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专业资料
微信QQ群
考生网QQ群

群号:517231281

扫码加群
点击二维码加群

考生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zikaosw

课程试听
最新资讯

手机端访问

1、直接输入www.zikaosw.cn
2、扫描左侧二维码

登录 | 注册
登录/注册后,可享受
  • 课程免费试听
  • 试做在线题库
  • 学习提升指导
自考生网
当前位置 自学考试 > 自考毕业论文 > 护理学自考毕业论文 > 文章详情

自考护理学毕业论文:佛教视域下实施临终关怀的困境与可能路径

来源:自考生网 时间:2019-06-30 09:00:00 编辑:铭
免费试听

《自考视频辅导课程》轻松易懂,助你拿证!点击试听,综合优惠低至69元/科!

以下是自考生网为考生整理提供的“自考护理学毕业论文:佛教视域下实施临终关怀的困境与可能路径”,仅供参考。更多自考护理学专业毕业论文可查看本站自考护理学毕业论文栏目。

如有论文需求请点击:论文指导

佛教视域下实施临终关怀的困境与可能路径

现代意义上的第一所"临终关怀"机构是由英国学者桑德斯(Saunders)博士于1967年创立的.而在汉语界",临终关怀"一词的正式使用则是始于1988年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研究中心的成立.从此以后,"临终关怀"这一课题便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而实际上,尽管"临终关怀"这一术语产生的时间相对较晚,但若就临终关怀的实践而言,其出现的时间却很早,而其根本精神则是源于宗教的慈悲、同情、尊重与关爱.本文以佛教基本文献为基点,从多维度对护理伦理视域下的临终关怀进行检视,以期让读者对佛教视域下的临终关怀有所明晰.

一、佛教传统经典与临终关怀

佛教以慈悲为怀,而这种慈悲精神不限于生者,其在一定程度上亦关涉死者以及生死之间---临终者.也许我们很难对"临终者"这一词做一个非常精确的量化之厘定,但将其界定为"生死之间"也非不可接受.那么,传统佛教典籍有对临终关怀论述的相关内容吗?如果有,其又是如何诠释这一思想的呢?下表以《佛说无常经》全文为例,对传统佛典中的临终关怀思想进行简要的梳理.

上表是《佛说无常经》之《临终诀别》的全文.其实,综观《临终诀别》之全文,其对临终关怀给予了非常详尽的诠释,从对病人的安顿、通过发菩提心、受三皈五戒、对临终患者进行诸种临终助念等方式而对临终患者进行关怀,这是佛教经典中对临终关怀所进行的比较完整的阐述.李海波在《佛教与临终关怀》一文中曾从"妥善安顿病人"、"帮助临终者建立正念,令临终者心生安乐"、"行临终助念"[2]等三个方面对《临终诀别》的临终关怀思想进行了相关讨论,亦可借鉴.此外,《佛说灌顶经》[3]、《法苑珠林》[4]等都有关于临终关怀的具体阐述.佛教经典如此关注临终关怀,是不是意味着佛教视域下,临终关怀尤其是在护理过程中可以很好地得以践行呢?实际上,并非无此.

二、佛教视域下临终关怀的困境.

尽管佛教经典对临终关怀进行了详尽的诠释,但是,在临终关怀尤其是临终护理的实践中,佛教的参与却屡陷困境.究其原因,概而有三.

其一,与传统儒道文化的冲突.临终关怀,无论是从护理视域还是从伦理视域,其都关涉着生死问题.而对生死问题的看法,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有着很大的殊别.就儒家而言,自孔孟以降",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便成为中国文化的基本要素.所以正如《论语》所言:"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5]54";父母在,不远游"[5]117.儒家的这种"亲亲之情"以及道教所倡导的"羽化成仙"等长生不老思想与佛教所倡导的四大皆空、人生无常是迥然异趣的.所以,佛教的临终关怀思想,其在护理实践中总会遭遇儒道等诸种异质文化的不断冲击.

其二,佛教信众对象的局限.如前所言,尽管佛教在临终关怀方面有着丰富的资源,但佛教在临终关怀的实践中并未获致普遍的接受,甚至还时常遭遇种种非议.何以如此呢?从临终患者方面而言,答案很简单,因为并非所有的临终患者都是佛教信众.换言之,佛教的临终关怀,其对象是非常有限的.就中国而言,目前包括港澳台在内,其信众数量在整个国民体系比例中也是非常有限的.对于非信众而言,佛教的临终关怀思想在护理过程中到底其有效度有多高,实际上是很难明晓的.换言之,佛教的临终关怀思想,如何才能让更多的非信众接受,这是佛教在临终关怀尤其是临终护理参与中必须首先予以解决的.

其三,佛教僧团本身的局限.尽管传统佛典中有着丰富的临终关怀之资源,并且当代佛教也尽可能地参与到临终关怀实践中,但从目前来说,佛教参与临终关怀的程度依然不容乐观.一方面,佛教僧团内部人员对临终关怀理论掌握不够充分,也即是言,大部分僧人,其对临终关怀思想并没有进行过系统的研究,目前国内对临终关怀进行系统研究的也只有达照法师、慧开法师等为数不多的僧人.

另一方面,佛教僧团中专业的临终关怀工作人员不足.综观国内各大医疗机构,很少有专业从事临终关怀的僧人参与其中,而广大农村以及部分偏远地区,对佛教的理解更多的是在超度方面,而非临终关怀.

三、佛教参与临终关怀的可能路径

佛教如何发挥自身特点而积极有效地参与到临终护理、临终关怀的实践中,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

首先,加强对临终关怀思想的宣传.尽管从20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临终关怀思想已然席卷全球,但是这种席卷之浪并非遍及各个领域.从护理过程而言,在中国,无论是大陆还是港台,佛教参与临终关怀的程度还是非常有限的.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除了异质文化的冲击外,佛教自身宣传力度不够也是不可忽视的.所以,就护理过程而言,佛教参与临终关怀,一方面,从佛教视域加强对护理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临终关怀理论宣传,让更多的护理人员掌握相关的佛教的临终关怀的理论.另一方面,佛教要整合哲学、医学、社会学等各领域的临终关怀资源,从而为临终关怀理论的宣传注入更多的活力.

其次,积极培养专业的佛教临终关怀工作人员.如前所言,目前专业的佛教临终关怀工作人员还屈指可数.而就芸芸众生而言,其迟早都会走向"临终"的时刻.如何让更多的临终患者可以获致相应的临终关怀,以慈悲为怀的佛教,义不容辞.而就目前而言,培养一批专业的佛教临终关怀工作人员,则是当务之急的.一方面,以佛教的理论、佛法的知识来培养临终关怀工作人员掌握佛教临终关怀的相关理论.另一方面,以佛教的慈悲、佛学的智慧来引导临终关怀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到临终关怀实践中.

再次,多方面加强佛教对临终关怀的参与.就目前而言,佛教对临终关怀的参与维度还是比较单一的,主要集中在对临终关怀理论的诠释以及对临终者的心灵安抚.而实际上,佛教参与临终关怀的维度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

一方面,佛教可以结合各种资源,积极参与建立临终关怀机构.就当下而言,在我国,临终关怀尤其是佛教参与的临终关怀机构还寥若晨星,这与佛教的发展以及佛教本怀是不匹配的.另一方面,佛教可以利用自身资源,整合多方力量,在临终关怀的理论宣传、人才培养、基金募集、机构建设等各方面进行积极地参与,从而完善临终关怀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环节.

参考文献:

[1][唐]义净,译.佛说无常经[M].大正藏(17):746中-747上.

[2]李海波.佛教与临终关怀[J].佛教文化,2009(2).

[3][东晋]天竺帛尸梨蜜多罗译.佛说灌顶经(11)[M].大正藏(21):592中.

[4][唐]道世,撰.法苑珠林(36、62)[M].大正藏(53):568中,754下.

[5]李泽厚.论语今读[M].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

以上“自考护理学毕业论文:佛教视域下实施临终关怀的困境与可能路径”由自考生网提供,更多自考相关毕业论文请查看本站毕业论文栏目。

小编推荐:自考护理学毕业论文:心包穿刺治疗心包积液的综合护理疗效观察

温馨提示: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参考,考试政策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更多优惠课程课程推荐
资料套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