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生网为考生收集整理了“00469教育学原理自考资料: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以供考生们复习使用。自考教材每隔几年都会更新、变动,但相关知识大体不变,考生们抓住考点进行复习即可。
更多资料可查看:教育学原理考试题库、自考教育学原理视频、自考教材(相同课程各省教材不一定相同,请按省搜索)。
三章(一节)人的身心发展概述
1、人的本质及其教育学意义
人的本质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有的质的规定性,是人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原因的根据。人与其他事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体现:(1)人是认识和实践、社会和历史的主体。(2)人是自我认识和自我改造的客体。(3)人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意义:确立正确的人的本质观,有助于教育工作者正确理解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也有助于准确地把握师生关系。
2、、试述人的特点及其对教育的要求?
(1)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要求)教育培养人不能脱离社会关系,必须依据社会关系的需要并在社会关系中进行。同时,教育也要重视人的自然性,要按照人的发展规律进行教育。(2)人是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要求)教育必须充分考虑人的主观能动性,既要把学生看成教育活动的客体,更要把学生看成教育活动的主体;既要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又要尊重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3)人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要求)一方面要坚持统一的教育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要坚持在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挥个人特长。
3、、什么是人的身心发展?包括哪些方面?它们之间的关系何?
含义: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变化过程;包括方面: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身体的发展包括肌体的发育和体质的增强;心理的发展包括认知和意识两方面的发展。它们之间的关系:(1)人的身心发展的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身体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的发展不仅寓于身体发展之中,而且随着身体的发展而发展。(2)同样,认识、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心理过程和特征,也总是制约着身体的正常发展。因此,教育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必须是促进人的身心的和谐发展。
4、试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要求教育工作者要秩序渐进地做好教育工作。(2)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年龄特征:指在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形成的一般、典型的、本质的特征;要求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与此同时,还应看到各年龄阶段又是相互联系的,要注意各阶段的衔接和过渡。(3)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不是一个匀速前进的过程。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基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教育教学工作要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4)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树信心,相信每一个学生,其次要掌握科学的教育的方法,发现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自觉;(5)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要求教育工作者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5、关于人的身心发展有哪些典型观点?其代表人物是谁?基本观点是什么?
(1)遗传决定论::英国的高尓登和美国的霍尓。观点:人的发展是由人的本能决定的,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只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2)环境决定论:美国的华生。观点:人的发展是由后天的环境决定的;(3)二因素论:美国的吴伟士和德国的施太伦。观点:人的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
三章(二节)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1、影响人身心发展有那些因素?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
2、什么是遗传及其作用?
遗传是:上一代将特征传递给下一代的活动。遗传作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为人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
3、什么是遗传素质?如何理解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遗传素质:通过遗传而获得的上一代的解剖生理特点,包括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类型的特征等。遗传作用:(1)是人的发展的生物前提;(2)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最初的可能性;(3)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4)不宜夸大遗传素质的作用。
4、什么是环境?如何理解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环境:是围绕在人的周围并对人的生存和生活作用的因素。作用:(1)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2)环境决定人的身心发展方向、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3)环境的决定作用是通过人的内部因素实现的。
5、试分析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及其表现?
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表现:(1)对于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2)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6、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3)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三章(三节)普通中等教育促进青少年发展的特殊任务
1、初中少年期的年龄特征?
(1)12、13岁至15、16岁,是人生过程中后个身心变化剧烈的时期。心理学家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意味着在这一时期,学生将从心理上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2)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
2、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1)促进少年身心发展方面的任务,是给少年独立的要求以理想自我;(2)在身体发展方面,要进行保健和青春期教育,让少年懂得青春生理变化的必然性和意义;(3)认知方面,应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4)情意方面,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道理理想和深刻的情感体验;(5)自我能力方面,应帮助学生形成较正确的自我认识,使学生掌握评价自我的多维标准,这一阶段也是培养初中自我认识能力的起始阶段。
3、高中青年期的年龄特征?
(1)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2)青年成为人生最富有浪漫和锐气的时期,也是人生的定向时期、个性的定型时期和个体从准备投入社会生活向正式投入社会生活转变的时期。
4、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1)学校在保证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方面依然负有重要的责任;(2)帮助青年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是使学生会对今后生道路作出正确自主选择的重要条件。
第四章教育目的
四节(一节)教育目的的概述
1、什么是教育目的、概念?培养目标和教育方针?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教育目的: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的总要求,它规定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培养目标:专业培养。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教育方针:国家根据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总的方向。包含教育目的,但二者的角度不同(教育方针主要从政策角度规定教育目的及其实现;教育目的主要从学术层面表达教育的理想。)。
2、简述教育目的的作用?
(1)导向作用;(2)激励作用;(3)评价作用
3、关于确立教育目的依据的两种对立观点是什么?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谁?基本观点是什么?
(1)个体本位论:代表人物: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观点: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目的应当根据人的本性需要来确定,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人的本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2)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荀子、柏拉图、康德观点:个人德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主张教育目的应当根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的知识和规范,实现个体社会化,并为社会服务。
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主要观点是什么?
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观点:(1)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2)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生产的发展是一致的;(3)分工和私有制是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源;(4)社会化大生产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并提供了物质基础;(5)共产主义社会使人的全面发展得以实现;(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更多复习资料可查看“自考复习资料”栏目。
全专业电子资料、题库、学位、网课
最高直省2344元
上千+科次精品网课
买网课即送全真模考题库
五千+科次教材资料
电子资料满三件9折
五千+科次在线题库
全真呈现历年考试试题
自考生题库
专业智能,巩固提分
历年真题
真题全景再现
进入做题
模拟考场
海量题随机做
进入做题
考前点题
部分科目押题
进入做题
章节练习
章节专项突破
进入做题
错题收纳
试题收藏复习
进入做题
易错题
高频易错习题
进入做题
微信公众号
网课试听
教材大全
做题闯关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资料大全
免费题库
无需下载

扫描小程序码 领免费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