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专业资料
微信QQ群
考生网QQ群

群号:517231281

扫码加群
点击二维码加群

考生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zikaosw

课程试听
最新资讯

手机端访问

1、直接输入www.zikaosw.cn
2、扫描左侧二维码

登录 | 注册
登录/注册后,可享受
  • 课程免费试听
  • 试做在线题库
  • 学习提升指导
自考生网
当前位置 自学考试 > 自考考试大纲 > 文章详情

自考公共政策大纲免费下载_2023年10月湖北00318教材大纲

来源:自考生网 时间:2023-11-17 12:39:56 编辑:自考生网编辑

刚报完名的自考生最常问的问题之一:2023年10月湖北自考公共政策考试大纲在哪里找?下面,为考生们提供自考公共政策考试教材大纲使用版本,以及公共政策自考大纲免费下载链接。湖北自考统考课一般只要教材不变,大纲都不会变动或变动太大。

00318公共政策自考考试大纲(2010版)

课程名称课程代码学分大纲名称教材/推荐用书名称主编出版社版次
公共政策003184公共政策学自学考试大纲公共政策学宁  骚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1.上表课程学分含实践性环节学分。

点击下载:00318公共政策自考考试大纲(2010版)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课程内容

(一)什么是公共政策学

1.政策研究、政策分析与公共政策学

2.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

3.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

4.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

(二)公共政策学的产生、发展与中国化

1.古代的政策研究

2.从产业革命到20世纪前半期西方国家的政策研究

3.学科的诞生与发展

4.公共政策学的引进及其中国化

(三)为什么学习公共政策学

二、自学要求

1.理解政策研究、政策分析和公共政策学的概念及三者间的区别与联系。

2.理解和掌握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3.理解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

4.了解古代中国政策研究发达的原因,了解20世纪前半期在西方国家公共政策学孕育的条件。

5.了解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和以后的发展过程。

6.理解什么是公共政策学的中国化,了解公共政策学中国化的进程与发展方向。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一)公共政策学的基本概念

1.识记:(1)公共政策学;(2)政策系统与政策过程;(3)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

2.领会:政策研究、政策分析和公共政策学的概念,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

(二)公共政策学的产生与发展

领会:(1)古代中国政策研究;(2)公共政策学在西方国家产生的条件、标志和发展过程。

(三)公共政策学的中国化

领会:(1)公共政策学的引进;(2)公共政策学中国化的进程和发展方向。

(四)学习公共政策学的目的

领会:学习公共政策学的目的。

第二章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

一、课程内容

(一)公共政策的含义、类型与功能

1.什么是公共政策

2.公共政策的产生与发展

3.政策类型:从内容特征上划分

4.政策类型:从形式特征上划分

5.公共政策与法

6.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

(二)公共政策的本质与基本特征

1.政策的认识论本质:理论与实践的中间环节

2.政策的社会本质:公共性与偏好性的对立统一

3.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三)政策工具

1.什么是政策工具

2.政策工具的类型

二、自学要求

1.理解公共政策、政策本质、政策功能、政策工具等基本概念,掌握公共政策、政策工具的类型划分。

2.理解公共政策的社会本质和认识论本质。

3.了解公共政策类型划分的形式特征,掌握当代中国公共政策类型划分的体系,掌握美国公共政策类型划分的体系。

4.本章重点:公共政策的定义及其内涵,政策本质的定义及其内涵,政策工具的定义及其内涵;公共政策的类型划分;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政策工具的分类。

三、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一)公共政策的含义、类型与功能

1.识记:(1)公共政策的概念;(2)公共政策的类型划分;(3)公共政策的功能。

2.领会:(1)公共政策的产生与发展;(2)公共政策与法的异同。

(二)公共政策的本质与基本特征

1识记:公共政策的认识论本质、公共政策的社会本质。

2.领会: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三)政策工具

1.识记:政策工具的概念、政策工具的类型。

2.简单应用:政策工具的类型划分。

第三章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

一、课程内容

(一)政策行为者与政策系统

1.政策系统与政策行为者的关系

2.公共政策的主体与主体系统

3.政策网络

4.公共政策的客体与客体系统

5.政策支持系统

6.政策环境与政策反馈系统

7.政策系统的运行

(二)公共权力与公共决策体制

1.政府权力、政府职能与公共政策

2.国家结构与公共政策

3.政府能力、治理能力与公共政策

4.公共决策体制

(三)非政府政策行为者与公共政策

1.公共利益与公共政策

2.公民与公共政策

3.公民社会、社会团体与公共政策

4.政党与公共政策

5.大众传播与公共政策

二、自学要求

1.了解政策行为者与政策系统的关系,认识政策主体与主体系统、政策客体与客体系统、政策支持系统与政策反馈系统的含义,理解政策系统的环境(一般环境、工作环境)。

2.理解政府权力、政府职能与公共政策的关系,理解国家结构与公共政策的关系,理解政府能力、治理能力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3.掌握公共利益的内涵,理解非政府政策行为者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4.掌握决策权力及其归属、决策权力的配置、公共决策的规则,认识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

5.认识非政府政策行为者的一般特征,理解公民与公共政策的关系、大众传播与公共政策的关系、政党与公共政策的关系,以及公民社会、社会团体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三、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一)政策系统的构成及其环境

1.识记:(1)公共政策主体与主体系统;(2)公共政策客体与客

体系统;(3)政策系统与政策客体和环境的关系。

2.领会:(1)政策系统的运行;(2)政策支持系统和反馈系统。

3.简单应用:(1)政策系统的一般环境;(2)政策系统的工作

环境。

(二)公共权力与公共政策

1.识记:政府能力的内涵、公共决策体制。

2.领会:(1)政府权力、政府职能与公共政策的关系;(2)国家结构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3.简单应用:政府能力、治理能力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三)非政府政策行为者与公共政策

1.识记:(1)公共利益的内涵;(2)作为政策客体和主体的公民。

2.领会:非政府政策行为者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3.简单应用:大众传播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四)公共决策体制

1.识记:(1)决策权力及其归属;(2)决策权力的配置。

2.领会: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

3.简单应用:公共决策的规则。

第四章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

一、课程内容

(一)政策过程与理论模型构建

(二)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过程模型

1.揭示认识论本质的政策过程模型

2.揭示社会本质的政策过程模型

(三)“上下来去”——基于中国经验的政策过程模型

1.中国经验要求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政策过程模型

2.“上下来去”政策过程模型的构建

3.“上下来去”政策过程的容纳性和开放性

(四)公共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1.决策过程的理性化

2.决策过程的专业化

3.决策过程的科学化

4.决策过程的民主化

二、自学要求

1.理解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的含义,掌握政策过程模型的认识论意义以及政策分析需要借助于模型的原因。

2.掌握一系列揭示认识论本质的政策过程理论模型和揭示社会本质的政策过程理论模型的内容及其具体运用。

3.理解基于中国经验的政策过程模型即“上下来去”模型的内涵及其容纳性和开放性,掌握“上下来去”政策过程模型的构建方式。

4.理解公共决策过程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5.本章重点:政策过程理论模型的含义及其认识论意义;理性主

义模型;渐进主义模型;规范最适模型与混合扫描模型;政治系统模型;

机构一制度模型;集团模型;精英模型;“上下来去”政策过程模型的构建;公共决策过程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三、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一)政策过程与理论模型构建

1.识记:(1)政策过程模型的认识论意义;(2)政策过程模型的

必备条件。

2.领会:公共政策分析需要借助于模型的原因。

(二)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过程模型

1.识记:(1)理性主义模型的含义;(2)渐进主义模型的含义;

(3)规范最适与混合扫描模型的含义;(4)政治系统模型的含义;

(5)机构一制度模型的含义;(6)集团模型的含义;(7)精英模型的含义。

2.领会:(1)理性主义模型的具体运用;(2)渐进主义模型的具体运用;(3)规范最适模型与混合扫描模型的具体运用;(4)政治系统模型的具体运用;(5)集团模型的具体运用;(6)精英模型的具体运用。

3.简单应用:(1)揭示认识论本质的政策过程理论模型的运用;

(2)揭示社会本质的政策过程理论模型的运用。

4.综合运用: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过程理论模型适用于中国政策实践的条件。

(三)“上下来去”—基于中国经验的政策过程模型

1.识记:“上下来去”政策过程模型的含义。

2.领会:(1)构建中国特色的政策过程模型的原因;(2)“上下来去”政策过程模型的构建;(3)“上下来去”政策过程的容纳性和开放性。

3.简单应用:构建“上下来去”政策过程模型的意义。

4.综合应用:运用“上下来去”政策过程模型对当代中国的一项重要政策进行系统考察和分析。

(四)公共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1.识记:(1)决策过程理性化的含义;(2)决策过程专业化的含义;(3)决策过程科学化的含义;(4)决策过程民主化的含义。

2.领会:公共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第五章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

一、课程内容

(一)政策问题的概念、属性与分类

1.私人问题、公共问题与政策问题

2.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

3.政策问题的分类

(二)公共问题的提出

1.政府部门

2.政治人物

3.政党组织

4.利益集团

5.大众传媒

6.专家人士及咨询机构

7.公民和社会团体

(三)问题认定与政策议程

1.问题认定的含义、方法与步骤

2.公共政策的议程设定

二、自学要求

1.了解问题、私人问题、社会问题、公共问题的含义,掌握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基本属性和分类。

2.了解提出公共问题者的基本种类,掌握常见的公共问题提出主体和政策网络的含义。

3.理解政策问题的含义以及问题认定的步骤,掌握问题认定的方法、政策议程的含义与类型、进人政策议程的条件与障碍、政策议程确立过程的模型。

4.本章重点: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政策问题的基本分类;公共问题提出的主体;政策网络;问题认定的含义、方法与步骤;政策议程的含义与类型;公共问题进人政策议程的条件与障碍;政策议程确立过程的模型。

三、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一)政策问题的概念、属性与分类

1.识记:(1)政策问题的概念;(2)公共问题的基本内涵;(3)政策问题的分类。

2.领会:公共问题与政策问题的关联。

(二)公共问题的提出

1.识记:(1)常见的公共问题提出主体;(2)政策网络的含义。

2.领会:(1)政策网络与公共问题的提出;(2)公共问题的提出

对政策制定的意义。

(三)问题认定与政策议程

1.识记:(1)问题认定的含义;(2)问题认定的方法;(3)问题认定的步骤;(4)政策议程的含义与类型;(5)公共问题进人政策议程的条件与障碍;(6)政策议程确立过程的模型;(7)三源流模型的含义。

2.领会:政策议程确立过程的模型的具体运用。

3.简单应用:让某一问题进人政府的议事日程的具体操作方法。

4.综合运用:西方政策议程模型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后所产生的模型及其具体运用。

第六章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

一、课程内容

(一)公共政策目标的确定

1.政策目标的含义与特征

2.政策目标的分类

3.确定政策目标的意义与原则

(二)公共政策方案的规划

1.政策规划与政策设计

2.政策规划的主体

3.政策方案的设计原则

4.政策规划的模式与参考框架

5.政策学习与政策移植

(三)公共政策的抉择与合法化

1.公共政策的抉择主体

2.公共政策的抉择原则

3.政策论证、政策审议与政策采纳

4.公共政策抉择的合法化

5.常规决策与危机决策

二、自学要求

1.掌握政策目标的含义与特征、政策目标的分类,理解确定政策目标的意义与原则。

2.掌握政策规划与政策设计、政策规划的主体、政策方案的设计原则,理解政策规划的模式与参考框架,以及政策学习与政策移植。

3.掌握公共政策的抉择主体和原则、政策方案的评估与择优,理解政策论证、政策探究、政策对话与政策审议,理解公共政策抉择的合法化,以及常规决策与危机决策。

4.本章重点:公共政策的基本目标;确定政策目标的意义和原则;

政策方案的设计原则;政策规划的理论分析框架;公共政策的抉择主体及原则;政策方案的评估与择优;政策论证和政策对话;公共政策抉择的合法化;常规决策与危机决策。

三、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一)公共政策目标的确定

1.识记:政策目标的含义与特征。

2.领会:(1)公共政策目标的分类与基本目标;(2)确定政策目标的意义与原则。

(二)公共政策方案的规划

1.识记:(1)政策规划与政策设计的含义;(2)政策规划的主体。

2.领会:(1)政策规划的特点;(2)政策设计的逻辑结构;(3)政策规划与政策设计的区别和联系;(4)政策学习与政策移植的类型。

3.简单应用:(1)政策方案的设计原则;(2)政策规划的主要模型。

(三)公共政策的抉择与合法化

1.识记:公共政策的抉择主体。

2.领会:公共政策抉择的合法化;政策论证、政策审议与政策采纳(政策抉择的环节或步骤)。

3.简单应用:(1)公共政策的抉择原则;(2)政策论证的逻辑结构;(3)常规决策与危机决策。

4.综合应用:预测性评估(步骤、方法)、可行性评估。

第七章公共政策执行

一、课程内容

(一)公共政策执行的意义、特点与模型

1.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特点和作用

2.政策执行研究的发展路径

3.基于中国经验的政策执行”上下来去”模型

4.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执行理论模型

(二)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执行力

1.政策执行机关的特性

2.下级行政人员的执行行为

3.公共政策执行力

(三)影响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

1.政策本身

2.政策主体

3.政策对象

4.政策环境

(四)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及其矫正

1.什么是公共政策执行偏差

2.执行偏差产生的原因

3.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正

(五)公共政策的无效执行与有效执行

1.政策失灵与公共政策的无效执行

2.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原则以及机制

二、自学要求

1.掌握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特点和作用,掌握基于中国经验的政策执行“上下来去”模型以及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执行理论模型。

2.掌握政策执行机关的特性、下级行政人员的执行行为,理解公共政策执行力的相关知识。

3.掌握影响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具体包括政策本身、政策主体、政策对象以及政策环境等方面。

4.掌握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含义、执行偏差产生的原因及其矫正方法。

5.理解政策失灵与公共政策的无效执行的含义,掌握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原则以及相关机制。

6.本章重点: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特点以及作用;基于中国经验的政策执行“上下来去”模型的内涵;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执行理论模型;政策执行机关的特性;下级执行人员执行行为的地位以及作用;提升公共政策执行力的方法;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含义、表现形式、产生原因以及矫正的对策;公共政策无效执行的具体表现;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原则以及机制。

三、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一)政策执行的意义、特点与模型

1.识记: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特点和作用。

2.领会:(1)基于中国经验的政策执行“上下来去”模型;(2)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执行理论模型。

(二)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执行力

1.识记:(1)政策执行机关的特性;(2)下级执行人员执行行为的地位以及作用;(3)提升公共政策执行力的方法。

2.领会:(1)公共政策执行力的概念;(2)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影响因素。

(三)影响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

1.识记:(1)政策本身对于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2)政策主体

对于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3)政策对象对于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

(4)政策环境对于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

2.领会:(1)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的概念;(2)公共政策执行对象的特点。

(四)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及其矫正

1.识记:(1)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概念;(2)政策执行偏差的表现形式;(3)执行偏差产生的原因;(4)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正。

2.领会:(1)公共政策执行偏差产生的主观原因;(2)公共政策执行偏差产生的客观原因。

(五)公共政策的无效执行与有效执行

1.识记:(1)政策失灵的概念;(2)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原则;

(3)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机制。

2.领会:(1)政策无效执行的概念;(2)政策无效执行的具体表现。

第八章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

一、课程内容

(一)公共政策评估的含义、作用、主体、类型和内容

1.什么是公共政策评估

2.公共政策评估的目的与作用

3.公共政策评估的主体

4.公共政策评估的类型

5.公共政策评估的内容

(二)公共政策评估的过程、标准与影响因素

1.公共政策评估的过程

2.公共政策评估的标准

3.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重要因素

(三)公共政策评估的方法

1.以定量分析为主的评估方法

2.以定性分析为主的评估方法

(四)公共政策监控

1.公共政策监控的含义、类型与功能

2.公共政策监控机制的构成

3.公共政策监控的过程

二、自学要求

1.了解公共政策评估的含义,公共政策评估的主体;理解公共政策评估的目的、作用和过程,以及公共政策评估的类型。

2.理解影响政策评估的重要因素;掌握政策评估的标准。

3.掌握政策评估的定量与定性方法。

4.了解公共政策监控的含义;理解政策监控的内容、类型与功能;

了解内部政策监控机制与外部政策监控机制的内容与运作;掌握公共政策监控的过程。

5.本章重点:政策评估的过程;政策评估的定量与定性方法;公共政策监控的过程。

三、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一)公共政策评估的含义、作用、主体、类型和内容

1.识记:(1)公共政策评估的含义;(2)公共政策评估的目的;

(3)公共政策评估的主体。

2.领会:(1)公共政策评估的作用;(2)公共政策评估的类型;

(3)公共政策评估的内容。

(二)公共政策评估的过程、标准和影响因素

1.识记:(1)公共政策评估的过程;(2)公共政策评估的事实标准、技术标准和价值标准的含义。

2.领会:(1)公共政策评估事实标准的内容;(2)公共政策评估技术标准的内容;(3)公共政策评估价值标准的内容。

(三)公共政策评估的方法

1.识记:(1)政策指标;(2)一元线性回归分析;(3)实验法评估。

2.领会:(1)政策评估指标体系的价值取向;(2)以定性分析为主的政策评估的程序。

(四)公共政策监控

1.识记:(1)公共政策监控的含义;(2)公共政策监控的类型;

(3)公共政策监控的内容;(4)公共政策监控机制。

2.领会:(1)公共政策监控的功能;(2)内部政策监控机制与外部政策监控机制;(3)公共政策监控的过程。

第九章公共政策的稳定、变动与终结

一、课程内容

(一)公共政策的稳定和变动

1.公共政策的稳定与维持

2.公共政策的变动与创新

(二)公共政策的调整与接续

1.公共政策调整的含义和内容

2.公共政策调整的形式、程序和原则

3.公共政策调整的原因和作用

4.公共政策的接续

(三)公共政策的终结

1.公共政策终结的含义、对象和方式

2.公共政策终结的原因、作用和障碍

3.公共政策终结的策略

二、自学要求

1.掌握公共政策稳定的内涵、重要意义以及其动力因素,理解公共政策变动的含义、原因、模式,政策创新的内涵和动力。

2.掌握公共政策调整的含义、内容、形式、程序和原则,理解公共政策调整的原因和作用,并了解公共政策的接续。

3.掌握公共政策终结的含义、对象和方式,理解公共政策终结的原因、作用和障碍,以及公共政策终结采取的策略。

三、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一)公共政策的稳定和变动

1.识记:(1)公共政策稳定的内涵;(2)公共政策变动的含义;

(3)公共政策创新的内涵。

2.领会:(1)影响公共政策稳定的动力因素和意义;(2)公共政策变动的原因、类型;(3)公共政策创新的动力。

3.简单应用:公共政策变动的模式。

(二)公共政策的调整和接续

1.识记:(1)公共政策调整的含义;(2)公共政策接续的含义。

2.领会:(1)公共政策调整的形式和程序;(2)公共政策调整的原因。

3.简单应用:(1)公共政策调整的原则;(2)公共政策调整的

作用。

(三)公共政策的终结

1.识记:(1)公共政策终结的含i;(2)公共政策终结的对象。

2.领会:(1)公共政策终结的原因;(2)公共政策终结的作用;

(3)公共政策终结的障碍。

3.简单应用:公共政策终结的策略。

第十章公共政策学知识的应用

一、课程内容

(一)政策学知识应用与政策分析

1.知识与政策学知识

2.政策学知识应用的主要形式——政策分析

3.政策分析的要素和原则

4.政策分析的过程

5.政策分析的注意事项

(二)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与政策分析师

1.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

2.应用性政策研究的从业者或政策分析师

3.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与分析师的职业伦理

二、自学要求

1.了解知识的含义与特征;了解政策学知识与政策知识的区别和联系,掌握政策学知识应用的主要形式——政策分析的含义、要素和原则;理解政策分析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2.了解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的影响,掌握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的类型;理解政策分析师的角色定位和构成,了解政策分析师的素质要求;掌握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与政策分析师职业伦理的内容框架。

3.本章重点:政策知识与政策学知识的区别和联系;政策分析的要素、原则与过程;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的作用;政策分析师的角色定位和素质要求;政策分析师的职业伦理。

三、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一)政策知识与政策学知识

1.识记:(1)知识的含义和特征;(2)政策学知识的应用。

2.领会:(1)政策分析的含义、要素和原则;(2)政策分析的过程;(3)政策分析的注意事项。

(二)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与政策分析师

1.识记:(1)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的含义和类型;(2)政策分析师的角色定位。

2.领会:(1)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的作用;(2)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与政策分析师的素质要求和职业伦理。

《参加2023年10月的湖北自考生们,湖北《00318公共政策》自学考试大纲是复习的“指南针”,跟着教材大纲走,不会抓不住重点。公共政策自考大纲看似所有章节点都要考核,实际各考核点都有“重要、次重要、一般”或“识记、理解、应用”之分,若复习时间较多,可三者一起抓,若复习时间较少,则多抓“重要和次重要”的内容。

以上提供的湖北00318公共政策自考科目的大纲供同学们复习使用,如教材大纲变动,以湖北考试院最新公布为准。预祝大家考出好成绩!关注“湖北自考大纲”专题,随时查看大纲信息!

温馨提示: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参考,考试政策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更多优惠课程课程推荐
资料套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