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专业资料
微信QQ群
考生网QQ群

群号:517231281

扫码加群
点击二维码加群

考生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zikaosw

课程试听
最新资讯

手机端访问

1、直接输入www.zikaosw.cn
2、扫描左侧二维码

登录 | 注册
登录/注册后,可享受
  • 课程免费试听
  • 试做在线题库
  • 学习提升指导
自考生网
当前位置 自学考试 > 自考考试大纲 > 文章详情

2020年北京00419教育传播学自考考试大纲

来源:自考生网 时间:2020-02-16 09:41:15 编辑:fyt68
免费试听

《自考视频辅导课程》轻松易懂,助你拿证!点击试听,综合优惠低至69元/科!

自考生网为考生们整理提供了“2020年北京00419教育传播学自考考试大纲”内容,更多专业考试大纲内容可点击查看我办“自考考试大纲”栏目。

点击查看:北京自考真题、资料、教材》》》

 

本大纲对应教材版本:《教育传播学(第二版)》,南国农、李运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点击购买>>>北京自考00419教育传播学教材

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教育传播学

课程代码:00419

2017年10月版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教育传播学》课程是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技术学(专升本)专业的一门专业选考课程,也是国家高等院校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核心课程。通过介绍教育传播学的基本结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体系,促进学生运用教育传播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评价教育、教学过程,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提升学生把所学教学传播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并在教育领域继续从事教育传播理论的探究,为不断丰富和发展我国教育传播学和教育事业而努力。本课程教育性与实用性紧密结合,注重教育信息在教学活动中的存在形式、传播路径和效果影响等多方面内容。课程以教育技术学概论、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为基础开展,同时是教学系统设计的先修课程。本课程在教育技术课程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综合理解教育学和传播学的基础上对教育传播学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掌握一定的教育传播理论和方法,并解决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内容涵盖了教育传播的含义类型功能、教育传播的过程和模式、教育传播信息和符号、教育传播的通道和媒体、教育传播中的教师和学生、教育传播环境、教育传播效果和教育传播学的研究方法。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利用传播理论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教育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并能结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情况灵活加以运用,提高学生识别教育传播中师生角色、教学传播信息和符号、掌握教学传播设计和教学传播思想效果评价的能力,从而为今后学习其他专业课奠定基础,也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教育传播相关方面的工作打好基础。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教育传播学》是教育技术学(专升本)专业的一门专业选考课程,它与《教育传播研究方法》、《教学设计》等课程相互衔接,为后续的课程奠定基础并提供有力支撑。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教育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含义,区分教育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异同,明确教育传播经历的几个主要阶段。在深刻理解教育传播的主要构成要素及其相关关系的基础上,掌握教育传播的类型、功能和特征,掌握教育传播的基本概念,了解新技术引发的教育传播的变革。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传播

识记:传播的含义

传播的类型

传播的功能

理解:传播过程中人的传播,主要是人对人的传播

(二)教育传播

识记: 教育传播的概念

教育传播的构成要素

教育传播的演进

 理解: 互联网引发的教育传播变革

传播观念

教育传播要素

教育传播方式

(三)教育传播学

识记:教育传播学的性质

教育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理解:教育传播学与视听教育、电化教育学、教育技术学的异同

 

第二章 教育传播过程和模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熟悉教育传播的过程和模式。了解教育传播过程中的信息编码、译码和噪声、效果、反馈。掌握教育传播过程中的各构成要素和教育传播过程的六个阶段,掌握教学传播的过程设计以及教育传播的基本模式和四个典型模式。明确教育传播模式构建的原则和亚里士多德、拉斯韦尔、香农—韦弗、贝罗、加涅等教育传播模式的基本内容,并能做出简要的评价。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教育传播过程

识记:教育传播的概念

教育传播系统的构成要素

教育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理解:教育传播的过程阶段

    教育传播过程的设计

    教学信息设计的原则与策略

    教学媒体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二)教育传播模式

识记:模式的概念

教育传播的概念

教育传播模式构建的原则

理解:亚里士多德模式

拉斯韦尔模式

香农—韦弗模式

奥斯古德—施拉姆循环模式

德弗乐互动模式

贝罗模式

加涅模式

(三) 教育传播基本模式与典型模式

识记:教育传播基本模式

师生面对面教学传播

远程教学传播模式

个人自主学习教学传播模式

理解:基于网络的课堂讲授教育传播模式

基于网络的个别辅导教育传播模式

 基于网络的讨论式教育传播模式

 基于网络的探究式教育传播模式

 

第三章教育传播信息和符号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信息的含义、特征、产生和形态。熟悉狭义信息论和广义信息论的局限性及发展前景。掌握教育信息的含义来源、特征及教育信息开发和利用的现状。了解符号的定义和分类,理解语言符号的特征和传播符号的本质意义。掌握教育传播中的符号体系和教育活动中多符号传播系统及其特征。了解非语言符号类别功能和特征,明确非语言符号运用的原则。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教育传播信息

识记:信息的含义

信息的特征

教育信息的含义

教育信息的来源

广义信息与狭义信息

广义信息的研究前景

理解:信息的产生

信息的形态

信息的度量

教育信息的特征

应用: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机器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实践教学信息资源的开发及利用

信息技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二)教育传播符号

识记:符号的定义

符号的分类

符号的本质

语言的特征

语言符号与意义沟通

专业符号

非语言符号

理解:语言符号分类

自然语言

人工语言

非语言符号

非语言符号的类型

非语言符号的功能

非语言符号的特征

符号的内涵和外延意义

语言的象征性理论

语言的经验型理论

语言的实用性理论

教育传播中的符号互动原理

应用:语言在教育传播中的应用

非语言符号在教育传播中的应用

多符号传播系统

 

第四章教育传播通道和媒体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教育传播通道的含义和构成要素,明确教育传播通道的干扰因素和保持教育传播通道畅通的关键。掌握教育媒体与教育传播的关系、教育传播媒体的分类方法和教育传播媒体的特征。熟悉不同教育传播媒体的特点、教育媒体利用选择模型和教育传播媒体利用的教学策略。掌握戴尔“经验之塔”理论的内容并以此分析说明对教育的作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教育传播通道

识记:传播通道

传播通道的基本要素

空间信道

线路信道

理解:编码、译码、信道的含义

教育传播通道

教育传播通道中的干扰

干扰的类型和特征

保持教育传播信道畅通的手段

(二)教育传播媒体

识记:媒体的含义

教育媒体的含义

教育传播媒体的类型

教育媒体的功能

教育传播媒体的特征

理解:麦克卢汉媒体观

教育传播媒体的发展

教育媒体的功能

戴尔经验之塔理论

   教育传播媒体的分类

教育传播媒体的特点

应用:麦克卢汉媒体观对教育传播媒体影响

戴尔经验之塔理论对教学活动的影响

(三)教育传播媒体的选择和利用

识记:克拉克教学媒体选择利用观点

安东尼·贝茨教学媒体选择利用观点

布鲁纳教学媒体选择利用观点

施拉姆教学媒体选择利用观点

教学媒体的作用

理解:教学媒体利用的选择模型

 学习类型与媒体效能的关系

 媒体最优选择范围

 教育传播媒体利用的教学策略

应用:根据不同教学类型制定教学媒体选择策略

教学传播媒体选择依据

 

第五章教育传播中的教师和学生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教师和学生在教育传播中扮演的角色,了解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传播行为。掌握教师传播行为、学生传播行为的含义,掌握影响教师和学生传播行为的心理因素,掌握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互动的类型和特点。通过教学,希望学生把握在教育传播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责任,掌握合格的教师需要具备的素质和学生生理、心理、思想品德方面的要求。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教育传播中的教师

识记: 教育传播中教师的角色

 教师的性格特征

 教师的传播行为

 教师的素质要求

理解:影响教师传播行为的因素

 教学信息收集、加工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教育传播中的学生

识记:教育传播中学生的角色

学生传播行为的特征

学生的传播行为

学生的素质要求

理解:影响学生传播行为的因素

 学生接受传播信号的来源类型

 应用:教育传播中对学生心理素质要求

教育传播中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三)教师与学生的传播心理

识记:教师的动机与兴趣

 教师的情绪和情感

 教师的意志和能力

 学生的选择性心理

 学生的遵从性心理

理解:师生互动的过程

师生互动机制的类型

 师生互动机制的特点

 

第六章教育传播环境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环境的概念,并深入探讨教育活动中的传播环境,了解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掌握教育传播环境的类型和教育传播环境对教师和学生的作用,掌握设计教育传播场所和设施时应注意的积淀要求。通过学习希望学生明确建立和发展良好人际关系与校风、班风、学风应该注意的问题,培养学生自控自理环境的能力。促进学生明确教育教育传播环境评价的标准和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教育传播环境

识记:环境

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

教育传播环境

校园环境

教室环境

理解:教室环境布置和设计的基本原则

社会信息

人际关系

应用:网络传播环境对教育传播的影响

多媒体教学环境的特点

(二)教育传播环境的功能

识记:教育传播环境对教师的作用

教育传播环境对学生的作用

理解:教育传播环境的基本功能

 教育传播环境优化的途径

(三)教育传播环境的评价

识记:教育传播环境的标准

 评价标准的原则

 应用:教育传播环境评价的内容

 

第七章教育传播效果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大众传播效果理论的变迁,掌握教育传播的效果论、有限效果论、强效果论的基本观点。明确教育传播效果的含义,掌握教育传播效果特征和表征、教育传播阶段性效果的表征内容、教育传播远期效果的表征。掌握影响教育传播效果的因素和教育传播效果优化的含义、原理和途径。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传播效果理论简述

识记:传播效果理论

有限效果理论

强效果论

理解:深入掌握有效效果论的内涵

传播效果研究的未来走向

(二)教育传播效果的概念

识记:教育传播效果的含义

 教育传播效果的表征

应用:教育传播效果的特征

(三)教育传播效果的测量和评价

识记:教育传播效果的测量方法

理解:教育传播效果的评价

(四)教育传播效果的优化

识记:教育传播效果优化的基础

 影响教育传播效果的因素

理解:教育传播效果优化的原理

 共同经验原理

 抽象层次原理

 信息来源原理

 最小代价率与媒体选择原理

应用:教育传播效果优化的途径

 

第八章教育传播学研究方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教育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和特点,教育传播学研究的构建类型和方法。掌握教育传播学中质的研究方法和量的研究方法的特点。熟悉教育传播学研究的一般程序,掌握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和控制实验法等教育传播学研究方法,明确系统科学方法论对教育传播学研究方法的影响。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教育传播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论

识记:教育传播学研究的主要特点

教育传播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理解:教育传播学研究构建的类型

教育传播学研究方法的类型

(二)调查研究法

识记:调查研究法的含义

 调查研究法的特点

理解: 调查研究法的步骤

(三)内容分析法

识记:内容分析法的定义

内容分析法的特征

理解:内容分析法的程序

(四)实验研究法

识记:控制实验法的含义

理解:控制实验法的步骤

(五)系统科学研究法

识记:系统科学法的含义

系统科学研究法的基本过程

 

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目标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课程的考核目标共分为三个能力层次:识记、理解、应用,它们之间是递进等级的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考生应达到相应能力层次要求。其具体含义为:

识记:能了解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理解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理论、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运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指定教材

《教育传播学(第二版)》,南国农、李运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应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突出重点,有的放矢。

2、在了解考试大纲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在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要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要弄清它的思想,对基本方法要牢固掌握,并融会贯通,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内容体系。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重要的基本概念、原理、

方法等加以整理,以便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理解和记忆,有利于突出重点,并了解整个内容,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同时,在自学各章内容时,切勿死记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锻炼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来思考问题,从而达到深层次的认识水平。

4、为了提高自学效果,应结合自学内容,尽可能地多看一些案例分析和动手做一些练习题,以便更好的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深入的讨论,明确各问题间的逻辑关系。

四、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

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培养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

存在不同难度的试题。

8、助学学时:本课程共7学分,建议总课时不少于126学时,其中助学学时分配如下:

章次

课程内容

助学学时

第一章

绪论

15

第二章

教育传播过程和模式

18

第三章

教育传播信息和符号

21

第四章

教育传播通道和媒体

18

第五章

教育传播中的教师和学生

15

第六章

教育传播环境

12

第七章

教育传播效果

15

第八章

教育传播学研究方法

12

总计

126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30%、“理解”为50%、“应用”为20%。

3、试题难易程度分为较易、中等难度、较难三个层次。较难部分比例不超过30%。

4、本课程命题采用的基本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

5、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考试时间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为及格。

六、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

1.从整体上看教育传播系统的功能是

A.教育者的传授 B.受教育者的学习

C.发展教育事业 D.促进社会进步

 

(二)多项选择题

1.非语言符号包括

A.动作性符号B.音响符号C.图像符号

D.目视符号

 

(三)名词解释

1.信息——

2.教育传播——

 

(四)简答题

1.简要回答传播的类型和功能。

 

(五)论述题

1.试论新技术对教育传播的影响。

 

(六)案例分析题

案例:以下是来自某一课程教案的一段话 

教师首先借助音乐《烛光里的妈妈》展示表现亲情的课件(表现母子情深),渲染气氛,使学生先感受亲情,并且说说生活中使自己有感触的亲情。组织学生观看电视小品《背影》(对父亲的特写镜头:蹒跚地过铁轨,努力地爬月台),感受名家写亲情。结合影片的特写镜头对《背影》经典片断进行分析(文章中动词的运用),强调细节的重要性(知识点,方法的教学)。 

问题:从教育传播学的角度分析以上案例教学活动中的教育传播现象。

 

以上“2020年北京00419教育传播学自考考试大纲”内容由自考生网www.zikaosw.cn收集、整理。如有疑问,欢迎咨询

温馨提示: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参考,考试政策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更多优惠课程课程推荐
资料套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