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专业资料
微信QQ群
考生网QQ群

群号:517231281

扫码加群
点击二维码加群

考生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zikaosw

课程试听
最新资讯

手机端访问

1、直接输入www.zikaosw.cn
2、扫描左侧二维码

登录 | 注册
登录/注册后,可享受
  • 课程免费试听
  • 试做在线题库
  • 学习提升指导
自考生网
当前位置 自学考试 > 自考复习资料 > 教育法学自考复习资料 > 文章详情

00453教育法学自考资料:法律责任和法律救济

来源:自考生网 时间:2024-03-06 10:07:23 编辑:紫薇

自考生网为考生收集整理了“00453教育法学自考资料:法律责任和法律救济“以供考生们复习使用。自考教材每隔几年都会更新、变动,但相关知识大体不变,考生们抓住考点进行复习即可。

00453教育法学自考资料:法律责任和法律救济

更多资料可查看:教育法学考试题库自考教育法学视频自考教材(相同课程各省教材不一定相同,请按省搜索)。

法律责任和法律救济

一、法律责任

(一)法律责任概说

1、法律责任的定义

广义上的法律责任既包括法律规范所规定的不必强制履行的各种应尽的义务,同时还包括由于实际违反了法律规定而应当具体承担的强制履行的义务。这里所说的法律责任是狭义上的法律责任,是指因违法行为而必须承担的具有强制性的法律后果。

2、法律责任的分类

根据违法行为性质的不同,法律责任一般可以分为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

行政法律责任是行为人因行政违法行为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民事法律责任是指由民事违法行为或特定的法律事实出现所导致的赔偿或补偿的法律责任,简称民事责任。

刑事法律责任是指由刑事违法行为所导致的受刑罚处罚的法律责任,简称刑事责任。

(二)教育法规定的法律责任

1、教育法规定的法律责任是一种行政法律责任

教育法规定的责任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

第一,承担主体具有多重性。

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法律责任,其承担主体是指代表国家行使国家行政权力,对教育进行管理的政府及其主管部门;

国家公务员的行政法律责任,其承担主体是指国家以法定方式和程序任用的,在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工作、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

被授权人和被委托人的法律责任,其承担主体是指法律法规授权或行政机关委托行使一定行政职权,办理一定行政事务的组织和个人,行政相对人的法律责任,其承担主体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中处于被管理一方的当事人,

第二,法律责任的承担具有相互性。

第三,行政法律责任的追究机关及追究程序具有多元性。

2、教育法规定的法律责任分类

首先,根据违法行为性质的不同,法律责任可以分为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及刑事法律责任。

行政法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行政处分,它是国家行政机关依照行政隶属关系对有轻微违法失职行为的国家工作人员所实施的惩罚措施,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另外一种方式是行政处罚,它是享有行政处罚权的主体依法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但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个人或组织所实施的惩罚措施。在教育领域,教育行政处罚的种类主要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违法颁发、印制的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及其他学业证书;撤消违法举办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取消颁发学历、学位和其他学业证书的资格;撤消教育资格,停考、停止申请认定资格;责令停止招生;吊销办学许可证;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教育行政处罚。

3、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及免责条件

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

(1)行为人已构成行政违法及部分的行政不当。

(2)行为人须具有行政法律责任能力。

(3)行为须具有相应的情节。

行政违法行为的免责条件:

行政违法行为的免责是指行为已构成行政责任,但依法可以不承担行政法律责任。行政违法行为的免责条件大致有以下四类。

(1)行为人无责任能力。(2)超过时效。

(3)情节显著轻微。(4)符合社会价值取向或者特殊需要。

4、承担法律责任的形式。

(1)惩罚性行政法律责任。

(2)补救性行政法律责任。

二、学校事故及其法律责任承担

(一)学校事故概说

1、学校事故的定义

学校事故就其产生而言,可以分为两个大类。一类是意外事故,这类事故发生的原因不是由于当事人的故意或过失,也不是由于不可抗力。在这类事故中,由于当事人对意外事件的发生并无过错,根据过错责任原则,就不具备法律责任的负责条件。另一类事故是过错事故。这类事故通常是指由于一方当事人(学校、教师)的违法行为而导致另一方当事人(学生)人身伤害后果的事件。

2、学校事故与侵权行为

侵权行为就是指行为人由于过错侵害他人的财产和人身,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以及以法律特别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其他损害行为。

学校事故作为一种侵权行为应具有如下特征:

(1)学校或教师侵害了学生的合法权益,因为侵权行为必须是行为人通过自己实施的行为或不作为的行为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无实施的行为,或者只有行为而无损害都不构成侵权行为。

(2)侵害行为的侵害对象是学生的人身权,因为侵权行为侵害的不是一般人的权利,而是绝对权利,即义务人不确定,权利人无需经义务人实施一定的行为即可实现的权利,包括物权和人身权。

(3)必须是学校或教师基于过错而实施的行为,因为过错是侵权行为的必备要件,在过错的概念中,不仅包括了行为人的主观状态的不正当性和应受谴责性,而且也包括了行为人的主观状态的不正当性和应受谴责性,而且也包括了客观行为的违法性。因此违法性和过错这两个概念在这里是等同的。

3、学校事故的侵权民事责任

(1)是由于违反了法定义务而产生的法律后果

(2)是以侵权行为为前提的责任。

(3)是具有强制性的责任。

(4)责任形式是财产责任。

4、侵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归责原则就是归责的根据和标准,它是确定行为人的侵权民事责任的基本准则,也是制定侵权法的指导思想。

我国侵权法的归责原则是由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推定原则、无过错原则和公平原则所组成的体系。学校事故就其性质而言,主要适用过错责任原则。

学校事故的侵权责任一般应具有如下特征:

(1)一般适用过错责任原则,但根据民法规定,在当事人都没有过错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这就是说,学校事故的归责中也存在着公平原则和无过错原则。

(2)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责任原则,也就是说,在学校事故的归责中,主要由受害人就加害人的过错问题举证,

(3)受害人对于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害人的民事责任,但受害人的轻微过失一般并不影响加害人的责任。

(4)加害人的主观过错程度对其赔偿的范围有一定的影响。

(5)行为人只对自己的行为过错负责,而不对第三人过错所致的损害负责。

5、学校事故的免责条件

免责条件是指法律责任免除的合法条件。在我国民法中规定的民事责任的免责条件一般有:依法执行公务;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受害人的同意;自助,以及受害人有故意;第三人的过错;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等。其中与学校事故有关的,主要是第三人的过错、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

6、学校事故的责任形式和制裁方式

学校事故的责任形式主要是侵权民事责任,其制裁方式也相应是民事制裁方式。

(二)学校事故类型与责任承担例举

1、学校事故的分类

第一、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师方面有无过错?是属于什么性质的过错?

第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及教师方面的过错与学生人身伤害事故之间有无因果关系?

第三、人身伤害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

2、学校事故及其法律责任承担例举

(1)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或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无任何过错,对所发生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不负有法律责任。

(2)如果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或教师在工作中有某些过失,但这些过失不是构成学生人身事故的原因,而仅是发生事故的一种条件,则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或教师应该承担部分责任。

(3)对于因学校管理失当等原因导致学生在校受到伤害或者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学校应承担部分责任。

(4)直接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和教师在工作中造成的人身事故,应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和教师承担法律责任。

(5)由于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或者工作人员明知或应该知道自己的行为造成较严重或很严重的损害后果,却违反职责规定行为并造成事故发生的,应由行为人承担法律责任。

(6)对于在学校以外发生的学生伤害事故,如果活动是由学校组织的,并且学校确有过错的,则学校应负有法律责任。

(7)在学生人身事故中负法律责任的幼儿园、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如果不具备法人资格,则其隶属的上级主管部门应负连带赔偿责任。(例题见教材第435页)

三、法律救济

(一)法律救济定义

法律救济是指依据法律对权利中冲突的解决。也就是说,当公民的权利受侵害时,可以从法律上获得自行解决,或请求司法机关及其他机关给予解决,使受损害的权益得到补救。

法律救济的特征:

首先,权利受到损害是法律救济存在的前提,如果权利未受损害,就无所谓救济。

其次,法律救济具有弥补性,它是对受损害的权利的弥补。

再次,法律救济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合法权益并保证法定义务履行。

(二)法律救济的主要制度

1、教师申诉制度

教师申诉制度是指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及有关政府部门作出的处理不服,或对侵犯其权益的行为,依照《教师法》的规定,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

教师申诉制度特点:

首先,教师申诉制度是一项正式的法律救济制度;

其次,教师申诉制度是一项专门性的申诉制度;

再次,教师申诉制度是一种行政性的申诉制度。

2、学生申诉制度

学生申诉制度是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或认为学校和教师侵犯了其合法权益而向有关部门提出要求重新作出处理的制度。它在性质上也具有法定性、专门性以及行政性的特点。

《教育法》规定“学生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有权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有权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提起学生申诉的条件:

首先,提起申诉的人必须是不服学校处分或认为学校侵犯了其合法权益的学生本人,如果学生年龄较小,可由其监护人代为提出。

其次,必须针对特定的被申诉人,包括作出不利处分的学校或侵犯了其合法权益的学校或教师。

再次,提出申诉的事项必须在教育法律、法规等规定的受理范围之内。

学生申诉的范围主要有:

第一,学生对学校作出的各种违纪处分不服;

第二,学校或教师侵犯学生的人身权;

第三,学校或教师侵犯学生的财产权;

第四,学校或教师侵犯学生通信自由与通信秘密权,对学生进行不公平评价,以及侵害学生受教育权等行为;

第五,以上未列及的有关学生人身权、财产权受到侵害的其他行为,学生均可提出申述。

更多复习资料可查看“自考知识点”栏目。

温馨提示: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参考,考试政策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更多优惠课程课程推荐
资料套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