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专业资料
微信QQ群
考生网QQ群

群号:517231281

扫码加群
点击二维码加群

考生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zikaosw

课程试听
最新资讯

手机端访问

1、直接输入www.zikaosw.cn
2、扫描左侧二维码

登录 | 注册
登录/注册后,可享受
  • 课程免费试听
  • 试做在线题库
  • 学习提升指导
自考生网
当前位置 自学考试 > 自考复习资料 > 犯罪心理学自考复习资料 > 文章详情

自考犯罪心理学01426复习资料(10)

来源:自考生网 时间:2022-11-18 09:00:00 编辑:贝

自考01426犯罪心理学考试资料:

以下为“自考犯罪心理学01426复习资料(10)”由自考生网为考生们整理、提供。更多自考犯罪心理学01426复习资料可查看“自考犯罪心理学01426复习资料”栏目。

自考犯罪心理学01426模拟试题请点击这里》》》

犯罪心理学:狭义的犯罪心理学是指运用心理学的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的一门学科。

广义的犯罪心理学是指运用心理学的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行为及犯罪对策中心理学问题的一门学科。是研究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结构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规律,以及犯罪对策的心理学依据的一门科学。

1.犯罪人格

这种人格通常是由于某些犯罪人长时期从事犯罪活动,或长期在犯罪团伙中与有犯罪恶习的人交往而形成的。主要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自私、冷酷、残暴、缺乏道德和法纪观念、行为冲动等具有反社会倾向的不良个性心理特征。

(李玫瑾,2010):人在后天早年的社会化缺陷下造成的个人长期与违法生存方式相伴,或因违法犯罪而长期与监所为伍,在接近犯罪化而非正常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较稳定的犯罪倾向和犯罪个性特征。

2.武器效应

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伯克威茨1978年以“武器效应”研究为根据,进一步修正了挫折——侵犯理论。他认为,人的挫折并不直接导致侵犯,正如考试失败,并不一定会导致侵犯他人。挫折主要导致产生侵犯行为的情绪准备状态---愤怒。侵犯行为的发生,还要依赖情境侵犯线索的影响。与侵犯有关的刺激倾向于使侵犯行为得到增强。

3.犯罪情境

指被犯罪人感知和清晰认识到的、对发生犯罪行为有直接影响的具体环境。犯罪情境主要包括侵害对象、现场条件、现场气氛。

4.犯罪心理画像

 就是在侦查阶段根据已掌握的情况对未知名的犯罪嫌疑人进行相关的行为、动机、心理过程以及人员心理特点等分析进而通过文字形成对犯罪嫌疑人的人物形象及活动征象的描述。

在侦查阶段,根据已掌握情况,对未知名犯罪行为人的动机、行为、目的、心理过程及心理特点等分析,通过文字或语言形成对犯罪行为人的五大属性:生理 社会 地域 心理 既往犯罪属性的描述过程。  

5.准绳问题

准绳问题测试法的基本假设是:无辜者对准绳问题反应强于相关问题,因为他(或她)知道自己是清白的,所以会更注意准绳问题。反之,有罪者由于知道自己的罪行正在被调查,所以更关注的是相关问题而非准绳问题。同时,有罪者会对相关问题撒谎,并会因担心谎言被揭穿而恐惧,这就导致他/她在相关问题上的心理反应比在准绳问题上的强。

准绳问题测试(CQT)或称比较问题测试,是一类心理测试题目编排方法的总称,其传统基本思想,是用被测人对准绳问题(比较问题)和相关问题的心理反应差异,来判断被测人对相关问题是否存在异常心理压力,以此来推断被测人是否通过测试的编题方法。

6.测试法

所谓测量法,就是用标准化的量表来测量被研究者的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指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方法来测量被评者的智力水平和个性方面差异的一种科学方法.

7.犯罪决意

指犯罪动机由决定阶段向执行阶段的转换和过渡。指行为人已就在实施犯罪行为作出了最后的决定,即将付诸实施。

8.犯罪动机

就是激发、推动并维持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并达成一定目标的内在动力。

是引起和推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在起因,是犯罪心理结构中的重要动力因素。

9.犯罪目的

指犯罪行为人主观上希望实施犯罪行为后希望达到的结果。

10.去个性化

去个性化是指群体中个人丧失其同一性和责任感的一种现象,导致个人做出在正常单独条件下不会做的事情。去个性化现象,在群体破坏性行为中表现的最为典型。

以上就是“自考犯罪心理学01426复习资料(10)”的全部内容。

温馨提示: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参考,考试政策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更多优惠课程课程推荐
资料套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