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专业资料
微信QQ群
考生网QQ群

群号:517231281

扫码加群
点击二维码加群

考生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zikaosw

课程试听
最新资讯

手机端访问

1、直接输入www.zikaosw.cn
2、扫描左侧二维码

登录 | 注册
登录/注册后,可享受
  • 课程免费试听
  • 试做在线题库
  • 学习提升指导
自考生网
当前位置 自学考试 > 自考复习资料 > 健康评估自考复习资料 > 文章详情

自考健康评估10292复习资料(24)

来源:自考生网 时间:2022-11-16 09:00:00 编辑:贝

自考10292健康评估考试资料:

以下为“自考健康评估10292复习资料(24)”由自考生网为考生们整理、提供。更多自考健康评估10292复习资料可查看“自考健康评估10292复习资料”栏目。

自考健康评估10292历年真题请点击这里》》》

第四章  心电图

1、心电图各波形的命名、代表内容、临床意义:

(1)P波:代表左右心房、房间隔除极产生的电位变化。

右房除极在前,产生P波的前半部分,左房除极在后,产生P波的后半部分。

  时间:0.05~0.10s。

  振幅: 肢导在0.05~0.25mV之间。胸导P波振幅在0.05~0.20mV之间。

振幅增高见于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等。振幅减低时间延长见于高血钾等。

频率:在60—100次/分之间,青少年常伴有窦性心律不齐。

(2)P-R间期:代表心房最早开始除极至心室最早开始除极的时间。

 时间:0.12~0.20s。

P-R间期<0.11s见于短P-R间期、预激综合征、等频性干扰性房室脱节或交界性心律等。P-R间期>0.21s见于I度房室传导阻滞、房室结慢径路前向传导或干扰性P-R间期延长等。

I度房室传导阻滞:主要表现为P-R间期延长,在成人若 P-R≥0.21s,则可诊断为I度房室传导阻滞。

(3)P-R段:从P波终点至QRS起点的一段时间,是激动通过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至心心室的时间。

(4)QRS波群:代表室间隔、左右心室除极产生的电位变化。

典型的心室除极波由3个紧密相连的波群组成。第一个负相波命名为Q波,Q波之后的正向波命名为R波,R波之后的负相波命名为S波。

  时间:0.05~0.10s。超过0.11s见于心室肥厚、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室内差异传导、高钾血症、急性损伤阻滞及药物毒性反应等。

  振幅:肢导的R+S振幅<0.5mv者,称为QRS低电压。

胸导最大的R+S电压之和小于1.0mv也称为低电压。有时肢导和胸导同时出现QRS低电压。低电压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低电压偶见于正常人,与QRS电轴垂直于额面有关。以R波为主的导联,Q波<30ms,深度小于R波的1/4。在不该出现q波的导联上出现了q波,或原有的q波增宽增深,同时出现ST-T衍变规律,往往是心肌梗死的表现。

(5)J点:QRS结束与ST段交界点。一般J点位于基线上。J点可随ST段移位而发生上下移位,早期复极时可见明显J波。

(6)ST段:心室除极结束至心室复极开始的一段时间。

正常情况下ST段位于基线上,

ST段移位具有重要意义。

     ①ST段下降:缺血区的导联上ST段下降的形态呈水平型下斜型和低垂型,大于0.1mv持续1分钟以上

。ST段下降代表心内膜下心肌损伤。根据ST段下降的导联可以判断心肌损伤的部位。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时,在原有的基础上再下降0.1mv以上。ST段下降大于0.2mv以上者提示多支病变。

     ②ST段抬高:ST段抬高大于0.2mv以上。见于自发性心绞痛及变异性心绞痛,若持续时间超过20分钟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

(7)T波:代表心室复极过程产生的电位变化,方向与QRS主波方向一致。

T波可以呈现多种形态。以R波为主的导联T波总是直立的,T与同导联R波的比例不应小于1/10。

T波时间:0.05~0.25s。

T波高尖:代表急性心内膜下心肌缺血。特点:突然异常增高变尖,两支对称基底部变窄,Q-T间期缩短。T波倒置:代表心外膜下心肌缺血。巨T倒置两支对称是穿壁性心肌缺血的反映。

(8)Q-T间期:QRS起点至T波结束的时间,包括心室除极和复极过程。

 时间:0.36±0.04s。

Q-T间期明显延长见于心率慢,低血钙。心率加快时Q-T间期明显缩短。

(9)U波:紧随T波之后,在下一个P波前出现。U波与T波方向一致。

正常U波小于0.1mv,不应高于T波。

U波时间0.16~0.25s,平均0.20s。

U波增大见于低血钾。U波倒置是心绞痛发作时前降支病变的特征。

2、心电图:是利用心电图机自体表记录的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的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红—右手、黄—左手、绿—右、蓝—左脚、白—胸前。

3、各胸导联位置:

导联

正极作用

主要作用

V1

胸骨右缘第4肋间

反映右心室壁改变

V2

胸骨左缘第4肋间

反映右心室壁改变

V3

V2和V4连接线的中点

反映左、右心室移行改变

V4

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相交处

反映左、右心室移行改变

V5

左腋前线V4水平处

反映左心室壁改变

V6

左腋中线线V4水平处

反映左心室壁改变

4、各波段振幅的检测:1mv电压描笔移动10mm,1mm振幅相当于0.1mv的电位差

走纸速度为25㎜/s,1㎜=0.04s,心率=60/每一心动周期的时距

5、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1)P波:I、II 、aVF、V4 -V6 向上,aVR向下;宽度:小于0.12s;振幅:肢体导联小于0.25mv;胸导联小于0.2mv 。

(2)P-R间期:0.12-0.20s,不超过0.22s

(3)QRS波群:(1)时间: 0.06-0.10s,最宽不超过0.11s。(2)波形和振幅:V1-V6R波逐渐升高,S波逐渐变小;V1的R/S<1,V5的R/S>1 ;V1的R波不超过1.0mv,V5的R波不超过2.5mv。标准肢体导联主波向上, I的R波不超过1.5mv。

(4)ST段:下移不超过0.05mv;上升:V1-V2导联不超过0.3mv,V3不超过0.5mv,V4-V6导联 不超过0.1mv

(5)T波:方向:多与QRS主波方向一致,但若V1的T波向上,则V2-V6导联就不应向下;振幅:不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

6、异常心电图:

(1)心房肥大:

1)右房肥大:P波高尖,幅度≥0.25mv,在II、III、aVF 导联明显,称为“肺性P波”见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及一些先天性心脏病;V1导联P波直立时,振幅≥0.15mv,如P波双向,其振幅的算术和≥0.20mv。

2)左房肥大:P波增宽≥ 0.12s,常呈双峰型在I 、II 、aVL导联最为显著,典型者多见于二尖瓣狭窄,称为“二尖瓣 型P波”。V1导联P波先正后负,Ptf≤- 0.04mm.s。V1负向P波时间乘以振幅,称为P波终末电势(Ptf)。

(2)心室肥大:

1)左室肥大:左室高电压的表现:

 a、V5或V6的R波>2.5mv或RV5+SV1>4.0mv(男)>3.5mv(女)

 b、I导联的R波>1.5mv,aVL的R波>1.2mv,aVF的R波>2.0mv或IR+IIIS>2.5mv。

心电轴左偏;QRS波时间0.10s-0.11s。(一般小于0.12s);ST-T改变(与主波方向相反)。

2)右室肥大:V1导联R/S≥1,V5导联R/S≤1;RV1+SV5>1.05mv(重症>1.2mv);电轴右偏;aVR导联R/S≥1;ST-T改变。

(3)心肌缺血:

1)心绞痛:ST段移位(水平或下斜型下移≥0.1mv)和/或T波倒置。

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持续恒定的ST改变(水平或下斜型下移≥0.05mv)和/或T波倒置,低平,正负双向。

2)冠心病1、倒置深尖、双肢对称的T波,反映心外膜下或透壁性心肌缺血,也见于心内膜下或透壁性心肌梗塞。2、暂时性ST段抬高伴T波高尖及对应导联ST段下移,为变异性心绞痛。

(4)心肌梗死:

1)早期(超急性期):心电图上产生高大的T波,以后迅速出现ST段斜型抬高,尚未出现异常Q波,仅持续数小时。及时治疗可避免发展为心肌梗塞或使其范围缩小。

2)急性期:高耸T波开始降低,出现异常Q波,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继而下降;直立的T波开始倒置,并逐渐加深,持续数小时至数周。

3)近期(亚急性期):梗塞后数周至数月,以坏死及缺血图形为主要特征。抬高的S-T段基本恢复至基线,在,倒置T波逐渐变浅。

4)陈旧期:急性心肌梗塞后3-6个月,ST段及T波恢复正常或T波持续倒置、低平,恒定不变,Q波存在或变小、消失。

(5)心律失常:凡起源于窦房结的心律称为窦性心律

心电图特点:P波规律出现, I、II 、aVF向上,aVR向下;P-R间期﹥0.12s;频率40-150次/分。

正常窦性心律的频率为60-100次/分。

过早搏动:最多见的是室性早搏,其次是房性早搏,最少的是交界性早搏。

1正常+1早搏连续出现3次或3次以上称为二连律;

2正常+1早搏连续出现3次或3次以上称为三连律。

室性早搏:提前出现一个宽大变形的QRS-T波群,QRS时限大于0.12s,T波方向与主波相反,完全性代偿间歇,早搏的QRS波前无相关P波。

房性早搏:变异P,波提前出现,QRS波一般不变形,P,-R大于0.12s,代偿间歇不完全。

交界性早搏:逆行P波(提前或延后QRS波出现,或与QRS波融合),QRS波一般不变形,代偿间歇完全。

心房颤动:无P波,大小及形态均不等的f波;心室律绝对不规整;f波频率350-600次/分;QRS波一般不增宽。

(6)传导异常:

当激动自心房向心室传导的过程中发生障碍、造成传导延缓或中断,称为房室传导阻滞,是最常见的一种房室阻滞。

1)I度房室传导阻滞:P-R>0.20s;两次测量结果比较,心率相同时P-R间期延长超过0.04s

2)II度房室传导阻滞分为两型:I型(Morbiz I型):P波规律出现;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一个P波后脱漏一个QRS波群;漏搏后的P-R间期缩短,后又逐渐延长;周而复始地出现,称为文氏现象。

II型(Morbiz II型):P-R间期恒定(正常或延长);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

3)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P-P间距和R-R间距各自保持固有的规律性;P波与R波无关;P波频率大于R波频率。

以上就是“自考健康评估10292复习资料(24)”的全部内容。

温馨提示: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参考,考试政策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更多优惠课程课程推荐
资料套餐 关闭