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专业资料
微信QQ群
考生网QQ群

群号:517231281

扫码加群
点击二维码加群

考生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zikaosw

课程试听
最新资讯

手机端访问

1、直接输入www.zikaosw.cn
2、扫描左侧二维码

登录 | 注册
登录/注册后,可享受
  • 课程免费试听
  • 试做在线题库
  • 学习提升指导
自考生网
当前位置 自学考试 > 自考考试大纲 > 文章详情

护理学导论自考考试大纲哪里看_新疆2022年10月03201大纲下载

来源:自考生网 时间:2022-11-26 13:31:03 编辑:自考生网编辑

2022年10月新疆护理学导论自考大纲在哪里找?新疆护理学导论自学考试教材大纲版本在新疆教育考试院官方网站就能找到。为了方便考生们复习,自考生网将新疆护理学导论考试大纲整理如下,不但提供了护理学导论大纲的完整内容,还提供了大纲下载版,以方便同学们保存使用。

03201护理学导论自考考试大纲(2009版)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学分

大纲名称

教材/推荐用书名称

主编

出版社

版次

护理学导论

03201

5

护理学导论自学考试大纲

护理学导论

李小妹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9年版

注:本目录内的课程学分含实践性环节学分。

 点击下载:03201护理学导论自考考试大纲

第一章护理学的发展及基本概念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了护理学的发展过程及现代护理学的概念及容。目的是让自学应考者能明确护理学发展的历史、现状及趋势,了解最新的护理学概念及护理专业的发展方向,明确护理人员在整个医疗卫生保健工作中的作用及角色。重点是现代护理学的概念,护理专业的特征、专业护理人员的角色及工作围、护理服务方式。难点为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及护理专业的特征。

课程容及重点难点解释

第一节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西方护理学的发展过程

西方现代护理学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主要分为3个时期来理解:早期的发展、南丁格尔时期及近现代护理发展。

早期各国没有正规的护理专业,医疗与护理没有明显的分别。护理没有科学的容,护理人员也不必接受正规教育,治疗与护理多由教会的神职人员和穷苦出身的妇女担任。19世纪后期,欧洲相继开设了一些护士训练班,其中最有名的是德国牧师弗里德尔1836年在斯瓦茨建立的护士训练班。

南丁格尔时期是现代护理学的奠基时期,南丁格尔对现代护理的贡献主要体现在:①为现代护理赋予了科学的容,使护理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职业。②创办了正规的护士学校,使护理教育逐步走上正规化。③创立了一整套护理制度。④提出了护理伦理及人道主义护理观念。

从19世纪以后,现代护理学开始从职业向专业发展,具体体现为:①护理向专业化方向发展。②护理教育体制逐步完善。③护理管理体制的建立及完善。④临床护理分科。

二、中国护理学的发展过程

中国护理发展分为3个时期来认识:古代、近代及现代护理。古代护理是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医、护、药不分,从整体角度看待人及疾病,强调护理及休养的重要性。中国近代护理发展从鸦片战争以后开始,当时的医院环境,护理人员的服装,护理的操作规程及护士学校的教科书等都带有浓厚的西方色彩。中国协和医学院1920年建立的协和高等护士专科学校,是中国第一所具有本科水平的护士学校。

1950全国第一届卫生工作会议将护理专业教育列为中级专业教育之一,1952年后取消了高等护理教育。1983年恢复了高等护理教育,同年医学院率先在国开设了五年制本科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此后其他院校也纷纷开设了四年制或五年制的本科护理专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有本科护理院系百余所,大专教育机构400多所。从1979年开始,卫生部加强了对护理工作的管理。1993年3月卫生部公布了《中华人民国护士管理办法》,该办法的实施使中国有了完善的护士注册及考试制度。1995年6月25日全国开始了首次护士执业考试。

第二节护理学的概念及知识体系

一、护理概念的发展及演变过程

护理学的概念随着现代护理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及完善,主要分为3个阶段的发展过程:疾病为中心阶段、病人为中心阶段、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阶段。

以疾病为中心阶段的护理特点是:护理是一门没有专门的护理理论及科学体系的职业。从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较规的疾病护理常规及护理技术常规。护理重点为协助医师治疗疾病,服务对象主要为住院病人,工作场所主要在医院。南丁格尔对护理概念的认识为此阶段的典型代表。以病人为中心阶段的护理特点是:吸收了其他学科的相关理论,逐步形成了护理学的知识体系,应用护理程序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服务对象仍为住院病人,工作场所主要是医院。美国早期的护理理论学家如奥立维尔、克瑞特、约翰森及德森等人对护理的认识是此期的典型代表。以人的健康为中心阶段护理特点为:护理学发展成为一门为人类健服务的独立的应用学科,发展了护理理论及护理概念模式。护理的服务对象为所有年龄段的健康人及病人,服务场所从医院扩展到了社区、家庭及各种机构,并以护理理论指导护理实践。此期的主要的代表人物为罗杰斯等护理学家。

二、护理学的概念

国际护士会:护理学是帮助健康的人或患病的人保持或恢复健康,预防疾病或平静地死亡的一门科学。

三、护理学的知识体系

1.西方学者的认识

伦理学知识

美学知识

护理学知识

个人知识

科学知识

2.中国学者的认识

自然科学知识

医学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

人文及社会科学知识

其他方面

护理学知识

护理学的基础理论

临床专科护理知识

专业知识

预防保健及公共卫生方面的知识

护理管理、教育及科研方面的知识

第三节护理专业

一、专业的特征及护理专业特征

1.专业的特征:①以服务为目的,满足社会需要。②有完善的教育体制。③有系统完善的理论基础。④有良好的科研体系。⑤有专业自主性。

2.护理专业基本满足上述专业特征的要求,成为初具雏形的专业。

二、护理专业的工作畴

独立性

根据专业功能划分合作性

依赖性

专业性

根据工作专业性质划分类专业性

工作畴非专业性

医院护理

社区护理

根据工作场所划分护理教育

护理科研

护理管理

三、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

1.国际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

2.促进护理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3.中国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包括护理教育、护理实践、护理管理、护理科研方面发展趋势。

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一、护理专业发展历史

1.识记:南丁格尔对护理学发展的贡献

2.领会:近代、现代护理发展的各个重要阶段

二、护理学的概念及畴

1.识记:护理学概念

2.领会:

(1)现代护理、护理学及护理的概念(包括ICN、ANA的护理概念)

(2)护理学的知识体系

3.应用:护理学概念的三个演变过程及每个过程的特征

三、护理专业

1.识记:专业的特征

2.领会:

(1)护理专业的特点

(2)护理工作的畴

3.应用:

(1)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

(2)护理专业的特点

(3)专业护理人员的特征

(4)影响护理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5)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

四、专业护理人员的角色及素质

1.识记:中国专业护理人员的学历要求

2.领会:

(1)专业护理的资历要求

(2)专业护理人员的分类

(3)专业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要求

3.应用:专业护理人员的角色

第二章健康与疾病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了健康与疾病的基本概念及其演变过程,护理人员在促进健康,预防疾病中的作用。目的是让自学应考者能明确健康与疾病的概念及模式,明确护理人员在整个医疗卫生保健工作中的作用及角色。本章重点是健康与疾病的相关概念、影响因素、促进健康的护理活动、三级预防概念及容。难点是健康与疾病的模式。

课程容及重点难点解释

第一节健康与健康促进

一、健康的相关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46年将健义为:“健康不但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1978年,WHO又在《阿拉木图宣言》中重申“健康不仅是疾病与赢弱的匿迹,而且是身心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并再次提出了“健康是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的健康水平是世界围的一项重要的社会性目标”。

亚健康状态的概念建立在WHO的现代综合健康观念之上,认为从健康到疾病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连续动态过程。在这个连续过程中,良好的健康在一端,疾病乃至死亡在另一端。每个人都在疾病与健康连续体的两端之间占有一个位置,并且随时间推移和机体状态、环境变化而处于动态之中。而当一个人的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临床检查无明显疾病,但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过程活力降低,表现为身心疲劳,创造力下降,并伴有自感不适症状时,这种生理状态称为亚健康状态。

二、影响健康的因素

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有3种: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生物因素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包括生物性致病因素和遗传因素。心理因素主要通过对情绪和情感发挥作用而影响人的健康。环境因素包括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常见引起亚健康状态的因素有脑力和体力超负荷,不良的生活习惯,心理失衡,衰老,人体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时期。

三、健康的测量指标

健康的测量指标包括3类。第一类是与健康有关的指标,分3种情况:①与某地区特定人群和全体人群健康状况有关的健康指标。②与健康状况直接有关的环境因子指标。③与健康服务有关的指标。第二类是与疾病及卫生政策有关的指标,分为宏观及微观两个方面的指标。第三类是综合指标,如生存质量。

四、健康促进的概念

健康促进是指一切能促使行为和生活条件向有益于健康改变的教育与环境支持的综合体。其中教育是指健康教育,环境包括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和自然的环境,而支持即指政策、立法、财政、组织、社会开发等各个系统。其具体涵包括:①涉及整个人群的健康和生活的各个层面。②直接作用于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③运用多学科、多手段来增进群众的健康。④是社会的各个领域和部门的工作。⑤强调个体、家庭、社区和各种群体有组织地参与。⑥建立在大众健康生态基础上。

五、促进健康及相关护理活动

促进健康的护理活动的实质是通过护理人员的努力使病人建立和发展促进健康的行为。促进健康的行为包括日常健康行为、保健行为、避免有害环境的行为、戒除不良嗜好、预警行为、求医行为、遵医行为、病人角色行为等。提高生存质量的护理活动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3个领域。

第二节疾病与预防保健

一、疾病的相关概念

疾病是机体身心在一定外环境因素作用下所引起的一定部位功能、代和形态结构的变化,表现为损伤与抗损伤的整体病理过程,是机体部及机体与外部环境平衡的破坏和正常状况的偏离或终结。从护理的角度讲,疾病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感情受损的综合表现,疾病不是一种原因的简单结果,而是人类无数生态因素和社会因素作用的复杂结果。

患病是指病人本人或他人对其疾病的主观感受,常常是病人身体或心理上的不适、厌恶、不愉快或难受的一种自我感觉和体验。

疾病状态是对自我感觉或他人认为患病的人的各种症状进行测量或测定的一种表述,或者是用病理生理等各种医学术语概括及解释的可观察、可感知的现象。

疾病是客观的存在,一般是指根据医学科学的知识及理论对疾病状态所做的病理生理学的解释和说明。

二、患病行为及心理

影响个人对待疾病的因素:疾病的严重程度,年龄及性别,感情和精神因素,疾病本身的特点,文化背景及信仰,社会心理因素,过去的患病经验,社会经济状况,病人的社交团体即病人的支持系统,医疗设备情况。

患病后的行为反应包括:不采取求医行动或延迟求医,采取求医行动以寻求亲友或医务人员的帮助,踌躇徘徊,采取对抗行为。

患病后病人的主要心理反应包括:焦虑及恐惧,依赖性增强,自尊心增强,猜疑心加重,主观感觉异常,情绪易激动,孤独感,习惯性心理,害羞和罪恶感,心理性休克及反常行为。

三、现代疾病观的特点和要求

现代疾病观可以归纳出以下四个基本特征:①疾病是发生在人体上一定部位、一定层次的整体反应过程,是生命现象中与健康相对立的一种特殊征象。②疾病是人体正常活动的偏离或破坏,表现为功能、代、形态结构及其相互关系超出正常围,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机体部各系统之间和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协调发生障碍。③疾病不仅是体的病理过程,而且是对外环境适应的失败,是外因作用于人体的一种损伤的客观过程。④疾病不仅是躯体上的疾病,而且也包括精神、心理方面的疾病,完整的疾病过程,常常是身心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

四、疾病对病人及社会的影响

疾病决非病人本人的事情,疾病所造成的影响也决非患者本人。事实上,一个人患病,其本人、家庭乃至社会都将面对疾病及其治疗所带来的不同程度的变化和影响。疾病对个人可以产生正性影响,也可以产生负性影响。疾病对家庭的影响:①家庭的经济负担加重。②家庭成员的精神心理压力增加。③家庭成员情绪的变化等。疾病对社会的影响。①降低社会生产力;②消耗社会的医疗资源。③造成传染。

五、疾病的预防

在医疗护理服务中,应实施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从病因上防止健康问题的发生,是最有有效的预防措施。主要采取自我保健方法及特殊保护措施,防治疾病的发生。

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关键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处理健康问题,即“三早”预防。

三级预防:又称临床期预防,即积极治疗、预防并发症并采取各种促进身心健康的措施。以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和各种伤残,以达到最大可能地恢复健康,即把健康问题的严重程度压缩到最低限度。

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一、健康与健康促进

1.识记:健康的概念,影响健康的因素

2.领会:

(l)健康的标准

(2)健康的测量指标

3.应用:应用健康促进的相应策略促进服务对象健康水平

二、疾病与预防保健

1.识记:

(1)疾病的相关概念

(2)现代疾病观的特点和要求

2.领会:

(l)疾病对病人及社会的影响

(2)病人角色及特点

(3)疾病的三级预防

3.应用:疾病的三级预防模式有效预防疾病

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及模式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了护理学的相关理论及其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具体包括人类基本需要理论、成长与发展理论和压力与适应理论。目的是让自学应考者明确护理学相关理论的概念、构架及其与护理实践的关系,以进一步指导护理工作。重点是相关理论的概念、基本容及其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难点为基本需要理论在不同服务对象中的应用、成长与发展理论、拉扎勒斯的压力与应对模式。

课程容及重点难点解释

第一节人类基本需要理论

一、需要的概念

需要是有机体、个体和群体对其生存与发展条件所表现出来的依赖状态,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二、需要的分类及特征

1.需要的分类:对需要的种类有不同的划分方式。最常用的多维分类法将人的需要分为精神性、社会性、情绪性、智能性及生理性。

2.需要的特征:包括①共同性与独特性。②动力性及无限性。③整体关联性。④社会历史制约性。

三、需要理论及模式

1.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基本需要和特殊需要两类。基本需要是全人类所共有的需要,特殊需要是人在不同的社会文化条件下形成的各自不同的需要。如果某种需要持续处于不能被满足的状态,则将直接影响健康。

2.卡利什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卡利什将马斯洛的理论加以修正和补充,在生理的需要和安全的需要之间增加了一层刺激的需要,成为6个层次。刺激需要包括性、活动、探索、操纵和好奇。

3.德森的患者需要模式:德森认为护理人员的独特功能是协助个体从事有益于健康及促进康复或安祥的死亡。他提出了14项帮助个体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正常地呼吸;适当地摄入食物和水;通过各种途径排出代废物;移动并维持所期望的姿势;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选择恰当的穿着;通过调整衣服或环境,使体温维持在正常围;保持身体清洁和良好的修饰,保护皮肤的完整性;避开环境中的危险因素,并且避免伤害他人;通过表达自己的情绪、需要、观点等与他人进行沟通;遵照自己的信仰从事相关活动;从事可带来成就感的工作;参与各种不同形式的娱乐活动;学习、发现和满足各种促进正常发展和健康的好奇心。

4.需要满足的影响因素:需要的满足受个体自身生理、情绪、个性、知识、价值观以及所处的环境、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与限制。护理人员在提供护理时应考虑到这些影响因素,以制定更适宜于个体的护理计划。

四、需要理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应用需要理论满足不同服务对象的基本需要①社区护理服务对象:社区护理服务对象包括社区中的婴幼儿和儿童、青少年、中年人、老年人和妇女等不同人群中的个体及社区中的家庭,护理人员应按照需要理论分析不同服务对象的需要,指导和帮助他们更满足自身的基本需要。②住院病人:住院病人基本的需要常常无法得到满足,需全面评估患者需要的满足情况,根据其优先次序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帮助病人满足需要。

第二节成长与发展理论

一、成长与发展概述

1.成长与发展的基本概念:①成长:是指由于细胞增殖而产生的生理方面的改变,表现为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改变,是量的变化,可用量化的指标来测量。②发展:是生命过程中有顺序、可预测的功能改变,包括身、心两个方面,是质的变化。③发展任务:指个体在生命的各特定时期出现的、并需要完成的任务或实现的成长发展目标,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④成熟:狭义的成熟指生理上的生长发育,广义的成熟包括心理社会的发展。

2.成长与发展的规律及原则:成长及发展具有一定的共性特征:①成长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②成长发展是一个连续过程。③成长发展依照一定的模式进行。④各种系统及组织器官的发育不平衡。⑤成长发展具有个体差异。⑥在每一阶段的成长发展过程中,个体必须有执行本阶段的成长及发展任务的能力。

二、有关成长与发展理论

1.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学说: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创立的性心理发展学说认为人的本能是追求生存、自卫及享乐,而刺激人活动的原动力是性本能,当人的本能压抑后会形成精神疾患或变态心理。其学说包括意识的层次、人格结构和性心理发展阶段3个方面。

2.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艾瑞克森在弗洛伊德性心理发展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解释整个生命历程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他强调文化及社会环境在人格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为人的身心变化过程由8个发展阶段组成,每个阶段都有一个发展危机或中心任务必须解决。如果危机不能成功解决,可能出现人格缺陷或行为异常。

3.皮亚杰的智力发展学说: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每个个体都有一个原有的认知结构,如果原有的认知结构不能对新事物产生认知作用,就出现心理上的失衡,个体因失衡而产生寻求恢复平衡的心理状态,因而产生了适应,这种心理历程称为顺应。认知结构的扩大与改变,是个体智能发展的过程。

4.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科尔伯格在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三期六段的道德发展理论。他认为道德有两种含义,一种是“知”的道德,即对事物的是非判断标准,另一种是“行”的道德,即对道德理念的具体实践。道德发展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学到的是非判断标准,以及按照该标准去表现的道德行为。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中三个级别的划分,是以习俗为标准的,强调在面对道德两难情境时道德行为的理由。

第三节压力与适应理论

一、有关压力的理论模式

1.压力定义:压力是个体对作用于自身的外环境刺激做出认知评价后引起的一系列非特异性的生理及心理紧性反应状态的过程,包括刺激、认知评价及反应3个环节。

2.席尔的压力与适应学说:①基本概念:压力源是引起全身系统反应的各种刺激;压力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紧性、非特异性反应;一般适应综合征是人体对压力源的全身性、紧性、非特异性反应;局部适应综合征是机体在出现全身反应的同时所出现的某一器官或区域的反应。②适应反应的过程:身体的压力反应按照一定的阶段性过程进行,分为三期:一期为警告期,指当人体觉察到威胁,将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引起搏斗或逃跑等警戒反应。二期为抵抗期,在压力持续存在情况下,人需要动员各种身心力量去对抗及适应压力源,人体与压力源处于抗衡阶段。三期为耗竭期,如果压力源的强度很大,人体不能代偿性的应对压力源,抵抗能力已经达到极限。

3.拉扎勒斯的压力与应对模式:①压力的概念:压力是由于外需求与机体应对资源的不匹配破坏了个体的稳态所致。②压力与应对学说的中心思想:压力源作用于个体后,能否产生压力,主要取决于认知评价及应对两个重要的心理学过程。认知评价是指个体觉察到情境对自身是否有影响的认知过程,包括对压力源的确定、思考及期待,以及对自身应对能力的评价。包含三种方式:初级评价、次级评价及重新评价。应对是应用行为或认知的方法努力处理环境与人部之间的需求,解决二者之间的冲突。应对方式包括采取积极行动、回避、顺其自然、寻求信息及帮助、应用心理防御机制等。

4.危机学说:危机是一个人重要的生活目标遇到障碍,利用常规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无法解决问题时,引起的日常生活的混乱及瓦解,是人的一种紧急压力反应。危机过程主要包括以下阶段:①当危机事件严重的威胁了人的在平衡时,人会尝试使用各种解决危机的方法。②当各种所尝试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都不能成功的解决问题时,危机下的人会出现混乱,进入不平衡状态。③当紧焦虑感进一步增加时,人会动员所有的外资源,企图重新恢复自我平衡。④如果危机没有解决,也无法逃避,心理压力会更高。危机会对人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取决于个人的应对及处理危机的能力及技巧、周围的影响因素、处理危机的资源等因素。

二、压力反应、适应与应对

1.压力反应:是个体对压力源所产生的一系列身心反应,包括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两方面。心理反应包括认知反应、情绪反应和行为反应。

2.压力的适应:适应是生物体以各种方式调整自己以适应环境的一种生存能力及过程。人类对压力的适应过程包含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及技术4个层面。

3.压力的应对:压力的预防及应对主要有四大原则:减少压力的刺激、正确认识评价压力、减轻压力的反应及寻求专业帮助。

三、压力与适应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

1.病人的压力及护理:首先评估病人的健康状况及压力水平,然后有针对性地帮助病人预防及应对压力,可以使用心理疏导及自我心理保健训练、调动病人的各种社会支持系统、放松训练等方式帮助病人应对压力。

2.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与应对:工作压力就是指当个人的能力与需求不能与工作环境相匹配时所引起的从业人员的身心压力。护理人员可采取以下措施应对工作压力:①定期进行自我压力评估。②提前做好缓解压力的计划。③正确认识压力并创造一种平衡。④不断提高自身的应对能力。

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一、人类基本需要理论

1.识记:

(1)需要的概念

(2)需要的分类及特征

2.领会:

(1)需要理论及模式:包括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理论、卡利什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德森的病人需要模式

(2)需要学说对护理实践的意义

3.应用:按照需要理论满足不同服务对象的基本需要

二、成长与发展理论

1.识记:

(1)成长与发展的基本概念

(2)成长发展的规律及原则、影响因素

2.领会:有关成长与发展理论,包括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学说、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皮亚杰的智力发展学说、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3.应用:按照成长与发展理论对服务对象提供护理

三、压力与适应理论

1.识记:压力定义

2.领会:有关压力的理论模式,席尔的压力与适应学说、拉扎勒斯的压力与应对模式、危机学说

3.应用:病人的压力及护理、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与应对

第四章护患关系与人际沟通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以介绍人际关系的基本知识为背景,重点介绍了护理工作中常见的人际关系,如护患关系、医患关系等。目的是帮助专业护理人员认识人际关系的一般规律及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护理工作中人际关系的概念、特征及处理原则,以建立良好的护理人际关系。本章容的重点为人际关系的心理基础、人际关系的原则、护患关系的基本容、基本模式、促进护患关系的基本策略与方法。难点为人际关系的心理基础,护患关系的基本容及模式。

课程容及重点难点解释

第一节人际关系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

广义上,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切方面。狭义上,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它的发展变化决定于双方社会需要满足的程度。

二、人际关系的特征

人际关系的特征主要体现个体或群体在交往过程中的互动性、情感性、明确性、渐进性和复杂性。

三、人际关系的功能

人际关系的功能包括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个体功能包括:发展健全的自我意识;促进不良行为的改变;保持身心健康。社会性功能包括营造良好的社会人际氛围和增强群体凝聚力。

四、人际关系的社会心理基础

社会认知、心理方位和心理距离以及人际吸引是人际关系的社会心理基础。

第二节护患关系

一、护患关系的概念及特征

护患关系是指护理人员和病人之间在彼此尊重、接受文化差异的基础上,交感互动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广义的护患关系是指围绕服务对象的治疗及护理所形成的各种人际关系,包括护理人员与服务对象及家属、主管医师、其他相关人员之间的关系。狭义的护患关系是护理人员与服务对象之间在特定环境及时限互动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开展护理工作的重要前提,也是服务对象的良好社会心理支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护患关系得特征:帮助与被帮助性的关系,工作关系,以服务对象健康为中心,多方位的人际关系,互动关系,治疗关系,短暂性的人际关系。

二、护患关系的基本容

1.技术性关系:是护患双方在一系列护理活动中,以护理人员拥有相关的护理知识及技能为前提所建立的行为关系。

2.非技术性关系:非技术性关系是护理人员与服务对象在交往中的心理、社会、伦理道德.法律等方面的关系。包括道德关系,利益关系,法律关系,文化关系和价值关系。

技术关系与非技术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技术关系是护患关系的基础,没有技术性关系存在,就没有其他关系发生。非技术关系又影响着技术关系的发展,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重要因素。

三、护患关系的基本模式

l.主动—被动型:这是一种最常见的单向性,以生物医学模式及疾病的护理为主导思想的护患关系模式。护理人员在护患关系中占主导地位,护患双方的心理为显著的心理差位关系。护理人员的权威不会被服务对象所怀疑,服务对象一般也不会提出任何异议。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昏迷、休克、全身麻醉、有严重创伤及精神病等无自主意识的服务对象。其特征为“护理人员为服务对象做什么”。

2.指导—合作型:是一种以生物医学—社会心理及疾病的护理为指导思想的护患关系,把病人看作是有意识、有思想、有情感的人。护患活动过程中,护理人员主要针对病人的需要进行全面指导,其特征是“护理人员教会服务对象做什么”,病人有一定的主动性,但这种主动性是以执行护理人员的意志为基础,以主动配合为前提。主要适用于急性病人。

3.共同参与型:以生物医学一社会心理模式及健康为中心的护患关系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护患双方有同等的主动性和权利,双方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协商,对护理目标、方法及结果都较为满意。服务对象在护理活动中不仅是合作者,还是参与者和决策者。其特征为“护理人员让服务对象选择作些什么”。护患双方的关系建立在平等地位上,双方为心理等位关系。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对慢性病且具有一定文化知识背景的服务对象。

四、护患冲突的常见原因

护患冲突会严重影响护患关系,有时服务对象可能会由于与个别护理人员的冲突而对医院的整体服务产生不满,服务对象也可能由此产生不遵医行为,不同程度的影响诊疗护理进程及效果。护患冲突的常见原因有:

1.角色不明

2.责任冲突

3.权益差异

4.理解分歧

五、促进护患关系的方法

1.营造良好护患关系的氛围

2.具备健康的工作情绪

3.与服务对象建立充分的信任关系

4.为服务对象树立角色榜样

5.运用良好的人际沟通技巧

第三节人际沟通

一、人际沟通的概念

人际沟通是人际之间信息传递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借助语言和非语言行为,进行交换信息、思想及感情的过程。着重应明确信息沟通的在含义,即信息沟通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及情感交流的过程。

二、人际沟通的功能及特征

沟通的功能主要体现为几个方面:①信息沟通。②心理保健。③自我认识。④建立及协调关系。⑤改变知识结构、态度及能力。

双向性:双向互动,既作为信息发出者,也作为接收者特征。

情景性:受许多现实因素的制约。

统一性:关系与容的统一。

整体性:包括语言的使用以及个人身心投入的状态。

客观性:沟通的发生不会完全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三、人际沟通的基本要素及层次

人际沟通主要由沟通的触发体、信息发出者、编码、信道、译码、信息接收者及反馈7个基本要素组成。

四、沟通交流的层次

信息沟通按照从低到高可分为以下5个层次。

1.-般性沟通:使用表面性的、社会应酬性的话题进行沟通。

2.事务性沟通:纯工作性质沟通,容只涉及所要沟通的事实,不掺杂个人意见,不牵扯私人关系。

3.分享性沟通:交流个人的想法及判断的沟通。

4.情感性沟通:除分享看法及判断,还表达及分享彼此的感觉、情感及愿望。

5.共鸣性沟通:是沟通的最高层次,指沟通的双方达到了短暂的、高度一致的感觉。

五、人际沟通的基本方式及障碍

1.人际沟通的基本方式:人类沟通包括语言及非语言沟通两种类型。

书面语言

语言性沟通口头语言

类语言

环境安排

亲密距离

人际沟通的基本方式个人距离

空间距离及个人的空间位置公众距离

社会距离

非语言性沟通

仪表

面部表情

眼神

身体姿势

2.人际沟通的主要障碍:人际沟通过程中,任何环节出现障碍,都会阻碍或歪曲信息的传递,主要障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发出者:可能由于缺乏沟通动机、信息量超载、缺乏相应的沟通技能、不注重信息的反馈等因素造成。同时信息发出者采用错误的编码形式,也会阻碍信息的沟通。

(2)传递渠道障碍:信息传递渠道的障碍,如渠道错误、方法无吸引力、工具失灵、外界干扰太大等因素都会造成信息沟通障碍。

(3)接收者:接收者如果缺乏信息接受的能力,对信息不感兴趣,解码错误,或者有心理障碍,也会阻碍信息的有效沟通。

六、促进有效沟通的技巧

1.信息发送的最佳方法:人际沟通中,如果要准确表达信息,除了解沟通对方的背景资科外,还需要使所选择的沟通方式及语言能深入浅出、简洁清晰、强调意义、开诚布公,避免发生误会。

2.促进人际沟通向纵深发展的技巧:沟通过程中需要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促进沟通的发展,包括采用沉默、自我暴露、触摸、接纳及容忍不同价值观念及幽默等技巧。

3.保证信息准确无误的技巧:沟通过程中,要保证双方的沟通信息准确无误的传达给对方,需要采用核实、小结、倾听等技巧。

第四节护患沟通

一、概念、目的及特征

1.概念:是护士与服务对象之间的信息交流及相互作用的过程,主要是由于工作需要所作的沟通。

2.创造良好的人际工作环境目的

创造良好的人际工作环境

收集有关信息、全面了解情况

目的与服务对象商讨有关的健康问题,取得合作

向服务对象提供健康知识及相关信息

向服务对象提供有关的咨询及心理支持

工作性沟通,特定容及要求

信息涉及服务对象健康及生命的安危

特征沟通渠道多,涉及围广

需要应用相关知识

信息的沟通具有一定的法律及道德意义

护理人员以服务对象为中心

二、护患关系中常用的沟通技巧

1.治疗性的会谈技巧:是护患双方围绕与服务对象健康有关的容进行的有目的性的工作会谈。要求护理人员对会谈的时间、地点、目的、容及形式进行认真的计划、组织及安排,并实施好计划,评价会谈的效果。

2.日常护患沟通技巧:日常护理中,护理人员应注意:①设身处地地为服务对象着想,理解并体谅服务对象。②尊重服务对象的人格,维护其权利。③对服务对象的需要及时作出反应。④随时向服务对象提供有关健康的信息,并进行健康教育。⑤对服务对象所提供的信息。

3.特殊情况下的沟通技巧:①愤怒者:对愤怒作出正面反应,尽量提供发泄的机会,及时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②要求太高者:多沟通,仔细观察服务对象的表现,允许抱怨,对合理要求及时作出回应,对无理要求进行一定的限制。③不合作者:主动与服务对象沟通,了解不合作的原因,使其更好地面对现实,积极地配合治疗与护理。④悲哀者:鼓励服务对象及时表达悲哀,允许独处,应用鼓励发泄、倾听、移情、沉默等技巧表示理解、关心及支持。⑤抑郁者:尽量表示体贴及关怀,对需要及时作出反应,使服务对象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心及重视。⑥病情严重者:沟通时应尽量缩短时间,避免加重病情。⑦感知觉障碍者:应采用最简便,并能使服务对象感知的方式与其沟通。

三、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沟通错误

突然改变话题

虚假的、不恰当的保证

主观判断或说教

常见沟通错误信息发出的量及速度超载

言行不一

急于阐述自己的观点,过早地作出结论

过度发问或调查式提问

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一、人际关系

1.识记:人际关系的概念

2.领会:

(1)人际沟通的特征

(2)人际关系的原则

二、护患关系

1.识记:护患关系的概念

2.领会:护患关系的影响因素

3.应用:建立有效护患关系的方法

三、人际沟通

1.识记:人际沟通的概念。

2.领会:

(1)人际沟通的层次

(2)人际沟通的基本要素

3.应用:有效人际沟通的技巧

四、护患沟通

1.识记;护患沟通的概念

2.领会:

(1)护患沟通的技巧

(2)护理工作中常见沟通错误及处理方法

3.应用:护患沟通技巧

第五章文化和护理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了文化、文化休克、跨文化护理的相关理论及其在护理实践的应用。目的是让自学应考者能够明确文化、文化休克、跨文化护理的概念及相关的理论模式,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特征及其礼仪规,掌握跨文化护理的方法,以满足不同服务对象的文化需要。课程的重点包括文化的特征、文化休克的概念与发展过程、文化休克的预防方法、跨文化护理的概念及实施以及莱宁格跨文化护理理论的容。难点是文化休克的概念及分期、跨文化护理的实施过程、莱宁格跨文化护理理论的容。

课程容及重点难点解释

第一节文化及文化休克

一、文化

1.有关文化的定义:文化是在某一特定群体或社会的生活中形成的、并为其成员所共有的生存方式的总和,包括价值观、语言、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风俗习惯、风尚、生活态度及行为准则,以及相应的物质表现形式。文化现象一般包含3个方面:人们活动的物质财富、精神产品以及活动方式本身。文化模式是一个社会所有文化容组合在一起的特殊形式和结构,包括9个方面:符号、物质特质、艺术、科学、习俗、家庭社会制度、财产占有方式与交易方式、政府、战争。

2.文化的类型:①根据文化现象特点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硬文化是指文化中看得见、摸得着的部分;软文化是文化的深层结构。软文化在冲突中不易改变。②根据生成区域分为大陆文化和海洋文化:大陆文化是指以大陆为生成背景的文化;海洋文化是指依赖于海洋进行商品生产所形成的文化观念和形态。

3.文化的特征:①超自然性和超个人性。②地域性与超地域性。③时代性与超时代性。④象征性及传递性。⑤继承性和变异性。⑥阶级性和超阶级性。

4.文化的功能:①文化是社会或民族分野的标志。②文化使社会有了系统的行为规。③文化使社会团结有了重要的基础。④文化塑造了社会的人。⑤文化满足了人类的需要。⑥文化传递社会经验和信息。

二、文化休克

1.概念:文化休克指生活在某一种文化环境中的人初次进入到另一种不熟悉的文化环境,因失去自己熟悉的所有社会交流的符号与手段所产生的思想混乱与心理上的精神紧综合征。

2.原因:①沟通交流障碍。②日常生活活动差异。③在异域文化中的孤独感。④风俗习惯的差异。⑤态度和信仰不同。⑥与陌生人交往的经验和技巧不足。

3.发展过程:文化休克常需经历四期的变化历程:①兴奋期。②意识期。③转变期。④接受期。

4.影响文化休克进程的因素:①新文化与旧文化的差别程度。②新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性。③年龄、性别、职业、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以往应对文化休克的经历以及应对方式等个人因素。

5.临床表现:①焦虑。②恐惧。③沮丧。④绝望。

6.文化休克的预防:①认知方面。②感情方面。③沟通方面。

第二节文化背景对护理的影响

一、中国文化背景简介

中国文化自汉末以来就形成了一个以儒学为主,以释、道为辅的相对稳定的形态,容博大精深。其核心精神是商周时期就产生的中和主义,即孔子的“中庸”原则与中国古代倡导的和谐关系。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相比较具有统一性、连续性、包容性、多样性的外在特征,同时又具有突出人本与世俗、注重整体与群体、强调和谐与中庸、追求安土与乐天的在特征。

中国的礼仪文化始于夏商周,盛于唐宋,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体系。在现代社会,礼仪的作用越来越具体的表现在人际关系和公共关系中。中国的传统礼仪包括:诞生礼仪、成年礼仪、寿诞礼仪、餐饮礼仪、行旅礼仪、称谓礼仪、社交礼仪。

二、西方文化背景简介

西方礼仪文化与其他文化相比较,有自身的特点,表现为直率坦诚、女士优先、尊重隐私、尊重、守时守约。其主要的礼仪形式包括:①人生礼仪。②餐饮礼仪。③节日礼俗。

三、文化背景对护理的影响

文化背景对护理的影响体现为:①对发病原因的影响。②对疾病临床表现的影响。③对疾病心理和行为反应的影响。④对就医方式的影响。

第三节跨文化护理

一、跨文化护理的概念

跨文化护理指护理人员根据服务对象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了解其生活方式、道德信仰、价值取向,向病人提供多层次、多体系、高水平、全方位有效的护理,使其处于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愉快地接受治疗和护理。

二、跨文化护理的实施

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患者的文化要求,向服务对象提供多层次、多体系、全方位的护理服务。

三、跨文化护理理论

1.莱宁格的跨文化护理理论:这是需要重点掌握的跨文化护理理论。迈德勒恩·莱宁格是美国著名的护理学理论学家之一,她被誉为跨文化护理和人类关怀理论的创始人。

(1)跨文化护理理论的主要概念:包括文化、关怀、文化关怀、跨文化护理4个方面。

(2)日出模式:莱宁格建立了各概念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跨文化模式,形象地描述为“日出模式”,以帮助研究和理解各组成部分在不同文化中如何影响个体、家庭和群体的健康状况。“日出模式”中环形图的上半部分,描述了文化关怀、文化社会结构与世界观的构成,这些构成因素影响着人们的关怀与健康,环形图的下半部,是对个体、家庭、群体和机构的健康产生影响的一般关怀系统和专业关怀系统,两者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并可能相互转化。

(3)跨文化护理理论与护理程序:在进行跨文化护理实践时,可根据莱宁格“日出模式”的相关联系来执行护理程序。①护理评估。②护理诊断。③护理计划和实施。④护理评价。

2.其他与跨文化护理相关的理论:包括超越式文化关怀理论和文化能力护理。超越式文化关怀理论由美国的简·瓦森博士提出。其主要容包括10个因素。文化能力是护理人员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或家庭实施有效护理的测定,文化能力护理通过建立文化能力健康关怀系统来实现,其概念模式用于评定健康关怀系统各种干预措施的有效性。

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一、文化及文化休克

1.识记:

(1)文化的定义、特征

(2)文化休克的概念

2.领会:

(1)文化休克的发展过程

(2)文化休克的临床表现

(3)影响文化休克进程的因素

3.应用:文化休克的预防方法

二、文化背景对护理的影响

1.领会:

(l)中国文化的核心及外特征

(2)西方礼仪文化的特点

(3)文化背景对护理的影响

2.应用:中西方各种礼仪

三、跨文化护理

1.识记:

(1)跨文化护理的概念

(2)格莱宁的跨文化护理理论的主要概念

2.领会:

(1)跨文化护理的实施过程

(2)日出模式的容

3.应用:跨文化护理的实施

第六章科学思维方法与临床护理决策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了科学思维方法、临床护理决策及循证护理的概念及容。目的是让自学应考者能明确评判性思维的基本容及培养方法,了解临床护理决策的不同类型,明确循证护理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及角色。针对复杂的临床环境,能正确判断服务对象存在的问题,科学决策,选择更有利的工作方法。重点是评判性思维的概念、特点、层次、临床护理决策的类型、决策步骤、循证护理的概念、实施步骤及方法。难点为评判性思维的组成、发展临床护理决策能力的策略、循证护理的证据来源及质量分级。

课程容及重点难点解释

第一节科学思维方法

一、思维与科学思维

重点是掌握思维的特征和品质。学习过程中应该认识到思维属于认知过程的高级阶段,基本特征为概括性、间接性、逻辑性、物质属性。思维的品质指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

科学思维是人类智力系统的核心,是人类在学习、认识、操作和其他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理解、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抽象、推理、讨论等所组成的综合思维,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并依此做出正确决策。归纳、演绎、分析和综合是经常使用的科学思维方法。

二、评判性思维

1.评判性思维的概念和组成:

(1)评判性思维的概念:是指个体在复杂情景中,能灵活地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选择,在反思的基础上加以分析、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在面临各种复杂问题及各种选择的时候,能够正确进行取舍。从护理的角度来看,评判性思维是对临床复杂护理问题所进行的有目的、有意义的自我调控性的判断、反思、推理及决策过程。评判性思维能力是在此过程中应该具备的能力。

(2)评判性思维的组成:是自学应考者学习的难点。总体上,评判性思维由智力、认知技能和情感态度3个方面组成。

2.评判性思维的层次和标准:

(1)评判性思维的层次:评判性思维的3个层次是本章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容。评判性思维包括3个层次:基础层次、复杂层次和尽职层次。

(2)评判性思维的标准:评判性思维的标准包括智力标准和专业标准。在学习中主要是领会智力标准和专业标准的基本容要求,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三类专业评价标准。

第二节临床护理决策

一、决策与临床护理决策

决策是对不确定问题,通过一些定量分析方法,从众多备择方案中选定最优方案的过程。基本含义有两层:一是备选答案多样,二是通过选择消除不确定性状态。决策既是行为过程,又是思维过程。临床护理决策指在临床护理实践过程中,护理人员做出服务对象护理专业相关决策的复杂过程。

二、临床护理决策的类型、模式、步骤

1.临床护理决策的类型:确定型、风险型及不确定型。

2.临床护理决策的模式:服务对象决策、护理人员决策和共同决策模式。

3.临床护理决策的步骤:包括明确问题、述目标、选择方案、实施方案、评价和反馈5个方面。

四、发展临床护理决策能力

1.发展临床护理决策能力的基本策略护理人员进行恰当的临床护理决策时,应注意学习和遵守相关的政策法规,使护理决策在法律允许的围最大程度地满足服务对象的健康需求。在对相关问题不了解时,不要盲目行动。注意积累相关知识。对于护理过程中所要使用的各种护理常用技术及先进医疗设备应做到心中有数。在护理实践中注意运用其他资源,虚心学习他人的经验和知识,如向教师、专家、同学和其他护理人员学习,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注意发展评判性思维能力,有意识地训练和提高自己的临床护理决策能力。

2.发展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方法发展评判性思维能力必须创造有利于评判性思维的条件,应注意创造评判性思维氛围,提高护理教师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有利于评判性思维的情感态度。发展评判性思维还应掌握发展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方法和技巧。在护理实践过程中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发展学习者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实践反思法,Taba教学法,格拉底询问法,采用促进评判性思维的9个问题等是经常使用的促进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方法。在护理教育及临床实践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采用这些方法,训练护理人员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第三节循证护理

一、循证护理概述

1.循证护理的概念:又称实证护理或以证据为基础的护理,是循证医学在护理专业中的应用。循证护理的基本含义是以有价值、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依据,提出问题、寻找并运用证据,对服务对象实施最佳的护理,其核心思想是批判性地接受现有的专业知识,并将其转化为可应用于临床实践的证据,减少护理工作中的易变性,使以经验为基础的传统护理向以科学为基础的有证可循的现代护理发展。

2.循证护理的必要性: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促进护理科研成果在临床中的应用;促进护理科研和论文水平的提高;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

3.循证护理的历史发展:循证护理是随着循证医学的产生与发展而出现的。循证医学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形成和发展、派生于临床流行病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循证医学的形成和发展对医学研究,尤其是临床医学研究,以及医学教育、医学科研、卫生事业管理和医学信息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循证护理实施程序

循证护理的实施程序包括3个基本方面,即提出循证护理问题、发现相关证据,确定证据正确、可靠,能解决所提出的循证护理问题。五个具体步骤,即:

1.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

2.收集信息并列出证据

3.评价证据

4.使用最有效的证据

5.评价应用证据后的效果

三、循证护理证据的来源及分级

1.循证护理的证据来源:

(1)系统评价:是针对某一具体临床护理问题,系统全面地检索文献、按照科学标准筛选出合格的研究,通过统计学处理和综合分析,得出可靠的结论,用于指导护理实践。

(2)实践指南:是以系统评价为依据,经专家讨论后由专业学会制定,具权威性和实践指导意义。

(3)概述性循证资源:由专家评估撰写而成,包括问题性质、证据来源、评估标准、评估结果。

系统评价、实践指南及概述性循证资源均属于最佳证据资源,护理人员收集信息并列出证据时首先应考虑这些资源。如果不能检索到相关文献,护理人员可应进入综合性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此外,还可以将检索围扩大到正在进行的科学研究中。

2.循证护理证据分级:按其科学性和可靠程度分为以下5级,从I级至V级论证强度逐渐减弱:

I级强有力的证据,来自于设计严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系统评价。

Ⅱ级强有力的证据,来自于适当样本量的合理设计的RCT。也可从高质量非随机分组观察治疗结果以及设计较好的队列病例研究数据和病例对照研究。

Ⅲ级来源于一些设计良好但非随机的研究,或某组前后对照实验。证据来自于非随机但设计严谨的试验。有缺点的临床试验或分析性观察性研究。

Ⅳ级证据来自于多中心或研究小组设计的非实验性研究。系列病例分析和质量较差的病例对照研究。

V级专家个人意见、个例报告。

四、循证护理与临床护理决策

循证护理是临床护理决策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循证思想使临床护理决策能够依据科学研究的结果,而不是护理人员个人经验,因此能极大提高临床护理决策的有效性。

五、循证护理与以科研为基础的护理

循证护理与以科研为基础的护理均建立在科研基础上,但两者并不等同。在外延上,循证护理的广于以科研为基础的护理。循证护理所提供的证据是科研结果、专家经验、以及病人意见的综合体,而科研为基础的护理强调对科研结果的应用。在系统性上,循证护理建立在对某一专题的系统综述基础上,由专题小组协作完成,系统、全面地对相关研究进行客观评价及鉴定,较以科研为基础的护理系统性更强。此外,循证护理针对护理实践的整个过程,注重连续性、动态性、及终末质量评审,并且能相对节约卫生资源和经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如对某项具有I类、Ⅱ类实证的专题,则可不重复进行科研,直接整理和评价其结果,推广至实践中。

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一、评判性思维

1.识记:

(1)科学思维的概念

(2)科学思维的方法

(3)评判性思维的概念

2.领会:

(1)评判性思维的标准

(2)评判性思维的组成

(3)评判性思维的层次

3.应用:应用相应策略促进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二、临床护理决策

1.识记:

(1)临床护理决策的概念

(2)临床护理决策的类型

2.领会:临床护理决策的步骤

3.应用:应用临床护理决策的知识进行正确决策

三、循证护理

1.识记:循证护理的概念

2.领会:

(1)循证护理的程序

(2)循证护理证据的质量分级

3.应用:应用循证护理的知识为服务对象提供相应的循证护理

第七章护理程序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了护理程序的相关概念、理论及其具体的操作步骤。目的是使自学应考者能掌握护理程序的有关概念、了解护理程序的理论基础、明确护理程序的具体步骤,并能应用护理程序满足不同服务对象的护理需要。课程的重点为护理程序的相关概念及护理程序的具体步骤。难点为护理程序的理论基础和护理诊断。

课程容及重点难点解释

第一节概述

一、护理程序的概念

1.护理程序的概念和特征:护理程序是一种有计划、系统而科学的护理工作方法,护理程序同时也是一个综合、动态、决策和反馈性的思维及实践过程,目的是确认和解决服务对象对现存或潜在健康问题的反应。其特征有:目标性、个体性、系统性、科学性、动态性、互动性、普遍性。

2.护理程序的步骤:护理程序由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5个步骤组成,这5个步骤之间相互联系,互为影响。

二、护理程序的相关理论基础

1.系统论:系统论由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路·贝塔朗菲提出并发展而成。①概念: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学问,是具有逻辑和数学性质的一门新兴的科学。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②分类:系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情况来划分系统的类型。其中最常用的是按与环境的关系划分,包括开放系统、封闭系统。③系统论与护理程序:护理的对象——人是由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组成的一个开放系统,护理程序也是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一个开放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输入服务对象的健康状况、护理人员的知识与技能水平、医疗设施等,经评估、诊断、计划和实施等系统的处理与转换过程,输出实施护理计划后服务对象的健康状况。评价预期健康目标实现的程度,并进行信息反馈。

2.信息论:信息论由美国学者香农于1948年提出。①概念:信息论是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信息、信息熵、通信系统、数据传输、密码学、数据压缩等问题的应用数学学科。②分类:一般有3种不同类型,狭义信息论、一般信息论、广义信息论。③信息论与护理程序:信息论是研究信息的获取、传输、储存、处理和交换的一般规律的科学,而护理程序是一种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样是一个获取、传输、储存、处理和交换信息的过程。

3.控制论:由美国数学家维纳于1948年首先提出。①概念:控制论是研究各类系统的调节和控制规律的科学。②方法:控制的包括信息方法、反馈方法、功能模拟方法和黑箱方法等。

第二节护理评估

一、护理评估的概念

护理评估是指有组织地、系统地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及判断的过程。

二、评估的容和方法

1.评估的容:主要包括一般资料、生活状况及自理程度、健康检查及心理社会状况等。

2.评估的方法:交谈、观察、体格检查及阅读。

3.评估资料的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

4.资料收集的途径:可以从服务对象、服务对象的亲属及有关人员、其他医务人员、服务对象的病历和记录、医疗护理文献等途径收集资料。

5.护理评估的步骤:包括收集资料,整理和分析资料两部分容。

第三节护理诊断

一、护理诊断的概念

NANDA认为护理诊断是关于个人、家庭、社区对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及生命过程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是护理人员为达到预期的结果选择护理措施的基础。

二、护理诊断的分类

护理诊断分为现存的、潜在的、健康的和综合的4种类型。

三、护理诊断的组成部分

由名称、定义、诊断依据和相关因素4个部分组成。

四、护理诊断与合作性问题及医疗诊断的区别

合作性问题是需要护理人员与其他健康保健人员尤其是医生共同合作解决的问题。合作性问题的述方式是“潜在并发症:××××”。①护理诊断与合作性问题的区别:护理诊断是护理人员独立采取措施能够解决的问题;合作性问题需要医生、护理人员共同干预处理。②护理诊断与医疗诊断的区别:二者主要区别在于临床判断的对象不同、描述的容不同、决策者不同、职责围不同、适应围、数量不同、有否变化不同。

五、书写护理诊断的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包括:①名称应规。②诊断与措施相对应。③诊断与问题相对应。④必须列出原因。⑤应贯彻整体的观点。⑥避免使用可能引起法律纠纷的语句。⑦避免价值判断。

第四节护理计划

一、护理计划的概念、目的及意义

1.概念:是护理人员在评估及诊断的基础上,对服务对象的健康问题、护理目标及护理人员所要采取的护理措施的一种书面说明,通过护理计划,可以使护理活动有组织、有系统地满足服务对象的具体需要。

2.目的及意义:①指导护理活动。②实现个体化护理。③有利于护理人员之间的沟通。④提供护理评价的标准。⑤增进护患关系。⑥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二、护理计划的种类

计划的类型可分为入院护理计划、住院护理计划和出院护理计划:

三、护理计划的过程

护理计划包括4方面的容:排列护理诊断的顺序、确定预期目标、制订护理措施以及成文护理计划。

第五节护理实施

一、实施的过程

1.实施前:首先需要考虑几个问题,即做什么、谁去做、何时做?然后需要做好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2.实施:①组织落实计划的护理活动。②执行医嘱。③解答服务对象及家属的咨询问题。④及时评价实施的质量、效果,观察病情,处理突发急症。⑤继续收集资料,及时、准确地完成护理记录,不断补充和修正护理计划。⑥与其他医务人员保持良好关系,做好交班工作。

护理实施的情况需要做动态记录,记录的方法常用的有3种。①以问题为中心的记录(POR):按照主观资料(S)、客观资料(O)、评估(A)、计划(P)、干预(I)、评价(E)的格式进行记录。②要点记录表格:记录强调“要点”,记录中包括资料(D)、措施(A)和反应(R)。③问题、干预、评价系统记录表格:是一种系统记录护理过程和护理诊断的方法,它根据具体情况,将POR与APIE综合应用,具体容包括评估(A)、问题(P)、干预(I)、评价(E)。

实施护理计划常用的方法有:操作、管理、咨询、教育、指导、沟通、记录、报告。

第六节护理评价

一、护理评价的目的及意义

①了解服务对象对健康问题的反应。②验证护理效果。③调控护理质量。④积累护理经验。

二、评价过程

1.评价前:首先需要建立评价标准,计划阶段所确定的预期目标可作为护理效果评价的标准,然后收集服务对象的相关主客观资料,以备与计划中的预期目标进行比较。

2.评价:评价预期目标是否实现,可分两步进行:①列出实施护理措施后服务对象的反应。②将服务对象的反应与预期目标比较,了解目标是否实现。目标实现的程度可分为三种:①预期目标完全实现。②预期目标部分实现。③预期目标未实现。

3.评价后:对护理计划重新审查,重审的容包括:①对目标部分实现或未实现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问题之所在。②对健康问题重新估计,做出继续、停止、确认或修订的决定。

三、护理质量评价

护理质量评价可确保服务对象得到高质量护理,它要求评价护理的3个方面:即结构、过程和结果。

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一、概述

1.识记:

(1)护理程序的概念及特征

(2)护理程序的基本步骤

2.领会:

(1)护理程序的基本步骤

(2)护理程序的理论基础: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

二、护理评估

1.识记:护理评估的概念

2.领会:

(1)护理评估的方法

(2)资料的分类

(3)收集资料的途径

(4)评估的步骤

3.应用:能够进行护理评估

三、护理诊断

1.识记:

(l)护理诊断的概念

(2)护理诊断的组成

(3)书写护理诊断的注意事项

2.领会:

(1)护理诊断的分类

(2)护理诊断与医疗诊断的区别

3.应用:

(1)书写护理诊断方法

(2)书写护理诊断的注意事项

四、护理计划

1.识记:

(l)护理计划的概念

(2)护理计划的种类

2.领会:护理计划的过程

3.应用:护理计划的格式及容

五、护理实施

1.领会:实施的具体工作

2.应用:

(1)实施前的准备

(2)护理实施过程的记录方法

(3)实施护理计划的常用方法

六、护理评价

1.识记:护理评价的目的及意义

2.领会:

(1)评价的过程

(2)护理质量评价的容

3.应用:护理评价的过程、质量评价

第八章护理专业理论及模式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了护理理论的基本知识、常用护理理论及模式及其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目的是使自学应考者能掌握不同护理学理论,根据自己的工作场所及工作围选择不同的护理理论或模式以指导护理实践。课程的重点为护理理论的概念、常用的护理理论或模式的容,以及这些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难点为常用的护理理论及模式。

课程容及重点难点解释

第一节护理理念概述

一、理念的概念

理念是指引个人思维及行为的价值观与信念。它以原则的形式左右及指引个人的思维方式及行为举止,协助个人判断是非,决定事物的价值。

二、护理理念

1.护理理念的概念及意义:护理理念是引导护理人员认识及判断护理及其他相关方面的价值观及信念。它可以用于指导护理实践、研究及教育。

2.护理理念与护理理论的关系:现代护理理念的要素为护理学的4个基本概念:人、环境、健康及护理。现代护理理念对这4个要素的阐述形成了护理理念体系。对4个要素阐释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护理理论。

第二节护理理论概述

一、理论概述

1.概念的定义及分类:概念是人们对周围环境中的某种物体所形成的印象,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属性及本质的理性认识。根据认识及性质不同,概念有不同的分类方法:①根据人们对概念的认识:可以将概念分为抽象概念及具体概念。②根据概念的性质及应用围可以将概念分列举性、关联性、联合性、统计性、总结性5种类型。

2.理论的定义、分类:①定义:理论是人们对自然界及人类社会现象的规律的系统性认识。②分类:依用途而分可以分为基础理论及应用理论;依应用的围而分可以分为宏观理论及微观理论;依专业性而分可以分为护理理论、生物学理论、医学理论等。

二、护理理论

1.护理理论的概念:护理理论是对护理现象及本质的规律性认识。护理学的概念及知识需要从伦理学知识、美学知识、个人知识、科学知识四个方面综合来获取。

2.护理理论的特征:①能够将概念以特殊的方式联系起来,从而提供一个全新的观察事物的方法或角度。②必须具有一定的逻辑性。③必须简单易懂,容易推广应用。④可以作为假设的基础而经受检验。⑤通过实践及研究,能够增加护理学科的知识。⑥必须对实践有指导作用。⑦必须与其他已证实的理论及规律一致。

3.护理理论的分类①按照护理理论的抽象程度及其对实践的指导意义,护理理论可分为护理理念、护理模式、护理理论3类。②按照护理理论的着重点不同,护理理论可分为以需要及问题为中心的理论、以护患关系为中心的理论、以沟通交流技巧为中心的理论、以系统为中心的理论、以能量源为中心的护理理论5种类型。

第三节罗伊的适应模式

一、罗伊适应模式的基本概念及容

1.罗伊的适应模式框架:由输入、控制、效应器、输出和反馈五部分组成,输入由刺激和个体的适应水平两部分组成。

2.基本概念及容:①刺激:是指来自外界环境或人体部的可以引起反应的一个信息、物质或能量单位。②适应水平:人的适应水平有一定围。③应对机转:人对外界或在环境中的刺激总有一个在的应对过程,人的在应对机转包括生理调节及认知调节。④效应器:环境刺激作用于机体,激动生理调节和心理调节,调节结果主要反应在生理功能、自我概念、角色功能、相互依赖功能4个方面的效应器上。⑤适应反应:适应反应包括有效反应及无效反应两种。

二、罗伊适应模式对护理学的四个基本概念的阐述

人是一个有生命的、复杂的适应系统,其不断地适应环境的变化,以保持其完整性及环境稳定,人同时也是一个生物、社会、文化的综合体。健康是人的功能处于对刺激的持续适应状态。环境指人生存的环境及环境中所有影响人成长和发展的刺激因素。护理是帮助人们控制或适应刺激,以达到良好的适应状态的科学。

三、罗伊适应模式与护理实践

应用罗伊适应模式进行护理,程序包括6个步骤:①一级评估:是对服务对象的行为进行评估。评估的容包括生理功能、自我概念、角色功能、相互依赖。②二级评估:是对引起反应的刺激进行评估,评估容包括主要刺激、相关刺激、固有刺激。③诊断:是对服务对象适应状态的述或诊断。④计划:注意护理目标是提高护理对象的适应水平,促进护理对象的生理功能、自我概念、角色功能和相互依赖的适应性反应。⑤实施:通过控制各种刺激和扩大护理对象的适应区域来达到护理目标。⑥评价。

第四节奥瑞姆的自理理论

一、奥瑞姆自理模式的主要概念及容

奥瑞姆自理理论的护理目标是:最大限度的维持及促进服务对象的自理。其理论由三个学说组成:自理学说、自理缺陷学说及护理系统学说。

1.自理学说:①自理:是人在每日的现实生活中为维持生命、健康、正常的成长及完整状态而采取的一些有目的的活动。②自理能力:指人完成自理活动的能力。③自理体:指能完成自理活动的人。④治疗性自理需要:治疗性自理需针对个人当前正面临的自理需求。⑤自理总需要:指人们为了满足自理需求而采取的所有活动,包括三个方面:一般性的自理需要、成长发展的自理需要、健康不佳时的自理需要。

2.自理缺陷学说:自理体的自理能力小于自理需要时,即出现自理缺陷。自理缺陷的自理体是护理的重点对象。自理缺陷有两种:一种是个体的自理能力无法满足自己的治疗性自理需求;另一种是照顾者的自理能力无法满足被照顾者的治疗性自理需求。

3.护理系统学说:护理系统是在人出现自理缺陷时护理活动的体现,帮助有自理缺陷的个体,满足其治疗性自理需求。护理系统有3个:①完全补偿系统。②部分补偿系统。③支持教育系统。

二、自理模式中对护理学4个基本概念的阐述

人是由身体、心理、社会等方面组成的整体,人具有学习和发展的潜力,通过学习可以达到自我照顾的目的。环境是存在于人的周围并影响人的自理能力的所有因素。健康就是一种最大限度的自理。护理是预防自理缺陷发生和发展,并为有自理缺陷的人提供治疗性自理的活动。

三、自理理论与护理实践

奥瑞姆将自理理论与护理程序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设计好的评估方法及工具,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及自理缺陷,帮助病人更好地达到自理。护理程序分为3个步骤:①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的评估。②设计及计划调节性的护理活动。③调整及评价。

第五节纽曼的保健系统理论

一、纽曼保健系统模式的主要概念及容

纽曼保健系统模式是围绕压力与系统而组织的,该模式为一个综合动态的开放系统,主要考虑压力源对人的作用及如何帮助人应对压力源,以发展及维持最佳的健康。纽曼保健系统模式包含3个主要的部分:压力源、机体防御及预防性的护理措施。

二、纽曼保健系统模式对护理学的4个基本概念的阐述

人是为了寻求平衡与和谐而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有抵御环境中压力源侵袭的能力。环境指所有影响人的外环境因素,分为环境、外环境及创造的环境。健康是系统的最佳稳定状态,是一种生命能量的平衡、满足、和谐的状态。护理是一门独特的专业,是帮助人减少压力源,以扭转压力对人所造成的影响,从而维持、保存及恢复系统的平衡与稳定,最大限度的保持服务对象的平衡、和谐的健康状态。

三、纽曼的保健系统模式与护理实践

纽曼认为护理人员可以应用3个阶段的护理程序来达到控制压力源或增强人体各种防卫系统功能的目的。这3个阶段分别为: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及护理结果。

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一、护理理念

1.识记:

(1)理念的概念

(2)护理理念的概念

二、护理理论概述

1.识记:

(1)概念、理论的定义及分类

(2)护理理论的概念

2.领会:

(1)护理理论的特征

(2)护理理论的分类

三、罗伊的适应模式

1.识记:

(l)罗伊适应模式的基本概念

(2)罗依的适应模式对护理学4个基本概念的阐述

2.领会:罗伊适应模式的容

3.应用:适应模式在护理学中的应用

四、奥瑞姆的自理理论

1.识记:

(1)奥瑞姆自理模式的主要概念

(2)自理模式对护理学四个基本概念的阐述

2.领会:奥瑞姆自理模式容,包括自理学说、自理缺陷学说及护理系统学说

3.应用:自理模式在护理学中的应用

五、纽曼的保健系统模式

1.识记:

(1)纽曼保健系统模式的主要概念

(2)纽曼保健系统模式对护理学的四个基本概念的阐述

2.领会:纽曼保健系统模式的容

3.应用:保健系统模式在护理学中的应用

第九章健康教育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了健康教育的概念、相关理论及方法。目的是使自学应考者能明确健康教育的确切含义,理解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掌握健康教育的不同方法,并能根据不同服务对象的需要提供有效的健康教育。课程的重点为健康教育的概念、理论、原则、程序及方法。难点为健康教育的理论及程序。

课程容及重点难点解释

第一节健康教育概述

一、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

健康教育是医疗卫生工作的一个独立而活跃的领域,同时又是一种工作方法,其与卫生宣教、健康促进、健康教育学既有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

二、健康教育的研究领域

①按场所或目标人群:如社区健康教育、学校健康教育、职业人群健康教育等。②按教育目的或容:如疾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心理卫生的教育、安全的教育等。③按业务技术或责任:如健康教育的行政管理、健康教育材料的制作、社区开发等。

三、健康教育的意义及护理人员在其中的作用

1.健康教育的意义:健康教育可体现出社会、经济及科学三方面的意义。

2.护理人员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①为服务对象提供有关健康的信息。②帮助服务对象认识影响健康的因素。③帮助服务对象确定存在的健康问题。④指导服务对象采纳健康行为。⑤协调健康教育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⑥开展健康教育的研究。

第二节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

一、知信行模式

知信行模式是认知理论和动机理论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该模式将人们行为的改变分为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及形成行为3个连续过程,其中知识是基础,信念是动力,行为改变过程是目标。在此过程念的转变是关键。

二、健康信念模式

健康信念模式是用来解释个人信念如何影响健康行为改变的最常用的模式。其建立应用了关于认知、意志的知识和价值期望理论。此模式是建立在“个人已认识到某个负面结果对自己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而且期望并确信通过采取推荐的行动将能避免该负面结果”这个假设基础上的。

该模式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个人认知、修正因素、行为提示因素。

三、保健教育过程模式

该模式用演绎的方式进行思考,从最终的结果追溯到最初的起因。主要由3个阶段、7个基本步骤组成。3个阶段指评估、执行、评价,7个步骤包括评估阶段的五个逆向评估过程、以及执行、评价。

四、理性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

理性行为理论注重行为发生过程中的心理因素,将个人动机作为某行为发生的决定因素。该理论认为,决定某行为是否发生的最直接的心理因素是有无行为意向,而决定行为意向的重要因素包括个人对此行为的态度和主观行为规两个方面。

计划行为理论是在理性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增加了知觉行为控制因素。知觉行为控制指个人对于完成某行为的困难或容易程度的信念,并认为它可以反映过去的经验和预期的障碍。因此,计划行为理论确定行为意向由态度、主观行为规和知觉行为控制三个因素决定。而知觉行为控制又受控制力的信念、洞察力两个因素影响。

第三节健康教育的原则、程序及方法

一、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健康教育具体原则包括9个方面:科学性、可行性、规律性、针对性、启发性、通俗性、直观性、合作性、行政性。

二、健康教育程序

健康教育包括健康教育评估、健康教育计划、健康教育干预及健康教育评价4个步骤。

三、健康教育的方法

1.专题讲座法:是一种正式、传统和最常用的健康教育方式,适应于学习者人数太多,需要了解某种基本知识时。

2.讨论法:是通过小组或团体成员间的信息沟通及经验交流以完成教学目标的教育方法,适用于5人以上15人以下的多种容的教学。

3.角色扮演法:是通过制造或模拟一定的现实生活片段,使教学容剧情化,有利于学习者在观察、体验中理解知识和受到教育。

4.实地参观法:是通过组织学习者到实际场景中观察某种现象,以获得感性知识或验证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的教学方法。

5.示法:是通过观察他人行为,而学得或改变行为的过程。此法主要用于教授某项技术或技巧。

6.个别会谈法:是面对单个学习者根据其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启发性问题,通过口头问答的方式,引导学习者通过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活动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

7.视听教学法:此法具有整体感知、视听并用、情景为主的特点,易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8.多媒体教学法:是借助计算机技术进行教学的现代教学方式。

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一、健康教育概述

1.识记:

(l)健康教育的概念

(2)健康教育的意义

(3)护理人员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2.领会:

(1)健康教育与卫生宣教、健康促进、健康教育学的区别与联系

(2)健康教育的研究领域

二、健康教育相关理论

1.领会:

(1)知信行模式的基本容

(2)健康信念模式的容及发展

(3)健康教育过程模式的容

(4)理性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的基本容

2.应用:健康教育相关理论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三、健康教育的原则、程序及方法

1.识记:健康教育的原则

2.领会:健康教育程序

3.应用:各种健康教育的方法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专题讲座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实地参观法、示法、个别会谈式教育、视听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

第十章希望、失望与丧失、悲哀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了希望与失望、丧失与悲哀的概念、特征、分类等基本知识,以及针对失望或悲哀病人的护理方法。目的是使自学应考者能掌握有关的概念及理论,为处于失望或悲哀中的病人提供科学、有效的护理。课程的重点为希望的概念、特征,失望的表现,丧失的分类,悲哀的概念、反应过程,以及对失望、悲哀病人的护理要点。难点为悲哀的反应过程、失望或悲哀病人的护理。

课程容及重点难点解释

第一节希望与失望

一、希望的概念、特征

1.概念:不同学科对希望有不同的解释及理解。总而言之,希望是一种在的能量及渴望的感觉,以未来为导向,是个人面对外界刺激时理性的积极期待,具有特定的目标。希望是人们生活的力量源泉。作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在个体遭遇失败或不幸时,可起到缓冲压力、激发斗志、战胜自我、超越自我以及促进心身调节修复的作用。

2.特征:希望具有6方面的特征和属性:情感性、认知性、行为性、依附性、时空性、情景特性。

二、失望的概念及表现

失望是希望的负向极端,指个体心对想要达到的某种目的失去信心,感到没有希望或因为希望未实现而感到不愉快的一种心灵体验。失望在生理方面表现为体重减轻、食欲减退、疲乏无力和睡眠紊乱等。情感表现为无望感、挫败感及冷漠感。行为表现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①个体对将来的预见能力降低。②反复尝试失败。③趋向于将现在所经历的失败与过去所期望的成功进行比较。④不能重新建立现实的可行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⑤很难去寻求其他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⑥争取实现目标的能力降低。⑦对自己和他人失去信心。⑧放弃努力,失望感油然而生。

三、希望、失望学说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首先需要对病人的失望或希望程度及影响因素进行评估。评估希望程度的最常见的测量工具包括“米勒希望量表”和“诺维特馁量表”。影响希望的因素包括个人因素、社会因素和医疗因素。评估后确定与希望和失望有关的护理诊断主要有:失望和无能为力。针对护理诊断,常用的护理措施包括:①强化依恋情结。②帮助个体在逆境中成长。③增强病人及其家属的应对能力。④重新制定可行的生活目标。⑤努力充实自我,丰富精神生活。

第二节丧失与悲哀

一、丧失的概念及分类

丧失是指个体曾经所拥有的有价值的或重要的人、物或其他东西现被剥夺、丢失或改变。丧失的分类方法有多种,重点掌握以丧失的容为依据的分类,具体可分为:①失去亲人朋友。②失去自我。③失去某种物品。④成长发展过程中的失落。

二、悲哀的概念、反应及过程

1.悲哀的概念:是指个体面对失落所产生的情感反应,这种反应通常表现为个体行为上难以抑制的哭泣、极度的焦虑、不安、不思饮食、失眠等。

2.悲哀的反应:每个人面临悲哀时的表现有所不同,这些表现可归纳为情感、生理、认知、行为4个方面。

三、悲哀的反应过程

恩格尔在1964年通过对悲哀过程的研究,提出了悲哀三阶段学说:①震惊与猜疑阶段。②逐步认知阶段。③修复重建阶段。

四、失落与悲哀学说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1.协助临终病人应对失落与悲哀:①满足生理需要,解除生理病痛。②关注心理社会需要,提供情感支持。③尊重病人人格,注重多元文化护理。

2.协助临终和死亡病人家属应对失落与悲哀:①教育家属有关悲痛过程和失落心理反应的知识。②尽量满足家属提出的对病人治疗、护理、生活等方面的合理要求。③指导家属间相互扶持、共同分担照顾责任。④临终病人真正死亡之时便是家属悲痛的高峰。⑤教育家属正确面对哀伤。⑥适时寻求专业协助。每个人都会以特有的方式表现悲哀,悲哀持续的时间也有所不同。

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一、希望与失望

1.识记:

(1)希望的概念

(2)失望的概念

2.领会:

(1)希望的特征

(2)失望的表现

3.应用:希望与失望学说在护理中的应用

二、丧失及悲哀

1.识记:

(l)丧失的概念

(2)悲哀的概念

2.领会:

(1)丧失的分类

(2)悲哀的反应过程

3.应用:失落及悲哀学说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第十一章临终关怀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了临终关怀的概念及有关的学说,临终病人及家属的心理特点及护理要点。目的是使自学应考者能掌握临终病人及家属的需要,根据临终病人及家属的具体情况提供相应的护理。课程的重点为临终的相关概念、临终病人及家属的心理特点及护理要点。难点为临终病人及家属的心理特点。

课程容及重点难点解释

第一节有关临终及死亡的概念

一、有关临终的概念

1.临终的定义:目前普遍认同的定义为“临终是临近死亡的阶段,无论何种原因造成的人体重要器官的生理功能趋于衰竭,生命活动将要走向终点的状态”。

2.临终病人的定义:临终病人为患有在医学上已经判明在当前医学技术水平条件下治愈无望的疾病、估计在3~6个月将要死亡的病人。

二、有关死亡的概念

死亡和濒死是死亡学基础中两个相互联系、相互区别的概念。

1.濒死:即临终,临近死亡的阶段,是生命活动的最后阶段。临终和濒死两个概念可互换,临终是临近死亡的阶段,濒死是临终的最后阶段。濒死体验的心理表现划分为5个阶段:安详和轻松阶段、意识逸出体外阶段、通过“黑洞”阶段、与亲朋好友欢聚阶段、亮光中的回顾阶段。

2.死亡:死亡即生命的永息,生存的灭失,血液循环的停止,呼吸、脉搏的终止。传统的死亡标准已不能准确界定人的整体死亡,医学界人士提出“脑死亡”一词。“脑死亡”的标准:①没有感受性和反应性。②没有运动和呼吸。③没有反射。④脑电图平直。上述标准24小时反复复查无改变,并排除体温过低及中枢神经抑制剂的影响,即可作出脑死亡的诊断。

三、临终及死亡过程分期

死亡一般可分为三期:①濒死期。②临床死亡期。③生物学死亡期。

第二节有关临终病人及家属的心理反应理论

一、临终病人的心理反应理论

1.库伯勒·罗斯博士的死亡分期:心理学家罗斯博士将临终病人的心理活动划分为5个发展阶段,即否认期、愤怒期、磋商期、沮丧期、接受期。

2.威斯曼的濒死心理阶段理论:威斯曼将晚期临终病人的心理过程归纳为4个阶段:①存在可怕境况阶段。②缓和顺应阶段。③衰退恶化阶段。④濒死阶段。

3.帕狄森的临终病人心理三阶段理论:帕狄森将临终病人心理归纳为3个阶段:①急性危机期。②慢性生存濒死期。③末期。帕蒂森称上述心理过程为“死亡抛物线”。

4.赫曼的临终病人心理问题学说:赫曼提出临终病人在濒死过程中会出现两个主要心理问题,即孤独无助感及失落、失控感。

5.黄天中教授的死亡分期理论:黄天中教授根据自己对中国临终病人的观察,提出了六阶段死亡分期理论:忌讳期、否认期、愤怒期、磋商期、忧郁期和接受期。

三、临终病人家属的心理反应理论

1.安格乐的理论:安格乐将临终病人家属的心理反应分为四个阶段:震惊与不相信、觉察、恢复期、释怀。

2.抛物曲线学说:格拉泽与斯博斯提出了临终抛物线学说,线性变化包括急转直下、平缓拖延及波动起伏。病人病情急转直下,突然死亡,家属常出现自责的心理;如果病人的病情平缓拖延或波动起伏,家属会出现厌倦、气愤及挫折感;当病人的死亡时间与家属预料的一致时,善后事宜都做得较为充足妥善。

3.压力及适应学说:凯文纳夫提出的临终病人家属的心理压力及适应学说将病人家属的心理变化归纳为震惊、不知所措、情绪反复无常、疚罪恶感、失落与孤独、解脱及重组生活7个阶段。

4.心理压力学说:家属会有疚感、罪恶感、哀伤等心理,因为需要隐瞒病情,更加重家属的身心压力。

第三节临终关怀

一、临终关怀的概念

临终关怀又称善终服务、安宁照顾等。其定义可以分为3个层次:①临终关怀是一种特殊的缓和照护服务项目,服务对象是目前医学条件下尚无救治希望的临终病人。②临终关怀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可以分为许多分支学科。③临终关怀可以指一种缓和照护机构和组成形式。

二、临终关怀的意义

临终关怀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临终关怀符合人类追求高生命质量的客观要求。②临终关怀是社会文明的标志。③临终关怀体现了照护职业道德的崇高。

三、临终关怀的研究容

临终关怀有特定的研究对象和容,特定的研究对象是临终病人,研究容包括临终病人和其家属的需求,以及如何提供全面照护的实践规律。

四、临终关怀的基本原则

临终关怀需要恪守一定的基本原则,包括舒缓照护为主的原则、适度治疗原则、全方位照护的原则及人道主义原则。

五、临终关怀的组织形式

目前的组织形式主要包括临终关怀专门机构、综合性医院附设临终关怀病房和居家照料3种。

第四节临终关怀的方法及技术

一、提供安全及舒适的环境

①为临终病人提供舒适的居室环境。②居室要置有病人的常用生活物品。③室温度保持在21℃~23℃,湿度在60%左右,保持空气流通。④居室有卫生间的。⑤室尽量保持安静,给予适当的照明。⑥按照病人的喜好布置环境。⑦有人陪伴,以免发生意外。

二、满足生理及身体的需求

1.促进病人舒适:①维持良好、舒适的体位。②加强皮肤护理。③头部的生活护理:包括床上梳发和床上洗头、口腔护理、眼耳鼻的护理。

2.增进食欲,营养支持:①创造良好的饮食环境、尊重病人的饮食习惯。②给临终病人喂饭时避免平卧位,做好用餐前的准备,讲究喂饭技巧。③主动向病人和家属解释恶心、呕吐的原因,鼓励口呼吸,呕吐后协助漱口。④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少量多餐。⑤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⑥加强营养监测。

3.促进血液循环: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加强保暖。

4.改善呼吸功能:保持室空气新鲜;采取合适体位;必要时使用吸引器吸出痰液;视呼吸困难程度给予吸氧。

5.减轻感、知觉改变的影响:①提供合适的环境。②作好眼部护理。③护理中应避免在病人周围窃窃私语。

6.减轻疼痛:①认真评估。②协助病人选择减轻疼痛的最有效方法。③指导使用松弛术、音乐疗法、催眠意象疗法等。④与病人交谈沟通,适当引导使其注意力转移减轻疼痛。

三、满足心理及精神的需求

1.对临终病人心理关怀原则:给予无条件积极关怀、采取缓和式临终心理关怀、临终陪伴、做到“四多”和“四少”和帮助渡过危机。

2.满足病人的心理及精神需求:①否认期:不要揭穿病人的防卫机制,也不要欺骗病人,坦诚温和地回答病人对病情的询问,协助病人满足心理方面的需要。②愤怒期:允许病人以发怒、抱怨、不合作行为来宣泄心的不快,同情地劝解,注意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③磋商期:主动地关心体贴病人,加强护理,认真观察病情,加强护理措施的实施。④沮丧期:给予病人同情和照顾,经常陪伴他们。注意预防病人的自杀倾向。⑤接受期:尊重病人的选择,继续保持对病人的关心、支持,加强生活护理,让其安详、平静地离开人间。

3.临终病人家属的护理:①丧亲者的护理。②影响丧亲者调适的因素。

四、死亡教育

人们对死亡的态度有:接受死亡、蔑视死亡和否认死亡3种。实施死亡教育的目的是教育人们正确对待死亡。

1.临终关怀教育的概念:是将有关临终关怀与死亡及其生活关系的知识,传递给人们及社会的教学过程。

2.临终关怀教育的作用: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人的焦虑、悲观、恐惧等情绪,使病人能安静地接受死亡。②帮助临终病人树立正确的死亡观,突破对死亡的恐惧和不安。③使家属思索各种死亡问题,学习和探讨死亡的心理过程以及死亡对人们的心理影响,为处理亲人之死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3.临终关怀教育的容:①死亡的本质及意义。②对死亡及濒死的态度。③对死亡及濒死的处理及调整。④特殊问题的探讨。

五、终极关怀

对临终病人实施整体护理的最后步骤是终极关怀。护理人员应以唯物主义死亡观和严肃认真的态度尽心尽职做好终极关怀护理工作。

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一、临终及死亡概述

1.识记:

(l)临终与临终病人的定义

(2)死亡和濒死的概念

2.领会:临终及死亡过程分期

二、有关临终病人及家属的心理反应理论

1.领会:

(l)临终病人的心理变化:库伯勒·罗斯博士的死亡分期、威斯曼的濒死心理阶段理论、帕狄森的临终病人心理三阶段理论、赫曼的临终病人心理问题学说、黄天中教授的死亡分期理论

(2)临终病人家属的心理反应理论:安格乐的理论、抛物曲线学说、压力及适应学说、心理压力学说

三、临终关怀

1.识记:

(1)临终关怀的概念

(2)临终关怀的研究容

(3)临终关怀的基本原则

2.领会:临终关怀的意义

四、临终关怀的方法及技术

1.识记:临终关怀教育的概念、容

2.领会:对临终者心理关怀的原则

3.应用:对临终病人及家属提供生理、心理方法的关怀

第十二章护理伦理与法律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了护理伦理及护理法律的概念及容。目的是让自学应考者能明确伦理、道德及法律的概念,熟悉其特征、作用及畴,明确护理人员在医疗卫生保健工作中应遵循的行为规。重点是护理道德原则、规及护理工作中的法律问题及防。难点为护理道德畴及护理法律。

课程容及重点难点解释

第一节伦理与法律概述

一、伦理

伦理指人群关系应有的行为法则,是一种有关辨别对或错的行为素养,它涵盖道德层面,也是一种自律性道德。

道德是指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原则和规的总和,依靠人们的心信念、传统习惯和社会舆论来维持。它是由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三个要素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具有阶级性、共同性、继承性和相对独立性的特征。道德通过其调节、教育及认识职能指导和规人们的行为,调节人们之间的关系。

伦理与道德二者关系密切。道德侧重于道德实践。而伦理侧重于道德理学。

二、法律

法律指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其基本构成要素包括法律规则、法律原则与法律概念。法律的特征包括国家意志性、国家强制性、普遍约束力、明确公开性及权利义务性。法律作为具有国家强制力和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具有告示、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等规作用。法律的几个基本畴包括权利、义务、权力,法律关系,法律行为,法律责任以及法律制裁。

三、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法律与统治阶级的道德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共同维持统治秩序。但道德与法律有却有根本的区别,主要包括产生和发展趋势不同、表现形式不同、调整围不完全相同、实施方式不同以及违反道德和法律所产生的后果不同。

第二节护理伦理

一、护理道德的概念、意义和作用

护理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是护理人员执业过程中应遵循的,根据护理工作的特殊性,以善恶为标准的,用以调节护理人员与其他人员及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和道德意识的总和。

护理道德能够促进护理人员自身的修养,有利于提高医院的工作质量,有利于医院的管理,能够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护理道德的基本原则

护理道德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无害、有利、尊重、公正4个原则。

三、护理道德的畴

护理道德的基本畴主要有权利、义务、情感、良心、审慎、、荣誉、幸福等。

四、护理道德规

1.热爱本职,献身护理事业。

2.尊重关心服务对象应尊重服务对象;同情体贴服务对象;语言文明谨慎;举止端庄大方;维护服务对象的利益与安全。

3.工作审慎无误,技术精益求精应认真负责,任劳任怨;勤奋学习,积极进取;互尊互助,团结协作;廉洁奉公,遵纪守法。

第三节护理法律

一、医疗卫生法规

医疗卫生法规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关于医疗卫生方面的法律规的总和,是我国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包括容广泛、调节手段多样、技术规。医疗卫生法规有利于保护公众的健康,有利于维持良好的医疗秩序并改善就医环境,有利于打击犯罪活动,有利于规医疗行为,促进卫生事业发展,有利于发展社会经济。

医疗事故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常规,过失造成病人人身损害的事故。根据病人受损害的程度,医疗事故可分为四个等级。医疗事故的处理包括医疗事故的报告、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医疗事故的解决、医疗事故的赔偿与处罚。医疗过失行为责任依其程度可分为完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轻微责任。

二、护理法

护理法包括由国家主管部门通过立法机构制定的法律法令、根据卫生法,由政府和地方主管部门制定的法规、专业团体的规标准以及工作机构的有关要求、政策及制度。

护理法的基本容包括总纲、护理教育、护士注册、护理服务四个部分。护理工作的法律依据包括执业考试与执业注册制度及护理质量标准。

三、护理工作中的法律问题

1.护理人员的法律责任,包括处理及执行医嘱、实施护理操作、临床护理记录、毒麻药品及物品管理、病人入院与出院。

2.护生的法律责任。

3.病人死亡的相关法律问题包括病人遗嘱的处理、患者尸体处理及有关文件记录的书写、安乐死。

4.护理行为相关的法律问题主要包括侵权与犯罪、疏忽大意与玩忽职守罪、收礼与受贿。

四、护理工作中法律问题的防

1.加强法制观念。

2.依法执护。加强护理管理,尊重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规护理行为、促进信息沟通、做好护理记录时防及减少法律问题的根本。

3.职业保险。

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一、伦理与法律概述

1.识记:

(1)伦理、道德、职业道德的概念

(2)道德及职业道德的特征及作用

(3)法律的概念、特征及作用

2.领会:

(1)道德及职业道德的基本要素

(2)法律的畴

(3)道德与法律关系

二、护理伦理

1.识记:

(1)护理道德概念

(2)护理道德的意义和作用

2.领会:

(l)护理道德的基本原则

(2)护理道德的畴

3.应用:护理道德规

三、护理法规

1.识记:护理法规

2.领会:护理工作中的法律问题

3.应用:

(1)医疗卫生法规

(2)医疗事故

(3)防护理工作中的法律问题

附录

题型举例

一、名词解释题

1.选择性忽视

2.文化休克

3.评判性思维

二、填空题(在空白处填入正确答案)

1.健康与疾病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2.根据纽曼的保健系统模式,围绕人体基本结构外有3条防线以抵御压力源的侵袭,分别是弹性防御线、、。

3.病人由于受到文化观念的影响,往往对护士持有双重态度,即和。

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符合题目要求,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错选、多选、未选均无分)

1.在疾病的恢复阶段,病人最常见的角色适应问题是()

A.角色冲突B角色缺如C.角色强化D.角色消退

2.用一种能被社会所接受的常规来解释自己的行为,这种心理防御机制属于()

A.转移B.文饰C.幽默D.外射

3.某病人因面部烧伤留有瘢痕,不愿见人,此时护士应考虑到其()

A.生理的需要B.安全的需要C.爱与归属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

四、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5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2~5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哪些属于护理学的基本概念()

A.人B.护理C.护患关系D.环境E健康

2.护患关系中的非技术性关系包括()

A.道德关系B.利益关系C.工作关系D.法律关系E.文化关系

3.下列不属于医疗事故()

A.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病人的生命而采取紧急医学措施造成不良后果

B.由于病人病情异常或者病人体质特殊而发生医疗意外

C.无过错输血感染造成不良后果

D.因患方原因延误诊疗导致不良后果

E.虽有诊疗、护理错误,但未造成病人死亡、残废、功能障碍

五、简答题

1.简述护士工作的压力源。

2.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哪几个步骤?

3.试分析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关系。

六、论述题

1.有人认为护理专业不需要护理理论,只要应用医学、心理学及其他相关的知识就能满足护理实践的需要,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2.一个患过敏性哮喘的病人痊愈后不想出院,病人出现的角色适应问题是什么?护理人员如何帮助病人?

3.某售货员因家中一大堆烦恼问题既无法解决又不能向家人发泄时,只好迁怒于顾客。她采用的心理防御机制是什么?通过此案例分析心理防御机制的特点及意义。

七、应用分析题

1.某病人,男,45岁,农民。因上腹部疼痛18个月,伴食欲减退、消瘦1个月而入院。病人1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呈不规则性疼痛,当时在乡下未予重视而未诊治。近1个月来,上述症状明显,伴食欲减退,消瘦。于是与刚在省城工作的儿子联系,先到当地医院做胃镜检查,发现“贲门前壁黏膜充血水肿,表浅糜烂”,初步诊断为“胃癌”。该病人心想,“这不可能,肯定是乡下医生水平有限搞错了。”在儿子的催促下,来到省城医院诊治,病理诊断为“贲门腺癌”。于是立即办理了入院手续,准备手术治疗。

入院后护理人员发现,该病人食欲很差,沉默寡言,腹痛时不肯用止痛药,希望医师给用最便宜的药,还曾与邻床病人因洗手间问题产生争执。当收到手术通知后坐立不安,无法入睡。

请根据以上病例:

(1)分析病人的压力源。

(2)评估病人压力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3)病人在乡下初步诊断为“胃癌”时的心理反应属于何种心理防御机制?

(4)作为护理人员,如何帮助该病人应对压力?

2.某护理专业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他经常选择有代表性的案例,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和质疑,要求在实习或见习后学生将印象最深的护理活动、感受或体会以及思维过程记录下来,组织实习学生的讨论会,以交流在实践中的收获与体会,重点讨论遇到的疑问、看法等,并将学生思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学生。你认为这种教学方法是否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为什么?在这种学习方法中你认为学习者主要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反思?

3.护士,女,24岁,大学刚毕业到某省级医院胃肠外科工作。该病区工作很忙,护士长为了控制护理质量,每天晨交班时就指出某某护士工作中的错漏,并登记要扣奖金,以提醒大家注意。护士每天下班累得疲惫不堪,也曾经给护士长提过有做得不够的地方。最近,护士每天下班前反复检查自己的工作有无错漏,晚上难以入睡,甚至梦见出差错而惊醒。

请问:

(1)护士面临的工作压力源有哪些?

(2)护士自身应如何应对工作压力?

(3)该病区护士长应如何帮助护士应对工作压力?

以上“护理学导论自考考试大纲哪里看_新疆2022年10月03201大纲下载”由自考生网收集整理,以便同学们参考。新疆自考考试大纲可点击文章开头的下载链接进行免费下载,可下载在电脑上查看,也可下载至手机中保存。为了更好的复习,建议同学们将新疆大纲打印出来,学习教材时同步使用才能有的放矢。更多新疆大纲相关内容,可关注“新疆自考大纲”专题。如护理学导论大纲调整、变动,以新疆考试院最新公布为准。

温馨提示: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参考,考试政策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更多优惠课程课程推荐
资料套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