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专业资料
微信QQ群
考生网QQ群

群号:517231281

扫码加群
点击二维码加群

考生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zikaosw

课程试听
最新资讯

手机端访问

1、直接输入www.zikaosw.cn
2、扫描左侧二维码

登录 | 注册
登录/注册后,可享受
  • 课程免费试听
  • 试做在线题库
  • 学习提升指导
自考生网
当前位置 自学考试 > 自考考试大纲 > 文章详情

2020年北京01171电视摄影造型基础自考考试大纲

来源:自考生网 时间:2020-02-13 09:37:24 编辑:fyt68
免费试听

《自考视频辅导课程》轻松易懂,助你拿证!点击试听,综合优惠低至69元/科!

自考生网为考生们整理提供了“2020年北京01171电视摄影造型基础自考考试大纲”内容,更多专业考试大纲内容可点击查看我办“自考考试大纲”栏目。

点击查看:北京自考真题、资料、教材》》》

 

本大纲对应教材版本:《电视摄影造型基础》(第2版)陈刚、李振营著,作为本课程的主要教材

点击购买>>>北京自考01171电视摄影造型基础教材

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电视摄影造型基础       

课程代码:01171           

2015年6月版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电视摄影造型基础》是电视专业学生掌握电视节目摄制方式、方法的基础入门课程。设置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自觉运用形象思维进行节目构思和创作,了解电视画面造型的基本方式和方法,建立电视节目创作的本体意识,为下一步影视画面编辑、电视文体写作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门课程的学习,特别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既要熟悉各类摄影造型手段、各类镜头的基本特性、功用和局限,还要掌握拍摄不同类型镜头的技能和技巧。

 

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电视画面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电视画面是学习本课程的基础。本章首先要了解电视画面的概念,它在电视节目构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章还要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把握电视画面的特性,这也是电视艺术构成的基础。此外,虽然电视也属于平面造型艺术的范畴,但电视画面的造型又有其区别于其他造型艺术的特点。掌握电视画面的造型特点,应该从表现具象,表现运动,运动表现三个方面加以认识。最后,针对电视画面本身具有的特点,它的造型特点,还需要清楚电视画面拍摄时的取材要求。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电视画面的地位和作用

(一)电视画面的概念、地位和作用

电视画面是指由电子摄录系统拍摄和制作,电视屏幕显现的电视图像。就电视摄像而言,电视画面是摄像机从开机到关机,不间断地拍摄,所记录下来的一个片段。电视画面是电视造型语言的基本因素,是组成电视节目的基本单位,是电视摄像机成果的体现。电视画面是电视影片结构、连接的载体和主干,它既是表现的内容,同时也是表现的形式。

第二节、电视画面的特性

(一)电视画面的空间特性

电视画面的造型表现和视觉美感,均在这个大前提下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屏幕显示

初期,我国通行的电视技术标准,为625行,每行800多个像素,每帧画幅共约52万个像素。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后,我国电视播出逐步实现了数字高清晰度画面方式向外传送播出,主要的大城市开始数字电视商业广播;2015年数字电视成为我国电视播出的主要方式。高清数字电视(HDTV)技术标准,为1920像素(H)x1080像素(V),宽高比16:9。2012年元月中央电视台开播了我国第一套3D电视,它的分辨率也是1920(H)x 1080(V),所以,现在的电视画面是由200万像素以上构成。这些像素越多,显示出的画面就越清晰,越接近真实。

电视画面色彩夸张。正常人眼可以辨别出的同一色相的光度变化,有600种之多。在电影银幕上,能将同一色相的光度变化表现出100多个层次,而在电视屏幕上,同一色相的光度变化,仅有30多个层次。

电视画面无纯黑部分。电视屏幕在接通电源后,有个基本亮度。

电视画面有强光漫射现象。由于强光向弱光处漫射,会出现一种强光漫射现象,使电视画面很难表现明亮物体,特别是发光物体的轮廓线。

2、平面造型

平面造型艺术的主要特点,是要在两度空间的平面上再现或表现三度空间的现实生活,造型形象主要是诉诸于视觉。平面造型,是电视造型艺术的一个特性,同时,也是一个局限。然而,任何一种艺术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能够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克服自身的局限顽强地表现自己。

(1)利用人眼的视觉经验,在平面上创造出具有纵深感的立体空间:人们对立体空间的感知,是建立在对物体近大远小,影调近浓远淡,线条近疏远密的感知上的。在电视画面中表现立体空间,也是利用人眼对空间的这些感知特性。

(2)利用画面中运动的物体,显现画面空间的深度和立体感。物体向纵深运动或从纵深向画框近端运动时,它的运动方向,就清晰地显示了画面长宽以外的第三度空间——纵深空间。

(3)利用摄像机的运动,突破画面的平面造型局限。通过摄像机的运动,形成画面外部的运动。摄像机向画面纵深方向推进时,画面近距离的景物不断从画框两边划出,使观众的视点,随着摄像机的运动,不断像画面纵深方向移去,画面的纵深空间,在摄像机所形成的视点前移中,被强烈地感知到了。

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是电视屏幕造型形式对电视画面的又一规范,它与平面造型共同制约着电视画面的外在形式,每一个具体的电视画面,都是在一定大小的框架内完成画面造型的。框架对于电视画面来说,不仅是一种存在形式,在电视画面造型过程中,还起着界定、平衡、间隔、创造比例等直接影响画面内容和观众心理的作用。

(1)通过框架对被摄景物作不同范围的截取,构成不同的视觉样式,形成电视景别。

(2)框架构成了被摄景物在电视画面中的相对位置,以及景物与框架之间的不同格局。

(3)框架为电视画面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基底,观众的视知觉活动是参照这一框架进行的,所谓画面内物体是否平衡,都是在与框架的对比中形成的。

(4)当对电视画面四边抽象认识时,这四个边就成了四条直线,四个标志杆。在电视画面造型中,对框架结构的认识,有两种不同的美学态度,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创作方法。一种认识,是把框架内的空间,看成一个独立的天地。这种美学思想把框架所圈入的空间,看成是一个自我封闭的体系,着眼于框架内形象的经营和布局。另一种认识是,不再把框架看成一个与外界起隔离作用的界线,而是看作一个我们生活中向外眺望的窗口。两种不同的美学态度,决定了封闭式构图与开放式构图两种构图方式。

(二)电视画面的时间特性

电视画面不仅占有一定的空间,呈现出一定的空间形态,同时,它还要占有一定的时间,并呈现出一定的时间形态。电视画面的时间和空间是结合在一起的。我们将要讨论的是单一电视画面(即一个电视镜头)所具有的时间特性。

单向性

电视画面通过时间形成视觉信息传递的完整造型,却只能是单向的。从拍摄角度讲,客观世界时间流程的一去不复返的运动规律,决定电视新闻类节目和众多纪实类节目,在记录表现上的一次性。这种时间表现上的单向性和造型表现的一次性,形成了电视新闻纪实类节目与绘画和文学等创作的不同创作方式,给电视摄像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连续性

电视画面以每秒25帧静态画幅的速度,连续不断地变换画面内容,利用人眼视觉暂留现象,使画面更真实地描绘运动。客观事物运动的连续性,要求电视画面记录表现的连续性。。电视画面在时间上是单方向运动并连续不断的,它符合人们生活中对事物的认识规律和习惯。这也决定了观众对电视画面观看的一次过特征,从某种程度上说,观众看电视画面是处于被动的位置上的。

同时性

现代的电视制作、传播系统,可以消除电视画面现场信息传播的延时障碍,使得电视画面的摄录、传播与收视达到以前难以实现的同时性。作为电子时代的现代传播媒介,电视不仅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而且建立在高科技基础之上的同时性特性,还在不断开拓新的视听方式。事实上,同时性是电视画面“与生俱来”的特性之一,电视画面和电影画面相比,具有同时性这一本体性的巨大优势。摄像机输出的视频信号,由电视发射系统发射出去,即可形成电视台现场直播的工作方式,而这种工作方式,已经普遍运用到大型运动会、大型庆典晚会等活动的电视转播中。

 

第三节、电视画面的造型特点

(一)电视画面的造型特点

任何一种造型艺术,都有其造型表现的优势和不足,并形成该造型艺术区别于其他造型艺术的不同点。充分认识电视画面的造型特点,是摄像人员发挥优势,避让不足,更好地完成造型表现的重要前提。

一、表现具像

再现和表现具象事物并调动人们的视觉感知,是电视画面传递信息的一大优势。电视画面在屏幕上表现的形象是具体的、可视的,它不同于文学作品或音乐作品,是通过抽象的文字符号或音乐旋律,来调动人们的想象以塑造艺术形象,而是通过直观的画面形象,作为传递信息的中介和符码来叙述情节、阐述主题、表达思想。我们应当善于通过形象画面表达思想、传递感情,用形象来说话,用画面语言,来结构电视片或电视节目,发挥电视画面表现具象的优势。

二、表现运动

记录运动、表现运动是电影的重要造型特性,也是电视的重要造型特性。电影电视画面的不同于绘画、雕塑和图片等造型艺术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不仅直接表现运动主体富有变化的运动姿态,而且能够表现主体运动的速度、节奏以至运动的全过程,它具有“传统造型艺术不可能达到的再现运动的完整的幻觉的能力”

三、运动表现

电视摄像机通过各种方式的运动摄像,使摄像机得到解放。在一个镜头中通过景别的变化,摄像角度的变化,不断地改变着观众的视点,改变着画面的内容。这种对被摄景物多景别、多角度、多层次连续不断地表现,使观众的感知和认识更加连贯、完整、细致和全面。有时摄像机以剧中人物的视线方向为拍摄方向,将观众的视点,带到剧中人物的视点上,表现出一种“主观”视向,让观众在与剧中人物视线合一的基础上,感受剧中人物特定的心态。此时,摄像机已不再是被动地客观地摄录人物和事件了,而变得主动、活跃富有生命力了。

 

第四节、电视画面的取材要求

(一)电视画面的取材要求

电视画面既包涵一定的空间构成,也包涵一定的时间构成;电视画面既是一种技术产品,也可以说是一种艺术作品。因此,当摄像工作者拿起摄像机摄录电视画面的时候,他应该做到全面而熟练地掌握电视摄像机的各种技术性能,利用丰富多样的各种造型手段,拍摄出技术上合格、艺术上到位而又具备充足的信息量的电视画面。

其一,电视画面的信息应清晰准确,简明集中

每个画面的中心内容和形象主体,必须醒目和突出,画面造型表现及结构安排,应力求简洁、明确,以便观众在一次过的画面中看清形象、看懂内容。

其二,电视画面的光色还原要力求真实、准确

现阶段电视摄像装备,除了具有很多技术优势以外,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技术上的局限性。因为摄像机不具备人眼的视觉适应性,它机械本能地记录下光线的色温变化情况和物体偏色情况

其三,镜头运动时,力求稳定、流畅、到位

    电视画面由于有了时间构成,因此摄像师可以动用空间和运动在时间中的变化和延展,利用运动造型技巧,来直接表现主体及主体的运动。摄像工作者,应该从初学摄像就澄清观念,加强基本功训练,最大限度地借用三脚架等支撑物的优势,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个镜头的运动造型和画面表现。

其四,注意同期声的采录

生活中的形象是包涵着声音的,同期声起到传递和增加画面信息量、烘托气氛、表现环境特点等重要作用,是电视摄像中需要认真处理的工作环节。尤其是在新闻纪实性节目中,如果在摄录电视画面时,隔绝了同期声,那只能是不完整、不真实的画面记录。

 

三、考核知识点

(一)电视画面的概念、地位和作用

(二)电视画面的空间特性

(三)电视画面的时间特性

(四)电视画面的造型特点

(五)电视画面的取材要求

 

  四、考核要求

(一)电视画面的概念、地位和作用

1、识记:从技术和电视摄影两个方面理解电视画面的概念。

2、理解:电视画面的地位和作用。

3、应用:运用电视画面的概念、地位和作用分析电视节目

(二)电视画面的空间特性

1、识记:(1)电视画面的空间特性包括那几个方面。(2)屏幕显示的特点。(3)平面造型的含义。(4)框架结构的意义。

2、理解:(1)电视画面的空间造型特点。(2)屏幕显示对电视摄影画面的影响。(3)西方绘画如何在平面上表现三维空间的,中国传统绘画又是如何表现的,电视摄影如何调动一切手段在画面上创造纵深的空间感。(4)西方绘画如何利用框架结构,中国传统绘画又是如何运用各种框架结构和留白来表现主体和意境的,电视摄影应该怎样运用框架结构。什么是开放式构图?什么是封闭式构图?

3、应用:(1)设想观众的收视屏幕是12吋黑白电视,调整光线、构图等元素拍摄画面。(2)运用光线、色彩、线条、影调、摄影机运动和被摄主体的运动来表现画面的空间纵深感。(3)模仿传统中国画拍摄平面(平涂效果)画面。(4)运用开放式构图形式拍摄电视画面。(5)运用封闭式构图形式拍摄电视画面。

(三)电视画面的时间特性

1、识记:(1)电视画面的时间特性包括那几个方面。(2)单向性的特点。(3)连续性的含义。(4)同时性的意义。

2、理解:(1)电视新闻纪实类节目的摄影一次过的特点。(2)电视画面表现的连续性。(3)与电影媒介形式极为不同的同时性,电视新闻实时传送,电视体育节目和文艺节目实况转播的优势。

3、应用:(1)突发电视新闻画面拍摄练习。(2)一组电视连续画面拍摄练习。(3)参加现场实时传送的电视新闻节目的摄制,参加电视台“时空连线”节目的制作,体会电视的同时性的特点。

(四)电视画面的造型特点

1、识记:(1)电视画面的造型特点包括哪几个方面。

2、理解:(1)电视摄影造型与别的造型艺术的不同。(2)表现具象的含义。(3)为什么说表现运动是电视重要的造型特性。(4)什么是运动表现。

3、应用:(1)策划和拍摄电视画面体会什么是表现具象。(2)观看一段影片中的歌舞、追逐或武打段落,思考为什么它吸引你。试着将其用分镜头的形式记录下来。(3)观看一段精彩的运动摄影段落,思考为什么精彩。

(五)电视画面的取材要求

   1、识记:(1)电视画面的取材要求包括那几方面。

       2、理解:(1)电视画面的取材要求与技术的把握有什么关系。(2)为什么电视画面的取材要求信息应清晰准确,简明集中(3)为什么将同期声的采录也列入电视画面的取材要求中。

       3、应用:(1)进行电视画面取材实践。

 

电视摄影造型的手段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电视摄影造型的手段和诸元素是本章的重点。电视画面的造型表现手段和表现元素是多种多样的,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电视画面的基本造型要素和手段,主要包括电视画面景别、拍摄方向、拍摄角度,光线造型表现手段、光学造型表现手段、色彩造型表现手段、运动造型表现手段和构图,它们的统一运用、共同组构而形成电视画面的特定语汇,构架和完善了电视画面自身系统的规律性和艺术性。只有真正认识并正确运用电视摄像的这些造型手段和造型要素,才能完成符合电视艺术特色和要求的画面造型表现。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电视景别和拍摄角度

电视是通过具体直观的画面形象,来表现内容、传递信息和反映主题的,这些形象来源于自然世界和现实生活,需要电视摄像工作者根据所反映的内容和主题,采取相应的艺术手法加以创造性的发现和摄录。

一、电视景别

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和画面形象在电视屏幕框架结构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决定一个画面景别大小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摄像机和被摄体之间的实际距离,二是摄像机所使用镜头的焦距长短。

景别的选择就是摄像者画面叙述方式和故事结构方式的选择,是摄像者创作思维活动的最直接的表现。不同的景别,往往表现着不同的视野、空间范围、视觉韵律和节奏。

(一)电视景别的作用

1、景别的变化带来的是视点的变化,它能通过摄影造型达到满足观众                                                                                                                                                                                                                                                                                                                                                                                                                                                                                                                                                                                                                                                                                                                                                    从不同视距、不同视角全面观看被摄体的心理要求。

2.景别的变化是实现造型意图、形成节奏变化的因素之一。

3.景别的变化使画面被摄主体的范围变化,具有更加明确的指向性,从而形成画面内容表达、主题拆求和信息传递的不同侧重和各自意蕴。

(二)景别的分类

远景

远景是电视景别中视距最远、表现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景别。

如果细分的话,远景画面还可分为大远景和远景两类。大远景适于表现辽阔、深远的背景和渺茫宏大的自然景观,象莽莽的群山、浩瀚的海洋、无垠的草原等。远景则一般表现较开阔的场面和环境空间,如战争场面、群众集会、田园风光等。由于电视屏幕较小,远景的表现力在屏幕上有所损失。这就要求摄像者处理远景画面时,删繁就简,目的性要强,同时画面时间长度要足够充分,拍摄时摄像机的运动也不宜太快。

2.全景

全景——表现人物全身形象或某一具体场景全貌的画面。

全景画面与远景相比,有明显的内容中心和结构主体,重视特定范围内某一具体对象的视觉轮廓形状和视觉中心地位。同时,全景画面能够完整地表现人物的形体动作,可以通过对人物形体动作的表现,来反映人物内心情感和心理状态。还可以通过特定环境和特定场景表现特定人物。全景画面还具有某种“定位”作用,即确定被摄人物或物体在实际空间中方位的作用。一般说来,全景画面是集纳构图造型元素最多的景别,因此拍摄时应注意各元素之间的调配关系,以防喧宾夺主。全景往往是一个场面中的总角度,制约着该场面镜头切换中的光线、影调、人物运动及位置。

3.中景

中景——表现成年人膝盖以上部分或场景局部的画面。

较之全景而言,中景画面中人物整体形象和环境空间降至次要位置,它更重视具体动作和情节。中景使观众看到人物膝部以上的形体动作和情绪交流,有利于交待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在有情节的场景中,中景画面常被作为叙事性的描写。在拍摄中景画面时,必须注意抓取具有本质特征的现象、表情和动作,使人物和镜头富于变化。

4.近景

近景——表现成年人胸部以上部分或物体局部的画面。

与中景相比,近景画面表现的空间范围进一步缩小,画面内容更趋单一,环境和背景的作用进一步降低,吸引观众注意力的是画面中占主导地位的人物形象或被摄主体。近景常被用来细致地表现人物的面部神态和情绪,近景画面中被摄人物面部肌肉的颤动、目光的流转、眉毛的挑皱等,都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不仅人眼成为心灵之窗最传神的地方,而且观众与被摄人物之间的心理距离也缩小了,人物的表情变化给观众的视觉刺激远大于大景别画面。所以,我们说近景是表现人物面部神态和情绪、刻划人物性格的主要景别。近景画面拉近了被摄人物与观众的距离,容易产生一种交流感。在各类电视节目中近景使用较多,观众对近景画面的观察更为细致,这除了近景所具有的独特表现功能外,主要也是由于电视节目小屏幕播放的特性所决定的。

5.特写

特写——表现成年人肩部以上的头像或某些被摄对象细部的画面。

特写画面使观众感觉较近景进一步接近被摄主体,它常被用来从细微之处揭示被摄对象的内部特征及本质内容。特写画面内容单一,可起到放大形象、强化内容、突出细节等作用,会给观众带来一种预期和探索用意的意味。在造型上,特写画面内的形象呈现出一种突破画框,向外扩张的趋势,仿佛将画内情绪向画外推出,从而创造了视觉张力。特写画面在电视节目中,如同诗歌中的“诗眼”,音乐中的“重音符” ,语言文字中的“惊叹号”,由于其空间关系的独立性,可以很自然地成为画面语言连接的纽带和重心,是节目编摄者需着重注意,着力表现的一个景别。

 

二、拍摄角度

在电视摄影造型中,拍摄角度是十分独特,而又非常重要的造型元素。摄像者对他所面对的大千世界,不断做着选择的工作,他所选择的电视画面,反映了摄像人员的主观意图和创作风格,反映出摄像人员的艺术鉴赏水平,和画面取材能力。其中,对摄像机拍摄角度的选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拍摄角度包括垂直平面角度(拍摄高度)和水平平面角度(拍摄方向)两个内容。

 

(一)拍摄高度

摄像高度是指摄像机镜头与被摄主体在垂直平面上的相对位置或说相对高度。这种高度的相对变化形成了三种不同的情况:

1. 平角(平摄)

    平角拍摄时由于镜头与被摄对象视线在同一水平线上,其视觉效果与日常生活中人们观察事物的正常情况相似,被摄对象不易变形,使人感到平等、客观、公正、冷静、亲切。处理平摄画面时,地平线是重要的考虑因素,摄像者在新闻纪实性节目的画面记录过程中,常常需要肩扛摄像机拍摄,这时画面的视点代表记者的视点,即为平角拍摄。当平角拍摄与移动摄像结合运用时,会使观众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2.俯角(俯摄)

    俯角拍摄是一种自上往下、由高向低的俯视效果。这时摄像机镜头高于被摄主体视平线。俯角拍摄使画面中地平线上升至画面上端,或从上端出画,使地平面上的景物平展开来,有利于表现地平面景物的层次、数量、地理位置以及盛大的场面,给人以深远辽阔的感受。俯角不适于表现人物的神情和人与人之间细致的情感交流,在拍摄近景人物,或以人物情感交流为主的中、近景画面时,不宜随便使用俯角拍摄。

3.仰角(仰摄)

    仰角拍摄,是摄像机低于被摄主体的视平线,向上进行的拍摄。仰角拍摄由于镜头低于对象,产生从下往上,由低向高的仰视效果。仰角拍摄使地平线处于画面下端,或从下端出画,常出现以天空,或某种特定物体为背景的画面,可以净化背景,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仰角能将垂直方向伸展的被摄对象在画面上展开,有利于强调其高度和气势,比如耸立的建筑、高大的树木等

(二)拍摄方向

拍摄方向,是指摄像机镜头与被摄主体,在同一水平面上一周360°的相对位置,即通常所说的正面、背面或侧面。

1.正面方向拍摄

      摄像机镜头在被摄主体的正前方进行拍摄。正面方向拍摄有利于表现被摄对象的正面特征,容易显示出庄重稳定、严肃静穆的气氛。正面方向拍摄人物时,可以看到人物完整的脸部特征和表情动作,如用平角度和近景景别,更有利于画面人物与观众面对面地交流,使观众容易产生参与感 和亲切感。

2.侧面方向拍摄

    侧面方向分为正侧方向与斜侧方向两种情况。正侧面方向拍摄,是指摄像机镜头在与被摄主体正面方向成90°角的位置上进行拍摄。正侧面方向拍摄,有利于表现被摄物体的运动姿态,及富有变化的外沿轮廓线条。斜侧面方向是指摄像机在被摄对象正面、背面和正侧面以外的任意一个水平方向进行的拍摄,斜侧面方向能使被摄体本身的横线,在画面上变为与边框相交的斜线,物体产生明显的形体透视变化,使画面活泼生动,有较强的纵深感和立体感,有利于表现物体的立体形态和空间深度。斜侧方向既利于安排主体和陪体,又有利于调度和取景,因此是摄像方向中运用最多的一种。

3.背面方向拍摄

背面方向拍摄是在被摄对象的背后,即正后方进行拍摄。背面方向拍摄,使画面所表现的视向与被摄对象的视向一致,使观众产生与被摄对象有同一视线的主观效果。背面方向拍摄人物,观众不能直接看到画面中所拍人物的面部表情,具有一种不确定性,带上一定的悬念,处理得当能够调动观众的想象,引起观众更大的好奇心和更直接的兴趣。在背面方向拍摄人物,面部表情变得退居其次,而人物的姿态动作可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成为主要的形象语言。

 

第二节  光线造型手段

 

光线在揭示我们周围的世界时,为我们提供了看清景物的外部形态、表面结构、位置关系和不同色彩的必要条件。离开了光线,我们就无法在电视屏幕上呈现形象,一切造型手段都无从谈起。

 

(一)电视用光的特点

图片摄影造型的记录表现是在一个画幅上,是相对静止的瞬间造型,而电视摄像的造型表现是在连续的、运动的画面之中,是一种具有时空变化因素的动态造型。所以,电视用光在对光的选择处理及布光、照明的控制上,又存在自身的诸多特点,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电视用光是一个动态用光的过程。

 

(二)光线与造型

作为一名电视摄像师,在工作中须臾也不能离开光线,离不开对各种光线所构成的特定画面造型效果的甄别、判断和选择。

1.光的基本特性

(1)光谱成分:我们人眼所能看到的可见光,仅占目前人类所认识的电磁波谱中的一小部分。它的波长只限于从390毫微米至760毫微米之间。

日光的七种色光,可以归纳为三种主要色光,即红(包括红、橙色光),绿(包括黄、绿色光),蓝(包括青、蓝、紫色光)。这三种色光等量混合,就形成白光。红、绿、蓝三种色光若按不等量混合,则会形成丰富多彩、颜色各异的各种不同色光。

(2)光源:光源是指能发光的物质。我们把世界上的光源大致分为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两大类。自然光源,是指自然界固有的非人造光源,诸如天体(日、月、星等)光源和萤火虫等生物光源。人工光源,又可分为火焰光源和电光源两类。在电视摄像中,除了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中的火焰光源(柴火、烛火等)之外,对电光源的开发和利用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3)色温:色温是电视光源的一个重要参数,它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光源的颜色质量。色温是以“完全辐射体”(一个不反射入射光的封闭的绝对黑体——如碳块)的温度来表示一个实际光源的光谱成分。色温凯尔文温标,以绝对零度(-273℃)为基准,以0K(或K)为符号。

2.光线性质

光线的性质首先取决于光源的性质。自然界的光线基本上是以三种状态出现的,即:

(1)直射光线(又称为硬光):直射光线(硬光)是指在被摄体上产生清晰投影的光线。

(2)散射光线(又称为软光):散射光线(软光)是指在被摄体上不产生明显投影的光线。

(3)混合光线:混合光线是指既有直射光线又有散射光线的混合照明光线。

3.光线方向

光线方向,即光源位置与拍摄方向之间所形成的光线照射角度。

(1)顺光:顺光又叫平光,正面光。

(2)侧光:侧光又叫侧面光。

(3)逆光:逆光又叫背面光。

(4)顺侧光:顺侧光又叫前侧光。

(5)侧逆光:侧逆光又叫后侧光。

(6)顶光:顶光是来自被摄对象的顶部的光线。

(7)脚光:脚光是从被摄对象的底部,或下方发出的光线。

4.造型光的分类

(1)主光:主光又称为塑型光,是刻画人物和表现环境的主要光线。不管其方向如何,应在各种光线中占统治地位,是画面中最引人注目的光线。

(2)辅助光:辅助光又称为副光,是用以补充主光照明的光线。

(3)环境光:环境光又叫背景光,是指专用以照明背景和环境的光线。

(4)轮廓光:轮廓光是使被摄对象产生明亮边缘的光线。

(5)眼神光:眼神光是使主体人物眼球上产生光斑的光线。

(6)修饰光:修饰光是指用以修饰被摄对象某一细部的光线。

5.电视用光的造型作用

(1)在技术上,离开了光线,电视也就失去了一切。

(2)在造型上,光线至少具有以下几点作用:

①提示被摄对象的形态和形状;

②显示被摄对象的周围环境、空间范围和透视关系,创造画面的空间感;

③通过光线的照射及所形成的明暗光影对比突出被摄对象的某些特点;

④控制或决定画面的影调或色调;

⑤形成构图关系,利用光影平衡画面。

(3)在戏剧表现上,光线可以起到以下一些作用:

①利用光线渲染和烘托环境;

②利用光线的光调和光影效果来表现特定的时间概念;

③通过光线、光调、光影及发光体等表现象征、比喻、借代等艺术效果;

④通过特定的光线效果外化和表现人物情绪。

(三)不同类型节目对光线的不同要求

电视用光的动态性特点不仅是由电视摄像的技术要求和造型特点所决定的,它还与不同电视节目对光线的不同要求有密切的联系。

 

第三节  光学造型手段

不同焦距的镜头各自所具有的光学特性,为摄影师刻画人物、描绘环境、烘托气氛、表现运动、把握节奏等,从造型上提供了有利的手段;同时,光学镜头在心理情绪渲染方面,也起到了很大的艺术作用。(后有专门一章)

 

第四节 色彩造型手段

一、色彩的感情倾向

色彩作为一种基本的画面造型手段,在电视节目的构思、拍摄及编辑等各个环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色彩概说

在人们对色彩的认识和感觉中,很基本的一点就是“冷”、“暖”的色彩感觉。

 

(二)、色彩的感情倾向

色彩和情绪不可分割地联结在一起,人们会在接触具体的色彩时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一旦这种情感反应与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相联系,就更其如此。

1.红色

在各种色彩中红色的波长是最长的,因此它能给人的视觉产生强刺激。

2.绿色

绿色总是与萌芽的生命、春天的万物等密不可分,它给人带来宁静、舒适和充满希望的视觉感受。

3.蓝色

蓝色在众多色光中波长最短,作为冷色的基础色,它容易使人产生寒冷、凄清、冷静、辽阔、忧郁等联想。

4.黄色

黄色在所有的色彩中是明度最高的,并且是红色和绿色的复合。

5.黑色

在影视作品中,黑色往往与这样一些形象联系在一起:法西斯、阴谋家、***、黑夜、葬礼、魔鬼等等。

6.白色

白色是原色等比相加所形成的,因此可以说白色是包容一切色彩的最丰富、最充实的颜色了。

 

二、色彩的画面表现

大到一个电视节目,小至某个电视画面,色彩的选择、提炼、组合与配置,都是至关重要的,对于电视节目而言,形象和色彩总是密不可分的。

 

(一)色彩基调的形成

当我们创作一部影视作品,诸如电视剧、纪录片、专题片、音乐电视等都有一个与主题相对应的情绪基调或情感倾向,如浪漫的、欢快的、沉闷的、忧郁的等等。

(二)画面的色彩构图

画面色彩构图是指根据主题和表现内容的需要,对画面内的可视对象进行恰当的配置和布局,以使各种色彩形成一种既有对比变化,又是统一协调的整体关系。

1.色彩的选择:画面色彩的选择也应从处理好主体、陪体及背景的色彩关系着手。形成主体色与陪体色及背景色的映衬对比关系,主次之间有了对比呼应,画面的色彩构图和造型表现才有视觉冲击力和艺术表现力。

2.色彩的布局:画面色彩的布局是指根据表现的内容、画面形象的主次关系及情绪氛围等需要,把选择入画的色彩分配以适当的面积,排放在合理的位置上,发挥出特征与性能不同的色彩组合起来后在塑造形象、烘托主体、渲染气氛等方面的作用。

 

第五节 动态造型手段

电视造型艺术作为画面形象来表现运动世界的独特造型艺术,一方面受到表现的内容的制约,一方面也产生了运动表现的形式特点。电视画面的造型表现和美学规律,从一开始就与运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被摄主体的运动

摄像机的运动

综合运动

(后有专门一章)

 

第六节 构图造型手段

构图是将诸造型元素综合运用,以获取电视画面的结构形式的过程,它将决定电视观众能够看到怎样的电视画面。

 

(一)画面的构图概说

构图,是指在电视拍摄中把被拍摄对象及各种造型元素加以有机地组织、选择和安排,以塑造视觉形象,构成画面样式的一种创作活动。

电视画面构图有下面一些基本要求:

(1)画面要简洁;

(2)主体要突出;

(3)立意要明确;

(4)画面应具有表现力和造型美感;

(5)在处理运动构图时的两种情况:如果是没有人物的画面,作环境介绍和背景交待时,不论是起幅还是落幅,都应找出能够表现环境特色的主要对象作为构图的依据和画面运动的依据;如果是有人物(或其它运动主体)的画面,则应以人物为画面构图和画面运动的依据,

 

(二)画面构图的形式元素:

在电视画面的构图中,光线、色彩、影调、线条、形状等元素是我们构成视觉形象的“原材料”,通过对这些造型元素的综合运用以完成构思的实现、立意的表达和情感的抒发等。

 

(三)电视画面的结构成分

一般说来,我们把电视画面的结构可以“分解”为这样几种要素:主体、陪体、前景、后景、环境等。构图处理得如何,根本取决于画面主体表现得是否成功,以及主体与陪体等的相互关系处理是否得当。

 

(四)构图形式

由摄像机与被摄对象之间的动静变化及取景构图所产生的画面结构,形成各种构图形式。构图形式是为内容和主题而产生的,是各种视觉因素在画面中的布局形式。根据画面构图形式的内在性质的不同,可将其分为静态构图、动态构图、单构图、多构图、肖像构图、风景构图等。

 

三、考核知识点

(一)电视景别

(二)拍摄角度

(三)光的基本特性

(四)光线性质

(五)光线方向

(六)造型光的分类

(七)色彩的感情倾向

(八)色彩的画面表现

(九)构图

 

 四、考核要求

(一)电视景别 

     1、识记:(1)景别的概念。(2)什么是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3)五种景别各自的功能。

     2、理解:(1)景别的分类标准。(2)五种景别各自表现的范围。(3)电视景别的作用。(4)景别在形成导演风格方面的作用。(5)纪实节目使用景别的特点。(6)体会各种景别给人的心理感觉。(7)体会“景别的正确使用是衡量摄影成熟的标志”这句话。

     3、应用:(1)拍摄各种景别的画面。(2)观看优秀好莱坞电影,体会景别的作用。(3)运用景别表现空间。(4)运用景别表现亲近感和疏远感

(二)拍摄角度

1、识记:(1)什么是拍摄高度。(2)什么是拍摄方向。(3)每一种拍摄高度的概念、特点和功用。(4)每一种拍摄方向的概念、特点和功用。

2、理解:(1)每一种拍摄高度的特点和功用。(2)每一种拍摄方向的特点和功用。

3、应用:(1)拍摄三种拍摄高度的画面,体会它们的特点和功用。(2)拍摄各个方向的画面,体会它们的特点和功用。

(三)光的基本特性

     1、识记:(1)人眼可见光的性质。(2)可见光的波长范围。(3)光源的概念和类别。(4)色温的概念。

2、理解:(1)自然光和人工光的种类,日光的成份。(2)各种照明光源的色温。(3)摄像机调白平衡的意义。(4)摄影造型时故意偏色效果的意义。

3、应用:(1)运用人工光和自然光分别拍摄电视画面。(2)在摄像机上利用各种光线调整白平衡。(3)学会对应各种光线调整摄像机上的滤色片。(4)了解摄像机上的预制档的功能。

(四)光线性质

  1、识记:(1)光线的三种状态。

  2、理解:(1)三种性质的照明光线在造型上的优缺点。

  3、应用:(1)注意观察三种性质的光线并运用它们造型。

(五)光线方向

1、识记:(1)光线方向的概念。(2)各种方向光线的概念,作用。

2、理解:(1)各种方向光线的功能和作用。

3、应用:(1)运用各种方向的光线单独拍摄画面,体会它们的效果。

(六)造型光的分类

      1、识记:(1)各种造型光的概念。

      2、理解:(1)各种造型光的功能和作用。

      3、应用:(1)单独运用造型光拍摄画面,体会其效果。(2)组合运用各种造型光拍摄画面。

(七)色彩的感情倾向

      1、识记:(1)色彩的冷暖分类。

      2、理解:(1)各种颜色对人的生理刺激的强弱。(2)各种颜色对人情绪上的影响。(3)各种颜色在各种文化中的含义。

      3、应用:(1)尝试体会各种色彩在生活中和艺术中的作用,并利用他们美化生活。

(八)色彩的画面表现

      1、识记:(1)什么是影视作品的色彩基调。(2)什么是色彩构图。

      2、理解:(1)分析一部优秀影视作品的色彩基调。(2)分析作品中单一画面的色彩构图。

      3、应用:(1)用色彩基调的概念拍摄电视作品。(2)用色彩进行色彩构图练习。

(九)构图

1、识记:(1)电视画面构图有那些形式元素。(2)电视画面中的结构成分。(3)电视画面的构图形式。

      2、理解:(1)电视画面构图形式元素的功用。(2)电视画面结构成分的组合。(3)电视画面各种构图形式的功用。

     3、应用:(1)运用各种构图形式元素、结构成分和各种构图形式进行电视画面构图训练。

 

 

第三章  光学镜头及其运用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需要掌握的是光学造型表现手段。学习本章,要求把握光学镜头的技术性能,以及其技术特性带来的视觉表现上的特点。掌握标准镜头、长焦距镜头、广角镜头和变焦距镜头的概念、特性、功用和局限,拍摄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节  镜头的光学特性

 

光学镜头是电视摄像机的重要部件,一般是由多片正透镜和负透镜与相应的金属零件组合而成的。

焦  距

焦点至镜头中心的距离,即为该镜头的焦距。

二、视场角

镜头的视场角是指摄像管有效成像平面(视场)边缘与镜头后节点所形成的夹角。从造型角度上讲,镜头视场角反映了摄像机记录景物范围的开阔程度。

三、相对孔径与光圈系数

镜头的相对孔径,是指镜头的入射光孔直径(D)于焦距(f)之比,其大小说明镜头接纳光线的多少。

四、标准镜头

焦距近似等于成像面对角线长度,水平视场角45°左右,对于摄像机上的变焦距镜头而言,,是焦距25mm左右的那一段镜头。使用标准镜头拍摄出来的画面,无论是视觉透视还是物体运行速度,都与平时人眼看到的差不多。  

 

 

第二节 长焦距镜头

 

长焦距镜头:

    是指焦距比标准镜头长,视场角小于40°的镜头;对于摄像机的变焦距镜头而言,是指焦距大于25 mm的镜头。

长焦距镜头的画面造型特点

1.视角窄

2.景深小

3.画面包括的景物范围小

4.长焦距镜头压缩了现实的纵向空间

5.长焦距镜头有“望远”的效果

6.长焦距镜头在表现运动主体时,对横向运动表现动感强,对纵向运动表现动感弱

二、长焦距镜头的运用

(1)调拍距离较远的被摄对象,追求真实自然的艺术效果。

(2)跨越复杂空间拍摄和表现不易接近或无法接近的人物和场面。

(3)长焦距镜头适合于表现人物的面部特写。

(4)利用长焦距镜头压缩纵向空间的特点,拉近纵向景物之间的距离,使画面形象饱满,烘托环境气氛。

(5)利用长焦距镜头景深范围小的特点,通过调整镜头焦点形成画面形象的转换,完成同角度、不同景物或不同景别的场面调度。

(6)利用长焦距镜头创造虚焦点画面。

(7)长焦距镜头可以摄取人眼不常见到的景象,创造诗意画面。

三 、长焦距镜头拍摄应注意的问题

(1)长焦距镜头的景深较小。

(2)由于长焦距镜头视场角窄。

 

第三节  广角镜头

 广角镜头:

又称短焦距镜头,是焦距比标准镜头短,视场角大于60°的镜头。对于摄像机上的变焦距镜头而言是焦距小于25mm的镜头。  

一 、广角镜头的画面造型特点

     1. 视角宽

2. 景深大  

3. 画面包括的景物范围大

     4. 广角镜头有曲像畸变现象

5. 广角镜头在表现运动对象时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横向运动的对象表现动感弱,对纵向运动的对象表现动感强。

6. 广角镜头便于肩扛拍摄,画面易于平稳清晰。

二 、广角镜头的功用

有利于近距离表现大范围景物。

广角镜头适于展现画面主体及其所处的环境。

利用广角镜头景深大的特点,对被摄物进行多层次地表现,增加画面的容量和信息量。

利用广角镜头近距离接近拍摄对象,完成抢拍和偷拍。

利用广角镜头线条透视的夸张变形和曲像畸变效果,形成某种特殊的表现意义。

广角镜头有利于在移动摄像中保持画面的稳定。

三 、广角镜头拍摄时应注意的问题

  (1)广角镜头表现较为开阔的空间时,要注意画面上横向线条的平直。

(2)广角镜头的曲像和变形问题。

 

第四节 变焦距镜头

 

变焦距镜头:

是相对于定焦镜头而言的一种可连续变换焦距的镜头。

一 、变焦距镜头造型表现上的优势和不足

变焦距镜头画面造型的优势:

(1)一个变焦距镜头可以替代一组不同焦距的定焦镜头。

(2)在摄像机机位不动的情况下,即可完成变焦距推拉,实现画面景别的连续变化。

(3)可以跨越复杂空间完成移动机位所不能完成,或不易完成的推镜头和拉镜头。

(4)摄像机镜头上的电动变焦距装置,可以使画面景别的变化平稳而均匀,

(5)在摄像机机位运动的过程中,变动镜头焦距可以构成一种更为复杂的综合运动镜头。

(6)运用变焦距镜头,一个人即可以完成移动机位,又变化焦距的综合运动镜头。

变焦距镜头在画面造型表现上的不足和局限:

(1)人们在生活中没有这种对应的视觉感受。因此,它所表现出的画面运动形式是不真实的。

(2)变焦距推拉镜头的画面变化,带有某种强制性。

二 、变焦距推拉镜头与移动机位推拉镜头的不同

(1)视角方面

(2)视距方面

(3)景深方面

(4)运用变焦距拍摄的推镜头,其落幅画面仅是起幅画面中某个局部的放大,没有新的画面形象和内容。

三 、变焦距镜头的功用

1.实现变焦距推拉。

      2.通过变焦距推拉,追随运动中的被摄主体,保持画面景别的相对稳定。

3.变焦距镜头在运动摄像中,便于调整画面构图,突出视觉重点。

4.有助于实现被摄对象处于焦点之外的拍摄。

5.变焦距急推急拉镜头可以产生某种特定的节奏变化。

6.变焦距镜头的推拉与其他运动摄像方式相结合,可使画面内部的蒙太奇更为丰富。

四 、变焦距镜头拍摄应注意的问题

运用变焦距镜头拍摄,十分重要的一点,是对变焦距动点、动向、动速的控制。

 

三、考核知识点

 

镜头的光学特性

长焦距镜头

广角镜头

变焦距镜头

 

四、考核要求

(一)镜头的光学特性

1、识记:(1)焦距的概念。(2)视场角的概念。(3)标准镜头的概念。

      2、理解:(1)标准镜头的技术标准和造型特点。

      3、应用:(1)运用标准镜头拍摄画面。

(二)长焦距镜头

      1、识记:(1)长焦距镜头的概念。(2)长焦距镜头的造型特点和功用,以及拍摄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2、理解:(1)长焦距镜头的造型特点。(2)长焦距镜头在实际使用中的作用和效果。

3、应用:运用长焦距镜头进行实际拍摄练习。

(三)广角镜头

1、识记:(1)广角镜头的概念。(2)广角镜头的造型特点和功用,以及拍摄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2、理解:(1)广角镜头的造型特点。(2)广角镜头在实际使用中的作用和效果。

3、应用:运用广角镜头进行实际拍摄练习。

(四)变焦距镜头

  1、识记:(1)变焦距镜头的概念。(2)变焦距镜头造型表现上的优势和不足。

  2、理解:(1)变焦距镜头的造型优势。(2)变焦距镜头的局限和不足。(3)变焦距推拉与移动机位推拉镜头的不同。

  3、应用:(1)用变焦距镜头拍摄练习。(2)分别运用变焦距推拉和移动机位推拉对比拍摄。

 

第四章  固定画面

                

一、 学习目的和要求

虽然电视离不开运动和对运动的表现,运动摄像在当代电视艺术中,得到普遍的重视和广泛地运用。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静是动的前提和基础,固定画面的拍摄是电视摄影造型的基础,只有掌握了拍摄固定画面的过硬基本功,才可能真正胜任日益复杂和多样的运动摄像任务。本章需要掌握固定画面的概念、造型特点和作用,以及固定画面造型上的局限和不足。

 

二、课 程 内 容

每一个初学电视摄影者应该是从固定画面着手,开始进行持续而有效的训练。一方面,从固定画面的拍摄和练习中,熟悉摄像机的操作规程、技术特点,适应不同情况;另一方面,要在固定画面的拍摄过程中,提高画面造型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

 

第一节  固定画面的概念及特点

(一)固定画面的概念

固定画面是指摄像机在机位不动、镜头光轴不变、镜头焦距固定的情况下拍摄的电视画面。机位不动,则摄像机无移、跟、升、降等运动;光轴不动,则摄像机无摇摄;焦距不动,则摄像机无推、拉运动。

(二)固定画面的特性

了解固定画面的特性,是运用好固定画面的前提。我们说固定画面主要有以下两个特性:

(1)固定画面框架处于静止不动的状态,画面的外部运动因素消失。

(2)固定画面视点稳定,符合人们日常生活停留细看、注视详观的视觉体验和视觉要求。

练好了固定画面的摄像基本功,也给运动摄像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第二节  固定画面的功用及局限

 

不管电视技术和摄像设备如何更新换代,不论运动摄像如何简便、自如与变幻多姿,固定画面仍然会在电视艺术的殿堂里占有一席之地,固定画面仍然具备其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

(一)固定画面功能和作用:

1.固定画面有利于表现静态环境

    由于固定画面消除了画面的外部运动因素,即摄像机的运动,因此固定画面中背景和环境的表现,能够在观众的视线中得到较长时间、比较充分的关注,在视觉语言中常常起到交待客观环境、反映场景特点、提示景物方位等作用。

2.固定画面对静态的人物有突出表现的作用

    这里所说的静态,是指人物不发生较大位移变化的情况,并不排除人物的语言、神态及表情动作等的变化与表现。

3.固定画面能够比较客观地记录和反映被摄主体的运动速度和节奏变化

在固定画面中,由于画外运动消失,运动主体与背景的画框,构成了相互参照的运动关系,那么,静态的背景和画面框架就提供了客观反映运动主体的速度和节奏变化的最好的参照系。

4.固定画面在造型上有绘画和图片效果,与运动画面相比,更富有静态造型之美及美术作品的审美体验

5.固定画面由于其稳定的视点和静止的框架等特点,便于通过静态造型引发趋向于“静”的心理反应。

6.固定画面与运动画面相比,较少主观因素,镜头表现出一定的客观性,特别是较少运动摄像所带来的指向性。

7.运动画面与固定画面所表现的时间感觉不同

固定画面则易于表现出“远”的感觉,如时间上的过去感、历史感和往事感等。

(二)固定画面在电视造型中的局限和不足。

1.固定画面视点单一,视域区受到画面框架的限制。

2.固定画面在一个镜头中构图难以发生很大变化。

3.固定画面对运动轨迹和运动范围较大的被摄主体难以很好的表现。

4.固定画面难以表现复杂、曲折的环境和空间。

5.固定画面由于单一画面的框架限制,不如运动画面那样能够比较完整、真实地记录和再现一段生活流程。

 

第三节 固定画面的拍摄要求

 

在这一节中,我们将对拍摄固定画面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需要注意的事项和一般意义上的要求进行分析和讨论。

1.注意捕捉动感因素,增强画面内部活力

      固定画面易“死”易“呆”,容易出现缺乏生气的情况,因此,在拍摄固定画面时应注意捕捉活跃因素,调动动态因素,做到静中有动、动静相宜。

2.要注意纵向空间和纵深方向上的调度和表现

固定画面容易出现画面缺乏主体感、空间感的问题。这就要求当我们选择拍摄方向、拍摄角度和拍摄距离时,有目的、有意识地提炼纵深方向上的线、形、色等造型元素,并注意利用光、影的节奏、间隔和变化形成带有纵深感的光效和空间效果。

3.固定画面的拍摄与组接应注意镜头内在的连贯性

固定画面与固定画面组接时,视觉上的连贯比运动镜头要求高。拍摄固定画面,实际上,编辑工作应该是从摄像时就开始了,要充分注意镜头间的连贯性和编辑时的合理性。

4.固定画面的构图一定要注意艺术性、可视性

固定画面由于背景的相对稳定,观众的视点在画面上停留时间长,构图中不大的毛病会在观众眼中得到“放大”,可能比较突出地干扰观众的收视情绪。而且,固定画面拍得怎么样,往往能够反映出一个摄像者的基本素质和真正水平,它是对摄像者构图技巧、造型能力、审美趣味和艺术表现力的综合检验。

5.固定画面在拍摄中必须牢记“稳”字当头

在生理上,人们喜欢看到稳定的画面。在正常情况下,每个镜头都应该是纹丝不动、一丝不苟、应坚决消除任何可以避免的晃动因素。即便是在拥挤、紧急等非常局面下,也应力求保持固定画面最大限度的稳定和平衡。

 

 

三、考核知识点

固定画面的概念和特点

固定画面的功能和局限

固定画面的拍摄要求

 

考核要求

(一)固定画面的概念和特点

1、识记:(1)固定画面的概念。(2)固定画面的特点。

    2、理解:(1)固定画面在画面造型中的基础地位。(2)固定画面与运动摄影比较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3、应用:(1)观看固定画面为主的影片和电视节目,分析它的风格和特点。

(二)固定画面的功能和局限

    1、识记:(1)固定画面的功能。(2)固定画面在画面造型中的局限。

    2、理解:(1)固定画面造型中的特点。(2)固定画面的局限与运动摄影的局限对比。

    3、应用:(1)利用固定画面的造型特点拍摄电视节目。

(三)固定画面的拍摄要求

1、识记:(1)固定画面的拍摄要求。

    2、理解:(1)固定画面的拍摄要求。

    3、应用:(1)按要求拍摄固定画面。

 

第五章  运动摄影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前一章讲授了固定画面的知识,这一章将阐述运动摄影的形式及其功用。学习本章,除了要掌握运动摄影的概念之外,还要求掌握推摄、拉摄、摇摄、移摄、跟摄、升降拍摄和综合运动拍摄等诸种运动摄影方式的概念、画面特征、功用和拍摄注意事项,做到真正掌握运动摄影的拍摄方式。

 

二、课程内容

(一)运动摄影的概念

所谓运动摄影,就是在一个镜头中,通过移动摄像机机位,变动镜头光轴,或者变化镜头焦距所进行的拍摄。通过这种拍摄方式所拍到的画面,称为运动画面。比如,由推摄、拉摄、摇摄、移摄、跟摄、升降拍摄和综合运动拍摄所形成的推镜头、拉镜头、摇镜头、移镜头、跟镜头、升降镜头和综合运动镜头等。 。

 

第一节 推  摄

   (一)推摄的概念和画面特征

推摄是摄像机向被摄主体的方向推进,或者变动镜头焦距,使画面框架由远而近向被摄主体不断接近的拍摄方法。用这种方式拍摄的运动画面,称为推镜头。

    推镜头的这两种拍摄,无论是利用摄像机向前移动,还是利用变动焦距来完成,其画面都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1.推镜头形成视觉前移效果

2.推镜头具有明确的主体目标

3.推镜头将被摄主体由小变大,周围环境由大变小

 

    (二)推镜头的功用和表现力

突出主体人物,突出重点形象

突出细节,突出重要的情节因素

在一个镜头中介绍整体与局部、客观环境与主体人物的关系

推镜头在一个镜头中景别不断发生变化,有连续前进式蒙太奇句子的作用

推镜头推进速度快慢可以影响和调整画面节奏,从而产生外化的情绪力量

推镜头可以通过突出一个重要的戏剧元素来表现特定的主题和涵义

推镜头可以加强或减弱运动主体的动感

 

     (三)推镜头的拍摄及应注意的问题

推镜头应有其明确的表现意义

推镜头的重点是落幅

推镜头在推进的过程中,画面构图应始终注意保持主体在画面结构中心的位置

推镜头的推进速度要与画面内的情绪和节奏相一致

在移动机位的推镜头中,画面焦点要随着机位与被摄主体之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节 拉  摄

  

(一)拉摄的概念和画面特征

    拉摄是摄像机逐渐远离被摄主体,或变动镜头焦距(从长焦调至广角)使画面框架由近至远与主体脱离的拍摄方法。用这种方法拍摄的电视画面叫拉镜头。

不论是移动机位向后退的拉摄,还是调整变焦距镜头从长焦拉成广角的拉摄,其镜头运动方向都与推摄正好相反,所拍摄的画面具有如下特征:

    1.拉镜头形成视觉后移效果

2.拉镜头使被摄主体由大变小,周围环境由小变大

(二)拉镜头的功用和表现力

1.拉镜头有利于表现主体和主体所处环境的关系

2.拉镜头画面表现空间从小到大不断扩展,使画面构图形成多结构变化

3.拉镜头可以通过纵向空间的画面形象形成对比、反衬或比喻等效果

4.拉镜头从不易推测出整体形象的局部为起幅,有利于调动观众对整体形象的想象和猜测

5.拉镜头在一个镜头中景别连续变化,保持了画面表现时空的完整和连贯

6.拉镜头内部节奏由紧到松、与推镜头相比,较能发挥感情上的余韵,产生许多微妙的感情色彩

7.拉镜头常被用作结束性和结论性的镜头

8.利用拉镜头来作为转场镜头

(三)拉镜头的拍摄及应注意的问题

拉镜头的拍摄除镜头运动的方向与推镜头正相反外,其他在技术上应注意的问题与推镜头大致相同,有着基本一致的创作规律和一般要求。

 

第三节  摇  摄

 

(一)摇摄的概念和画面特征

摇摄是指当摄像机机位不动,借助于三角架上的活动底盘(云台)或拍摄者自身的人体,变动摄像机光学镜头轴线的拍摄方法。用摇摄的方式拍摄的电视画面叫摇镜头。

摇摄的画面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摇镜头犹如人们转动头部环顾四周或将视线由一点移向另一点的视觉效果。

(2)一个完整的摇镜头包括:起幅、摇动、落幅三个相互贯连的部分。

(3)一个摇镜头从起幅到落幅的运动过程,迫使观众不断调整自己的视觉注意力。

(二)摇镜头的功用和表现力

     1.展示空间,扩大视野

     2.有利于通过小景别画面包容更多的视觉信息

3.介绍、交待同一场景中两个物体的内在联系

4.利用性质、意义相反或相近的两个主体,通过摇镜头把它们连接起来表示某种暗喻、对比、并列、因果关系

     5.在表现三个或三个以上主体或主体之间的联系时,镜头摇过时或作减速、或作停顿,以构成一种间歇摇

6.在一个稳定的起幅画面后利用极快的摇速使画面中的形象全部虚化,以形成具有特殊表现力的甩镜头

7.用追摇的方式表现运动主体的动态、动势、运动方向和运动轨迹

8.对一组相同或相似的画面主体用摇的方式让它们逐个出现,可形成一种积累的效果

9.用摇镜头摇出意外之物,制造悬念,在一个镜头内形成视觉注意力的起伏

10.利用摇镜头表现一种主观性镜头

11.利用非水平的倾斜摇、旋转摇,表现一种特定的情绪和气氛

12.摇镜头也是画面转场的有效手法之一

   (三)摇镜头的拍摄及应注意的问题

        1.摇镜头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

2.摇摄的速度应与画面内的情绪相对应

3.摇镜头要讲求整个摇动过程的完整与和谐

 

第四节  移  摄

 

(一)移摄的概念和画面特征

移摄是将摄像机架在活动物体上随之运动而进行的拍摄。用移动摄像的方法拍摄的电视画面称为移镜头。

移动镜头画面具有下列特征:

(1)摄像机的运动使得画面框架始终处于运动之中,画面内的物体不论是处于运动状态还是静止状态,都会呈现出位置不断移动的态势。

(2)摄像机的运动,直接调动了观众生活中运动的视觉感受,唤起了人们在各种交通工具上及行走时的视觉体验,使观众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3)移动镜头表现的画面空间是完整而连贯的,摄像机不停地运动,每时每刻都在改变观众的视点,在一个镜头中构成一种多视点、多景别、多构图的造型效果,这就起着一种与蒙太奇相似的作用,最后使镜头有了它自身的节奏。

(二)移镜头的功用和表现力

     1.移动镜头开拓了画面的造型空间,创造出独特的视觉艺术效果

2.移动镜头在表现大场面、大纵深、多景物、多层次的复杂场景时具有气势恢宏的造型效果

3. 移动镜头可以表现某种主观倾向,通过有强烈主观色彩的镜头表现出更为自然生动的真实感和现场感

4. 移动镜头形成多样化的视点,可以表现出各种运动条件下的视觉效果

(三)移动镜头的拍摄及应注意的问题

力求画面平稳,保持画面的水平。无论镜头运动速度快或慢,角度方向如何变化,如非特殊的表现,地平线应处于水平状态。

此外,不管是什么方向、什么形式的移动摄像,用广角镜头来拍摄均会取得较好的画面效果。

 

第五节  跟    摄

 

  (一)跟摄的概念和画面特征

跟摄是摄像机始终跟随运动的被摄主体一起运动而进行的拍摄。用这种方式拍摄的电视画面称为跟镜头。

跟镜头具有下列特点:

(1)画面始终跟随一个运动的主体。

(2)被摄对象在画框中的位置相对稳定,画面对主体表现的景别也相对稳定,

(3)跟镜头不同于摄像机位置向前推进的推镜头,也不同于摄像机位置向前运动的前移动镜头。

(二)跟镜头的功用和表现力

    (1)跟镜头能够连续而详尽地表现运动中的被摄主体,它既能突出主体,又能交待主体的运动方向、速度、体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2)跟镜头跟随被摄对象一起运动,形成一种运动的主体不变,静止的背景变化的造型效果,有利于通过人物引出环境。

(3)从人物背后跟随拍摄的跟镜头,由于观众与被摄人物视点的同一(合一),可以表现出一种主观性镜头。

(4)跟镜头对人物、事件、场面的跟随记录的表现方式,在纪实性节目和新闻节目的拍摄中有着重要的纪实性意义。

(三)跟镜头拍摄时应注意的问题

(1)跟上、追准被摄对象是跟镜头拍摄的基本要求。

      (2)跟镜头是通过机位运动完成的一种拍摄方式,镜头运动起来所带来的一系列拍摄上的问题,如焦点的变化、拍摄角度的变化、光线入射角的变化,也是跟镜头拍摄时应考虑和注意到的问题。

 

第六节  升降拍摄

 

  (一)升降拍摄的概念和画面特征

摄像机借助升降装置一边升降一边拍摄的方式叫升降拍摄。用这种方法拍到的电视画面叫升降镜头。

 升降镜头的画面造型特点:

(1)升降镜头的升降运动带来了画面视域的扩展和收缩。

(2)升降镜头视点的连续变化形成了多景别、多角度、多方位的多构图效果。

(二)升降拍摄的功用和表现力

升降镜头有利于表现高大物体的各个局部

升降镜头有利于表现纵深空间中的点面关系

升降镜头常用来展示事件或场面的规模、气势和氛围

镜头的升降可实现一个镜头内的内容转换与调度

升降镜头可以表现出画面内容中感情状态的变化

 

第七节  综合运动摄像

 

(一)综合运动摄像的概念和画面特征

综合运动摄像是指摄像机在一个镜头中把推、拉、摇、移、跟、升降等各种运动摄像方式,不同程度地、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拍摄。用这种方式拍摄的电视画面叫综合运动镜头。

综合运动摄像的画面特点:

(1)综合运动摄像的镜头综合运动产生了更为复杂多变的画面造型效果。

(2)镜头的综合运动所形成的电视画面,其运动轨迹是多方向、多方式运动合一后的结果。

(二)综合运动镜头的作用和表现力

1.综合运动镜头有利于在一个镜头中记录和表现一个场景中一段相对完整的情节

综合运动镜头是形成电视画面造型形式美的有力手段

综合运动镜头的连续运动,有利于再现现实生活的流程     

4.综合运动镜头有利于通过画面结构的多元性形成表意方面的多义性

    5.综合运动镜头在较长的连续画面中可以与音乐的旋律变化相互“合拍”,形成画面形象与音乐一体化的节奏感

(三)综合运动镜头拍摄时应注意的问题

(1)除特殊情绪对画面的特殊要求外,镜头的运动应力求保持平稳。画面大幅度的倾斜摆动,会产生一种不安和眩晕,破坏观众的观赏心境。

    (2)镜头运动的每次转换应力求与人物动作和方向转换一致,与情节中心和情绪发展的转换相一致,形成画面外部的变化与画面内部的变化完美结合。

     (3)机位运动时注意焦点的变化,始终将主体形象处理在景深范围之内。同时注意到拍摄角度的变化对造型的影响,并尽可能防止拍摄者影子进画出现穿帮现象。

(4)要求摄录人员默契配合,协同动作,步调一致。

(四)肩扛摄像机拍摄

肩扛方式拍摄的综合运动镜头具有以下三个优点:

   ①人的视点:

   ②运动节奏的“人化”效果:

   ③镜头调度的随意性:

 

三、考核知识点

运动摄影的概念

推  摄

拉  摄

摇  摄

移  摄

跟  摄

升降拍摄

综合运动摄像

 

四、 考 核 要 求

(一)运动摄影的概念

1、识记:(1)运动摄影的概念。

2、理解:(1)运动摄影与固定画面的不同。(2)运动摄影的目的和意义。

3、应用:(1)观看好莱坞优秀影片,找出运动摄影段落,体会它的目的和意义。

(二)推  摄

1、识记:(1)推摄的概念。(2)推摄的功用。(3)拍摄推摄镜头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2、理解:(1)推摄两种拍摄方法有什么不同,两者各有什么画面特征。(2)推摄的实际应用。(3)推摄与移动拍摄和跟摄有什么不同。

3、应用:(1)进行两种方式的推摄操练。

(三)拉  摄

1、识记:(1)拉摄的概念。(2)拉摄的功用。(3)拍摄拉摄镜头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2、理解:(1)拉摄两种拍摄方法有什么不同,两者各有什么画面特征。(2)拉摄的实际应用。(3)拉摄与移动拍摄和跟摄有什么不同。

3、应用:(1)进行两种方式的拉摄操练。

(三)摇  摄

1、识记:(1)摇摄的概念。(2)摇摄的功用。(3)拍摄摇摄镜头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2、理解:(1)摇摄的画面特征。(2)为什么摇摄在日常拍摄中使用最多。

3、应用:(1)操练肩扛摄像机拍摄摇镜头和利用三脚架拍摄摇镜头。

(四)移  摄

1、识记:(1)移摄的概念。(2)移摄的功用。(3)拍摄移摄镜头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2、理解:(1)移摄的画面特征。(2)各种移摄的拍摄方式,效果。(3)移摄与推摄和跟镜头有什么不同。

3、应用:(1)肩扛摄像机拍摄横移动镜头和前移动镜头。(2)尝试运用各种工具拍摄移动镜头。

(五)跟  摄

1、识记:(1)跟摄的概念。(2)跟摄的功用。(3)拍摄跟摄镜头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2、理解:(1)跟镜头的画面特征。(2)拍摄跟镜头的要点。(3)各种跟镜头的异同。

3、应用:(1)肩扛摄像机拍摄跟镜头和利用各种器械拍摄跟镜头。(2)操练拍摄各种形式的跟镜头。

(六)升降拍摄

1、识记:(1)升降拍摄的概念。(2)升降拍摄的功用和表现力。

2、理解:(1)升降拍摄镜头的画面特征。(2)升降拍摄中,随着镜头的升降而产生的情感因素。

3、应用:(1)利用各种器械或人体拍摄升降镜头练习。

(七)综合运动摄像

1、识记:(1)综合运动摄像的概念。(2)综合运动摄像的功用。(3)拍摄综合运动摄像时需要注意的事项。(4)肩扛摄像机拍摄的三个优点。

2、理解:(1)综合运动摄像的画面特征。(2)综合运动摄像在纪实拍摄中的作用。(3)如何利用现代摄影器械或人体拍摄好综合运动镜头。(4)综合运动摄像对与人物的刻画与镜头含义的表达。

3、应用:(1)综合运动摄像拍摄练习。(2)肩扛拍摄综合运动镜头。

 

 

第六章  电视场面调度

 

一、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掌握什么是电视场面调度,电视场面调度的作用,摄影机镜头调度中的轴线和轴线规则,如何按轴线规则拍摄运动镜头,合理越轴的方法,以及镜头调度三角形原理和在实际拍摄中如何运用镜头调度三角形原理。

 

二、课 程 内 容

第一节  场面调度的源流

影视艺术中的场面调度,则在舞台戏剧的基础上得到了广泛而深入地补充和发展。就电影艺术而言,电影场面调度是指演员的位置、动作、行动路线及摄影机的机位、拍摄角度、拍摄距离和运动方式。本章所讲的电视场面调度主要是指拍摄中的摄像机的调度,即在摄像机镜头所包涵的画面范围、摄像机的机位、角度和运动方式等,对画框内所要表现的对象加以调度和拍摄。

 

第二节    电视场面调度

电视场面调度和作用

电视场面调度可以按照摄制人员的意图,调动有利内容和主题表现的各种积极因素(人物、镜头),简练而突出地表现出人物和事件相互联系的时间和空间,创造出典型化、富有概括力的视觉形象,并且能够使这种画面表现形式更加真实自然、富有创意,从而活跃并推动观众的联想和想象,满足观众的审美享受和欣赏要求。

电视场面调度的作用:

(1)丰富画面语言和造型形式,增强电视画面的概括力和艺术表现力。

(2)渲染环境气氛,通过场面调度创造特定的情境和艺术效果。

(3)场面调度可以通过一系列不同角度、不同景别的画面,形成人物活动及事件过程完整印象。

(4)场面调度有助于对节目节奏的把握,有助于形成画面的节奏变化。

(5)场面调度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提示人物的内心活动。

(6)通过运动摄影的场面调度方法,有助于形成长镜头纪实性拍摄。

(7)在现代的大型运动会、综艺晚会及演播室节目等的转播制作过程中,统筹有序的场面调度是极其重要的工作环节之一。

 

第三节  轴线规则及镜头调度三角形原理

电视画面是我们用以传情达意的基本语言单位,电视场面调度的目的也就是要通过镜头调度和人物调度获取最能突出内容和反映主题思想的电视画面。但是,电视画面的传情达意最终要由多个镜头组接成一定的段落,通过蒙太奇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传达摄制人员的创作意图。当镜头与镜头之间要进行组接时,我们必然会经常碰到镜头相互匹配的问题。

电视摄像师,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对场面调度主要是镜头调度的原则、方法了然于胸,在拍摄过程中对摄像机的调度要符合镜头匹配的原则。

(一)轴线和轴线规则

所谓轴线,是指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和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一条虚拟直线.(见图6-1)在实际拍摄时,编摄人员围绕被摄对象进行镜头调度时,为了保证被摄对象在电视画面空间中的正确位置和方向的统一,摄像机要在轴线一侧180度之内的区域设置机位、安排角度、调度景别,这即是摄像师处理镜头调度必须遵守的“轴线规则”。

(二)按轴线规则拍摄运动镜头

以一个保持连续运动并具有一定运动方向的物体为例。当我们遵照轴线规则变化拍摄角度时,在两两相连的镜头中将产生以下三种方向关系:

(1)用摄像机的平行角度或共同视轴角度,画面中的运动对象的方向将完全相同。

(2)在轴线一侧设置两个互为反拍的机位,画面中运动对象方向一致,但其正背、远近不同。

(3)当镜头光轴与被摄对象的运动方向合一时,在画面中无左右方向的变化,只有动体沿镜头光轴的远近的变化和正背变化。

(三)合理越轴的方法

画面造型表现的过程中,为了寻求更加丰富多变的画面语言和更具表现力的电视场面调度,我们又往往要打破“轴线规则”,不把镜头局限于轴线一侧,这也就必须借助一些合理的因素,起到一种“桥梁”作用,越过轴线拍摄。

几种合理越轴的常用办法:

利用被摄对象的运动变化改变原有轴线。

利用摄像机的运动越过原先的轴线。

利用中性镜头间隔轴线两边的镜头,缓和越轴给观众造成的视觉上的跳跃。

利用插入镜头改变方向,越过轴线。

利用双轴线,越过一个轴线,由另一个轴线去完成画面空间的统一。

(四)镜头调度三角形原理

当我们拍摄两个人的交流场景时,在他们之间有一条无形的关系轴线,也称关系线。在关系线的一侧可以选择三个顶端位置,这三个顶端构成一个底边与关系线相平行的三角形。摄像机的机位可以设置在这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端位置上,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三角形机位布局,这就是镜头调度的三角形原理,又称为三角形布局

(五)镜头调度三角形原理运用实例

三角形原理给我们提供了一条正确而合理有效地进行场面调度的捷径。下面,我们将举出几个运用三角形原理的实例,以求帮助大家开拓思路,积累经验。    

在电视访谈节目中,主持人与被采访者“面对面”地交谈

关系线并非永远是水平线一根,它可能发生倾斜而与水平线产生一定的夹角,还可能发生机位在高度上的不同变化等,尽管如此,三角形原理不仅都是适用的,而且随着情况的变化还不断得到扩展。

如果被摄人物是两人以上,那么他们站(坐)位关系就会复杂一些,但只要我们准确地找到关系线,同样能够运用三角形机位布局原理加以表现。

三个人在画面中的两种常见布局:直线形和“L”字型。

三个人围坐在一个张方桌旁,从俯角看关系线呈“L”字形。我们也以外反拍三角形布局安排机位,通过1、2、3号画面表现出三个人的对话场面。

只要我们熟练掌握了镜头调度的三角形机位布局的基本技巧,就能够以不变应万变。

 

三、考核知识点

电视场面调度和作用

轴线和轴线规则

按轴线规则拍摄运动镜头

合理越轴的方法

镜头调度三角形原理

镜头调度三角形原理运用实例

 

四、考 核 要 求

电视场面调度和作用

1、识记:(1)电视场面调度和作用。

2、理解:(1)电视场面调度的源流和作用。

3、应用:(1)观看影片,分析影片中的场面调度。

轴线和轴线规则

1、识记:(1)什么是轴线。(2)什么是轴线规则。

2、理解:(1)拍摄中各种类型的轴线设置。(2)如何遵守轴线规则。

3、应用:(1)按照轴线规则拍摄一场两个人的对话段落。

按轴线规则拍摄运动镜头

1、识记:(1)按轴线规则拍摄运动镜头。

2、理解:(1)按轴线规则拍摄运动镜头。

3、应用:(1)按轴线规则拍摄运动镜头段落。

合理越轴的方法

1、识记:(1)五种合理越轴的方法。

2、理解:(1)如何合理地越过轴线开拓另一边的拍摄角度。

3、应用:(1)合理越轴拍摄训练。

镜头调度三角形原理

1、识记:(1)镜头调度三角形原理。

2、理解:(1)镜头调度三角形原理中内、外和平行三角形机位设置。

3、应用:(1)利用镜头调度三角形原理设置机位拍摄对话段落和运动段落。

镜头调度三角形原理运用实例

1、识记:(1)如何实际运用镜头调度三角形原理。

2、理解:(1)镜头调度三角形原理实际拍摄运用实例。

3、应用:(1)在外景和演播室中利用镜头调度三角形原理拍摄多人场景。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目标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课程的考核目标共分为三个能力层次:识记、理解、应用,它们之间是递进等级的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具体含义为:

识记:能了解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理解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理论、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运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指定教材

1、关于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

考试大纲和教材是相辅相成的,考试大纲中列出的内容都可以在教材当中得到细化内容。

2、关于学习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电视摄影造型基础》(第2版)陈刚、李振营著,作为本课程的主要教材。

其他主要参考书目:

[1]陈刚、孙振虎.电视摄影.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美]布莱恩·布朗. 电影摄影技巧.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

[3][美]布莱恩·布朗. 影视照明技术.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4][美]罗伯特·B·穆斯伯格.单机拍摄与制作(第3版).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

[5][美]赫伯特·泽特尔. 摄像基础.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6][美]罗伊·汤普森. 镜头的语法(2版).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

[7][美]史蒂文·卡茨.场面调度:影像的运动(2).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  

三、自学方法指导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通过观看经典电影和最新获奖影视作品来增强学习的兴趣,通过相关影视杂志、网站、论坛等丰富学习内容,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加深理解并拓宽专业知识。

四、社会助学的要求

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学生可购买家用数码摄像机,以便进行摄像的基本训练;如无条件,要求学生购买教材或者DVD影碟,方便学习体验影像作品。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30%、“理解”为50%、“应用”为20%。

3、试题难易程度分为较易、中等难度、较难三个层次。较难部分比例不超过30%,建议20%。

4、本课程命题采用的基本题型包括名词解释、填空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

5、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考试时间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为及格。

 

六、题型举例

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20分)

中    景

运动摄影

3、标准镜头

4、轴线规则

 填空:(每空1分,共计20分)

电视画面从技术上讲是由__ _、 ___显现的 ___的可视的图像。

______是电视景别中______最远,表现__________最大的一种景别。

推镜头拍摄的两种方式:1、__ __向前移动,由__ _接近被摄主体完成推镜头的拍摄;2、摄影机位置不动,通过__ ____,由___ 调至__ _,形成画面框架由___ ___被摄主体,完成推镜头的拍摄。

长焦距镜头在表现运动主体时,对 ___运动物体表现动感 _,对 ___运动物体表现动感 __。

跟镜头对人物、事件、场面的 ____的表现方式,在___ ____和 _____的拍摄中有着重要的 ______意义。

三 多项选择题: (每题5分,共计20分)

1、电视摄影的造型手段包括:         

A 光学造型 ;B 光线造型;C 色彩造型;D 动态造型;E 景别造型

2、摄影造型的三要素是:      

A 光线;B 景别;C 拍摄角度;D 拍摄高度;E 拍摄影调

3、决定景别大小的因素包括:      

A 摄影机和被摄主体之间的实际距离;B 被摄主体的高度;

C 摄影机的光圈;D 摄影机镜头的焦距;E 被摄景物的面积

4、如果要实现合理越轴,可以:       

A 利用被摄对象的运动变化;B利用光线变幻;C 利用特写镜头;

D 利用景别变化;E 利用中性镜头

四  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什么是固定画面?试谈固定画面的功用和不足;

2、什么是广角镜头?广角镜头的特点,在实际拍摄中有哪些作用?

五 论述题(20分)

用什么摄影造型手段可以加强纵向运动物体的速度感?

 

以上“2020年北京01171电视摄影造型基础自考考试大纲”内容由自考生网www.zikaosw.cn收集、整理。如有疑问,欢迎咨询

 

温馨提示: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参考,考试政策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更多优惠课程课程推荐
资料套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