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专业资料
微信QQ群
考生网QQ群

群号:517231281

扫码加群
点击二维码加群

考生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zikaosw

课程试听
最新资讯

手机端访问

1、直接输入www.zikaosw.cn
2、扫描左侧二维码

登录 | 注册
登录/注册后,可享受
  • 课程免费试听
  • 试做在线题库
  • 学习提升指导
自考生网
当前位置 自学考试 > 自考复习资料 > 经济学原理自考复习资料 > 文章详情

05156经济学原理自考资料:生产者行为

来源:自考生网 时间:2024-02-26 09:41:15 编辑:紫薇

自考生网为考生收集整理了“05156经济学原理自考重点:生产者行为“以供考生们复习使用。自考教材每隔几年都会更新、变动,但相关知识大体不变,考生们抓住考点进行复习即可。

更多资料可查看:经济学原理考试题库自考经济学原理视频自考教材(相同课程各省教材不一定相同,请按省搜索)。

生产者行为

(一)生产函数:

1.生产的概念。生产是对各种要素进行组合制成产品的行为。生产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指生产资源物质形态的改变,也包括与提供物质产品和服务有关的一切活动。企业招聘、培训员工,筹措营运资金、购置设备、原材料,以及质量监督等都是生产过程的构成。这个过程的结果是向市场提供社会所需要的产品和劳务,他既可以是有形的物质产品,也可能是各类无形的服务。而这个过程开始的前提是必要生产要素的合理组合。

2.生产要素的概念。生产要素是指在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经济资源。生产要素可以划分为四种,分别是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

3.生产函数的概念。生产函数就是表示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生产要素投入量与它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或者在既定的产量下与其所需的最小投入量之间的一种函数关系。

4.技术系数的概念。技术系数即生产一定量的产品所需要的投入物的比例,分为可变比例的技术系数和固定比例的技术系数。

5.简单生产函数Q=f(L,K)。该生产函数表示在既定的生产技术水平下生产要素组合在每一时期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为Q。为了简化分析,生产要素通常只考虑劳动和资本两种,如果以L表示劳动投入量,以K表示资本投入量,则生产函数简写为Q=f(L,K)。

(二)一种生产要素变动对产量的影响

1.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概念及相互关系。总产量TP是指在某一给定时间内,投入一定数量生产要素所获得的产出量总和。平均产量AP是指平均每单位可变要素投入的产出量。边际产量MP是指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增加量。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在资本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劳动量的增加,最初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是递增的,但各自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分别递减。所以,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上升而后下降。这反映了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第二,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在相交前,平均产量是递增的,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MP>AP);在相交后,平均产量是递减的,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MP<AP);在相交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MP=AP)。第三,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以后,当边际产量为负数时,总产量就会绝对减少。

2.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一种可变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的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这就是经济学中著名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并且是短期生产的一条基本规律。(注意:边际报酬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减少的,而是先增加到一个最大值然后才减少的)。

3.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的性质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都呈现出“倒U型”的变化趋势,即:先呈现上升趋势,达到最大值后再下降。对于任何两个相应的边际量和平均量而言,只要边际量小于平均量,边际量就把平均量拉下;只要边际量大于平均量,边际量就把平均量拉上。当边际量等于平均量时,平均量必然达到其自身的极值点。

4.生产三阶段的划分。根据可变生产要素的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可以将生产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1阶段:TPL曲线上C点以前。第2阶段:TPL曲线上C点到D点之间。第3阶段:TPL曲线上D点以后。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知,劳动量的增加应在第2阶段为宜。但在第2阶段的哪一点上,还要考虑到其他因素。如果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那就必须结合成本与产品价格来分析。

(三)两种生产要素变动对产量的影响。

1.等产量线的含义。等产量线是指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

2.等产量线的特征。等产量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任何两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等产量线凸向原点,斜率递减。等产量线的观念与无异曲线相近,等产量线用来探讨生产行为,而无异曲线用在探讨消费行为。

3.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产量保持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增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可以减少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之比。通常,由于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生产要素是不完全替代的,随着一种生产要素数量的增加,该要素对另外一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递减的。

4.等成本线的含义。等成本线又称企业预算线,是在既定成本和既定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用一定数量资金可以购买的两种要素的各种不同的最大数量组合的轨迹,或者说:它是一条表明在生产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生产者所能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数量最大组合的曲线o

5.等成本线的斜率。等成本线是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的组合的轨迹.等成本线生产要素价格之比的负值,即(-w/r)

6.等产量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区别。性质不同:无差异曲线是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这样一条曲线,在上面的每一点,商品的组合是不同的。等产量曲线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种商品,在一定产量下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公式不同:等产量曲线的公式是MRTS=ΔY/ΔX。无差异曲线的公式是C={(y1,y2)~(x1,x2)}。线描述不同:无差异曲线因为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每一个点所代表的商品组合所提供的总效用是相等的。等产量曲线表示能够产生某一产品在某产量水平下的所有可能的(有效率的)投入品组合。

7.生产要素最佳组合的边际分析。只有当等成本曲线与等产量曲线相切时,即只有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和两要素的价格比例相等时,就实现了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并实现了产量最大化。由于边际技术替代率反映了两要素在生产中的替代比率,要素的价格比例反映了两要素在购买过程中的替代比率。所以,只要两者不等,厂商总可以在总成本不变的条件下通过调整两要素的组合,使总产量得到增加。

(四)规模报酬

1.规模经济的概念。规模经济是指通过扩大生产规模而引起经济效益增加的现象。规模经济反映的是生产要素的集中程度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2.内在经济与内在不经济的概念。内在经济是指一个厂商在生产规模扩大的时候,由自身的内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效益提高的现象。内在不经济是规模的扩大所引起的平均成本的上升和收益的减少。

3.外在经济与外在不经济的概念。外在经济是指厂商在生产规模扩大的时候,由自身以外的因素引起的产量增加,效益提高的现象。企业外在经济是由于厂商的生产活动所依赖的外界环境得到改善而产生的。相反,如果厂商的生产活动所依赖的外界环境恶化了,则是企业的外在不经济。

4.内在经济与内在不经济的原因。引起内在经济的原因:可以使用更加先进的机器设备;可以实行专业化生产;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可以对副产品进行综合利用;在生产要素的购买与产品的销售方面也会更加有利。造成企业内在不经济的因素有,管理效率的降低,企业规模扩大,但是内部管理松散,管理结构过于复杂,信息的传递时间过长,失真度也会提高。还有就是生产要素的价格与销售费用之间的增加同样会导致内在不经济。因此,应当尽量的使企业内在经济,多考虑下以上的各个因素。

5.外在经济与外在不经济的原因。引起外在经济的主要原因是:整个行业生产规模扩大后,个别厂商可以从中获得诸多便利,如获得低价优质的原料、吸纳优秀人才,利用便捷的交通运输设施、提高信息交流的效率等,从而增加产量和降低成本。引起外在不经济的主要原因是:整个行业的生产规模过大加剧同行业各厂商之间的激烈竞争,各厂商往往要在扩大市场销售份额、争夺生产要素市场等方面付出更高的代价。

(五)成本理论

1.机会成本的概念。机会成本是指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机会,或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

2.短(长)期的概念。短期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内不改变其生产规模即设备、厂房等固定资产投入量,只改变原材料、燃料、劳动等的投入量来调整生产时发生的费用。长期成本是厂商在长期内根据所要达到的产量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所发生的费用。

3.可变成本与固定成本的概念及区别。固定成本的特征在于它在一定时间范围和业务量范围内其总额维持不变,但是,相对于单位业务量而言,单位业务量所分摊(负担)的固定成本与业务量的增减成反向变动。

固定成本总额只有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才是固定的,这就是说固定成本的固定性是有条件的。这里所说的一定范围叫做相关范围。如业务量的变动超过这个范围,固定成本就会发生变动。

4.短(长)期总成本、短(长)期平均成本、短(长)期边际成本的概念。短期总成本是短期内生产一定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长期总成本是长期中生产某一产量所花费的最低短期总成本。短期平均成本是短期内生产每一单位产品平均所需要的成本。长期平均成本是指工厂规模可以变动条件下,平均每单位产品所分摊的长期总成本。短期边际成本的变动规律是:开始时,边际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减少,当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短期边际成本曲线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形曲线。长期边际成本大于长期平均成本,长期平均成本上升。

5.理解机会成本对于经营与决策的重要性。会成本又称择一成本,是指在经济决策过程中,因选取某一方案而放弃另一方案所付出的代价或丧失的潜在利益。企业中的某种资源常常有多种用途,即有多种使用的“机会”,但用在某一方面,就不能同时用在另一方面,因此在决策分析中,必须把已放弃方案可能获得的潜在收益,作为被选取方案的机会成本,这样才能对中选方案的经济效益做出正确的评价。影响企业效益的因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决策效益。另一方面是机会收益。

6.短期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的变动规律及其关系。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的关系:总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变动趋势:随着总产量的增加,总成本和变动成本都增加,但增加的幅度没有总产量增加的幅度大,固定成本不变。

7.短期平均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的变动规律及其关系。短期平均成本的变动规律是由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决定的。当产量增加时,平均固定成本迅速下降,加之平均可变成本也在下降,因此短期平均成本迅速下降。以后,随着平均固定成本越来越小,它在平均成本中也越来越不重要,这时平均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下降,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又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也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形曲线。表明随着产量增加先下降而后上升的变动规律。

8.长期总成本的变动规律。长期总成本LTC曲线是从原点出发向右上方倾斜的。当产量为零时,长期总成本为零,以后随着产量的增加,长期总成本是增加的。长期总成本LTC曲线的斜率先递增速度增加;进而以递减速度增加,经拐点之后,又变为以递增的速度增加。LTC曲线的形状主要是由规模经济因素决定的。在开始生产时,要投入大量生产要素,而当产量少时,这些生产要素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因此,LTC曲线很陡。随着产量的增加,生产要素开始得到充分利用,这时成本增加的比率小于产量增加的比率,表现为规模报酬递增。最后,由于规模报酬递减,成本的增加比率又大于产量增加的比率。

9.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关系。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在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下方,且每个点都是与一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切点。两者的相同点是曲线都呈现U形,且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和一条短期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相切。

10.长期边际成本与长期平均成本的关系。长期边际成本大于长期平均成本,长期平均成本上升。长期边际成本是指工厂规模变动条件下,厂商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长期总成本,是在长期中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成本的增加量。长期边际成本公式表示为:LMC=△LTC/△Q或:LMC=dLTC/dQ。长期平均成本公式表示为:LAC=LTC/Q

11.理解总收益、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之间的关系。通常随着商品销量的增加,市场需求渐渐饱和,单个产品收入将会减少。总收益就是总销售收入,卖所有商品所得的总价钱。边际收益指的是在现有基础上再多卖一个单位产品能得到的钱,公式的话marginal income(边际收入)=d(total income)/d(sales volume)收入对销售数量求偏微分边际收入通常是用来和边际成本来比较,看看再多卖一个单位还能不能赚到钱,理论上当边际成本=边际收入的时候利润最大

平均收入就是总收入除以总销量得到的是平均单个产品的收入。总收益TR指厂商按一定价格出售一定量产品时所获得的全部收入。平均收益AR指厂商在平均每一单位产品销售上所获得的收入。边际收益MR指厂商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所获得的总收入的增量。以P表示既定的价格,Q表示销售总量。TR=PxQ,AR=TR/Q,MR=dTR/dQ(即MR为TR的导数)。当边际收益大于0时,总收益上升。当边际收益等于0时,总收益达到最大值。

12.解释为什么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能实现利润最大化。边际成本是指在一定产量水平下,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产量所引起成本总额的变动数。边际收益,是指在生产过程每增加一个单位的销售量所带来的总收益增量。当边际收益>边际成本时,企业有利可图,企业将增大生产量;当边际成本>边际收益时,企业发生亏损,企业将减少生产量。因此,只有当边际收益=边际成本时,企业才实现利润最大化。

13.应用机会成本的概念对某一经营决策做出评价。机会成本是指从事某一种业务而损失别的业务的代价。特性:(1)机会成本不是指实际的货币支出,(2)机会成本是除此项业务之外的最好的业务收益。

14.解释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特征。长期成本曲线呈u型,主要是由长期生产中的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决定的。

15.解释不同行业长期平均成本递增、递减及不变的原因。影响长期平均成本变化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有规模经济、学习效应、范围经济等。规模经济是指由于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情况。产生规模经济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分工和工业专业化,劳动协作关系的改善,以及技术因素等。劳动协作关系的改善会提高劳动生产率。技术因素是指规模扩大以后可以使生产要素得到充分的利用。

16.解释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特征。长期平均成本是长期中平均每一单位产品的成本,在数值上等于长期总成本除以产量。

17.运用利润最大化原则确定厂商的产量。利润最大化原则就是产量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边际收益是最后增加一单位销售量所增加的收益,边际成本是最后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成本。如果最后增加一单位产量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就意味着增加产量可以增加总利润,于是厂商会继续增加产量,以实现最大利润目标。

更多复习资料可查看“自考知识点”栏目。

温馨提示: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参考,考试政策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更多优惠课程课程推荐
资料套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