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专业资料
微信QQ群
考生网QQ群

群号:517231281

扫码加群
点击二维码加群

考生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zikaosw

课程试听
最新资讯

手机端访问

1、直接输入www.zikaosw.cn
2、扫描左侧二维码

登录 | 注册
登录/注册后,可享受
  • 课程免费试听
  • 试做在线题库
  • 学习提升指导
自考生网
当前位置 自学考试 > 自考模拟试题 > 社会心理学(二)自考模拟试题 > 文章详情

2019年02047社会心理学(二)自考练习题(8)

来源:自考生网 时间:2019-08-27 14:37:47 编辑:铭

自考生网为考生收集整理了“2019年02047社会心理学(二)自考练习题(8)”

注:不同省份、不同专业的自考本科模拟试题,只要课程代码和课程名称相同,都可参考使用。

更多自考社会心理学(二)模拟试题可查看“自考02047社会心理学(二)模拟试题”栏目。

请点击查看:自考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9年02047社会心理学(二)自考练习题(8)

简答题

1.简述学校作为社会化机构的重要性

答:作为社会化机构,学校的重要性首先表现在它在较长的时间内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而这种长期的系统的教育,对儿童的社会行为的模塑在现代社会中是无以替代的;其次,学校的重要性还在于它有着独特、完整的机构,它是社会的雏形。

2.简述社会化过程中家庭的重要性

答:(1)童年期是人一生中社会化的关键时期,而在这一时期中,儿童主要生活在家庭的天地之中;(2)儿童在童年期对家庭的生理和心理依赖是一生中最强烈的时期;(3)家庭在整个社会结构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诚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家庭起初是唯一的社会关系”。

3.简述自我观念对于个体的重要功能

答:(1)使个体有关自己的经验能够得到组织和解释;(2)使个体能够增加快乐和减少痛苦,如认为自己有能力就会不断去发挥能力以获得快乐;(3)使个体保持自尊。

4.简述同辈群体在社会化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基本原因

答:

(1)(1)同辈群体是一种非正式群体,它是由个人自由选择的,因此,往往易使其成员产生较高的心理认同感;

(2)(2)同辈群体有自己的价值标准,自己心目中的英雄榜样,自己的语言和消费方式等,青少年的同辈群体在这方面犹为明显,并往往因此构成了独特的亚文化群体;

(3)(3)同辈群体的社会化极少带有强制的性质,它往往是在其成员对个人的社交、安全、尊严、优越感的满足中自然而然地实现的。

5.简述小群体的“小”的含义

答:

1、人数不多

2、群体成员之间有直接的个人交往和接触

3、群体成员是由共同的社会活动结合在一起的

4、群体成员之间有浓厚的感情关系

5、他们的行为受群体中形成的规范调节

6.简述心理内驱力与生理内驱力的异同

答:心理内驱力与生理内驱力都具有推动人们行动以求得平衡的作用,但这两者在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具体说来,1)心理内驱力是人在社会生活中学习的产物,是后天的、习得的,因而是可以改变的;而生理内驱力则是先天的、不学而能的、靠遗传获得的;2)心理内驱力是社会化的产物,因而不同社会生活环境的人会有着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心理需求;但生理内驱力则是生物遗传的产物;3)生理内驱力产生于生理不平衡,心理内驱力则产生于由社会生活环境所导致的心理不平衡。

7.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答: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进一步发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将道德发展过程划分为三大水平七大阶段,这七大阶段是依年龄的增长而循序渐进的:1)前世俗水平,包括第一、二两大阶段,在这一水平上,儿童的道德倾向是根据惩罚和奖赏来确定的;2)世俗水平,包括第三、四两大阶段,在这一水平上,道德判断的基础是法律和社会习惯;3)后世俗水平,包括第五、六、七三大阶段,在这一水平上,人们开始意识到有许多比法律还重要的道德原则。

8.简述反社会化和反向社会化的区别

答:反社会化和反向社会化在中文中只是一字之差,但其内涵却完全不同。

个人接受与主流文化相偏离的亚文化的过程为不完全社会化或顺应不良;而个人接受与主流文化相对立的亚文化的过程称为反社会化。

反向社会化又称为逆向社会化,即指传统的受教育者对施教者反过来施加影响,向他们传授社会变化知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社会化过程。反向社会化并没有否定一般社会化的意义和作用。

9.简述霍夫兰德的“单面和双面传播”实验

答:这是霍夫兰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进行的实验,旨在探讨如何能够更好地向士兵传输信念:战争不会马上停止,打败敌人还有一场恶战。表明了信息加以不同形式的组织会产生不同的劝导效果。

10.简述社会刻板印象的形成途径

答:(1)直接与某些人或某个群体接触,然后将其某些人格特点加以概括化和固定化;

(2)依据间接的资料形成,即通过他人的介绍、大众传播媒介的描述而获得。

11.简述产生“旁观者效果”的原因

答:(1)在紧急情况下,他人的在场会起到抑制作用;(2)其他旁观者的无动于衷会对我们产生“别人不管,我为什么要管”的暗示;(3)他人的冷漠会使你产生情境没有什么危急的错觉;(4)他人在场会“削弱”我们自身的责任感,即产生“责任分散”的结果。

12.简述时尚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基本规律

(1)(1)时尚发展与社会物质生产及文明程度成正比。在一个快速变化的社会里,特别是在社会与经济生活的变革时期,或大量地受到外来文化地影响时期,时尚特别流行。

(2)(2)时尚的变迁有时呈现为周期性的循环往复状态。

(3)(3)时尚的流行,常常体现为统计学上的“常态曲线”。

(4)(4)在传统社会,时尚的流行遵循的基本上是所谓“上行下效”规律。

(5)(5)时尚的流行常常会传播的远广而失其本来面目。

13.简述威尔逊在习性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社会生物学观点

威尔逊在习性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社会生物学上认定:包括利他主义、宗教、伦理道德、性爱以及同性恋在内的诸种社会行为均有其生物学基础,它是由或部分是由我们自己的基因决定的。

14.简述文化对变态行为的塑造作用

答:文化对变态行为的塑造作用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1)变态行为的类型及其表现够借着民俗、记忆、故事、闲谈而代代相传;3)宗教信仰、社会地位等文化与亚文化因素,也会影响到精神与行为的变态。

15简述“脸面”的社会文化功能

1、社会规范和控制功能

2、印象整饰功能

3、社会交换功能

16、简述印象整饰的正负两面性

答:印象整饰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关键在于运用的目的。其正面意义在于,成功的印象整饰可以用来建立真诚的人际关系,使人们之间的交往和互动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成功的印象整饰还能够调节与润滑人际关系;其负面意义在于,由于印象整饰直接涉及对他人印象的控制,因此,既有人运用这一手段虚饰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真实身份,也有人利用相应的技巧为自己牟利。

17.简述“脸”和“面子”的区别

(1)(1)中国人认定的“面子事”和“脸事”不同。“丢脸”的事主要为违法乱纪和不道德的事;而“丢面子”的事则主要事一些不雅事件以及反映个人能耐不大的事。

(2)(2)脸重在守护,而面子则重在争取。一个人只有一张脸,但却可以有多个面子。

脸的事件具有延时性,而面子的事件具有情境性。一个人一旦丢脸,会长时间抬不起头;但一个人丢了面子,虽则当时令人难堪,但时过境迁,人们很快会忘记。

18.从汉语谚语的角度简述中国人知解人心的五种途径

答:(1)观语言;(2)观行为;(3)观相貌;(4)类化;(5)省察已心

以上“2019年02047社会心理学(二)自考练习题(8)”由自考生网www.zikaosw.cn收集、提供。更多模拟试题资料可查看本站“模拟试题”栏目。

温馨提示: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参考,考试政策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更多优惠课程课程推荐
资料套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