

2.领会:(1)提出法案的含义、权力归属和运作程序;(2)审议法案的含义、权力归属和运作程序;(3)表决和通过法案的含义、权力归属和运作程序;(4)公布法的含义、权力归属和运作程序。

3.应用:试说明立法过程和立法程序的关系。

四、立法的基本原则

1.识记:(1)立法原则的含义和功能;(2)立法原则的发展和种类:(3)立法的法治原则;(4)立法的民主原则。

2.领会:(1)立法原则的客观性;(2)立法的宪法原则;(3)立法的科学原则。

3.应用:试述中国立法原则由观念化向法律化和制度化的转变。

第九章法的渊源

学习目的和要求

法的渊源是法得以形成的资源、进路和动因,是法律实际生活的基础性现象,是举凡法学理论流派都无可回避的重大论题。因此本章也是重点章。学习本章,应理解何谓法的渊源,认清法的渊源的资源性要素、进路性要素和动因性要素,认知法的渊源的价值何在,明了法的渊源价值与实际生活、法的渊源价值与良法美制的关联,掌握法的渊源的选择和提炼方法,唤起法的渊源意识的觉醒,特别是了解和把握当代中国主要法的渊源,等等,进而多角度和全方位地把握法的渊源理论。

学习内容

第一节法的渊源释义

一、法的渊源的含义

二、法的渊源的范围和种类:资源、进路和动因

法的渊源的三项基本要素法的渊源的资源性要素法的渊源的进路性要素法的渊源的动因性要素

第二节法的渊源的价值实现

一、认知法的渊源价值

法的渊源的主要价值认知法的渊源价值的意义法的渊源价值实现的两种模式

二、法的渊源价值与实际生活

法的渊源的价值及其实现同实际生活的关联坚持法的渊源的价值实现同实际生活需要的统一传统法的渊源理论的两种偏向

三、法的渊源价值与良法美制

把法的渊源向法的转化同形成良法美制结合起来法的渊源价值实现的效果法的渊源价值实现的保障法的渊源价值实现的限度

四、法的渊源的选择和提

法的渊源的选择和提炼的方式法的渊源价值的综合体现正确认知法的渊源对法的形成的作用

第三节法的渊源意识

一、法的渊源意识的基础和依托

法的渊源意识与法律学说法的渊源意识与法律实际生活

二、法的渊源意识的实际情境

学界对法的渊源的研究和认知实务界对法的渊源的认知

三、奥斯丁和其他学人的努力

奥斯丁在法的渊源理论方面的贡献和局限性其他学人在法的

渊源理论方面的努力

四、法的渊源意识觉醒的方向和标识

法的渊源意识觉醒的含义法的渊源意识觉醒的条件正确理解法的渊源和法的关系法的渊源意识觉醒的标识

第四节当代中国主要法的渊源

当代中国主要法的渊源

立法国家机关的决策和决定司法经验、判例和法律解释国家和有关社会组织的政策国际法习惯道德规范和正义观念社团规章和民间合约外国法理论学说特别是法律学说

考核范围

一、法的渊源释义

二、法的渊源的价值的实现

三、法的渊源意识

四、当代中国主要法的渊源

考核要求

一、法的渊源释义

1.识记:(1)法的渊源的含义;(2)法的渊源的资源性要素;(3)法的渊源的进路性要素;(4)法的渊源的动因性要素。

2.领会:法的渊源的三项基本要素。

3.应用:举例说明中国法律文本中的资源性要素和动因性要素。

二、法的渊源的价值实现

1.识记:(1)法的渊源的主要价值;(2)法的渊源价值实现的两种模式;(3)传统法的渊源理论的两种偏向;(3)法的渊源的选择和提炼方式;(4)法的渊源价值的综合体现。

2.领会:(1)法的渊源的价值实现同实际生活的关联;(2)法的渊源价值实现的保障;(3)法的渊源价值实现的限度;(4)正确认知法的渊源对法的形成的作用。

3.应用:试述法的渊源价值实现同良法美制形成的关系。

三、法的渊源意识

1.识记:(1)法的渊源意识觉醒的含义;(2)法的渊源意识觉醒的条件;(3)法的渊源意识觉醒的标识。

2.领会:(1)法的渊源意识的基础和依托;(2)奥斯丁在法的渊源理论方面的贡献和局限;(3)其他学人在法的渊源理论方面的努力;(4)正确理解法的渊源和法的关系。

3.应用:试述中国学界和法律实务界的法的渊源意识的实际情境。

四、当代中国主要法的渊

1.识记:(1)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中的判例和法律解释;(2)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中的政策、习惯、道德规范和正义观念;(3)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中的理论学说。

2.领会:(1)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中的立法、国家机关的决策和决定;(2)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中的国际法、外国法。

3.应用:试述中国民法典编纂需要选择和提炼哪些渊源。

第十章法的形式和分类

学习目的和要求

任何法都要以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都要归属于一定类别的法的群体之中,只有深入理解法的形式和类别问题,才能真切地理解采取一定表现形式和归属于一定法律类别的形形色色的法。本章是重点章。学习本章,应理解何谓法的形式,法的形式和法的渊源有何界分,如何使法的形式实现规范化和系统化,特别是要准确理解和全面把握当代中国主要法的形式,并对法的基本分类有一定的了解。

学习内容

第一节法的形式释义

一、法的形式的含义和意义

法的形式的含义法的形式和法的内容的关系法的形式的分类区分法的形式的标准法的形式的价值

二、法的形式和法的渊源的界分

奥斯丁以来学人在界分法的渊源和法的形式方面的努力迄今仍然普遍存在混淆法的渊源和法的形式的情形法的渊源和法的形式三方面界分

第二节当代中国主要法的形式

一、宪法

宪法的含义和特征宪法的效力位阶中国现行宪法的技术特色

二、法律

法律的含义和位阶基本法律和其他法律法律的调整范围法律的名称

三、法规

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

四、规章

部门规章政府规章

五、国际条约和惯例

国际条约国际惯例

六、其他法的形式

军事法律和军事规章特别行政区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根据授权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要求编纂

第三节法的形式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一、法的形式的规范化

法的形式规范化的含义和意义实现法的形式规范化的四点

二、法的形式的系统化

法的形式系统化的含义和意义法的清理法的汇编法的

第四节法的基本分类

一、法的分类的含义

二、法的一般分类

国内法和国际法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根本法和普通法一般法和特别法实体法和程序法

三、法的特殊分类

公法和私法普通法和衡平法

考核范围

一、法的形式释义

二、当代中国主要法的形式

三、法的形式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四、法的基本分类

考核要求

一、法的形式释义

1.识记:(1)法的形式的含义;(2)法的形式的分类;(3)法的形式的价值;(4)奥斯丁以来学人在界分法的渊源和法的形式方面的努力。

2.领会:(1)法的形式和法的内容的关系;(2)区分法的形式的标准。

3.应用:试分析法的渊源和法的形式的三方面界限。

二、当代中国主要法的形式

1.识记:(1)宪法的含义和特征;(2)宪法的效力位阶;(3)法律的含义和位阶;(4)基本法律和其他法律;(5)行政法规;(6)地方性法规;(7)自治法规;(8)国际条约和惯例;(9)其他法的形式。

2.领会:(1)中国现行宪法的技术特色;(2)地方性法规和自治法规的比较。

3.应用:根据立法法的规定说明法律的专有调整范围。

三、法的形式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1.识记:(1)法的形式规范化的含义和意义;(2)法的形式系统化的含义和意义。

2.领会:(1)法的清理;(2)法的汇编;(3)法的编纂。

3.应用:说明实现法的形式规范化应坚持的基本要求。

四、法的基本分类

1.识记:(1)法的分类的含义;(2)国内法和国际法;(3)根本法和普通法;(4)实体法和程序法;(5)普通法和衡平法。

2.领会:(1)成文法和不成文法;(2)一般法和特别法;(3)公法和私法。

第十一章法的体系

学习目的和要求

建设现代法治国家先要有现代法的体系,所以法的体系问题成为这些年来中国法学理论和法律实际生活关注甚多的主题。学习本章,应理解什么是法的体系,法的体系有何特征,作为法的体系组成部分的部门法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在“一国两制”条件下中国法的体系会有什么样的变化,还有中国法的体系整体框架中主要包括哪些部门法。

学习内容

第一节法的体系释义

一、法的体系的含义

分析法学派对法的体系的研究法的体系的含义和正确理解法的体系的三点要求决定法的体系内容的因素法的体系与法学体系和法系的界分

二、法的体系的特点

法的体系是建构性的法的体系是发展变化的法的体系具有统一性

第二节部门法的划分

一、部门法的概念

部门法的含义部门法与具体法律制度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联系和区别部门法不同于“行业法”和“专业法”部门法的特征

二、划分部门法的根据

部门法划分根据上的主观说和客观说部门法划分的对象标准和方法标准部门法划分的四项原则

第三节当代中国法的体系

一、当代中国法的体系与“一国两制”

“·国两制”的含义“一国两制”对当代中国法的体系的影响

二、当代中国法的体系的构成

宪政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环境法刑法程序法

考核范围

一、法的体系释义

二、部门法的划分

三、当代中国法的体系

考核要求

一、法的体系释义

1.识记:(1)法的体系的含义;(2)决定法的体系内容的因素;(3)法的体系与法系的界分。

2.领会:(1)法的体系的三个特征;(2)法的体系与法学体系的界分。

3.应用:试述如何正确理解法的体系。

二、部门法的划分

1.识记:(1)部门法的含义;(2)部门法的特征;(3)部门法划分根据上的主观说和客观说;(4)部门法划分的四项原则。

2.领会:(1)部门法与具体法律制度的联系与区别;(2)部门法与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联系和区别;(3)部门法不同于“行业法”和“专业法”。

3.应用:试述部门法划分的对象标准和方法标准。

三、当代中国法的体系

1.识记:当代中国法的体系的构成。

2.领会:“一国两制”对当代中国法的体系的影响。

3.应用:举例将某规范性法律文件划归相应的部门法。

第四编

第十二章法的实施

学习目的和要求

法的价值、功能和作用都需要通过法的实施来体现,现代法治国家也需要在法的有效实施的过程中才能建成。因此,法的实施是法理学上的重大问题。相应地,本章也是重点章。学习本章,应理解什么叫法的实施,掌握法的效力、法的遵守、法的适用等方面的一系列原理、知识和概念,还要着重理解法的适用的基本原则,了解中国法的实施的现状及其原因,从而全面把握有关法的实施的基本理论和实践。

学习内容

第一节法的实施释义

一、法的实施的含义

法的实施的含义法的实施的基本要求

二、正当程序是法得以正确实施的保障

法律程序的含义法律程序对执法和司法的意义

三、法的实施是建立法治国家的关键环节

法的实施对法治国家建设的意义我国法的实施的现状和影响因素

第二节法的效力

一、法的效力的概念

法的效力的含义法的效力的来源法的效力和法的实效

二、法的效力位阶

法的效力位阶的含义

三、法的效力范围

法的效力范围的含义法对主体的效力法对事的效力法的空间效力法的时间效力

第三节法的遵守

一、法的遵守的概念

法的遵守的含义守法的主体守法的范围、内容和境界守法的意义正确对待不合理的法

二、守法的动机和理由

守法的原因从传统到现代看守法的理由

三、守法的道德基础

守法的道德基础的内在要求守法的道德基础的外在要求

第四节法的适用

一、法的适用的概念

法的适用的含义司法的特征

二、法的适用的基本要

公正正确高效权威

三、法的适用的基本原则

司法法治原则司法公正原则司法独立原则司法民主原则司法责任原则

考核范围

一、法的实施释义

二、法的效力

三、法的遵守

四、法的适用

考核要求

一、法的实施释义

1.识记:(1)法的实施的含义;(2)法的实施的基本要求;(3)法律程序的含义。

2.领会:(1)法律程序对执法的意义;(2)法律程序对司法的意义;(3)我国法的实施的现状和影响因素。

3.应用:试述法的实施对法治国家建设的意义。

二、法的效力

1.识记:(1)法的效力的含义;(2)法的效力和法的实效;(3)法的效力位阶的含义;(4)法的效力范围的含义;(5)法对主体的效力;(6)法对事的效力;(7)法的空间效力;(8)法的时间效力。

2.领会:(1)法的效力的来源;(2)认定法的效力位阶应遵循的原则。

三、法的遵守

1.识记:(1)法的遵守的含义;(2)守法的主体;(3)守法的范围;(4)守法的内容。

2.领会:(1)正确对待不合理的法;(2)守法的动机和理由。

3.应用:试分析守法的道德基础。

四、法的适

1.识记:(1)法的适用的含义;(2)司法的特征;(3)法的适用的基本要求。

2.领会:(1)司法法治原则;(2)司法独立原则;(3)司法民主原则;(4)司法责任原则。

3.应用:试述司法公正原则。

第十三章法律关系

学习目的和要求

法律关系是凝聚着国家意志的社会关系,是法的价值、功能和作用得以表现或实现的具体形式,因而法律关系问题在中国法理学著作中一直颇受重视。相应地本章也是重点章。学习本章,应理解法律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有种种类别的区分,法律关系是由主体、内容和客体三大要素构成的整体,搞清楚法律关系主体和客体的基本问题,还要把握法律关系演变的条件和事实,以完整掌握法律关系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概念。

学习内容

第一节法律关系释义

一、法律关系是特殊的社会关系

法律关系的含义法律关系是由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是以法定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是体现意志性的思想社会关系

二、学界认知法律关系的历程

法律关系存在和运行的条件法律关系的概念溯源19世纪以来西方学人对法律关系的界说苏联人对法律关系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法律关系的种类

一、一般法律关系和具体法律关系

一般法律关系具体法律关系

二、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

绝对法律关系相对法律关系

三、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

调整性法律关系保护性法律关系

四、平权型法律关系和隶属型法律关系

平权型法律关系隶属型法律关系

第三节法律关系的主体

一、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

法律关系的三大要素法律关系主体的含义法律关系所体现的权利和义务在总体上是统一的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的联系和相互转化

二、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和范围

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和范围同国情紧密相关中国现时期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或范围

三、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能力

权利能力的含义权利能力的类别权利能力的起止时间

四、法律关系主体的行为能力

行为能力的含义主体是否具有行为能力的判断标准行为能力与权利能力的关系自然人行为能力的类别划分合法行为能力和对非法行为承担责任的能力

第四节法律关系的客体

一、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

法律关系客体的含义事物成为法律关系客体需要具备的条件

一国法律关系客体的范围同该国国情相关联

二、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

物精神财富行为

第五节法律关系的演变

一、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两个条件

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含义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两个基本条件

二、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两种事实

法律事实的分类行为的含义和特点合法行为和不合法行为的区分事件的含义和特点绝对事件和相对事件的区分

考核范围

一、法律关系释义

二、法律关系的种类

三、法律关系的主体

四、法律关系的客体

五、法律关系的演变

考核要求

一、法律关系释义

1.识记:(1)法律关系的含义;(2)法律关系存在和运行的条件;(3)19世纪以来西方学者对法律关系的界说;(4)苏联人对法律关系理论的发展。

2.领会:(1)法律关系是由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2)法律关系是以法定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3.应用:试论法律关系是体现意志性的思想社会关系。

二、法律关系的种类

1.识记:(1)一般法律关系和具体法律关系;(2)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3)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4)平权型法律关系和隶属型法律关系。

2.应用:把法律生活中的某一法律关系按不同标准划归相应的种类。

三、法律关系的主体

1.识记:(1)法律关系的三大要素;(2)法律关系主体的含义;(3)权利能力的含义;(4)权利能力的类别;(5)权利能力的起止时间;(6)行为能力的含义;(7)自然人行为能力的划分;(8)合法行为能力和对非法行为承担责任的能力。

2.领会:(1)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和范围同国情紧密相关;(2)主体是否具有行为能力的判断标准;(3)行为能力是法所拟制的行为能力;(4)行为能力与权利能力的关系。

3.应用:(1)试述中国现时期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或范围;(2)试述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的联系和相互转化。

四、法律关系的客体

1.识记:(1)法律关系客体的含义;(2)事物成为法律关系客体需要具备的条件;(3)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

2.领会:一国法律关系客体的范围同该国国情相关联。

五、法律关系的演进

1.识记:(1)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含义;(2)法律事实的分类;(3)行为的含义和特点;(4)事件的含义和特点。

2.领会:(1)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两个基本条件;(2)合法行为和不合法行为的区分。

3.应用:举例区分绝对事件和相对事件。

第十四章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学习目的和要求

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是法理学乃至全部法学的基本范畴。本章是重点章。学习本章,应理解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概念和特质,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关系,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不同种类,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限度:以及法律和人权保障,从而全面掌握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这两个重要的法学范畴。

学习内容

第一节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释义

一、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概念

法律权利的概念法律义务的概念

二、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特质

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是法的基本内容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构成法的内在机理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关系是部门法调整的重要内容

三、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溯源

第二节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关系

一、质疑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关系问题上的传统观念

关于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关系的传统观念对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关系传统观念的质疑

二、运用几个基本工具厘清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之间的关系

责任作为法的概念的权力自由和特权豁免

第三节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分类

一、法律权利的分类

对物权和对人权公权利和私权利原权利和救济权专属权和可转移权主权利和从权利

二、法律义务的分类

对世义务与对人义务公义务与私义务第一位义务与第二位义务专属义务和可转移义务主义务和从义务

第四节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限度

一、权利和义务限度概说

二、时效制度

诉讼时效取得时效

三、权利滥用

权利滥用的含义认定行为构成权利滥用标准的演变权利滥用存在的领域我国对权利滥用的态度

第五节法律和人权保障

一、人权发展的历史

人权的含义和特点历史上几部具有重要意义的人权法案欧洲人权法院资产阶级人权和马克思主义人权

二、社会主义法制与人权

社会主义法制对人权的作用人权对社会主义法制的作用我国积极参加国际人权活动维护人权的实践

考核范围

一、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释义

二、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关系

三、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分类

四、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限度

五、法律和人权保障

考核要求

一、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释义

1.识记:(1)法律权利的概念;(2)法律义务的概念。

2.领会:(1)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特质;(2)法律权利和法

律义务溯源。

二、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关系

1.领会:对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关系传统观念的质疑。

2.应用:运用几个基本工具厘清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之间的关系。

三、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分类

1.识记:(1)对物权和对人权;(2)公权利和私权利;(3)原权利和救济权;(4)专属权和可转移权;(5)主权利和从权利;(6)对世义务与对人义务;(7)公义务与私义务;(8)第一位义务与第二位义务;(9)专属义务和可转移义务;(10)主义务和从义务。

2.应用:把某一具体的法律权利或义务从不同的角度划归不同种类。

四、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限度

1.识记:(1)权利和义务限度概说;(2)诉讼时效;(3)取得时效;(4)权利滥用的含义。

2.领会:(1)认定行为构成权利滥用标准的演变;(2)权利滥用存在的领域。

3.应用:试述我国对权利滥用的态度。

五、法律和人权保障

1.识记:(1)人权的含义和特点;(2)历史上几部具有重要意义的人权法案。

2.领会:(1)社会主义法制对人权的作用;(2)人权对社会主义法制的作用。

3.应用:试述我国积极参加国际人权活动维护人权的实践。

第十五章法和权力调控

学习目的和要求

权力和法律的关系,是法学和法治的非常重要的范畴,是中国法治国家建设过程中极具现实性的重大主体。本章是重点章。学习本章,应理解权力是一种具有支配性力量的社会资源,权力资源对我们的实际生活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把握法治与权力资源的法律调控、权力资源的合法化与法律调控、法律调控与权力资源弊病的抑制等关系,还要注重掌握权力资源调控与民主宪政制度、权力资源调控与分权制衡制度、权力调控重点和权利保障及责任追究问题、权力资源调控的传统形式和新形式等方面的理论和知识,以全面认知法和权力调控的关联。

学习内容

第一节作为支配性力量的权力资源

一、权力研究的现状和学术基础

中西学界关于权力研究的现状和学术基础西方学界对权力的界说

二、作为支配性力量的权力资源

权力是一种资源权力是一种社会资源权力是一种具有支配性力量的社会资源

三、权力资源对我们的影响和价值

权力是一柄锋利的双刃剑权力资源对生活的影响权力资源在个人生活和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权力资源对国家生活的价值权力资源对法的价值

第二节权力资源的法律调控动因

一、法治与权力资源的法律调控

权力资源的法律调控的含义对权力资源实行法律调控是法治的要义之一

二、权力资源的合法化与法律调控

权力资源合法化的含义西方学者关于合法化权力的界说权力资源的合法化分为形式合法化和实质合法化实现权力资源合法化的意义权力资源的合法化同权力产生的途径相联

三、法律调控与权力资源弊病的抑制

权力资源弊病的表现如何通过法来抑制权力资源弊病权力资源易生弊病的原因

四、权力资源法律调控的可能性

法和权力有天然的联系权力资源法律调控的限度

第三节权力资源的法律调控方式

一、权力资源调控与民主宪政制度

权力资源的法律调控同民主的结合权力资源的法律调控同宪政的结合分清“所有权”和“管理权”的界限

二、权力资源调控与分权制衡制度

权力资源的调控需坚持分权和制衡的原则分权的必要性和分权的方法权力的制约和平衡的含义分权与制衡的关系

三、权力调控重点和权利保障及责任追究问题

注重对相关权力资源实行重点调控权力资源调控和权利保障相结合权利资源调控和责任追究相统一

四、权力资源调控的传统形式和新形式

权力资源调控的传统形式权力资源调控的新形式以法的形式调控权力资源的表现形态国家权力实现的非法定形式

考核范围

一、作为支配性力量的权力资源

二、权力资源的法律调控动因

三、权力资源的法律调控方式

考核要求

一、作为支配性力量的权力资源

1.识记:(1)西方学界对权力的界说;(2)作为支配性力量的权力资源;(3)权力资源对国家生活的价值;(4)权力资源对法的价值。

2.领会:(1)权力资源对生活的影响;(2)权力资源在个人生活和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3.应用:试述权力是一柄锋利的双刃剑。

二、权力资源的法律调控动因

1.识记:(1)权力资源的法律调控的含义;(2)权力资源合法化的含义;(3)西方学者关于合法化权力的界说;(3)实现权力资源合法化的意义;(4)权力资源弊病的表现;(5)如何通过法来抑制权力资源弊病;(6)权力资源法律调控的限度。

2.领会:(1)对权力资源实行法律调控是法治的要义之一;(2)权力资源的形式合法化和实质合法化;(3)权力资源的合法化同权力产生的途径相联;(4)权力资源易生弊病的原因。

3.应用:试述法和权力资源的天然联系。

三、权力资源的法律调控方式

1.识记:(1)“所有权”和“管理权”的界限;(2)权力的制约和平衡的含义;(3)分权与制衡的关系;(4)权利资源调控和责任追究相统一;(5)权力资源调控的传统形式;(6)权力资源调控的新形式;(7)以法的形式调控权力资源的表现形态;(8)国家权力实现的非法定形式。

2.领会:(1)权力资源的法律调控同民主的结合;(2)权力资源的法律调控同宪政的结合;(3)权力资源的调控需坚持分权和制衡的原则;(4)分权的必要性和分权的方法。

3.应用:(1)试论注重对相关权力资源实行重点调控;(2)试述权力资源调控和权利保障相结合。

第十六章法律行为、责任和制裁

学习目的和要求

法律行为、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是法律实际生活中十分重要的现象。学习本章,应理解何谓法律行为、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掌握法律责任的根据和归责原则、法律责任的构成和实现、法律制裁的种类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概念,以服务法的实施和推进法律实际生活的开展。

学习内容

第一节法律行为

一、行为与法律行为

行为的含义法律行为的含义、特征和结构

二、法律行为的种类

合法行为、违法行为和中性行为积极法律行为和消极法律行为抽象法律行为和具体法律行为个体法律行为和群体法律行为

三、法律行为的激励机制

法律行为的激励的含义法律行为的激励机制法律行为的激励过程需处理的三个问题

第二节法律责任

一、法律责任释义

责任与法律责任法律责任的特点

二、法律责任的分类

公法责任与私法责任财产责任与非财产责任有限责任与无限责任职务责任与个人责任

三、法律责任的根据和归责原则(法律责任的根据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

四、法律责任的构成

行为心理状态损害事实因果关系

五、法律责任的实现

法律责任的实现方式法律责任的竞合法律责任的免除

第三节法律制裁

一、法律制裁的概念

法律制裁的含义法律制裁和法律责任的关系

二、法律制裁的种类

民事制裁刑事制裁行政制裁违宪制裁

考核范围

一、法律行为

二、法律责任

三、法律制裁

考核要求

一、法律行为

1.识记:(1)法律行为的含义和特征;(2)合法行为、违法行为和中性行为;(3)积极法律行为和消极法律行为;(4)抽象法律行为和具体法律行为;(5)个体法律行为和群体法律行为;(6)法律行为的激励的含义。

2.领会:(1)法律行为的激励机制;(2)法律行为的激励过程需处理的三个问题。

二、法律责任

1.识记:(1)法律责任的含义;(2)法律责任的特点;(3)公法责任与私法责任;(4)财产责任与非财产责任;(5)有限责任与无限责任;(6)职务责任与个人责任。

2.领会:(1)法律责任的根据;(2)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3)法律责任的实现方式;(4)法律责任的免除。

3.应用:(1)试述法律责任的构成;(2)怎样理解法律责任的竞合。

三、法律制裁

1.识记:(1)法律制裁的含义;(2)法律制裁的种类。

2.领会:法律制裁和法律责任的关系。

第十七章法律解释、推理和论证

学习目的和要求

法律解释、法律推理和法律论证,既是实践性很强的问题,也是可以有很深的理论深度的问题。学习本章,应理解法律解释的含义、特征和意义,法定解释和非法定解释的区分,学理解释和任意解释等解释方法的辨别,理解法律推理的含义和特征,法律推理的演绎方法、归纳方法和类比诸方法,理解法律论证的含义、目的和特点,法律论证的逻辑方法、修辞方法和对话方法,特别是要牢固认知中国现行法律解释体制。

学习内容

第一节法律解释

一、法律解释的含义和意义

法律解释的含义和特征法律解释的意义

二、法律解释的种类

法定解释非法定解释

三、法律解释的方法

学理解释和任意解释语法解释和字面解释限制解释和扩充解释历史解释、逻辑解释和目的解释

四、中国现行法律解释体制

立法法之前中国法律解释体制立法法确立的中国现行法律解释体制

五、法律解释的历史和理论

罗马法学家对罗马法的解释中国历史上的法律解释西方近代以来的法律解释

第二节法律推理

一、法律推理的含义和特征

法律推理的含义法律推理的特征

二、形式逻辑的推理方法在法律推理中的应用

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第三节法律论证

一、法律论证理论的提出及其历史背景

法律论证理论的历史背景什么是法律论证法律论证的目的和特点

二、法律论证的方法

逻辑方法修辞方法对话方法

三、对法律论证理论的评价

法律论证理论的价值传统法律推理模式和法律论证理论的关系

考核范围

一、法律解释

二、法律推理

三、法律论证

考核要求

一、法律解释

1.识记:(1)法律解释的含义和特征;(2)法律解释的意义;(3)学理解释和任意解释;(4)语法解释和字面解释;(5)限制解释和扩充解释;(6)历史解释、逻辑解释和目的解释;(7)罗马法学家对罗马法的解释。

2.领会:(1)法定解释的含义和特征;(2)非法定解释的含义

和特征;(3)西方近代以来的法律解释。

3.应用:论中国现行法律解释体制。

二、法律推理

1.识记:法律推理的含义和特征。

2.领会:(1)演绎推理;(2)归纳推理;(3)类比推理。

三、法律论证

1.识记:(1)法律论证的含义;(2)法律论证的目的和特点。

2.领会:(1)法律论证理论的历史背景;(2)法律论证的逻辑方法;(3)法律论证的修辞方法;(4)法律论证的对话方法。

3.应用:试评论法律论证理论。

第十八章法律职业和法律思维

学习目的和要求

法律职业和法律思维这类问题近年来也逐渐为国内法理学所关注,它们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学习本章,应了解法律职业的相关内容,掌握法律思维和法律逻辑的理论,把握法律思维和法律逻辑的联系。

学习内容

第一节法律职业

一、法律职业的含义

二、法律职业主体及其特征

法律职业主体法律职业的特征

三、法律职业的技能与道德

法律职业技能法律职业伦理

第二节法律思维

一、法律思维的含义

法律思维的含义正确理解法律恩维

二、法律思维与法律职业的关系

法律职业伴随法的理性化而成熟法律职业化使其从业者形成了独特的思维方式

三、法律思维的内容及其特征

学界对法律思维特征的不同概括法律思维的内容和特征

第三节法律逻辑

一、法律逻辑的含义

二、法律思维与法律逻辑

三、法律实施中的法律逻辑

形式逻辑是法律思维的基本方法法律的不确定性并不构成对法律逻辑的否定非形式逻辑方法与司法正当性

考核范围

一、法律职业

二、法律思维

三、法律逻辑

考核要求

一、法律职业

1.识记:(1)法律职业的含义;(2)法律职业的主体;(3)法律职业的特征。

2.领会:(1)法律职业技能;(2)法律职业伦理。

二、法律思维

1.识记:(1)法律思维的含义;(2)法律思维的内容和特征。

2.领会:(1)正确理解法律思维;(2)法律职业伴随法的理性化而成熟。

3.应用:怎样理解法律职业化使其从业者形成了独特的思维方式。

三、法律逻辑

1.识记:(1)法律逻辑的含义;(2)形式逻辑是法律思维的基本方法。

2.领会:(1)法律的不确定性不构成对法律逻辑的否定;(2)非形式逻辑方法与司法正当性。

3.应用:怎样理解法律思维和法律逻辑的关系。

第五编

第十九章法治和法制

学习目的和要求

法治和法制问题都是法理学上和法律实际生活中的非常重大的主题。学习本章,应理解什么是法治和法制,法治的原则和条件有哪些,法制和民主是什么关系,建设中国法治国家的理念和路径是什么,较为完整地把握法治和法制的相关理论。

学习内容

第一节法治和法制释义

一、法治释义

中西法治概念的历史比较形式性的法治概念和实质性的法治概念中国学者对法治概念的理解

二、法制的概念

法制的含义中国现时期的法制

三、法治和法制的区别和联系

第二节法治的原则和条件

一、法治的基本原则

中西学界对法治原则的不同理解中国法治的基本原则

二、法治的基本条件

中国学界有关建设法治国家的条件的代表性观点中国现时期建设法治国家的基本条件

第三节法制和民主

一、民主的概念

民主的含义不同历史时期的民主

二、法制与民主的一般关系

民主是法制的基础法制是民主的保障

三、法制的民主化和民主的法制化

法制的民主化民主的法制化

第四节建设中国法治国家

一、理念的重构:丢弃人治,走向法治

二、路径的选择:发展现代法治和法制

现代法治和法制的选择现代法治的主要标志

考核范围

一、法治和法制释义

二、法治的原则和条件

三、法制和民主

四、建设中国法治国家

考核要求

一、法治和法制释义

1.识记:(1)中西法治概念的历史比较;(2)法制的含义;(3)中国现时期的法制。

2.领会:(1)形式性的法治概念和实质性的法治概念;(2)中国学者对法治概念的理解。

3.应用:试述法治和法制的区别和联系。

二、法治的原则和条件

1.识记:中国现时期建设法治国家的基本条件。

2.领会:(1)中西学界对法治原则的不同理解;(2)中国学界有关建设法治国家的条件的代表性观点。

3.应用:试论中国法治的基本原则。

三、法制和民主

1.识记:(1)民主的含义;(2)法制的民主化;(3)民主的法制化。

2.领会:法制与民主的一般关系。

四、建设中国法治国家

1.识记:现代法治的主要标志。

2.领会:丢弃人治而走向法治。

第二十章法律监督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有健全的和富有成效的法律监督制度和实践,才会有健康的政治文明和昌明的法治环境。学习本章,应理解法律监督的含义、意义和种类,掌握国家机关法律监督体系中的权力机关监督、行政机关监督、审判机关监督和检察机关监督的基本内容,也要对社会监督中的有关监督有必要的了解。

学习内容

第一节法律监督释义

一、监督与法律监督

法律监督在法律运行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法律监督的概念

法律监督的概念法律监督的构成要素

三、法律监督的意义

四、法律监督的种类

第二节国家机关的法律监督

一、国家机关的法律监督的概念

二、国家机关的法律监督体系

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国家检察机关的监督国家审判机关的监督

第三节社会的法律监督

一、社会的法律监督的概念

二、社会的法律监督体系

社会组织的监督公民的监督法律职业群体的监督社会舆论的监督执政党的监督

考核范围

一、法律监督释义

二、国家机关的法律监督

三、社会的法律监督

考核要求

一、法律监督释义

1.识记:(1)法律监督的概念;(2)法律监督的构成要素;(3)法律监督的种类。

2.领会:法律监督在法律运行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3.应用:试论法律监督的意义。

二、国家机关的法律监督

1.识记:(1)国家机关的法律监督的概念;(2)国家检察机关的监督;(3)国家审判机关的监督。

2.领会:(1)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2)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

3.应用:试述国家监督法。

三、社会的法律监督

1.识记:(1)社会的法律监督的概念;(2)法律职业群体的监督;(3)社会舆论的监督。

2.领会:(1)社会组织的监督;(2)公民的监督;(3)执政党的监督。

第二十一章法律意识和法律文化

学习目的和要求

先进和发达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文化,是建设现代法治国家不可缺少的条件。近年来法律意识和法律文化也为国内法理学所逐渐关注。学习本章,应理解什么叫法律意识、法律传统和法律文化,法和法律意识是怎样相互作用的,法律意识是如何培养的,法律传统有什么样的功能,法律文化对法有何作用,从而比较完整地掌握法律意识、法律传统和法律文化的相关理论和知识。

学习内容

第一节法律意识

一、法律意识概述

法律意识的含义、类别和地位法律意识和其他社会意识的联系和区别

二、法和法律意识的相互作用

法治建设对法律意识的作用法律意识对法治建设的作用

三、法律意识的培养

加强法治建设抑制旧法律传统、旧法律意识的影响开展法制宣传,普及法制教育

第二节法律传统

一、法律传统的概念

法律传统的含义法律传统的跨时代性法律传统的变迁模式法律传统与传统法律

二、法律传统的社会功能

文化传承功能社会整合和控制功能精神凝聚功能

三、中西方法律传统比较

西方法律传统中国法律传统

第三节法律文化

一、法律文化释义

法律文化的含义法律文化与法律传统法律文化与法律意识

二、法律文化的特征

传承性和变异性民族性和共通性时代性和超越性对抗性和融合性

三、法律文化对法的作用

法律思想、法律理论对法的影响法律文化传统对法的影响法律文化遗产对法的影响法律文化传统、法学对法的影响

考核范围

一、法律意识

二、法律传统

三、法律文化

考核要求

一、法律意识

1.识记:(1)法律意识的含义、类别和地位;(2)法律意识和其他社会意识的联系和区别。

2.领会:(1)法治建设对法律意识的作用;(2)法律意识对法治建设的作用。

3.应用:试述法律意识的培养举措。

二、法律传统

1.识记:(1)法律传统的含义;(2)法律传统的跨时代性;(3)法律传统的变迁模式;(4)法律传统与传统法律;(5)西方法律传统。

2.领会:(1)法律传统的文化传承功能;(2)法律传统的社会整合和控制功能;(3)法律传统的精神凝聚功能

3.应用:结合实例说明中国法律传统的体现和影响。

三、法律文化

1.识记:(1)法律文化的含义;(2)法律文化与法律传统;(3)法律文化与法律意识;(4)法律文化传统对法的影响。

2.领会:(1)法律思想、法律理论对法的影响;(2)法律文化遗产对法的影响;(3)法律文化传统、法学对法的影响。

3.应用:试述法律文化的特征。

以上“自考《法理学》考试大纲下载_2022年10月西藏05677教材大纲”由自考生网收集整理,以便同学们参考。西藏自考考试大纲可点击文章开头的下载链接进行免费下载,可下载在电脑上查看,也可下载至手机中保存。为了更好的复习,建议同学们将西藏大纲打印出来,学习教材时同步使用才能有的放矢。更多西藏大纲相关内容,可关注“西藏自考大纲”专题。如法理学大纲调整、变动,以西藏考试院最新公布为准。

温馨提示: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参考,考试政策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更多优惠课程课程推荐
资料套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