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专业资料
微信QQ群
考生网QQ群

群号:517231281

扫码加群
点击二维码加群

考生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zikaosw

课程试听
最新资讯

手机端访问

1、直接输入www.zikaosw.cn
2、扫描左侧二维码

登录 | 注册
登录/注册后,可享受
  • 课程免费试听
  • 试做在线题库
  • 学习提升指导
自考生网
当前位置 自学考试 > 自考复习资料 > 病理生理学自考复习资料 > 文章详情

13306病理生理学自考重点归纳资料:炎症

来源:自考生网 时间:2023-11-15 10:15:46 编辑:紫薇

自考13306病理生理学考试资料:

自考生网为考生收集整理了“13306病理生理学自考复习资料:炎症“以供考生们复习使用。自考教材每隔几年都会更新、变动,但相关知识大体不变,考生们抓住考点进行复习即可。

更多资料可查看:病理生理学考试题库自考教材(相同课程各省教材不一定相同,请按省搜索)。

炎症

第一节炎症的概述一、概念

炎症是致炎因子对机体的损害作用所诱发的以防御为主的综合性反应。二、原因

引起炎症的原因很多,常见的因素如下:

1.生物性因子主要是各种病原微生物、奇生虫,是炎神最带见的乎项的4m

2.物理因子高热、低温、放射性物质、切割、挤压、紫外线等。

3.化学因子﹑外源性化学物质,如强酸、强碱等;内源性化学毒性物质,如尿酸、尿素等。

4.免疫反应主要是免疫反应异常引起的各种类型的变态反应性炎症。

第二节基本病理变化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是变质、渗出、增生。一、变质的概念

炎症局部组织或细胞发生的变性和坏死,称为变质。二、渗出的概念、炎症细胞的种类和主要功能

1.概念炎症区血管内的液体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体腔或体表、黏膜表面的过程称渗出,渗出的液体和细胞成分称为渗出物。

1血液动力学改变1迅速出现短暂的细动脉痉挛。2细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发生炎症充血。3毛细血管大量开放和扩张后血流缓慢通透性增高,血浆液体成分渗出。4随血流变慢,最后停滞,白细胞靠边附壁,游出。

2血管壁通透性增高的机制:1内皮细胞连接缝隙扩大⒉②内皮细胞损伤3穿胞作用4新生毛细血管壁高通透性。

渗出液:由于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血液中的液体成分通过细静脉和毛细血管到达血管外的过程称为液体渗出,渗出的液体称为渗出液。

渗出液的作用:1稀释毒素和有害物质,以减轻对局部的损伤作用。2为炎症病灶带来营养物质,带走炎症灶内的代谢产物。3渗出物内含有抗体补体等,可以消灭病原体。4所含的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交织呈网,阻止细茵扩散使炎症灶局限并有利于吞噬细胞发挥吞噬作用。5在炎症后期,纤维蛋白网还可成为修复支架,有利于纤维母细胞产生胶原纤维。6渗出物中的病原微尘物及毒素随淋巴液被携带至局部淋巴节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和细胞免疫。

白细胞的渗出过程:靠边和附壁,游出,趋化性,吞噬作用《识别和粘着,包围吞入,杀灭和降解》

2.炎细胞的种类、功能及临床意义

(1)中性粒细胞:运动活跃,吞噬功能强,可释放内源性致热原。主要见于急性炎症的早期,特别是化脓性炎症。

(2)单核细胞及巨噬细胞:运动及吞噬能力很强.可发挥免疫效应,释放内源性致热原,主要见于急性炎症后期、慢性炎症以及病毒、寄生虫感染时。

(3)嗜酸性粒细胞:能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主要见于免疫异常疾病、寄生虫感染及急性炎症后期。

(4)淋巴细胞及浆细胞: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转变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过程,主要见于慢性炎症和病毒感染性疾病。

三、增生的意义

在致炎因子和组织崩解产物或某些理化因素的刺激下,炎症局部细胞增殖、数目增多,称为增生。增生的细胞包括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有时也有上皮细胞和实质细胞的增生。炎症早期增生改变常较轻,而在炎症后期或慢性炎症时,增生较明显。伤寒、肾小球肾炎等疾病时病变以增生为主,炎症早期即可见到明显的增生。

四、临床表现

(一)局部表现

1.红炎症初期由于动脉性充血,局部呈鲜红色,以后因静脉性充血而变为暗红色。

2.肿炎症组织水肿、渗出、增生所致。

3.热﹐体表的炎症,由于动脉性充血、局部代谢增强、产热增多,使局部温度增高。

4.痛﹑原因是炎症局部分解代谢增强,H、K+、炎症介质积聚,刺激神经末梢;局部组织肿胀,张力增高,压迫神经末梢。

5.功能障碍原因有实质细胞变性坏死,代谢功能异常,炎性渗出物所造成的压迫或机械性阻塞,都可引起器官功能障碍,疼痛也可以影响肢体活动功能。

(二)全身反应

1.发热﹐多见于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炎症。是内源性致热原和外源性敛热原共同作用的结果,使体温中枢的调定点上移,温度升高。

2.白细胞增多炎症时,细胞成分、白细胞崩解产物等可促进骨髓干细胞增殖,释放白细胞入血;急性化脓性炎症血中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慢性炎症和病毒感染以淋巴细胞增多为主,寄生虫病和变态反应性炎症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主。

3.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细胞增生主要表现为肝、脾、骨髓、淋巴结中的巨噬细胞增生,吞噬能力增强,T淋巴细胞,B淋巴组织增生,同时释放淋巴因子和分泌功能增强,这一过程是机体防御反应的表现。

4.实质器官的病变﹐重症炎症时,全身主要器官如心、肝、肾、脑等器官的实质细胞可发生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和功能障碍,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

第三节炎症的组织学类型、病变和结局

一、急性炎症

1.渗出性炎症

(1)浆液性炎症:是以浆液渗出为主的炎症。渗出物主要是血清,含多量清蛋白、白细胞及脱落的上皮细胞。好发于皮肤黏膜、浆膜和疏松结缔组织等处。

(2)纤维素性炎症

1)概念: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纤维素的渗出性炎症。2)常见部位:黏膜、浆膜、肺。

3)假膜性炎、假膜:渗出的纤维素、白细胞和坏死的黏膜组织、细胞等可在黏膜表面形成一层灰白色的膜状物,称为假膜;这种炎症称假膜性炎。咽白喉假膜不易脱落,气管白喉易脱落。

4)绒毛心:心包膜的纤维素性炎时,心包腔内渗出大量的纤维素,由于心脏跳动在心包脏、壁两层的表面形成绒毛,称绒毛心。

(3)化脓性炎症:以中性粒细胞大量渗出,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为特征的炎症。主要由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引起。临床上常见的化脓性炎症有疖、痈、化脓性阑尾炎等。

化脓:指炎症区的坏死组织被中性粒细胞释放的蛋白酶溶解、液化的过程。所形成的液体称为脓液。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称为脓细胞。

l)表面化脓和积脓:指浆膜、黏膜、脑膜或关节滑膜组织的化脓性炎症,中性粒细胞渗出在黏膜表面,如渗出的中性粒细胞蓄积于浆膜腔称为积服。

2)蜂窝织炎:指发生在疏松组织中的化脓性炎症。常见于皮肤、阑尾、肌肉等处。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炎症区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全身中毒症状明显。

3)脓肿:指局限性化脓性炎症,主要特征为组织发生坏死溶解,形成充满脓液的腔。可发生于皮下和内脏,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

糜烂:上皮组织较浅的局限性缺损称为糜烂。

溃疡:皮肤与黏膜的局限性缺损称为溃疡,主要由皮肤与黏膜脓肿向表面破溃形成。

窦道:指只有一个开口的病理性管道。多由脓肿向体表和深部组织发展形成。

瘘管:指连接于体外与有腔器官之间或两腔道之间的有两个以上开口的病理性管道。

(4)出血性炎症:不是一种独立的炎症类型,可见于任何炎症类型。只要炎症灶内的血管壁损伤较重,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红细胞,均可称为出血性炎症。常见于流行性出血热、炭疽、鼠疫等传染病。

(5)卡他性炎症:指发生于黏膜的渗出性炎症。常伴有黏膜腺体分泌亢进,渗出液沿黏膜表面排出。

2.变质性炎症以实质细胞发生明显变性、坏死为特点的炎症,主要发生于肝、肾、心、脑等实质性器官。常见于病毒性肝炎、白喉中毒性心肌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3.增生性炎

二、慢性炎症

慢性炎症指由于致炎囚子长期持续作用,病程较长(超过6个月),局部以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为主,同时伴有明显修复性的血管及纤维组织增生。

1.一般慢性炎症特点:①炎症灶内主要有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浆细胞浸润;②成纤维细胞和小血管增生;③局部被覆上皮、腺上皮和(或)实质细胞增生。

2.肉芽肿性炎症肉芽肿性炎症是指炎症局部以巨噬细胞增生为主,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是一种特殊的慢性炎症,分为:

(1)异物肉芽肿:通常是以进入组织内的异物为核心,周围有巨噬细胞、纤维母细胞、异物巨细胞等包绕,异物一般为木片、缝线、滑石粉、寄生虫虫卵等。

(2)感染性肉芽肿:通常由于感染了特殊的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形成有相对诊断意义的特征性肉芽肿。常见的病原体有结核杆菌、伤寒杆菌、梅毒螺旋体、真菌等。

3.炎性息肉是在致炎因子的长期刺激下,局部黏膜上皮细胞和腺体及肉芽组织过度增生而形成突出黏膜表面带蒂的肿物。如肠息肉、子宫颈息肉。

4.炎性假瘤是慢性炎症时,局部组织和细胞增生而形成境界清楚的肿瘤样团块,好发生于肺和眼眶。

菌血症:细菌由局部病灶入血,血液中可查到细菌,但临床上没有全身中毒症状。

毒血症:细菌产生的毒素或毒性代谢产物被吸收入血,临床上出现全身中毒症状。

败血症:毒性强的细菌入血,在血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临床出现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

脓毒败血症:除有败血症的表现外,化脓菌可随血流到达全身各处,常在肺肾皮肤形成多发性小脓肿。纤维蛋白性炎是以纤维蛋白渗出为其主要特征,好发于黏膜,浆膜和肺等部位。

更多复习资料可查看“自考本科资料”栏目。

温馨提示: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参考,考试政策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更多优惠课程课程推荐
资料套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