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专业资料
微信QQ群
考生网QQ群

群号:517231281

扫码加群
点击二维码加群

考生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zikaosw

课程试听
最新资讯

手机端访问

1、直接输入www.zikaosw.cn
2、扫描左侧二维码

登录 | 注册
登录/注册后,可享受
  • 课程免费试听
  • 试做在线题库
  • 学习提升指导
自考生网
当前位置 自学考试 > 自考复习资料 > 唐宋词研究自考复习资料 > 文章详情

07564唐宋词研究自考复习资料:婉约、豪放的语源及发展(2)

来源:自考生网 时间:2024-01-22 10:00:13 编辑:兔子

自考生网为考生收集整理了“07564唐宋词研究自考复习资料婉约、豪放的语源及发展(2)“以供考生们复习使用。自考教材每隔几年都会更新、变动,但相关知识大体不变,考生们抓住考点进行复习即可。

更多资料点此查看:唐宋词研究题库唐宋词研究网课(精讲)、唐宋词研究视频(串讲)、自考教材(各省教材不同,请先选省再搜索)

婉约、豪放的语源及发展(2)

以“豪放轮词,很可能源于苏轼。他在《答陈季常书》中说:"……又惠新词,句句警拔,诗人之雄,非小词也。但豪放太过,恐造物者不容人如此快活。”陈季常是苏轼的文友,苏轼称其人“奇伟”。他寄呈苏轼的“新词”,很可.能就是今传的《无愁可解》,词云:“光景百年,看便一世,生来不识愁味。问愁何处来,更开解个甚底。万事从来风过耳,何用不著心里。你唤做、展却眉头,便是达者,也则恐未。此理,本不通言。何曾道、欢游胜如名利。道即浑是错,不道如何即是。这里元无我与你,甚唤做、物情之外。若须时醉了,方开解时,问无酒、怎生醉。”陈季常此词既名“无愁可解”,体现出超越名利的达观思想,但苏轼的意思是说:这只是理想而已,现实其实“不容人如此快.活”,这是评论陈季常的话,也是夫子自道,苏轼为何不在豪放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大概也是感悟到“造物者不容人如此快活”,所以他的豪放便只能是作为偶尔的宣泄,并将豪放的意趣往旷达方面延伸。而最早以词被评论为豪放的大约也是苏轼,南宋曾憶在《东坡词拾遗跋》中说:“东坡先生长短句既镂板……江山秀丽之句,樽俎戏剧之词T搜罗几尽矣。传之无穷,想像豪放风流之不可及也。”曾槌在这里揭出“豪放”二字,显然是兼论苏轼的为人和词风两个方面的。不过苏轼的豪放不仅在于语言和意趣方面,在苏轼当时,可能是主要针对其,词在音律上不守成规而言的。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引晁无咎语云:“苏东坡词,人谓多不谐音律。然居士词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王灼《碧鸡漫志》卷二也云:“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今少年谓东坡移诗律作长短句,十有八九,不学柳耆卿,则学曹元宠,虽可笑,亦毋用笑也。”这是为苏轼辩护的声音,对其作词而超越音律的束缚表示了理解和赞赏。也有对苏轼的这种不拘音律微露遗憾的,如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六云:“子瞻自言平生不善唱曲,故间有不入腔处,非尽如此。”但胡仔的这种说法受到了陆游的质疑,他在《老学庵笔记》卷五中说:“世言东坡不能歌,故所作乐府词多不协。晁以道谓:绍圣初,与东坡别于汴上,东坡酒酣,自歌《古阳关》。则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耳。”沈义父《乐府指迷》更针对宋末一些词入的不良创作风气说:“近世作词者,不晓音律,乃故为豪放不羁之语,遂借东坡、稼轩诸贤自诿。诸工贤之词,固豪放矣,不豪放处,未尝不叶律也。”事实上,苏轼词的音律问题自31宋代以来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执其一端来论,自然不能无偏。大概苏轼作词,缘其意兴而已,得意处不受音律拘束,也是常见的情形,不独苏轼一人而已。而从总体上说,苏轼对于音乐,固有非同一般之了解与熟识,这也是他能从容介入词体的资本所在。清代万树《词律》曾引用李方叔的记载说,苏轼的《戚氏》(玉龟山)就是他在听歌妓唱此调时,觉得词不佳,“公适读《山海经》,乃令妓复歌,随字填去,歌完词就”。则苏轼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岂能小看!诸家关于苏轼是否能歌的争论,我们虽然难以作出明确裁断,但在思维方式上将苏轼词的豪放与音律结合起来却是一致的,以此我们可以看到宋代学者对豪放风格认同的思路所在。

唐宋词在客观上有婉约与豪放并存的现象。但宋人并没有对词的风格进行美学意义上的划分,只是隐约感受到这两种词风的存在。东坡幕士举柳永、苏轼词以作对照,认为有“十七八女郎”与“关西大汉”的区别,即是其中显例。俞文豹《吹剑续录》云:“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如何?’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看来苏轼是认同这位幕士的看法,“绝倒”中包含的兴奋和自负,我们是很容易感受到的。这也从客观上说明,苏轼词的“自是一家”其实正是他的有意追求所在,而其原始动力也许就是为了在风靡天下的柳永词风中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以此形成与柳永一派词双水并流的局面。中国古代文论一向都认为人品与文品的关系密切,但就苏轼而言,在基本的人生态度上,苏轼的随遇而安、超凡脱俗,乃是学界的公论。苏轼的认真主要表现在文学艺术的追求上,其每造一艺,必极其致然后已,其自成一家的意识统贯在文学艺术的方方面面。这两种看似矛盾的人生态度,其实是有着内在的关联的。而苏轼幕士的这一番形象比喻,实际上正说明早在北宋时期,对婉约与豪放两种风格已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所以清代吴潑在《历朝名媛诗词题辞》说:“自宋人说部有铁板红牙之喻,词家乃分豪放、婉约两派。”宋末张炎虽粗分“豪气词”与“雅词”两种,但也仅是偶尔提及,缺少-自觉的理论追求。其《词源》云:“辛稼轩、刘改之作豪气词,非雅词也。于文章余暇,戏弄笔墨为长短句之诗耳。”原非为探讨词的风格而言。不过张炎将辛弃疾与刘过的“豪气词”与“雅词”对举,实际上也包含着对两种不同风格形态的朦胧体认,也为后来以婉约、豪放二分词风奠定了基础。

更多内容可查看“自考复习资料”栏目。

温馨提示: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参考,考试政策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更多优惠课程课程推荐
资料套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