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专业资料
微信QQ群
考生网QQ群

群号:517231281

扫码加群
点击二维码加群

考生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zikaosw

课程试听
最新资讯

手机端访问

1、直接输入www.zikaosw.cn
2、扫描左侧二维码

登录 | 注册
登录/注册后,可享受
  • 课程免费试听
  • 试做在线题库
  • 学习提升指导
自考生网
当前位置 自学考试 > 自考考试大纲 > 文章详情

2019年04219文教事业管理自考考试大纲

来源:自考生网 时间:2019-04-24 09:17:26 编辑:fyt68
免费试听

《自考视频辅导课程》轻松易懂,助你拿证!点击试听,综合优惠低至69元/科!

以下为自考生网收集整理的“2019年04219文教事业管理自考考试大纲”课程内容,请考生们备考时以此文件为准。

课程名称:文教事业管理

课程代码:04219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文教事业管理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事业管理(专科)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文教事业管理是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研究教育工作的管理和组织领导,包括各级各类教育行政机关和各级各类学校管理工作的科学理论和行动规律。本课程包括教育管理的一般原理、教育行政管理和学校管理这三个部分。从学科的纵向和横向的结合角度,介绍本学科产生、发展的历史;研究本学科同其他学科的内在联系,同时分析教育管理的本质。从宏观的角度,探索影响教育管理诸因素的特点及其内在关系。从微观的角度,介绍与分析了学校中目标管理、质量管理、人事管理以及公共关系的管理的意义、作用和工作程序。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教育管理学课程的学习,考生应能够初步了解教育管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实践意义,系统地掌握教育管理学的基础知识和主要规律;了解和初步掌握教育工作的管理和组织领导,包括各级各类教育行政机关和各级各类学校管理工作的科学理论和行动规律。能较好的对教育工作的管理和组织领导工作进行评价和控制;了解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质,教育管理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学会用教育管理学理论分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教育管理现象,培养和提高考生正确分析和解决学习教育管理的能力。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文教事业管理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所要学习的一门极为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和小学教育专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课程的相关课程是哲学、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因为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学习本课程需要哲学、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同时,教育管理学又是一门政策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必须了解并熟悉有关教育的法规与政策,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教育管理学的性质和特点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在对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进行再认识的基础上,保留其精华,更新其过时的理论和方法,试图形成新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理解新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的特点和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质、教育管理学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质(重点)

识记:教育管理学,广义教育管理学,狭义教育管理学相关概念

理解: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质和教育管理学的特点

应用:根据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质和教育管理学特点,分析学习教育管理学的价值和探讨如何更好地学好教育管理学

(二)教育管理学内容的三个层次(次重点)

识记:教育管理学内容的三个层次(教育事业的管理、学校和其他教育组织的管理、教育管理人员的自我管理)

理解:教育管理学内容的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应用:根据教育管理学内容构建教育管理系统,分析如何更好处理社会环境和教育管理、教育内部实务方方面面的关系

(三)现代教育管理学产生的背景和条件(一般)

识记:现代教育管理学产生的背景和条件

理解:从古典的教育管理模式向现代教育管理模式演变的影响因素

应用:结合现代教育管理学产生的背景和条件,分析如何运用教育管理学的价值

第二章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管理、教育管理和教育管理现代化概念进行区别,让考生明白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解教育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对各种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实现教育方针和教育目标的行为。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教育管理(重点)

识记:教育管理概念、特点

理解:教育管理和社会管理之间的关系

应用:结合实例,阐述其教育管理的特点

(二)教育管理现代化(次重点)

识记:教育管理现代化的概念、特点

理解:教育管理现代化是现代社会的产物,现代教育管理本身也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应用:结合现代社会特点,分析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管理现代化

(三)管理(一般)

识记:管理概念

理解:管理的职能、管理与文化和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

应用:根据管理的职能、管理与文化和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分析如何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

第三章现代教育管理的理论基础及其流派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由于其他理论流派的发展,为教育管理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新工具、新方法,本章综合各家之言,突出行政学、法学理论、“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行政伦理学等流派的发展对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影响。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对教育管理理论产生重大影响的管理流派(重点)

识记:行政学、法学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科层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行政伦理学

理解:教育管理理论与行政学、法学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科层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和行政伦理学等理论之间的关系和它们对教育管理理论的影响

应用:根据其他管理流派对教育管理理论的影响,分析如何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教育管理理论

(二)理性化是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特点(次重点)

识记:管理是理性行为

理解:理性化是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特点

应用:从现代教育管理理性化的基本特点角度,理解教育管理流派的划分

第四章教育行政体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不同类型的教育体制的利弊对比,理解教育行政体制在教育行政管理中的意义。通过分权国家和集权国家的教育行政体制,知晓各国对教育大多实行分级管理。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义务教育,多有基层地方政府主管,但公共投资则由各级政府共同负担,中央或较高层次的政府甚至负有更大的投资责任。纵观主要发达国家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的演变过程,从中了解到其改革特征及获得的启示。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教育行政体制及其类型(重点)

识记:教育行政体制、教育行政体制类型的概念

理解:教育行政体制的两种基本类型(集权制和分权制)特点、利弊和教育行政体制在教育行政管理中的意义

应用:结合实例,从教育行政体制的基本类型及教育行政职能两方面,对教育行政体制利弊进行分析

(二)我国的教育行政体制及其改革(次重点)

识记:我国的教育行政体制概念和主要特点

理解:建国以来,我国的教育行政体制改革发展历程的缘由、经验和教训。

应用:根据我国教育行政体制改革发展历程,寻找实现与加强行政宏观调控职能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外国教育行政体制改革(一般)

识记:其他国家(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日本)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特征

理解:原来实行教育行政中央集权制的国家正在采取措施,加强地方的管理权;而实行教育行政地方分权制国家则采取措施,逐步强化中央的权限

应用:纵观主要发达国家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的演变过程,阐述从中了解到的其改革特征及获得的启示

第五章教育行政组织及教育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根据教育行政组织结构(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与各级教育行政组织职能,以及我国公务员制度,充分发挥公务员制度在教育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管理中的内在有效机制。对于我国教育行政组织效率不高,效益不大的情况进行原因分析,找到提高我国教育行政组织效率和效益的措施。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教育行政组织及其职能(重点)

识记:教育行政组织的含义、特点

理解:教育行政组织结构(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与各级教育行政组织职能

应用:结合我国的国情,阐述如何合理运用国家教育行政组织与职能和地方教育行政组织与职能解决教育管理问题

(二)教育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次重点)

识记:我国教育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定义和我国建立公务员制度的意义

理解:公务员制度的由来,不同国家公务员制度在教育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选用条件、选拔任用方式的特点

应用:结合实例,阐述如何充分发挥公务员制度在教育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管理中的内在有效机制(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和新陈代谢机制)

(三)提高教育行政组织的效率和效益(一般)

识记:教育行政组织的效率和效益的含义和意义

理解:我国教育行政教育组织效率不高,效益不大的主要因素

应用:根据我国教育行政教育组织效率不高,效益不大的因素,找到提高我国教育行政组织效率和效益的措施

第六章教育政策与法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让考生在对教育政策、教育法、教育行政和教育体系的区别和联系中,了解教育政策过程和教育法的制定与实施。同时让考生认识到当下的教育法规建设现状存在的具体问题,树立将教育政策与法规灵活运用于教育管理实践中的意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教育法、教育行政和教育法体系(重点)

识记:政策、教育政策、教育法和教育体系的概念

理解:教育政策与教育法的不同,教育政策过程,教育法在教育行政管理中的作用和为何教育法体系由那几个主要的教育法规所构成

应用:结合实例,阐述对教育政策相关概念的理解

(二)教育法的制定与实施(次重点)

识记:教育法制定的含义和意义

理解:教育法制定的基本原则,教育法实施的具体方式,教育法实施中采

用的主要监督形式和为什么现代化教育行政管理要求法制化

应用:以教育法的制定为开端,阐述如何通过教育法的实施和监督,实现教育行政管理的法制化

(三)教育改革、发展与教育法规建设(一般)

识记: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理解:我国教育法制的整体建设存在的主要具体问题

应用:结合实例,分析在我国教育法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阐述如何进行教育改革,实施教育法规,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第七章教育计划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育计划的含义和特点,明白教育规划和教育计划的关系及异同。考生可以有效分析教育计划在教师行政管理活动中的作用。考生知晓编制教育计划的主要方法和如何进行教育计划编制。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教育计划和教育计划的结构(重点)

识记:教育计划的定义、教育计划的类型和教育计划的结构

理解:从教育计划的定义出发,理解教育计划的结构

应用:根据实例和教育计划的定义,阐述教育计划和教育规划的不同。结合实例,分析确定教育发展目标需有意识、有针对性考虑地相关细节

(二)教育计划的编制步骤及方法(次重点)

识记:教育计划的编制步骤

理解:编制教育计划的主要方法

应用:结合教育计划的编制实例,选择教育计划的编制合适的方法

(三)教育预测(一般)

识记:预测和教育预测的含义

理解:教育预测在教育计划中的作用

应用:结合实例进行教育预测,阐述需考虑的教育预测的内容

第八章教育督导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关于教育督导、教育督导机构与人员、教育督导评估定义的学习,知晓教育督导的意义,教育督导机构与人员设置的必要性和教育督导的基本职能与具体任务,获得有效提高教育督导评估的科学性的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教育督导的基本职能与具体任务(重点)

识记:教育督导的含义,教育督导的基本职能和具体任务

理解:教育督导的性质和教育督导在教育行政活动中的意义

应用:结合实例,分析如何合理发挥教育督导的基本职能

(二)教育督导机构与人员(次重点)

识记:教育督导机构和教育督导人员的含义

理解:教育督导计划的设置,教育督导人员的条件、配备、职权和培训

应用:结合实例,分析如何合理运用和发挥教育督导机构和教育督导人员(督学)的作用

(三)教育督导评估(一般)

识记:教育督导评估的含义

理解:我国三种教育督导评估制度

应用:结合相关理论,分析有效提高教育督导评估的科学性

第九章教育财政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教育财政是教育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章中,让考生理解政府通过财政为教育提供经费的原因,了解政府为提供教育经费而进行的一系列制度安排,熟悉当前我国的教育经费的来源渠道和支出结构。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教育财政概述(重点)

识记:教育财政的政策目标

理解:通过教育的公共性、教育的公权属性和教育的公共选择特点,帮助考生理解政府通过财政为教育提供经费的原因

应用:根据三种不同的方法(只考虑实际投入不考虑产出、业绩——投入

类比法、业绩——投入标杆法),分析确定一个学区和学校的教育投入的充分性

(二)教育筹资和教育支出(次重点)

识记:教育筹资和教育支出的概念

理解:我国多渠道筹资教育经费的必要性,我国公共教育支出的特点

应用:阐述我国获得教育经费可通过哪些渠道筹资

(三)教育财政体制(一般)

识记:财政体制的概念、广义的财政体制和狭义的财政体制,教育经费拨款制度,学费和考生资助制度

理解:政府间教育财政责任划分的原则和意义

应用:结合相关理论,分析当前我国教育预算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十章教育课程行政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教育课程行政是教育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内容的学习,考生可以熟知教育课程的涵义、教育课程的内容构成和教育课程的实施。考生明白根据教育课程实施的两种不同的评价方法,需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课程指导。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教育课程的内容构成(重点)

识记:教育课程的构成内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与教科书)

理解:教育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之间的关系

应用:结合实例,阐述教育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之间的关系

(二)教育课程实施的指导(次重点)

识记:教育课程实施的定义。

理解:教育课程实施的主体、教育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和教育课程实施的评价手段

应用:根据教育课程的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阐述进行教育课程实施的有效指导

(三)教育课程的涵义及编订权(一般)

识记:教育课程的涵义和教育课程的编订权含义

理解:教育课程的修订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应用:结合实例,阐述在教育课程的修订中如何遵循基本原则

第十一章教师人事行政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根据教师人事行政的涵义和意义的理解,考生认识到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性的职业。根据教师人事行政的内容,有意识地提高教师专业性的从教能力和进行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发展。同时,考生可以通过本章的学习,分析我国现行的教师聘任制的长处和不足以及如何完善。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教师人事行政的涵义与意义(重点)

识记:教师人事行政的涵义、内容

理解:教师人事行政的意义和发展目标

应用:结合实例,阐述教师人事行政的意义

(二)教师的任用、在职培训、工资和考核制度(次重点)

识记:教师的任用、教师的在职培训、教师的工资和教师的考核制度的含义

理解:教师的任用、教师的在职培训、教师的工资和教师的考核制度之间的关系

应用:结合教师人事行政的内容,阐述教师如何进行教师职业的专业发展,从而发展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教师职业的专业性(一般)

识记:教师专业性的涵义

理解:教师专业性的专业标准

应用:根据教师专业性的专业标准,阐述为提高教师职业专业化程度可进行措施

第十二章教育信息的管理与公开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考生通过熟知教育信息的重要性,更好地理解教育信息管理的基本职能。在了解教育信息公开的背景和意义后,更加认识到教育公平的重要性。考生可结合实例,阐述充分利用教育信息的管理和公开,实现教育信息的公平的重要性。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教育信息及其分类(重点)

识记:教育信息的含义和教育信息分类的类型

理解:教育信息分类的意义和必要性

应用:结合实例,阐述教育信息分类意义

(二)教育信息管理职能(次重点)

识记:教育信息管理含义

理解:教育信息管理的主体和教育信息管理的主要职能

应用:结合教育信息管理的主要职能,阐述如何提高教育信息管理质量

(三)教育信息公开(一般)

识记:教育信息公开的含义、教育信息公开的主体、教育信息公开的方式

理解:教育信息公开的背景和意义,教育信息公开主体有公开信息义务的理由

应用:结合实例,阐述如何保障教育信息公开,确保教育信息透明

第十三章学校效能与学校改进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考生能够理解学校效能的含义和简述学校效能的主要测量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学校效能概述(次重点)

识记:学校效能的概念、学校效能模型划分的三种标准

理解:各种不同的学校效能模式的主要特点

应用:根据学校效能模式的理念,有具体的适用情境,选择合适的学校效能模式

(二)学校效能的测量(一般)

识记:学校效能的测量的含义,学校效能的测量的各种方法

理解:结合学校效能的测量方法的演变历史,理解不同学校效能的测量方法的特点

应用: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学校效能的测量方法

第十四章学校管理过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考生从管理过程的四环节知晓学校管理过程的相关规律,清楚决策过程的环节和各环节的要求。结合学校战略规律的特点,考生可阐述如何制定学校战略规划。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管理过程概述和学校工作决策与计划的制订(重点)

识记:管理过程的概念,学校工作计划的概念和学校计划的类型

理解:管理过程的四环节的运行规律和制订学校工作计划的原因

应用:结合实例,分析学校工作决策与计划中影响决策质量的因素

(二)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和学校的目标管理(次重点)

识记:学校发展战略规划概念,学校发展战略的基本模式和学校的目标管理概念

理解:学校战略管理在学校发展中的意义和学校目标管理的过程

应用:根据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的几个环节,阐述如何制定高质量的学校发展战略规划

(三)学校计划执行阶段的管理(一般)

识记:学校计划执行过程的一系列活动

理解:学校计划执行过程的一系列活动之间的关系

应用:就学校计划执行过程的控制、协调和组织技术三方面,阐述具体的操作

第十五章学校组织管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文章知识内容的学习,考生对于学校组织的“非营利”性质的具有一定理解。把握几种基本的组织理论和相应的内容要点。可以根据学校组织文化的特征,进行具体的学校组织文化建设的改进。考生能清楚分析中小学为何要实行校长负责制,以及在这一体制下,校长应该处理好相关具体方面的关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组织概述和组织结构(重点)

识记:组织的概念和分类,组织结构的含义,组织机构的几种形式

理解:组织的意义,管理跨度与分层

应用:结合实例,判断其所属的组织结构形式

(二)学校组织建设(次重点)

识记:学校组织的含义和性质,学校组织文化的含义和内容

理解:学校组织建设的原则,学校领导体制的演变

应用:阐述进行学校组织文化建设,应遵循学校组织建设的原则

(三)组织理论的发展(一般)

识记:几种产生重要影响的组织理论(古典组织理论、人际关系组织理论、社会系统理论和现代权变理论)

理解:这四种组织理论各自独特的特点

应用:根据这几种组织理论的特点,阐述组织理论发展过程

第十六章学校质量管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熟知学校工作质量的概念,考生可从现代教育思想的角度,理解学校工作质量的一般结构。考生熟知全面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和特点。考生认识到当代教育评价发展的特点,以及教育价值观念在评价中的作用。考生知晓教育评价的各个环节及其要求和清楚从何着手控制学校工作质量。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学校工作的质量评价(重点)

识记:学校工作质量评价的定义

理解:教育评价的发展历程,教育评价的原则,教育评价的过程

应用:结合实际的教育评价案例,阐述如何处理好相应的评价关系,获得高质量的教育评价

(二)学校的全面质量管理(次重点)

识记:学校工作质量的概念,学校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主要特征和基础工作

理解:学校质量管理的意义,全面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

应用:结合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阐述如何提高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性能

(三)学校工作的质量控制(一般)

识记:学校工作的质量控制的概念

理解:影响学校质量的各种因素

应用:对于影响学校质量的各种因素,阐述应采取何种适当的干预,使质量向理想的方向发展

第十七章学校建筑管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考生了解到当代学校建筑价值追求的新发展,学校建筑的教育学理论基础和学校建筑管理的主要任务。考生认识到学校建筑与其他相关理论的关系,制订学校建筑计划要考虑的基本因素和学校教室建筑要把握的基本要求。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学校建筑计划和校园建筑规划(重点)

识记:学校建筑计划的概念、要素,校园建筑规划的概念

理解:校园建筑规划的原则,学校选址的重要性和基本要求,校园总平面设计的基本要素

应用:结合实例,考生阐述学校建筑计划实施的一般流程

(二)学校建筑管理的理论基础和学校重要附属建筑(次重点)

识记:学校重要附属建筑的含义

理解:理解学校建筑管理的教育思想基础,理解学校建筑管理的理论与人体工学、环境心理学和生态建筑理论的关系

应用:结合学校重要附属建筑设计和施工,考生阐述如何传递这个学校的文化

(三)学校教室的建设(一般)

识记:中小学教室的类型和一般建设要求

理解:根据教学规律和教育改革的趋势,理解教室的建设满足的基本要求

应用:根据需考虑的因素,能估算教室面积大小

第十八章学校公共关系管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的内容,考生清楚公共关系的含义以及其所属的学科范畴。考生清楚学校公共关系管理的流程,学校公共关系对象所在群体。考生须知道如何塑造良好的学校形象。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学校公共关系管理对象(重点)

识记:学校内部、外部公共关系管理的含义和要素

理解:学校内部、外部公共关系管理之间的关系

应用:根据实例,阐述如何进行学校公共关系专题管理和学校危机管理

(二)学校公共关系管理过程(次重点)

识记:学校公共关系管理过程的含义

理解:学校公共关系管理过程中四个环节的关系

应用:结合实例,阐述处理好学校公共关系管理流程,需注意事项

(三)学校公共关系及其管理(一般)

识记:公共关系、学校公共关系和学校公共关系管理的概念

理解:理解学校公共关系管理的操作性

应用:结合实例,阐述学校公共关系管理的操作性

第十九章学校领导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考生清楚管理理论对于领导问题的研究具有多种角度,校长的职责和影响校长影响力的因素。考生熟知现有的基本领导方式和影响校长领导方式的因素,以及一个优秀的领导班子具有的素质。考生可以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辨析地认识到当代校长的角色和学者担当校长的利弊。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领导概述(重点)

识记:领导的概念

理解:领导问题研究视角的演变

应用:根据学校组织本身的特殊性,分析为何要强调自我管理的学校中领导概念的团队属性和网络属性

(二)学校领导者和领导方式与领导的有效性(次重点)

识记:学校领导者的概念、角色、职责,领导方法的类型

理解:领导者的影响力,理解影响领导方式的因素

应用:根据领导者领导方式的影响因素,阐述如何选择合适的领导方式类型,提高领导的有效性

(三)学校领导班子的基本素质(一般)

识记:学校领导班子素质的含义

理解:学校领导班子的必要性,权威和战略水平

应用:根据一个良好的领导班子具有的主要素质,阐述有意识地培养出一个良好的领导班子需注意的事项

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教材

1.指定教材:

教育管理学,陈孝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8第3版

2.参考教材:

教育管理学基础,吴岩,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新编教育管理学,吴志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版

教育管理学教程,褚宏启、张新平,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教育管理学,[美]托马斯J瑟吉奥万尼(ThomasJ.Sergiovanni),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5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4.完成书后作业和适当的辅导练习是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宜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6.注意对考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解决问题。

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会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8、助学学时:本课程共6学分,建议总课时108学时,其中助学课时分配如下:

章次内容学时

第一章教育管理学的性质和特点6

第二章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4

第三章现代教育管理的理论基础及其流派9

第四章教育行政体制5

第五章教育行政组织及教育行政机关工作人员5

第六章教育政策与法律7

第七章教育计划6

第八章教育督导6

第九章教育财政6

第十章教育课程行政5

第十一章教师人事行政8

第十二章教育信息的管理与公开6

第十三章学校效能与学校改进3

第十四章学校管理过程6

第十五章学校组织管理5

第十六章学校质量管理5

第十七章学校建筑管理6

第十八章学校公共关系管理4

第十九章学校领导6

合计108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20%、“理解”为40%、“应用”为40%。

3.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较易、较难、难比例为2:3:3:2。

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60%,次重点占30%,一般占10%。

5.试题类型一般分为: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

6.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合格。

六、题型示例(样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上的相应字母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对教育管理理论发生重大影响的管理流派不包括

A.行政学、法学理论流派B.科层管理理论流派

C.行动科学管理理论流派D.系统理论流派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1.教育行政具有权威性、系统性和特点。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1.教育管理学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1.简述教育法对教育行政的作用。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1.从教育行政类型来比较分析教育行政体制。

以上“2019年04219文教事业管理自考考试大纲”课程内容为自考生网www.zikaosw.cn收集整理,仅供考生参考,如有变动请以教育院通知文件准。

温馨提示: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参考,考试政策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更多优惠课程课程推荐
资料套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