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专业资料
微信QQ群
考生网QQ群

群号:517231281

扫码加群
点击二维码加群

考生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zikaosw

课程试听
最新资讯

手机端访问

1、直接输入www.zikaosw.cn
2、扫描左侧二维码

登录 | 注册
登录/注册后,可享受
  • 课程免费试听
  • 试做在线题库
  • 学习提升指导
自考生网
当前位置 自学考试 > 自考考试大纲 > 浙江自考考试大纲 > 文章详情

2020年浙江05156经济学原理自考考试大纲

来源:自考生网 时间:2020-01-08 09:56:47 编辑:fyt68
免费试听

《自考视频辅导课程》轻松易懂,助你拿证!点击试听,综合优惠低至69元/科!

自考生网为考生们整理提供了“2020年浙江05156经济学原理自考考试大纲”内容,更多专业考试大纲内容可点击查看我办“自考考试大纲”栏目。

点击查看:浙江自考真题、资料、教材》》》

本大纲对应教材版本:《西方经济学教程》,梁小民编著,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年8月第3版

点击购买>>>浙江自考05156经济学原理教材

经济学原理自学考试大纲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

二OO八年十二月

自学用书:《西方经济学教程》,梁小民编著,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年8月第3版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经济学原理》课程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国际贸易等专业的必考课程。该课程在整个经济类课程体系中处于基础的地位,该课程的学习和掌握既与财经类各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密切相关,又为他们提供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工具。

《经济学原理》教材内容共分16章,从经济学的基础——资源的稀缺性为切入点,讨论了资源配置及其价格机制、弹性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厂商行为理论、分配理论、国民收入核算及决定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及经济增长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及开放经济概论。这些知识基本满足了经济管理类专业对经济基础理论的要求。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自学应考者比较系统地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了解现代经济学发展的最新动态,能够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当前国际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为继续学习其他经济学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为将来从事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或经济管理实际工作提供必要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和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经济学的知识、理论和方法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和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更加深刻地理解国家关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是:自学应考者应全面系统掌握经济学的总体内容,主要结论和应用条件,能够正确领会和理解经济运行的逻辑关系和基本规律,能够对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进行简单分析,具备初步分析能力。

考核目标

试题可能涉及课程中任何有关章节的内容。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和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三个能力层次是递进等级关系。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和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事实、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基本方法分析和解释有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第一章导言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理解经济学的定义和经济学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掌握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明确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了解经济学发展简史。

二、考核知识点

(一)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三)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四)经济学发展简史

三、考核要求

(一)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识记(1)经济学的定义。(2)人类社会必须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资源配置问题。(3)市场经济制度、计划经济制度和混合经济的含义。

2.领会:(1)人类经济问题的根源:稀缺性问题。(2)资源利用问题。(3)不同经济制度之间的区别

3.应用:解释经济活动如何影响居民、厂商和整个国家。

(二)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1.识记:(1)微观经济学的概念、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基本内容。(2)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基本假设和基本内容。

2.领会:(1)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其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2)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其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三)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识记:(1)实证经济学的概念。(2)规范经济学的概念

2.领会:(1)理解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差异。(2)实证分析方法形成经济理论的过程。

3.应用:运用经济理论对经济政策作出解释

(四)经济学发展简史

1.识记:(1)在经济学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三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卡尔·马克思、梅纳德·凯恩斯。

2.领会:经济学产生发展的简要过程及不同经济学流派的争论。

第二章需求、供给、价格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需求理论和供给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能作出需求和供给曲线并能分析其移动的原因及结果;能计算均衡价格和产量;理解作为资源配置的价格机制对经济的调节;理解政府为什么要干预市场。

二、考核知识点

(一)需求理论

(二)供给理念

(三)价格的决定

(四)价格对经济的调节

(五)价格政策

三、考核要求

(一)需求理论

1.识记:(1)需求的定义。(2)影响需求的因素。(3)需求的变动和需求量的变动。

2.领会:(1)需求定理、直线型需求函数。(2)理解需求曲线移动的原因

3.应用:运用所学原理作出需求曲线及其移动

(二)供给理念

1.识记:(1)供给的定义。(2)影响供给的因素。(3)供给的变动和供给量的变动。

2.领会:(1)供给定理、直线型供给函数。(2)理解供给曲线移动的原因

3.应用:运用所学原理作出供给曲线及其移动

(三)价格的决定

1.识记:(1)均衡价格的定义。

2.领会:(1)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2)需求及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3)供求定理。

3.应用:(1)运用供求模型计算均衡价格。(2)运用供求曲线找出均衡价格。

(四)价格对经济的调节

1.识记:(1)市场经济的三个特点。(2)价格机制的概念。

2.领会:价格在经济中的作用:解决资源配置的问题。

3.应用:利用市场经济及价格机制的原理解释价格是如果调节经济运行的。

(五)价格政策

1.识记:(1)支持价格的概念。(2)限制价格的概念

2.领会:(1)价格机制调节的不完善性。(2)支持价格的运用。(3)限制价格的运用。

3.应用:分析支持价格及限制价格的利与弊

第三章弹性理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需求价格弹性的概念;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理解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对于厂商、消费者的决策影响;能根据不同商品的需求弹性作出合理的价格决策。

二、考核知识点

(一)需求价格弹性

(二)弹性理论的运用

三、考核要求

(一)需求价格弹性

1.识记:(1)需求价格弹性的概念。(2)需求弹性的分类

2.领会:(1)理解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2)理解各种因素如何影响需求弹性

(二)弹性理论的运用

1.领会:理解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之间的关系

2.应用:(1)解释“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原理。(2)运用需求弹性与总收益之间的关系理解经济现象并作出经济决策。

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效用的概念,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差异;理解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掌握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研究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

(一)欲望与效用

(二)边际效用分析与消费者均衡

(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需求定理

(四)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

(五)无差异曲线分析与消费者均衡

三、考核要求

(一)欲望与效用

1.识记:(1)欲望的概念。(2)效用的概念。(3)基数效用论的概念。(4)序数效用论的概念

2.领会:(1)对效用概念的理解。(2)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差异及不同的研究方法。

(二)边际效用分析与消费者均衡

1.识记:(1)总效用及边际效用的概念。(2)消费者均衡的概念

2.领会:(1)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3)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3.应用:运用消费者均衡的条件作出消费决策。

(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需求定理

1.应用:运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解释需求定理。

(四)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

1.识记:(1)无差异曲线的概念。(2)消费可能线的概念

2.领会:(1)无差异曲线的特征。(2)消费可能线的斜率。(3)消费可能线的变动

(五)无差异曲线分析与消费者均衡

1.应用:运用无差异曲线和消费可能线在图上找出消费者均衡点。

第五章生产理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理解生产函数的内涵;一种生产要素改变时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两种生产要素同时改变的规模经济问题。理解生产者的行为,掌握生产者选择最适合的生产要素组合的方法:边际分析法和等产量线、等成本线分析法。

二、考核知识点

(一)生产与生产函数

(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与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三)规模经济与两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四)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

三、考核要求

(一)生产与生产函数

1.识记:(1)生产的概念。(2)生产要素的概念。(3)生产函数的概念

2.领会:(1)简单生产函数Q=f(L、K)。

(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与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1.识记: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概念及其关系。

2.领会: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3.应用:解释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所处区域

(三)规模经济与两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1.识记:(1)规模经济的概念。(2)内在经济与内在不经济的概念。(3)外在经济与外在不经济的概念。

2.领会:(1)内在经济与内在不经济的原因。(3)外在经济与外在不经济的原因。

(四)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

1.识记:(1)等产量线的含义。(2)等产量线的特征。(3)等成本线的含义。(4)等成本线的斜率。

2.领会:(1)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边际分析。(2)等成本线的移动

3.应用:将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合在一个图上,找出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点。

第六章成本与收益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理解对于厂商来说短期与长期的区别;掌握短期及长期中各类成本的变动规律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机会成本的概念及其重要意义;熟练掌握利润最大化原则及其应用。

考核知识点

(一)短期成本分析

(二)长期成本分析

(三)机会成本及其他

(四)收益与利润最大化

三、考核要求

(一)短期成本分析

1.识记:(1)短期的概念。(2)可变成本与固定成本的概念及区别。(3)短期总成本、短期平均成本、短期边际成本的概念

2.领会:(1)短期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的变动规律及其关系。(2)短期平均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的变动规律及其关系。(3)短期边际成本、短期平均成本、短期平均可变成本的变动规律及其关系。

3.应用:解释短期边际成本、短期平均成本与短期平均可变成本之间的关系

(二)长期成本分析

1.识记:(1)长期的概念。(2)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长期边际成本的概念

2.领会:(1)长期总成本的变动规律。(2)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关系。(3)了解不同行业的长期平均成本变动情况。(4)长期边际成本与长期平均成本的关系。

3.应用:(1)解释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特征。(2)解释不同行业长期平均成本递增、递减及不变的原因。

(三)机会成本及其他

1.识记:机会成本的概念

2.领会:理解机会成本对于经营与决策的重要性。

3.应用:应用机会成本的概念对某一经营决策作出评价。

(四)收益与利润最大化

1.识记:(1)总收益、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的概念。(2)利润最大化原则: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2.领会:(1)理解总收益、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之间的关系。(2)解释为什么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能实现利润最大化。

3.应用:运用利润最大化原则确定厂商的产量。

第七章厂商均衡理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了解市场结构划分的依据,掌握各种市场结构的特征;理解厂商在不同的市场结构条件下为达到利润最大化而进行的产量和价格的决策;能从经济学的角度比较分析和评价不同的市场结构。了解政府对厂商进行引导与管理的原因及其使用的产业政策。

二、考核知识点

(一)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二)完全垄断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三)垄断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四)寡头垄断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五)产业政策

三、考核要求

(一)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1.识记:(1)根据市场竞争与垄断的程度可将市场分为四种类型: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2)完全竞争的含义

2.领会:(1)完全竞争的条件。(2)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价格与需求曲线对于个别厂商来说是同一条由既定市场价格出发的平行线。(3)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都等于价格。(4)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停止营业点。(5)对完全竞争市场的评价。

3.应用:(1)利用利润最大化原则分析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时的产量决定与盈利状况,分获得超额利润及存在亏损两种情况。(2)利用利润最大化原则分析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长期均衡时的产量决定与盈利状况:厂商既无超额利润又无亏损,在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上达到均衡。

(二)完全垄断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1.识记:(1)完全垄断的含义。(2)完全垄断市场上的行业需求曲线也就是一家厂商的需求曲线

2.领会:(1)形成完全垄断的条件。(2)完全垄断厂商的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的变动规律及相互关系。

3.应用:(1)利用利润最大化条件分析完全垄断市场上的短期均衡。(1)利用利润最大化条件分析完全垄断市场上的长期均衡。

(三)垄断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1.识记:垄断竞争的含义。

2.领会:理解引起垄断竞争的条件。

(四)寡头垄断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1.识记:(1)寡头垄断的含义。(2)寡头垄断的市场特征。(3)价格领先制的概念。(4)卡特尔的概念。

2.领会:(1)理解形成寡头垄断的条件。(2)寡头之间的相互依存性对寡头垄断市场均衡的重要影响

3.应用:比较各种市场类型,对寡头垄断市场进行评价

(五)产业政策

1.识记:(1)私人成本、社会成本、私人收益、社会收益的概念。(2)对厂商生产活动进行限制的政策措施。

2.领会:厂商生产与整个社会利益的矛盾。

3.应用:评价国有化政策的优缺点

第八章分配理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了解利润最大化原则在要素市场上的表现;了解完全竞争市场上要素需求曲线的推导;了解劳动、资本、土地等要素的供给曲线的特征;掌握用供求分析说明要素价格的决定。了解利润的来源、对收入分配平等与否的评价及各种收入分配政策。

二、考核知识点

(一)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

(二)工资理论

(三)利息理论

(四)地租理论

(五)利润理论

(六)社会收入分配与分配政策

三、考核要求

(一)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

1.识记:(1)“四位一体”公式:劳动——工资,资本——利息,土地——地租,企业家才能——利润。(2)生产要素需求的性质。(3)要素的边际生产力概念。

2.领会:(1)影响生产要素需求的因素。(2)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生产要素需求曲线即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曲线。(3)各种生产要素的供给特点。

(二)工资理论

1.识记:(1)工资的概念。(2)工会影响工资的三种主要方式。

2.领会:(1)厂商对劳动的需求主要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2)劳动的需求与供给共同决定了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工资水平。

3.应用:解释“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

(三)利息理论

1.识记:利息的概念。

2.领会:(1)为什么要给资本支付利息。(2)用投资和储蓄来说明利率的决定。

3.应用:分析利息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四)地租理论

1.识记:地租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2.领会:土地的需求和供给共同决定地租,由于土地的供给是固定的,所以地租的高低取决于对土地的需求,即取决于土地的边际生产力。

(五)利润理论

1.识记:(1)正常利润的概念。(2)超额利润的概念

2.领会:超额利润产生的三个原因

3.应用:分析利润在经济中的作用

(六)社会收入分配与分配政策

1.识记:(1)洛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的概念。(2)主要的收入分配政策。

2.领会:平等与效率的矛盾

3.应用:(1)运用洛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判断一国收入分配的平均程度。(2)评价收入分配政策。

第九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对于宏观经济学有一简单的认识;掌握国民生产总值的概念,掌握核算国民生产总值的三种方法;掌握衡量国民收入的其他指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了解与国民收入核算相关的一些概念。

二、考核知识点

(一)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

三、考核要求

(一)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1.识记:(1)国民生产总值的概念。(2)支出法、收入法及部门法的概念。

2.领会:(1)理解国民生产总值的定义。(2)三种方法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理论上应该是一致的。

3.应用:应用支出法、收入法统计国民生产总值。

(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

1.识记:(1)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概念。(2)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概念。(3)国内生产总值概念。(4)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概念

2.领会:(1)国民收入核算中五种总量的关系。(2)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数。(3)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

第十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了解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假设;理解均衡国民收入的概念;掌握消费函数、储蓄函数;掌握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动;了解乘数概念;学会计算均衡的国民收入;掌握IS曲线和LM曲线的概念、形状及其发生移动的主要原因;运用IS-LM模型进行相应的政策分析;运用总需求--总供给来分析国民收入与价格的变化。

二、考核知识点

(一)总需求分析(一):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二)总需求分析(二):IS-LM模型

(三)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三、考核要求

(一)总需求分析(一):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1.识记:(1)潜在的国民收入与均衡的国民收入概念。(2)消费函数、储蓄函数的概念。(3)平均消费倾向、平均储蓄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4)乘数的概念

2.领会:(1)进行总需求分析的三点重要的假设。(2)总需求的构成: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及净出口。(3)均衡的国民收入是由总需求决定的。(4)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条件是总供给(国民收入)与总需求相等。

3.应用:(1)分析总需求与国民收入水平变动的关系。(2)分析储蓄与国民收入变动的关系,解释“节约的悖论”。

(二)总需求分析(二):IS-LM模型

1.识记:(1)IS-LM模型的概念,I、S、L、M分别指投资、储蓄、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2)IS曲线的概念。(3)LM曲线的概念

2.领会:(1)总需求变动引起IS曲线移动。(2)货币供给量变动引起LM曲线移动。(3)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决定:IS曲线与LM曲线的交点。

3.应用:解释不同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影响

(三)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识记:(1)总需求曲线的概念。(2)总供给曲线的概念

2.领会:(1)总需求曲线的移动。(2)总供给曲线的三种情况。(3)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3.应用:(1)分析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影响。(2)分析短期总供给变动对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影响。

第十一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理解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定义;掌握失业种类与通货膨胀种类;了解货币的概念;理解紧缩性缺口及膨胀性缺口;了解失业及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描述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

二、考核知识点

(一)失业理论

(二)货币与通货膨胀的基本知识

(三)通货膨胀理论

(四)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三、考核要求

(一)失业理论

1.识记:(1)失业与充分就业的概念。(2)自然失业的概念及其类型。(3)周期性失业的概念。(4)紧缩性缺口的概念

2.领会:(1)失业率的衡量。(2)周期性失业的原因。(3)理解失业带来的经济损失

(二)货币与通货膨胀的基本知识

1.识记:(1)货币的概念及其职能。(2)狭义货币与广义货币的区分。(3)通货膨胀的概念。(4)通货膨胀的分类。

2.领会:(1)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数。

(三)通货膨胀理论

1.识记:(1)膨胀性缺口的概念。(2)引起成本增加的原因

2.领会:(1)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理论:认为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总需求过度增长,总供给不足。(2)通货膨胀与失业不会并存的凯恩斯解释。(3)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认为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成本的增加。(4)理解通货膨胀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3.应用:(1)运用供求混合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解释物价上涨的过程。(2)评价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四)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1.识记:菲利浦斯曲线的概念。

2.领会:(1)凯恩斯的观点:失业与通货膨胀不会并存。(2)菲利浦斯曲线反映的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交替关系。(3)理解菲利浦斯曲线的政策含义。

第十二章经济周期理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了解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周期的各个阶段;掌握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的特征。

二、考核知识点

(一)经济周期的基本知识

(二)现代经济周期理论

三、考核要求

(一)经济周期的基本知识

1.识记:(1)经济周期的含义。(2)经济周期的阶段

2.领会:经济周期四个阶段各自的特点。

(二)现代经济周期理论

1.领会: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的特征

第十三章经济增长理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经济增长的概念、含义及经济增长的源泉。了解资本、劳动及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二、考核知识点

(一)经济增长理论概况

三、考核要求

(一)经济增长理论概况

1.识记:经济增长的概念

2.领会:(1)经济增长的含义。(2)经济增长的源泉:资本、劳动与技术进步。

3.应用:分析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

第十四章宏观经济政策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了解宏观经济政策目标;领会财政政策的理论并学会运用财政政策;领会货币政策的理论并学会运用货币政策;了解供给政策的具体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

(一)宏观经济政策概况

(二)需求管理(一):财政政策

(三)需求管理(二):货币政策

(四)供给管理政策

(五)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

三、考核要求

(一)宏观经济政策概况

1.识记:(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2)常用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2.领会:(1)宏观经济政策的四个目标之间存在的矛盾。(2)需求管理的内容。(3)供给管理的内容。

(二)需求管理(一):财政政策

1.识记:(1)财政政策的内容。(2)扩张性的财政政策。(3)紧缩性的财政政策。(4)内在稳定器的概念。

2.领会:(1)内在稳定器能自动调节经济,使经济稳定的原因。(2)内在稳定器作用的有限性。

3.应用:针对不同情况,运用具体的财政政策来实现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经济稳定。

(三)需求管理(二):货币政策

1.识记:(1)银行分为两类: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2)中央银行的职责:作为商业银行的银行;代表国家发行纸币;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3)商业银行的业务: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代客结算。(4)法定准备金制度。(5)金融市场的概念。(6)货币政策的概念

2.领会:(1)解释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2)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货币量——利率——总需求。(3)债券价格的计算。(4)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业务、贴现政策及准备金政策。(5)扩张性货币政策及紧缩性货币政策。

3.应用:在不同的经济形势下,运用不同的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

(四)供给管理政策

1.识记:(1)收入政策的概念。(2)主要的指数化措施:工资指数化、税收指数化。(3)人力政策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2.领会:(1)收入政策的三种形式:工资—物价冻结、工资与物价指导线、税收刺激计划。(2)主要的经济增长政策:增加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资本积累、技术进步、计划化与平衡增长。

第十五章开放经济概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开放经济的概念及开放程度的衡量;国际收支平衡的定义和计算;导致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不同的汇率制度。

二、考核知识点

(一)开放经济与国际贸易

(二)国际收支

(三)汇率理论

三、考核要求

(一)开放经济与国际贸易

1.识记:开放经济的定义。

2.领会:开放程度的衡量,决定一国开放程度的因素。

(二)国际收支

1.识记:(1)国际收支的概念。(2)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及官方储备项目。(3)国际收支顺差、国际收支逆差的概念

2.领会:(1)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原则。(2)国际收支的均衡与不均衡

(三)汇率理论

1.识记:(1)外汇及汇率的概念。(2)外汇汇率的两种标价法: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3)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概念。

2.领会:(1)汇率的升值与汇率的贬值。(2)实行固定汇率及浮动汇率的优缺点。

题型举例(题型举例仅供参考,实际命题时不受此限)

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先出并把它的编号写在题后括号内)

1、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导致其()

A.需求增加B。需求减少C。需求量增加D。需求量减少

判断题(对以下各命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在题后括号内打“×”)

对同一个消费者来说,同一瓶矿泉水具有相同的效用。()

名词解释

1、完全竞争

作图题

请作图形说明厂商的短期平均成本与短期边际成本的关系。

简答题

简述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及其相互关系。

论述题

政府该如何运用具体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应对经济的衰退。

 

以上“2020年浙江05156经济学原理自考考试大纲”内容由自考生网www.zikaosw.cn收集、整理。如有疑问,欢迎咨询

温馨提示: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参考,考试政策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更多优惠课程课程推荐
自考押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